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色紫砂杯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74677发布日期:2019-01-02 23:28阅读:17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瓷器制作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双色紫砂杯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杯子是我们日常用来盛装液体的容器,通常都采用高度大于宽度的圆柱体造型,以便于手拿取并保留液体的温度。有的杯子还会带有把柄、把手,或带有额外的防烫、保温等功能结构。杯子一般体积较小,人们可以很方便的单手拿起,杯底较宽大,可以稳定放在桌子上。杯子采用玻璃、陶瓷、塑料、金属等坚固,不溶于水的材料制作,并可以盛装其它液体,如饮料或酒水。但是生活垃圾、空气污染、工业污染的加剧,人们饮用的水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自来水在经过消毒以后不仅残留了多种有害的有机物,而且还存在了多种致癌的卤代化合物。但是目前的杯子仅仅是用来饮水,并不具有将饮用水中有害的物质进行分解的作用。

天然紫砂杯是由紫砂制作而成,当然其特点与紫砂的特点相差无几。紫砂材料透气性优良,具有泡茶不易走味,茶叶不易变质的优点,让茶汤更加香醇美味。目前市场上只有单种紫砂泥成型的紫砂杯,颜色比较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双色紫砂杯制作工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色紫砂杯制作工艺,所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杯身坯体制作:采用把泥片反复均匀拍打到3~5mm厚,根据杯子的规格,丈量后切除不需要部分,卷起泥片的同时用塑料拍打成型,然后用明针对拍打起来的杯身坯体进行反复磨光;

(2)附件坯体制作:包括杯把和杯盖在内的附件装饰物分别根据设计的造型单独制作;

(3)杯身坯体安装:杯把坯体与杯身坯体的连接采用相同制杯泥料的泥浆连接而成,待干燥0.5-1小时后用明针修复;

(4)杯子上色:在杯子坯体成型时,在杯子的内外手工均匀粉上两种不同颜色的紫砂泥;

(5)杯子烧成:在杯子烧成前,先把杯子放进室内50℃温度的烘房中烘干3-4小时,然后将杯子坯体送入窑炉中升温到100℃-120℃之间,恒温1~1.5小时后,再逐步升高温度,最高温度控制在1170℃-1200℃之间,然后逐步降温,待降到100℃时再停留1小时后,在降到45℃~55℃时才能取出杯子。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之前先将坯体逐步晾干,冬天为36-40小时,夏季24-32小时,春秋季节为20-26小时。

进一步地,所述在杯身和杯口的坯体完成之后再根据杯口的尺寸,按照不大于0.5mm的要求,再制作杯盖坯体。

进一步地,在杯身上刻绘需要添加丙烯颜料。

本发明一种双色紫砂杯制作工艺,手工刻字美观、效果好,不带化学原料,更环保,安全无添加,不脱层、口线清晰、刻绘底色突显效果,粉层薄厚均匀,整体干净,不花泥,不同颜色泥料结合收缩比例控制,外表层不开裂,双色泥粉浆生坯坯体结合通过刻绘突显产品美观效果,双层泥料双层过滤透气,不同颜色泥料的搭配给传统的单色紫砂杯粉浆做法更美观,刻绘画面更清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一种双色紫砂杯制作工艺,所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杯身坯体制作:采用把泥片反复均匀拍打到3~5mm厚,根据杯子的规格,丈量后切除不需要部分,卷起泥片的同时用塑料拍打成型,然后用明针对拍打起来的杯身坯体进行反复磨光;

(2)附件坯体制作:包括杯把和杯盖在内的附件装饰物分别根据设计的造型单独制作;

(3)杯身坯体安装:杯把坯体与杯身坯体的连接采用相同制杯泥料的泥浆连接而成,待干燥0.5-1小时后用明针修复;

(4)杯子上色:在杯子坯体成型时,在杯子的内外手工均匀粉上两种不同颜色的紫砂泥;

(5)杯子烧成:在杯子烧成前,先把杯子放进室内50℃温度的烘房中烘干3-4小时,然后将杯子坯体送入窑炉中升温到100℃-120℃之间,恒温1~1.5小时后,再逐步升高温度,最高温度控制在1170℃-1200℃之间,然后逐步降温,待降到100℃时再停留1小时后,在降到45℃~55℃时才能取出杯子。

所述步骤(5)之前先将坯体逐步晾干,冬天为36-40小时,夏季24-32小时,春秋季节为20-26小时;所述在杯身和杯口的坯体完成之后再根据杯口的尺寸,按照不大于0.5mm的要求,再制作杯盖坯体;在杯身上刻绘需要添加丙烯颜料。

实施例1

一种双色紫砂杯制作工艺,所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杯身坯体制作:采用把泥片反复均匀拍打到3mm厚,根据杯子的规格,丈量后切除不需要部分,卷起泥片的同时用塑料拍打成型,然后用明针对拍打起来的杯身坯体进行反复磨光;

(2)附件坯体制作:包括杯把和杯盖在内的附件装饰物分别根据设计的造型单独制作;杯盖和杯身为避免失圆或口径宽的缺陷采用先制作完成杯身和杯口,然后根据杯口的尺寸,按照不大于0.5mm的要求,再制作杯盖;

(3)杯身坯体安装:杯把坯体与杯身坯体的连接采用相同制杯泥料的泥浆连接而成,待干燥0.5小时后用明针修复;

(4)杯子上色:在杯子坯体成型时,在杯子的内外手工均匀粉上两种不同颜色的紫砂泥;在杯身上刻绘需要添加丙烯颜料;

(5)杯子烧成:先将坯体逐步晾干,冬天为36-40小时,夏季24-32小时,春秋季节为20-26小时。这样在烧成时可确保杯子有一定的可塑性,成品率较高。烧成后杯盖任意调换方位,都能与杯口相吻合,口盖准缝严密,二者之间的空隙(或称位移公差)在0.5mm以内。再将杯子放进室内50℃温度的烘房中烘干3小时,使杯子进窑烧成时,其含水率控制在8%-10%之间。最后将杯子坯体送入窑炉中进行烧结,具体程序是将杯子坯体送入窑炉中升温到100℃-110℃之间,恒温1.5小时后,再逐步升高温度,最高温度控制在1170℃,然后逐步降温,待降到100℃时再停留1小时后,在温度降到50℃时才能取出杯子。

实施例2

一种双色紫砂杯制作工艺,所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杯身坯体制作:采用把泥片反复均匀拍打到4mm厚,根据杯子的规格,丈量后切除不需要部分,卷起泥片的同时用塑料拍打成型,然后用明针对拍打起来的杯身坯体进行反复磨光;

(2)附件坯体制作:包括杯把和杯盖在内的附件装饰物分别根据设计的造型单独制作;杯盖和杯身为避免失圆或口径宽的缺陷采用先制作完成杯身和杯口,然后根据杯口的尺寸,按照不大于0.5mm的要求,再制作杯盖;

(3)杯身坯体安装:杯把坯体与杯身坯体的连接采用相同制杯泥料的泥浆连接而成,待干燥45分钟后用明针修复;

(4)杯子上色:在杯子坯体成型时,在杯子的内外手工均匀粉上两种不同颜色的紫砂泥;在杯身上刻绘需要添加丙烯颜料;

(5)杯子烧成:先将坯体逐步晾干,冬天为36-40小时,夏季24-32小时,春秋季节为20-26小时。这样在烧成时可确保杯子有一定的可塑性,成品率较高。烧成后杯盖任意调换方位,都能与杯口相吻合,口盖准缝严密,二者之间的空隙(或称位移公差)在0.5mm以内。再将杯子放进室内50℃温度的烘房中烘干4小时,使杯子进窑烧成时,其含水率控制在8%-10%之间。最后将杯子坯体送入窑炉中进行烧结,具体程序是将杯子坯体送入窑炉中升温到110℃-120℃之间,恒温1小时后,再逐步升高温度,最高温度控制在1180℃,然后逐步降温,待降到100℃时再停留1小时后,在温度降到50℃时才能取出杯子。

实施例3

一种双色紫砂杯制作工艺,所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杯身坯体制作:采用把泥片反复均匀拍打到5mm厚,根据杯子的规格,丈量后切除不需要部分,卷起泥片的同时用塑料拍打成型,然后用明针对拍打起来的杯身坯体进行反复磨光;

(2)附件坯体制作:包括杯把和杯盖在内的附件装饰物分别根据设计的造型单独制作;杯盖和杯身为避免失圆或口径宽的缺陷采用先制作完成杯身和杯口,然后根据杯口的尺寸,按照不大于0.5mm的要求,再制作杯盖;

(3)杯身坯体安装:杯把坯体与杯身坯体的连接采用相同制杯泥料的泥浆连接而成,待干燥1小时后用明针修复;

(4)杯子上色:在杯子坯体成型时,在杯子的内外手工均匀粉上两种不同颜色的紫砂泥;在杯身上刻绘需要添加丙烯颜料;

(5)杯子烧成:先将坯体逐步晾干,冬天为36-40小时,夏季24-32小时,春秋季节为20-26小时。这样在烧成时可确保杯子有一定的可塑性,成品率较高。烧成后杯盖任意调换方位,都能与杯口相吻合,口盖准缝严密,二者之间的空隙(或称位移公差)在0.5mm以内。再将杯子放进室内50℃温度的烘房中烘干4小时,使杯子进窑烧成时,其含水率控制在8%-10%之间。最后将杯子坯体送入窑炉中进行烧结,具体程序是将杯子坯体送入窑炉中升温到115℃-120℃之间,恒温1小时后,再逐步升高温度,最高温度控制在1200℃,然后逐步降温,待降到100℃时再停留1小时后,在温度降到50℃时才能取出杯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