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齿野鸦椿高三萜累积的专用肥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0082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林业技术领域的专用肥料,涉及一种圆齿野鸦椿高三萜累积的专用肥料,能显著提高圆齿野鸦椿总三萜的产量。



背景技术:

圆齿野鸦椿(euscaphiskonishiihayata)是省沽油科(staphyleaceae)野鸦椿属(hayata)的常绿小乔木,是我国特有的乡土观赏、药用树种;是我国民间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已经有良好的药用基础及悠久的历史,主要治疗胃痛、跌打损伤、风湿疼痛、眩晕、泻疾、痢疾。目前,国内外学者共从野鸦椿属植株中分离得到36种三萜化合物(jing-jychengetal.,2010;yan-cilietal.,2016;li-jiezhangetal.,2012;kotarotakahashietal.,1974;mikyeongleeetal.,2009;向德标等.,2015),并且体外细胞实验显示其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的产生除了受植物本身的基因控制外,也与植物的生长环境息息相关,从而形成了“道地性”,生长环境的改变可能会引起植物次生代谢的改变,从而影响次生代谢物质的合成和积累。人工引种的过程中,由于改变了植物原有的生长环境,可能会引起植物次生代谢过程的变化,而导致药用植物的质量发生改变。土壤肥料的成分和含量的差异,会影响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所以合理施肥,就成为提高中药材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施肥对药材的影响因不同药材的药用部位和有效成分的不同,也有差别,科学施肥能促进药用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从而促进营养成分和有效成分的合成和积累,但滥用肥料,反而会适得其反,影响中药的质量。所以探讨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最佳施肥配比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量元素n、p、k复合配方肥料,以促进人工栽培的圆齿野鸦椿总三萜化合物形成和积累,为圆齿野鸦椿产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圆齿野鸦椿高三萜累积专用肥料,其由n、p、k单元素肥料混合而成,其折算n:p2o5:k2o为250:99:250。

上述的一种圆齿野鸦椿高三萜累积的专用肥料,其中的n肥可选择尿素、硫酸铵或硝酸铵,p肥可选择钙镁磷或过磷酸钙,k肥可选氯化钾或硫酸钾,并按n:p2o5:k2o为250:99:250的比例配制而成。

上述的一种圆齿野鸦椿高三萜累积的专用肥料,在n、p、k比例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不同的n、p、k单元素肥料并添加缓释剂,制成缓释肥。

上述的一种圆齿野鸦椿高三萜累积的专用肥料,在n、p、k比例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不同的n、p、k单元素肥料并添加其它辅助材料,制成复合肥。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圆齿野鸦椿高三萜累积的专用肥料,每年可以一次施用,也可以分2次施用,分别为每年的3月份和7月份。可显著提高圆齿野鸦椿总三萜的产量,圆齿野鸦椿总三萜产量相对于单纯施用等量的尿素、过磷酸钙、常用的果树专用复合肥可提高26%以上。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专用肥料作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配制1kg的专用肥料,应称取加入尿素0.302kg、钙镁磷0.464kg、氯化钾0.234kg,3种肥料经粉碎混合、粉碎、造粒,干燥、筛分、冷却,即可得到专用复合肥。

实施例2

配制1kg的专用肥料,按n:p2o5:k2o为250:99:250的比例,称取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3种肥料经粉碎、混合、粉碎、造粒,干燥、筛分、冷却,即可得到专用肥料。

实施例3

配制1kg的专用肥料,应n:p2o5:k2o为250:99:250的比例,分别称取硫酸铵、过磷酸钙、硫酸钾3种肥料经粉碎、混合、粉碎、造粒,干燥、筛分、冷却,即可得到专用肥料。

实施例4

如实施例1、2或3、4可增加缓释剂制成缓释肥。

实施例5

选择尿素、钙镁磷、氯化钾配制的专用肥料,以清流县温郊镇的圆齿野鸦椿为试验样地,该地属于中山、低山地貌区,海拔800米,河谷发育多是v形,残坡积土厚2—5米,平均气温17.9℃,平均降雨是1735mm。试验地由水土流失地经工程治理面成,挖穴施基肥种植2-3年生苗,种植第2年施用本发明提供的专用肥料,对比施用尿素、过磷酸钙、果树专用肥苗木生长均整齐正常,5年生全部开花结果,不同林龄圆齿野鸦椿施用量及总三萜检测结果如下表:

在11月份采集当年生的枝、叶、果实计算产量,总三萜含量采用齐墩果酸对照法测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齿野鸦椿高三萜累积的专用肥料,其能显著提高圆齿野鸦椿三萜的产量,其由N、P、K单元素肥料混合而成,配方折算成N:P2O5:K2O为250:99:250,植物体总三萜产量相对于单纯施用等量的尿素、过磷酸钙、果树复合肥显著提高。

技术研发人员:邹双全;梁文贤;毛艳玲;袁雪艳;孙维红;李朋飞;邹小兴;倪林;丁卉;吴玲娇;邹芳芳;陳思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农大科技开发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5.29
技术公布日:2017.07.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