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质青瓷装饰用青釉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11478阅读:11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陶瓷釉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玉质青瓷装饰用青釉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婺州窑”是浙江青瓷窑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唐、宋时期我国六大青瓷地方历史名窑之一。“婺州窑”从商周原始瓷开始,到东汉晚期烧制成熟的青釉瓷器,延续时间长达2700余年,它与后来居上的“龙泉窑”相比,其历史要悠久得多,因此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婺州窑位于金华地区,在金华、兰溪、义乌、东阳、永康、武义、衢州、江山等地均发现遗址。唐代属婺州,故名婺州窑。始烧于汉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到元,盛于唐、宋,终于元代。唐、宋时窑场遍布今金华、衢州两市所属各县,形成了一个独特而完整的婺州窑系。婺州窑瓷器以青瓷为主,还烧黑、褐、花釉、乳浊釉和采绘瓷。唐代婺州窑以出产茶碗出名,陆羽《茶经》把婺州生产的青瓷碗列为第三位。我国当代著名古陶瓷研究专家冯先铭先生在《中国古陶瓷》一书中指出:“婺州窑是历史名窑,若按陆羽在《茶经》中所排名次:‘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婺州窑名列第三,但在唐以前的瓷业中,它仅次于越窑,可与瓯窑媲美。”然而,这个曾经风靡全国的窑系,在元末明初就退出了生产舞台,成为了一段历史。分析婺州窑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原因,除瓷土资源(制坯原料)、燃料、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外,最重要的就是其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没有及时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使其缺失了自身发展的竞争力。鉴于此,本发明以古代婺州窑青瓷为雏形,吸取其他窑系和其他艺术门类的优秀技艺元素,并在融合龙泉窑和景德镇窑烧制工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建立了独特的正负压交叉还原烧成技术。并在釉中以金华地区特有的黄蜡石原料入釉,通过合理的组成配比研制出了釉色莹润有如玉器,色如深海玳瑁,并配以瓷质白透细腻温和,形成了区别于目前国内外瓷器茶具的、具有“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透如灯”和“过雨天青色”的独特质感的玉质青瓷——“玉青瓷”。黄蜡石的主要成分为sio2,可能含有粘土矿物、褐铁矿、赤铁矿、铁质、炭质、氧化锰和绢云母等。金华地区盛产黄蜡石,该地区的黄蜡石从物相上属隐晶质玉髓,玉髓与人们熟知的玛瑙是同种矿物,但是也存在明显的区别。两者因为形成的条件不同,所以内部结构也大有区别。玉髓属于含水石英的隐性晶体,这一点与水晶更为接近,但是玛瑙却是脱水二氧化硅的胶凝体。将黄蜡石替代石英加入釉中后,有利于促进釉熔体高温下产生分相,进而影响青釉中的外观呈色效果和表面光泽度,使得釉面光而不亮,具备如玉般的温润感。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绿色环保、发色纯正的玉质青瓷装饰用青釉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玉质青瓷装饰用青釉,其特征在于:所述青釉原料配方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黄蜡石9~18%、江东土8~14%、金华瓷石10~18%、方解石12~19%、钾长石27~35%、石英7~17%、氧化铝2~5%。上述玉质青瓷装饰用青釉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青釉按其原料配方组成混合后,经过球磨、过筛后获得釉浆,然后以浸釉的方式,将釉浆施于金华本地具有高透光性的高白泥素坯上,再通过高温釉烧的方式获得玉质青瓷产品。所述青釉过滤工序为过250目筛,筛余小于0.1%。所述高白泥素坯的素烧温度为750℃。所述高温釉烧温度为1270~1300℃。所述青釉施于高白泥素坯上的釉层厚度为1.5~2mm。所述高温釉烧过程中采用正负压交叉还原烧制工艺,其烧成制度为:室温至975~1010℃,升温速率4~5℃/min,此过程中窑内处于负压状态;窑炉熄火,窑内温度从975~1010℃自然冷却到920~940℃,此过程中窑内保持负压状态;920~940℃至1270~1300℃,升温速率1.5~2℃/min,此过程中窑内处于正压状态;在最高烧制温度1270~1300℃,保温20~30min,此过程中窑内处于正压状态;最后窑炉熄火,自然冷却至室温。所述金华本地的具有高透光性的高白泥素坯的化学重量百分比组成为:sio2:70~76%、al2o3:18~22%、k2o:2~4.5%、na2o:0.5~1.5%、cao:0.1~1.0%、mgo:0.3~1.5%、fe2o3:0.1~0.4%。所述金华本地原料的化学重量百分比组成见下表所示:单位:(wt%)sio2al2o3k2ona2ocaomgofe2o3tio2总计江东土66.2512.442.860.9411.611.393.930.58100黄蜡石97.961.70.06—0.08—0.20100金华瓷石70.2218.664.272.083.770.220.750.03100本发明以金华地区天然黄蜡石原料、江东土和金华瓷石入釉,并在融合龙泉窑和景德镇窑烧制工艺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特的正负压交叉还原烧成技术。通过科学的原料配比和制备工艺研制出了瓷质白透细腻温和,釉色莹润有如玉器,色如深海玳瑁,具有“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透如灯”和“过雨天青色”的独特质感的玉质青瓷。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釉料配方:黄蜡石:9%、江东土:11%、金华瓷石14%、方解石:12%、钾长石35%、石英17%、氧化铝:2%;按下述釉料配方,将原料混合球磨后过250目筛,筛余0.1%,以浸釉的方式在经750℃素烧后的金华本地的具有高透光性的高白泥素坯上施釉,釉层厚度2mm,将施釉后的高白泥素坯在梭式窑中烧制获得玉质青瓷。烧制制度为:室温至980℃,升温速率4℃/min,此过程中窑内处于负压状态;窑炉熄火,窑内温度从980℃自然冷却到920℃,此过程中窑内保持负压状态;920℃至1275℃,升温速率1.5℃/min,此过程中窑内处于正压状态;在最高烧制温度1275℃,保温20min,此过程中窑内处于正压状态;最后窑炉熄火,自然冷却至室温。实施例2釉料配方:黄蜡石:12%、江东土:8%、金华瓷石10%、方解石:19%、钾长石33%、石英15%、氧化铝:3%;按下述釉料配方,将原料混合球磨后过250目筛,筛余0.08%,以浸釉的方式在经750℃素烧后的金华本地的具有高透光性的高白泥素坯上施釉,釉层厚度1.9mm,将施釉后的高白泥素坯在梭式窑中烧制获得玉质青瓷。烧制制度为:室温至975℃,升温速率4.5℃/min,此过程中窑内处于负压状态;窑炉熄火,窑内温度从975℃自然冷却到920℃,此过程中窑内保持负压状态;920℃至1285℃,升温速率2℃/min,此过程中窑内处于正压状态;在最高烧制温度1285℃,保温30min,此过程中窑内处于正压状态;最后窑炉熄火,自然冷却至室温。实施例3釉料配方:黄蜡石:15%、江东土:14%、金华瓷石16%、方解石:14%、钾长石27%、石英10%、氧化铝:4%;按下述釉料配方,将原料混合球磨后过250目筛,筛余0.05%,以浸釉的方式在经750℃素烧后的金华本地的具有高透光性的高白泥素坯上施釉,釉层厚度1.7mm,将施釉后的高白泥素坯在梭式窑中烧制获得玉质青瓷。烧制制度为:室温至990℃,升温速率5℃/min,此过程中窑内处于负压状态;窑炉熄火,窑内温度从990℃自然冷却到930℃,此过程中窑内保持负压状态;930℃至1290℃,升温速率1.5℃/min,此过程中窑内处于正压状态;在最高烧制温度1290℃,保温25min,此过程中窑内处于正压状态;最后窑炉熄火,自然冷却至室温。实施例4釉料配方:黄蜡石:18%、江东土:10%、金华瓷石18%、方解石:12%、钾长石30%、石英7%、氧化铝:5%;按下述釉料配方,将原料混合球磨后过250目筛,筛余0.1%,以浸釉的方式在经750℃素烧后的金华本地的具有高透光性的高白泥素坯上施釉,釉层厚度1.5mm,将施釉后的高白泥素坯在梭式窑中烧制获得玉质青瓷。烧制制度为:室温至1010℃,升温速率4.5℃/min,此过程中窑内处于负压状态;窑炉熄火,窑内温度从1010℃自然冷却到940℃,此过程中窑内保持负压状态;940℃至1300℃,升温速率2℃/min,此过程中窑内处于正压状态;在最高烧制温度1300℃,保温30min,此过程中窑内处于正压状态;最后窑炉熄火,自然冷却至室温。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