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振动密实大孔隙透水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98348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平板振动密实大孔隙透水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与推广,许多道路工程技术研究机构和设计单位不断进行着路面透水性材料研究和透水性路面设计尝试,有实力的施工企业也对此进行传统施工工艺的创新,取得一系列新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市政工程建设中,以透水性水泥混凝土为面层或路面基层的人行道及其他路面结构是基于水泥混凝土传统施工工艺的创新与应用,是市政工程建设中着力研究、推广的技术项目。安徽省新路建设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建阜阳市城南新区阜康路、南京路及附属工程开始,组成专门技术力量,进行人行道路面基层透水性混凝土材料及施工工艺的研究,取得创新性成果并应用于多个工程项目,有着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结合现代“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本发明专利可广泛应用于人行道面层及透水面砖式人行道基础、广场地面、公园道路及停车场等,也可作为城市主干道透水式路面基层使用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方法合理、操作方便、效果良好的平板振动密实大孔隙透水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平板振动密实大孔隙透水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准备施工:

ⅰ建立健全施工组织机构,人员、设备配置到位;

ⅱ熟悉施工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认真做好施工技术交底;

ⅲ进场原材料逐批检测合格;

步骤二、配合比设计:透水混凝土是由碎石作为粗骨料及水泥、矿物掺合料、外加剂和水按一定比例经拌合、硬化后形成的具有连续孔隙结构和一定强度的混凝土;达到强度高、透水性好的混凝土,配合比要多次优化设计;

ⅰ设计依据:1)《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2009

2)《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42-2005

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30-2005

4)施工图纸要求;

ⅱ配合比设计:设计强度为c20。在配合比设计时,为保证透水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选用p.o42.5r级水泥,粒径5-10mm单级配碎石,具有胶凝性的yy-i型高效减水剂;

通过多方案比选确定如下:

水:水泥:减水剂:碎石=123:445:6.8:1720;

ⅲ分析验证:依据设计配合比进行试验分析如下表格,

经试验分析满足设计要求;

步骤三、搅拌:

ⅰ根据工程量大小和施工组织设计要求,采用符合条件的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机一定范围内的地面上,设置防止水和物料散落的接料设备(如方型板式斗类),保护环境及减少工后清理工作;搅拌时按配比及投料顺序分别将物料投入搅拌机;采用三次投料方法:先碎石后加水泥搅拌约1分钟后,使其初步混合,再投入胶凝性的yy-i型高效减水剂进行充分拌合,搅拌时间1.5分钟,最后将规定量的水,分2-3次加入,继续搅拌1.5-2分钟;视搅拌均匀程度,可适当延长机械搅拌时间,但不宜超过2.5分钟。现场检查,混合料应手握成团,松手振动即散状态;混合料要及时使用,有离析、风干及固结现象作废料处理;

ⅱ施工中根据现场实测原材料含水量,调整拌合加水量;为保证拌合效果,水分2-3次加入,严格控制水灰比和加水时间,使成料质量满足设计要求;成料干硬性现场检测,其维勃稠度控制在25s至35s之间;

ⅲ成料人工现场检查,判断骨料颗粒表面水泥浆是否包裹均匀,无水泥浆脱离及下滴现象,混合料手握成团,松手振动即散为宜;

步骤四、运输:透水混凝土采用干硬性混合料,初凝快,不宜采用罐车运输。现场可采用中、小型翻斗车运输,并制定防止运输过程中混合料离析的措施,运距超出500米或气温超过15℃应用雨布覆盖;运输时间要短,最长时间<混凝土初凝时间-投入水泥后的搅拌及出料时间-下料、摊铺及碾压成型时间,运输过程中不得停留;

步骤五、摊铺成型:透水混凝土因其初凝快,摊铺须迅速及时,为保证压实效果,每层摊铺厚度10cm-15cm,多层摊铺时,至最上层施工完成时间不得超出最底层混凝土初凝时间,用刮尺找准平整度,然后用平板振动器振捣;

步骤六、振捣:在摊铺过程中不进行强烈振捣或夯实,卸料后先用刮尺刮平,然后用平板振动器低频轻振铺平后的混合料;不使用大吨位高频碾压设备,否则会使混凝土过于密实,造成表面泛浆减少有效孔隙率,影响透水效果,高频振捣器也会使水泥浆体从粗骨料表面离析,流入底部形成一个不透水层,使材料失去透水性;

步骤七、养护:透水混凝土养护是施工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宜采取铺盖毡布后洒水养护,毡布在整个养护时间内保持湿润,洒水时注意三个要点:喷水力度、喷洒时间和浸润程度;

喷水力度:水管不可高举,水柱不得拍打或锤击混凝土表面,洒水时水流应形成细雨状,以保证混凝土表面石子不被强劲的水流破坏;

喷洒时间:不宜在中午路面温度最高时用凉水喷洒,防止混凝土急剧收缩形成裂纹,宜在每天的早晨和傍晚进行定时洒水;

浸润程度:层面混凝土保持湿润,结构层内不得有水流产生,可采取双层养护方法,即下铺塑料薄膜,上盖毡布覆盖再洒水养生,养护时间为14天;

步骤八、切缝:透水混凝土切缝,时间间隔不宜过长,一般气温15℃铺筑后12小时左右切缝,气温降低或增加,切缝时间宜适当延长或推迟,具体参数以现场实测确定,切缝时以不出现毛边及脱落现象为标准,间距每隔5m一道,缝深40mm,缝宽6mm,填料灌缝;

步骤九、养护、维护:

ⅰ人行道路面基础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1)为不透水土层时,设1%至2%斜坡面向边沟,便于水的排出,基础顶面与透水混凝土层之间设3cm碎石垫层,以保证透水混凝土铺筑质量;

(2)基础为强度较高的透水性砂砾土质时,可不设纵向排水沟,路面水直接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基础顶面碾压密实并整平后方可进行透水混凝土层施工;

ⅱ骨料级配满足设计要求,进场前应检测其压碎值、含泥量及针片状含量。压碎值与针片状含量超标将直接影响透水混凝土强度,含泥量过大亦会影响透水混凝土透水率;

ⅲ严格控制投料顺序;

ⅳ运输中宜用雨布覆盖,防止水分散失及粒料滚落,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以内;

ⅴ采用小型平板振捣器夯实,一次摊铺厚度不大于振动力影响范围,一般单层铺厚不大于15cm;

ⅵ养护方法不能直接用毡布覆盖洒水养护,为蓄热保护,防止水流散失,采取在透水混凝土表面用薄膜整体覆盖后,然后在薄膜表面铺设土工布,再洒水养护的方法,结构层内保持潮湿,养护时间为14天;

ⅶ养护期满,取芯检测其强度、现场进行透水性检测;

所述步骤八中的填料为851聚氨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①采用干硬性平板振动密实混凝土,施工工艺简单,投入设备少,施工质量宜控制。

②与普通混凝土生产工艺相同,粗骨料采用单级配细粒式碎石,用料单一,选料方便,过程质量宜控制。

③摊铺碾压成型后即可覆盖或雾化养护,施工速度快、效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平板振动密实大孔隙透水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准备施工:

ⅰ建立健全施工组织机构,人员、设备配置到位;

ⅱ熟悉施工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认真做好施工技术交底;

ⅲ进场原材料逐批检测合格;

步骤二、配合比设计:透水混凝土是由碎石作为粗骨料及水泥、矿物掺合料、外加剂和水按一定比例经拌合、硬化后形成的具有连续孔隙结构和一定强度的混凝土;达到强度高、透水性好的混凝土,配合比要多次优化设计;

ⅰ设计依据:1)《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2009

2)《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42-2005

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30-2005

4)施工图纸要求;

ⅱ配合比设计:设计强度为c20。在配合比设计时,为保证透水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选用p.o42.5r级水泥,粒径5-10mm单级配碎石,具有胶凝性的yy-i型高效减水剂;

通过多方案比选确定如下:

水:水泥:减水剂:碎石=123:445:6.8:1720;

ⅲ分析验证:依据设计配合比进行试验分析如下表格,

经试验分析满足设计要求;

步骤三、搅拌:

ⅰ根据工程量大小和施工组织设计要求,采用符合条件的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机一定范围内的地面上,设置防止水和物料散落的接料设备(如方型板式斗类),保护环境及减少工后清理工作;搅拌时按配比及投料顺序分别将物料投入搅拌机;采用三次投料方法:先碎石后加水泥搅拌约1分钟后,使其初步混合,再投入胶凝性的yy-i型高效减水剂进行充分拌合,搅拌时间1.5分钟,最后将规定量的水,分2-3次加入,继续搅拌1.5-2分钟;视搅拌均匀程度,可适当延长机械搅拌时间,但不宜超过2.5分钟。现场检查,混合料应手握成团,松手振动即散状态;混合料要及时使用,有离析、风干及固结现象作废料处理;

ⅱ施工中根据现场实测原材料含水量,调整拌合加水量;为保证拌合效果,水分2-3次加入,严格控制水灰比和加水时间,使成料质量满足设计要求;成料干硬性现场检测,其维勃稠度控制在25s至35s之间;

ⅲ成料人工现场检查,判断骨料颗粒表面水泥浆是否包裹均匀,无水泥浆脱离及下滴现象,混合料手握成团,松手振动即散为宜;

步骤四、运输:透水混凝土采用干硬性混合料,初凝快,不宜采用罐车运输。现场可采用中、小型翻斗车运输,并制定防止运输过程中混合料离析的措施,运距超出500米或气温超过15℃应用雨布覆盖;运输时间要短,最长时间<混凝土初凝时间-投入水泥后的搅拌及出料时间-下料、摊铺及碾压成型时间,运输过程中不得停留;

步骤五、摊铺成型:透水混凝土因其初凝快,摊铺须迅速及时,为保证压实效果,每层摊铺厚度10cm-15cm,多层摊铺时,至最上层施工完成时间不得超出最底层混凝土初凝时间,用刮尺找准平整度,然后用平板振动器振捣;

步骤六、振捣:在摊铺过程中不进行强烈振捣或夯实,卸料后先用刮尺刮平,然后用平板振动器低频轻振铺平后的混合料;不使用大吨位高频碾压设备,否则会使混凝土过于密实,造成表面泛浆减少有效孔隙率,影响透水效果,高频振捣器也会使水泥浆体从粗骨料表面离析,流入底部形成一个不透水层,使材料失去透水性;

步骤七、养护:透水混凝土养护是施工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宜采取铺盖毡布后洒水养护,毡布在整个养护时间内保持湿润,洒水时注意三个要点:喷水力度、喷洒时间和浸润程度;

喷水力度:水管不可高举,水柱不得拍打或锤击混凝土表面,洒水时水流应形成细雨状,以保证混凝土表面石子不被强劲的水流破坏;

喷洒时间:不宜在中午路面温度最高时用凉水喷洒,防止混凝土急剧收缩形成裂纹,宜在每天的早晨和傍晚进行定时洒水;

浸润程度:层面混凝土保持湿润,结构层内不得有水流产生,可采取双层养护方法,即下铺塑料薄膜,上盖毡布覆盖再洒水养生,养护时间为14天;

步骤八、切缝:透水混凝土切缝,时间间隔不宜过长,一般气温15℃铺筑后12小时左右切缝,气温降低或增加,切缝时间宜适当延长或推迟,具体参数以现场实测确定,切缝时以不出现毛边及脱落现象为标准,间距每隔5m一道,缝深40mm,缝宽6mm,填料灌缝;

步骤九、养护、维护:

ⅰ人行道路面基础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2)为不透水土层时,设1%至2%斜坡面向边沟,便于水的排出,基础顶面与透水混凝土层之间设3cm碎石垫层,以保证透水混凝土铺筑质量;

(2)基础为强度较高的透水性砂砾土质时,可不设纵向排水沟,路面水直接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基础顶面碾压密实并整平后方可进行透水混凝土层施工;

ⅱ骨料级配满足设计要求,进场前应检测其压碎值、含泥量及针片状含量。压碎值与针片状含量超标将直接影响透水混凝土强度,含泥量过大亦会影响透水混凝土透水率;

ⅲ严格控制投料顺序;

ⅳ运输中宜用雨布覆盖,防止水分散失及粒料滚落,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以内;

ⅴ采用小型平板振捣器夯实,一次摊铺厚度不大于振动力影响范围,一般单层铺厚不大于15cm;

ⅵ养护方法不能直接用毡布覆盖洒水养护,为蓄热保护,防止水流散失,采取在透水混凝土表面用薄膜整体覆盖后,然后在薄膜表面铺设土工布,再洒水养护的方法,结构层内保持潮湿,养护时间为14天;

ⅶ养护期满,取芯检测其强度、现场进行透水性检测;

所述步骤八中的填料为851聚氨酯。

使用的材料以及设备:

材料:

透水混凝土类似于水泥混凝土施工,无细粒料,将单级配粒径5mm-10mm的高强度碎石作为骨料,掺入水泥及高性能外加剂拌合成料;

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42.5,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要求;

外加剂:采用胶凝效果较好的yy-i型高效减水剂(液态)(技术要求参照《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生产厂家为合肥永源建材有限公司;

具体检测指标见下表:

碎石:要求质地坚硬、洁净、符合水泥混凝土施工规范要求,粒径为5mm-10mm,针片状含量少的粒料,规格见下表:

水:城市生活用水;

设备:

需配备设备如下表:

确立安全保证措施:

建立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检查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把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做好安全事故应急与救援预案,保证安全生产所需资金投入;

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做到持证上岗;

施工现场出入口、沿线交叉口、临时用电等危险部位要设立安全防护设施,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确定环保保证措施:

在居民区施工,夜间运输车不得鸣笛,以减少噪声扰民,保证施工噪声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置》(gb12523)要求,昼间不大于62分贝,夜间不大于55分贝;

搅拌机四周设置沉淀池、排水沟,废水经沉淀后排放,搅拌人员要戴防护口罩;

为防止混凝土粘污施工场地,搅拌机下部的一定范围需用防护板设防措施;

搅拌浆料时,设置搅拌棚,以防止粉尘污染;

创建美好的环境,工地办公区、生活区干净卫生,每天指派人员进行清扫;

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随时清理外运,按指定地点堆放。施工完成后,整平场地,做到工完料清、现场净,施工完工后,剩余材料要及时收回;

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把文明施工责任落到实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