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11309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拔地而起,并呈现出对“建筑高度、建筑形态及建筑质量”的高水准要求。其中,建筑保温是减少建筑物室内热量向室外散发的措施,对创造适宜的室内热环境和节约能源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对建筑质量的一项重要要求与保证。

建筑环保措施依照施工位置的不同,主要分为建筑外围结构进行以及从建筑内部墙面进行两种方式。其中,从外围施工进行建筑保温是当前建筑施工普遍采样的方式,这主要得益于外围施工的方式可以在建筑施工后期统一进行。但是建筑保温外墙的施工基本以现场施工居多,通常采用在外墙上一次涂抹粘结用的灰浆、贴苯板、挂网、薄抹灰等,由于该施工过程繁杂周期长,且层间结合力差,使得外墙的熟化期相差很大,使得外墙的保温功能下降,甚至影响使用寿命。因此,采用外墙施工的方式对建筑保温、抗压等性能具有极高的要求。尤其是现今颇受青睐的玻璃幕墙建筑,其外围施工保温更是受到了诸多的限制。因此,通过室内保温施工的方式也越来越多被采用。

但是,与室外保温施工相同的要求,也要求其使用的建筑材料具有轻质、抗裂的性能,尤其对保温、高强度的性能有更高的要求。

因此,对于建筑保温而言,无论采用何种施工方式,均各有利弊,究其根本必须开发一种可完全满足建筑施工性能要求的建筑材料,使其兼具保温、抗压等性能,满足不同的施工要求。

中国专利文献“负离子建筑保温材料(授权公告号:cn104628336b)”公开了一种负离子建筑保温材料,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普通硅酸盐水泥20-30份、膨胀蛭石40-60份、建筑用负离子粉5-15份、脲醛树脂10-20份、芳砜纶纤维1-3份、十二烷基硫酸钠0.2-0.8份。该发明的建筑用保温隔材料能持久释放负离子,但存在保温性能、抗压强度相对较差,不能满足特色建筑的施工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保温材料其制备方法,以解决在中国专利申请文献“负离子建筑保温材料(授权公告号:cn104628336b)”公开的建筑保温材料配方、制备方法基础上,如何优化组分、用量、方法等,提高材料保温性能和抗压强度。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保温材料,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普通硅酸盐水泥、膨胀蛭石、建筑用负离子粉、脲醛树脂、芳砜纶纤维、十二烷基硫酸钠、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n,n-二甲基环己胺、三乙酰丙酮铝、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水;

所述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n,n-二甲基环己胺、三乙酰丙酮铝、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的重量比为(0.4-0.8):(0.5-1):(0.3-0.6):(0.2-0.4):(1-1.5)。

进一步地,所述的建筑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普通硅酸盐水泥35-50份、膨胀蛭石72-90份、建筑用负离子粉16-20份、脲醛树脂22-30份、芳砜纶纤维4-6份、十二烷基硫酸钠1-2份、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0.4-0.8份、n,n-二甲基环己胺0.5-1份、三乙酰丙酮铝0.3-0.6份、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0.2-0.4份、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1-1.5份、水400-600份。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建筑保温材料,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普通硅酸盐水泥35-45份、膨胀蛭石72-83份、建筑用负离子粉16-18份、脲醛树脂22-26份、芳砜纶纤维4-5份、十二烷基硫酸钠1-1.6份、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0.4-0.7份、n,n-二甲基环己胺0.5-0.8份、三乙酰丙酮铝0.3-0.5份、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0.2-0.3份、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1-1.3份、水400-500份。

再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建筑保温材料,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普通硅酸盐水泥45份、膨胀蛭石83份、建筑用负离子粉18份、脲醛树脂26份、芳砜纶纤维5份、十二烷基硫酸钠1.6份、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0.7份、n,n-二甲基环己胺0.8份、三乙酰丙酮铝0.5份、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0.3份、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1.3份、水500份。

进一步地,所述建筑用负离子粉,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黑电气石粉90-120份、红锌矿粉25-50份、氧化铈5-10份、氧化锌4-8份、七氧化四铽15-25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建筑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重量配比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搅拌均匀,制得浆料;

s2:将膨胀蛭石、脲醛树脂、芳砜纶纤维、十二烷基硫酸钠、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n,n-二甲基环己胺、三乙酰丙酮铝、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按重量比例在温度为250-320℃,转速为80-150r/min下搅拌2.5-3.5h,制得混合料;

s3:将步骤s2制得的混合料、建筑用负离子粉按重量比例加入到步骤s1制得的浆料中,搅拌均匀,制得发泡材料;

s4:将步骤s3制得的发泡材料倒入模具,震实抹平,并对所述发泡材料施加压力进行模压6-8s,脱模制得板材坯体;

s5:将步骤s4制得的板材坯体在100-110℃烘干后在常温下自然养护3-8h,制得建筑保温材料。

进一步地,步骤s1中搅拌的转速为200-300r/min。

进一步地,步骤s3中搅拌的转速为100-200r/min。

进一步地,步骤s4中压力为3-5mpa。

进一步地,步骤s5中烘干至含水量≤10%。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实施例1-3的数据可见,实施例2为最优实施例,获得的保温性能、抗压强度、负离子发生量三个指标的综合性能最好。

(2)由实施例1-3和对比例7的数据可见,实施例1-3建筑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远小于对比例7的导热系数,说明了实施例1-3建筑保温材料的保温性能显著好于对比例7的建筑保温材料的保温性能;实施例1-3建筑保温材料的抗压强度和负离子发生量显著高于对比例7建筑保温材料的抗压强度和负离子发生量。

(3)由实施例2和对比例1-6的数据可见,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n,n-二甲基环己胺、三乙酰丙酮铝、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一起添加在制备建筑保温材料中起到了协同作用,显著提高了建筑保温材料的保温性能、抗压强度;这可能是n,n-二甲基环己胺、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在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引发剂及一定温度的作用下引发发生交联固化反应,生成了密封胶,从而提高了建筑保温材料的保温性能;三乙酰丙酮铝作为一种促进剂,促进n,n-二甲基环己胺与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发生交联固化反应生成的密封胶与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的粘合、固化,提高了建筑保温材料的保温性能、抗压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通过以下实例加以说明,这些实例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但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实施例中,所述建筑保温材料,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普通硅酸盐水泥35-50份、膨胀蛭石72-90份、建筑用负离子粉16-20份、脲醛树脂22-30份、芳砜纶纤维4-6份、十二烷基硫酸钠1-2份、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0.4-0.8份、n,n-二甲基环己胺0.5-1份、三乙酰丙酮铝0.3-0.6份、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0.2-0.4份、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1-1.5份、水400-600份。

所述建筑用负离子粉,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黑电气石粉90-120份、红锌矿粉25-50份、氧化铈5-10份、氧化锌4-8份、七氧化四铽15-25份;

所述建筑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重量配比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在转速为200-300r/min下搅拌均匀,制得浆料;

s2:将膨胀蛭石、脲醛树脂、芳砜纶纤维、十二烷基硫酸钠、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n,n-二甲基环己胺、三乙酰丙酮铝、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按重量比例在温度为250-320℃,转速为80-150r/min下搅拌2.5-3.5h,制得混合料;

s3:将步骤s2制得的混合料、建筑用负离子粉按重量比例加入到步骤s1制得的浆料中,在转速为100-200r/min下搅拌均匀,制得发泡材料;

s4:将步骤s3制得的发泡材料倒入模具,震实抹平,并对所述发泡材料施加3-5mpa的压力进行模压6-8s,脱模制得板材坯体;

s5:将步骤s4制得的板材坯体在100-110℃烘干至含水量≤10%后在常温下自然养护3-8h,制得建筑保温材料。

下面通过更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建筑保温材料,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普通硅酸盐水泥38份、膨胀蛭石74份、建筑用负离子粉17份、脲醛树脂22份、芳砜纶纤维4份、十二烷基硫酸钠1份、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0.4份、n,n-二甲基环己胺0.5份、三乙酰丙酮铝0.3份、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0.2份、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1份、水400份。

所述建筑用负离子粉,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黑电气石粉92份、红锌矿粉25份、氧化铈5份、氧化锌4份、七氧化四铽15份;

所述建筑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重量配比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在转速为200r/min下搅拌均匀,制得浆料;

s2:将膨胀蛭石、脲醛树脂、芳砜纶纤维、十二烷基硫酸钠、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n,n-二甲基环己胺、三乙酰丙酮铝、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按重量比例在温度为250℃,转速为80r/min下搅拌3.5h,制得混合料;

s3:将步骤s2制得的混合料、建筑用负离子粉按重量比例加入到步骤s1制得的浆料中,在转速为100r/min下搅拌均匀,制得发泡材料;

s4:将步骤s3制得的发泡材料倒入模具,震实抹平,并对所述发泡材料施加3mpa的压力进行模压8s,脱模制得板材坯体;

s5:将步骤s4制得的板材坯体在100-110℃烘干至含水量为10%后在常温下自然养护3h,制得建筑保温材料。

实施例2

一种建筑保温材料,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普通硅酸盐水泥45份、膨胀蛭石83份、建筑用负离子粉18份、脲醛树脂26份、芳砜纶纤维5份、十二烷基硫酸钠1.6份、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0.7份、n,n-二甲基环己胺0.8份、三乙酰丙酮铝0.5份、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0.3份、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1.3份、水500份。

所述建筑用负离子粉,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黑电气石粉110份、红锌矿粉45份、氧化铈8份、氧化锌6份、七氧化四铽20份;

所述建筑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重量配比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在转速为300r/min下搅拌均匀,制得浆料;

s2:将膨胀蛭石、脲醛树脂、芳砜纶纤维、十二烷基硫酸钠、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n,n-二甲基环己胺、三乙酰丙酮铝、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按重量比例在温度为300℃,转速为100r/min下搅拌3h,制得混合料;

s3:将步骤s2制得的混合料、建筑用负离子粉按重量比例加入到步骤s1制得的浆料中,在转速为200r/min下搅拌均匀,制得发泡材料;

s4:将步骤s3制得的发泡材料倒入模具,震实抹平,并对所述发泡材料施加4mpa的压力进行模压7s,脱模制得板材坯体;

s5:将步骤s4制得的板材坯体在106℃烘干至含水量为9%后在常温下自然养护5h,制得建筑保温材料。

实施例3

一种建筑保温材料,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普通硅酸盐水泥48份、膨胀蛭石90份、建筑用负离子粉20份、脲醛树脂30份、芳砜纶纤维6份、十二烷基硫酸钠2份、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0.8份、n,n-二甲基环己胺1份、三乙酰丙酮铝0.6份、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0.4份、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1.5份、水600份。

所述建筑用负离子粉,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黑电气石粉120份、红锌矿粉50份、氧化铈10份、氧化锌8份、七氧化四铽25份;

所述建筑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重量配比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在转速为300r/min下搅拌均匀,制得浆料;

s2:将膨胀蛭石、脲醛树脂、芳砜纶纤维、十二烷基硫酸钠、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n,n-二甲基环己胺、三乙酰丙酮铝、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按重量比例在温度为320℃,转速为150r/min下搅拌2.5h,制得混合料;

s3:将步骤s2制得的混合料、建筑用负离子粉按重量比例加入到步骤s1制得的浆料中,在转速为200r/min下搅拌均匀,制得发泡材料;

s4:将步骤s3制得的发泡材料倒入模具,震实抹平,并对所述发泡材料施加5mpa的压力进行模压6s,脱模制得板材坯体;

s5:将步骤s4制得的板材坯体在110℃烘干至含水量为9%后在常温下自然养护8h,制得建筑保温材料。

对比例1

与实施例2的制备工艺基本相同,唯有不同的是制备建筑保温材料的原料中缺少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n,n-二甲基环己胺、三乙酰丙酮铝、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

对比例2

与实施例2的制备工艺基本相同,唯有不同的是制备建筑保温材料的原料中缺少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

对比例3

与实施例2的制备工艺基本相同,唯有不同的是制备建筑保温材料的原料中缺少n,n-二甲基环己胺。

对比例4

与实施例2的制备工艺基本相同,唯有不同的是制备建筑保温材料的原料中缺少三乙酰丙酮铝。

对比例5

与实施例2的制备工艺基本相同,唯有不同的是制备建筑保温材料的原料中缺少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

对比例6

与实施例2的制备工艺基本相同,唯有不同的是制备建筑保温材料的原料中缺少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

对比例7

采用中国专利文献“负离子建筑保温材料(授权公告号:cn104628336b)”实施例1-3的方法进行制备建筑用保温材料。

对上述实施例1-3和对比例1-7制备的建筑保温材料进行性能测试,具体结果见下表。

其中负离子发生量测测试方法如下:取1000g本发明制得的建筑用保温材料置于密封箱中均匀摊开,密闭24h,用美国alphalab公司生产的aic-1000负离子检测仪每隔1h检测一次,每次取20个数据,求得各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检测负离子发生量的结果。

其他的导热系数、抗压强度的测试方法与对比例7的测试方法一致。

(1)由实施例1-3的数据可见,实施例2为最优实施例,获得的保温性能、抗压强度、负离子发生量三个指标的综合性能最好。

(2)由实施例1-3和对比例7的数据可见,实施例1-3建筑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远小于对比例7的导热系数,说明了实施例1-3建筑保温材料的保温性能显著好于对比例7的建筑保温材料的保温性能;实施例1-3建筑保温材料的抗压强度和负离子发生量显著高于对比例7建筑保温材料的抗压强度和负离子发生量。

(3)由实施例2和对比例1-6的数据可见,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n,n-二甲基环己胺、三乙酰丙酮铝、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一起添加在制备建筑保温材料中起到了协同作用,显著提高了建筑保温材料的保温性能、抗压强度;这可能是n,n-二甲基环己胺、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在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引发剂及一定温度的作用下引发发生交联固化反应,生成了密封胶,从而提高了建筑保温材料的保温性能;三乙酰丙酮铝作为一种促进剂,促进n,n-二甲基环己胺与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发生交联固化反应生成的密封胶与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的粘合、固化,提高了建筑保温材料的保温性能、抗压强度。

以上内容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