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瓶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7592阅读:603来源:国知局
玻璃瓶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玻璃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制作玻璃瓶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①原料预加工。将块状原料(石英砂、纯碱、石灰石、长石等)粉碎。②配合料制备。③熔制。玻璃配合料在池窑或池炉内进行高温(1550~1600度)加热,使之形成液态玻璃。④成型。多采用吹-吹法,这种方法的原理和人工吹制瓶子相同,通过冲头下冲,将玻璃料滴挤入初型模中(为使料滴容易落入初型模中,目前多采用漏斗);然后先向初型模中吹入压缩空气做成瓶子初型,再将瓶子初型转移到成型模中,并再次吹入压缩空气,而做出最终的瓶子形状。⑤热处理。通过退火、淬火等工艺,消除或产生玻璃内部的应力、分相或晶化,以及改变玻璃的结构状态。

在熔融玻璃过程中,混合料的均匀性及熔融的玻璃液性是玻璃质量的关键,搅拌的主要作用是使混合料产生剪切、对流及扩散的循环流动,提高传热、传质的速率,在混合料位置的频繁迁移中达到各组分的均匀分布,从而达到规定的均匀度。传统的高温熔炉一般由熔炉壁围设成一熔炉腔,将坩埚设置在熔炉腔内,熔炉腔内还设置有加热装置。对玻璃液的搅拌通常是另外配备搅拌设备,玻璃熔融与搅拌程序分别控制,造成了控制的复杂性及玻璃成型前后温度差控制的不精确,严重时会影响玻璃的质量。

公告号为cn20432510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温搅拌玻璃熔炉,包括炉体、设置在炉体内的样品台和加热系统、以及与玻璃熔炉配套的控制器,还包括借助支撑架定位在炉体上方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搅拌系统,所述样品台下方设有升降机构。该技术方案实现了在熔融的同时进行搅拌,并采用同步控制的方式,可根据温度对搅拌速度实时控制、同时可对加热电极的功率进行实时调整,从而既保证了温控的精度,又有利于保证玻璃液的均匀,有利于玻璃质量。

然而上述技术方案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搅拌过程中,玻璃熔液中的氧气容易扩散到其周围的气泡中,与这些气泡一并逸出玻璃液之外,导致玻璃缺氧,呈还原性熔制,玻璃粘度高,不利于玻璃的熔化和澄清,制得的玻璃较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瓶制作工艺,在熔融过程中能及时补充氧气,改善玻璃的熔化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玻璃瓶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备料:将石英砂研磨至0.5~0.8mm的粒度,将碎玻璃研磨至2~20mm的粒度,然后混合石英砂、碎玻璃、硼砂、纯碱、食盐得坯料;

b、熔融:将坯料加入熔炉中加热熔融,得液体玻璃;熔炉包括加热炉体、通气机构、转向机构和位于加热炉体内的搅拌棒;通气机构包括气缸,气缸内设有隔板,隔板将气缸分隔为进气缸和出气缸;进气缸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上铰接有与进气缸的侧壁滑动连接的活塞杆,且活塞将进气缸分隔为左气室和右气室;左气室和右气室内均设有进气部件,进气部件包括进气口和用于打开或者闭合进气口的控制件;隔板的两端均设有出气部件,出气部件包括用于连通进气缸和出气缸的出气口,用于打开或者闭合出气口的控制件;出气缸的底部设有与加热炉体内部连通的排气口;转向机构包括圆盘、转柄和左摇杆,圆盘一端与搅拌棒连接,圆盘另一端与转柄连接;左摇杆一端与活塞杆铰接,左摇杆另一端与转柄铰接;

c、成型:将液体玻璃转入成型模具中制得成型瓶;

d、后处理:退火、喷涂、包装,得玻璃瓶成品。

本技术方案中熔炉的工作原理在于:转动转柄,曲柄也跟着转动;曲柄带动搅拌棒转动,对加热炉体内的玻璃液进行搅拌。同时,曲柄转动,带动左摇杆摆动,使得活塞杆和活塞在进气缸内往复滑动。活塞向左气室滑动的时候,控制件闭合左气室的进气口,左气室的体积减少,左气室内的压强变大,左气室对应的隔板上的出气口打开,左气室内的空气从出气口进入出气缸,并从出气缸的排气口进入加热炉体内,补充氧气给玻璃液;同时,右气室的体积变大,右气室内的压强变小,右气室对应的进气口打开,外界的空气进入右气室。活塞向右气室滑动的时候,控制件闭合右气室的进气口,右气室的体积减少,右气室内的压强变大,右气室对应的隔板上的出气口打开,右气室内的空气从出气口进入出气缸,并从出气缸的排气口进入加热炉体内,补充氧气给玻璃液;同时,左气室的体积变大,左气室内的压强变小,左气室对应的进气口打开,外界的空气进入左气室。直到活塞又向左气室滑动,如此循环往复。

本技术方案中转动转柄的方法可以采取手动转动的方式,这种方式对玻璃液的搅拌控制性较好;也可以采用机械转动的方式,通过电机连接软轴,软轴再连接转柄的方式,使转柄转动,这种方式有助于降低人力成本。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其有益效果在于:

1、本技术方案通过设计通气机构,利用活塞的往复移动,使得左气室和右气室内的气压不断发生变化,并利用气压差实现将外界的空气挤入加热炉体内,从而及时补充氧气,使得玻璃液呈氧化性熔制,有助于改善玻璃的熔化效果。

2、本技术方案中无论活塞是向左气室还是向右气室移动,进气缸内都有气体通过出气口进入出气缸,并从排气口进入加热炉体内,补充氧气的效率较高。

3、本技术方案巧妙地通过曲柄、左摇杆、活塞杆形成的曲柄滑块机构,只需要转动转柄,即可同时实现转动搅拌棒而搅拌玻璃液,以及补充氧气进入加热炉体内,所需动力装置少。

4、本技术方案中的石英砂粒度适中,不会出现粒度过大而不容易熔化的情况,也不会因为粒度过小而引起在熔制加料时粉料飞扬,有助于防止混合料在熔融过程中分层结块,提高混合料的均匀性,从而提高最后制得的玻璃强度;同时,本技术方案中的碎玻璃,与石英砂的粒度产生较大差异,使得整体而言石英砂与纯碱接触的表面积较大,而让石英砂和碎玻璃能一起和纯碱反应,熔融过程迅速,得到的液体玻璃成分均匀,制得的玻璃强度高。

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方案,通气机构的数量为两个,转柄上还设有右摇杆,左摇杆和右摇杆分别连接一个活塞杆。两个通气机构补充氧气的效率更高,适合于大体积的玻璃液熔制。

优选方案二:作为优选方案一的优选方案,控制件包括密封盖和拉簧;进气口处的密封盖位于进气缸内,进气口处的拉簧的一端与密封盖连接,进气口处的拉簧的另一端与进气缸连接;出气口处的密封盖位于隔板的底部,出气口处的拉簧的一端与密封盖连接,出气口处的拉簧的另一端与隔板连接。活塞滑动过程中,若气室(左气室或右气室)内的压强减小,则密封盖将进气口打开;若气室内的压强变大,则密封盖将进气口关闭,对应的出气口处的密封盖将出气口打开,气体进入出气缸从排气口排入加热炉体,结构简单,制作成本较低。

优选方案三:作为基础方案或优选方案二的优选方案,加热炉体上还设有安全阀。安全阀可以根据加热炉体内的气压情况,自动打开或者关闭,保证加热炉体的安全运行。

优选方案四:作为优选方案三的优选方案,原料中的各组分按质量份数计为:石英砂12~15份、硼砂5~8份、纯碱3~5份、碎玻璃15~18份、食盐2~5份。采用本技术方案的配比制得的液体玻璃均匀性好、稳定性强、硬度高、强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熔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通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加热炉体1、搅拌棒10、安全阀11、气缸2、隔板20、活塞30、活塞杆31、左气室32、右气室33、进气口34、密封盖35、拉簧36、出气口37、排气口38、通气口39、出气缸4、圆盘5、转柄50、右摇杆51、左摇杆52。

实施例1

玻璃瓶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备料:将石英砂研磨至0.5mm的粒度,将碎玻璃研磨至2mm的粒度,然后按质量份数计,将12份石英砂、15份碎玻璃、5份硼砂、3份纯碱、2份食盐混合得坯料;

b、熔融:将坯料加入熔炉中加热熔融,得液体玻璃;

c、成型:将液体玻璃转入成型模具中制得成型瓶;

d、后处理:退火、喷涂、包装,得玻璃瓶成品。

如附图1所示,步骤b中的熔炉包括加热炉体1和位于加热炉体1内的搅拌棒10,还包括转向机构和两个通气机构,加热炉体1上设有安全阀11,用于保证加热炉体1的气压安全,加热炉体1的顶部设有通气口39。

如图2所示,通气机构包括气缸2,气缸2内设有隔板20,隔板20将气缸2分隔为进气缸和出气缸4;进气缸内滑动连接有活塞30,活塞30上连接有与进气缸的侧壁滑动连接的活塞杆31;且活塞30将进气缸分隔为左气室32和右气室33;左气室32和右气室33内均设有进气部件,进气部件包括进气口34和用于打开或者闭合进气口34的控制件;隔板20的两端均设有出气部件,出气部件包括用于连通进气缸和出气缸4的出气口37,用于打开或者闭合出气口37的控制件;出气缸4的底部设有与通气口39连通的排气口38,从而将出气缸4和加热炉体1内部连通。

控制件包括密封盖35和拉簧36;进气口34处的密封盖35位于进气缸内,进气口34处的拉簧36的一端与密封盖35连接,进气口34处的拉簧36的另一端与进气缸连接;出气口37处的密封盖35位于隔板20的底部,出气口37处的拉簧36的一端与密封盖35连接,出气口37处的拉簧36的另一端与隔板20连接;密封盖35上设有密封圈,有助于更好地密封进气口34或者出气口37。

转向机构包括圆盘5、转柄50、右摇杆51和左摇杆52,圆盘5一端与所述搅拌棒10连接,圆盘5另一端与转柄50连接;左摇杆52一端与一个活塞杆31铰接,左摇杆52另一端与转柄50铰接;右摇杆51一端与另一个活塞杆31铰接,右摇杆51另一端与转柄50铰接。

转动转柄50的方法可以采取手动转动的方式,手动这种方式对玻璃液的搅拌控制性较好;也可以采用机械转动的方式,通过电机连接软轴,软轴再连接转柄50的方式,使转柄50转动,这种方式有助于降低人力成本。

转动转柄50,曲柄也跟着转动;曲柄带动搅拌棒10转动,对加热炉体1内的玻璃液进行搅拌。同时,曲柄转动,带动左摇杆52和右摇杆51摆动,使得两边的活塞杆31和活塞30在进气缸内往复滑动。

活塞30向左气室32滑动的时候,密封盖35闭合左气室32的进气口34,左气室32的体积减少,左气室32内的压强变大,左气室32对应的隔板20上的出气口37打开,左气室32内的空气从出气口37进入出气缸4,并从出气缸4的排气口38进入加热炉体1内,补充氧气给玻璃液;同时,右气室33的体积变大,右气室33内的压强变小,右气室33对应的进气口34打开,外界的空气进入右气室33。

活塞30向右气室33滑动的时候,密封盖35闭合右气室33的进气口34,右气室33的体积减少,右气室33内的压强变大,右气室33对应的隔板20上的出气口37打开,右气室33内的空气从出气口37进入出气缸4,并从出气缸4的排气口38进入加热炉体1内,补充氧气给玻璃液;同时,左气室32的体积变大,左气室32内的压强变小,左气室32对应的进气口34打开,外界的空气进入左气室32。直到活塞30又向左气室32滑动,如此循环往复。从而及时补充氧气,使得玻璃液呈氧化性熔制,有助于改善玻璃的熔化效果,制得的液体玻璃均匀性好、稳定性强、硬度高、强度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a中将石英砂研磨至0.6mm的粒度,将碎玻璃研磨至10mm的粒度,然后按质量份数计,将13份石英砂、16份碎玻璃、6份硼砂、4份纯碱、3份食盐混合得坯料。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a中将石英砂研磨至0.8mm的粒度,将碎玻璃研磨至20mm的粒度,然后按质量份数计,将15份石英砂、18份碎玻璃、8份硼砂、5份纯碱、5份食盐混合得坯料。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