本发明涉及肥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林木用铁肥。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推动林木产业化发展、加快绿化造林的步伐具有重大意义。而林木种植的高效离不开林木专用肥的开发和使用,但目前针对林木肥料的使用多数养分单一或肥效期短,同时对于温度、水分以及土壤环境等没有具体的应对,导致大量林木的建设依然依靠本身自然条件下的生长,发展缓慢。
花生壳是一种典型的农林废弃物,至今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其中大量的木质素是重要的生物质资源之一。由于其含有酚羟基、甲氧基、醚键及羰基等多种官能团,对金属离子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通过对其进行处理改性,以增强其水溶性和对金属离子的络合能力,使其可以稳定存在于土壤环境中使金属离子不易因产生沉淀而失效,从而作为提供较好的金属离子螯合养分原料的使用具有很大潜力。
黄芪作为一种常见中药材,在较多区域都有规模化栽培,原料易得,其中的黄芪多糖在结构与单糖组分上与寡糖和聚糖相类似,能够抑制多种动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的生长及孢子的萌发,接触病原菌后诱导与抗性有关的可溶性蛋白大量生成,从而提高植株抗性。将其应用在肥料的制备中,以提高植株的自身抗性,抵御侵染生长不良、长势衰弱的寄生菌,进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减轻生态环境污染、农药残留都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以上研究,本发明人提供了一种新型肥料,为林木的高效种植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林木用铁肥。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林木用铁肥,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硫酸亚铁1-2、乙二胺四乙酸铁钠2-3、豆粕34-36、猪油渣28-30、枯草芽孢杆菌菌剂2-3、石膏粉3-4、甲基纤维素1-2、钼酸铵1-3、碘化钾0.8-1.0、黄芪33-37、花生壳32-34、氯乙酸0.4-0.5、氢氧化钠粉末0.7-0.8、2%氢氧化钾溶液适量、无水乙醇适量、30%异丙醇溶液适量、水适量。
所述的林木用铁肥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将豆粕、猪油渣充分混合后调节混合料的含水量为最大含水量,之后送入发酵池中静置发酵,待发酵料中心温度达到63-68℃时连续搅拌翻堆3次,每次间隔46-50小时,其中第二次翻堆结束后向其中加入乙二胺四乙酸铁钠、枯草芽孢杆菌菌剂,之后继续静置发酵,待发酵堆含水量降至32-35%时停止发酵,将发酵料挤压过滤得到发酵液和发酵渣;
(2)将花生壳洗净后烘干粉碎并过70-80目筛,按料液比1:20-22g/mL加入到2%氢氧化钾溶液中,静置反应20-25分钟后,将物料送至水热反应釜中,并于175-185℃下反应10-12小时,完成后取出冷却至室温,烘干后得到预处理料备用;
(3)取黄芪置于阳光下曝晒2-3天,收集后粉碎,置于12-15倍于其质量的水中,加热至50-55℃后将其通过300-320W的超声波连续处理3-4次,每次6-8分钟,完成后离心过滤,分别收集上清液和滤渣,其中滤渣经烘干后粉碎过70-80目筛备用,上清液加入到4-5倍于其体积的无水乙醇中,静置12-16小时,之后离心并收集沉淀,烘干后得到黄芪多糖备用;
(4)将步骤2所得预处理料、步骤3所得滤渣以及石膏粉充分混合,按料液比1:22-25g/mL与30%异丙醇溶液混合,再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粉末,之后搅拌35-45分钟,再将混合物料升温至43-46℃,向其中加入氯乙酸后反应70-80分钟,反应结束后过滤收集固形物,并用水冲洗7-8分钟,所得产物烘干得到改性料备用;
(5)将步骤1所得发酵渣和步骤4所得改性料以及甲基纤维素、钼酸铵、碘化钾、硫酸亚铁共同送入圆盘造粒机中进行造粒,同时将步骤3所得黄芪多糖溶于步骤1所得发酵液中,并将此溶液喷淋到圆盘造粒机内的运动着的颗粒肥料表面上,造粒结束后得到颗粒肥料,再经冷却、烘干后得到本发明肥料。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通过对花生壳进行多步改性后,增加了其中的羧基含量和水分散性,提高了其的亲水性和对金属离子的配位能力,搭建成为多孔且富含官能团的优质材料,同时结合此改性成分的使用,添加了黄芪提取多糖,为多糖在肥料中的稳定搭载提供了空间上的可能,同时多孔结构便于黄芪多糖的逐步释放,满足了肥料对螯合养分的利用和病原菌抵抗的优质结合。
本发明肥料应对林木生长常见的铁素缺乏,通过硫酸亚铁、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等富铁原料的使用,增加了肥料中林木易吸收的二价铁和螯合铁的占比,在满足其他养分的前提下能够有效保证林木对铁素的吸收,避免因缺铁导致叶片失绿等影响其生长,对林木的栽培、复壮等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林木用铁肥,由下列重量份(kg)的原料制成:硫酸亚铁1、乙二胺四乙酸铁钠2、豆粕34、猪油渣28、枯草芽孢杆菌菌剂2、石膏粉3、甲基纤维素1、钼酸铵1、碘化钾0.8、黄芪33、花生壳32、氯乙酸0.4、氢氧化钠粉末0.7、2%氢氧化钾溶液适量、无水乙醇适量、30%异丙醇溶液适量、水适量。
所述的林木用铁肥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将豆粕、猪油渣充分混合后调节混合料的含水量为最大含水量,之后送入发酵池中静置发酵,待发酵料中心温度达到63℃时连续搅拌翻堆3次,每次间隔46小时,其中第二次翻堆结束后向其中加入乙二胺四乙酸铁钠、枯草芽孢杆菌菌剂,之后继续静置发酵,待发酵堆含水量降至32%时停止发酵,将发酵料挤压过滤得到发酵液和发酵渣;
(2)将花生壳洗净后烘干粉碎并过70目筛,按料液比1:20g/mL加入到2%氢氧化钾溶液中,静置反应20分钟后,将物料送至水热反应釜中,并于175℃下反应10小时,完成后取出冷却至室温,烘干后得到预处理料备用;
(3)取黄芪置于阳光下曝晒2天,收集后粉碎,置于12倍于其质量的水中,加热至50℃后将其通过300W的超声波连续处理3次,每次6分钟,完成后离心过滤,分别收集上清液和滤渣,其中滤渣经烘干后粉碎过70目筛备用,上清液加入到4倍于其体积的无水乙醇中,静置12小时,之后离心并收集沉淀,烘干后得到黄芪多糖备用;
(4)将步骤2所得预处理料、步骤3所得滤渣以及石膏粉充分混合,按料液比1:22g/mL与30%异丙醇溶液混合,再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粉末,之后搅拌35分钟,再将混合物料升温至43℃,向其中加入氯乙酸后反应70分钟,反应结束后过滤收集固形物,并用水冲洗7分钟,所得产物烘干得到改性料备用;
(5)将步骤1所得发酵渣和步骤4所得改性料以及甲基纤维素、钼酸铵、碘化钾、硫酸亚铁共同送入圆盘造粒机中进行造粒,同时将步骤3所得黄芪多糖溶于步骤1所得发酵液中,并将此溶液喷淋到圆盘造粒机内的运动着的颗粒肥料表面上,造粒结束后得到颗粒肥料,再经冷却、烘干后得到本发明肥料。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应用价值,发明人分别使用本发明肥料作为实验组和市售普通肥料为对照组进行园林林木的种植试验,经两年后对树体数据测量发现实验组较对照组在树体的株高上增加了14.1%,冠幅增加了28.7%,同时土壤中的可利用铁提高了48.3%,树体叶片翠绿,长势良好,由此可见本发明肥料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