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叶面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7479发布日期:2019-06-05 23:44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叶面肥。



背景技术:

小麦白粉病是由禾谷类白粉菌引起的重要麦类病害之一,可在整个小麦生育时期表现症状。病菌可侵害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小麦叶片受侵染后,呼吸强度增加,光合效率降低,导致干物质积累减少,轻病田减产5%~10%,重病田减产20%以上。小麦白粉病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发生、危害程度严重的三大病害之一,近年来在中国近半数的麦田中发生与流行,尤其是在黄淮平原,频繁多发。

生产上使用杀菌剂和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白粉病的两个主要措施。由于化学药剂的长期大量使用,一方面导致病原菌的抗药性逐年增强;另一方面,随着农药残留、食品安全与环境生态安全等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化学药剂防治存在弊端日益突出。其次,中国小麦品种遗传基础较为狭窄,抗病品种育种进程缓慢,已有抗性品种由于长期使用导致其抗病性逐渐丧失,以至近年来白粉病的危害日益严重。因此,在生产实践中急需安全有效的白粉病防控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叶面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提高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叶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高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叶面肥的组分按照重量份如下所示:发酵木薯渣20-25份、板蓝根粉20-30份、碳酸氢铵10-15份、露兜簕5-10份、黄腐酸5-10份、过磷酸钙1-2份、甲壳素1-2份、磷酸二氢钾2-6份、微量元素0.5-1份、胺鲜酯0.2-0.5份、复合微生物菌剂1-2份、保水缓释剂0.4-0.6份和亚硒酸钙0.5-1份。

进一步的,所述微量元素为硼砂。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为酵母菌、放线菌、褐球固氮菌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进一步的,所述保水缓释剂为聚丙烯酸钾和聚丙烯酸铵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

借由上述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叶面肥不仅可提高小麦对白粉病的抗病性,还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吸水性、保水性,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小麦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如下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提高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叶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高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叶面肥的组分按照重量份如下所示:发酵木薯渣20份、板蓝根粉24份、碳酸氢铵12份、露兜簕7份、黄腐酸5份、过磷酸钙1.3份、甲壳素2份、磷酸二氢钾6份、微量元素0.8份、胺鲜酯0.3份、复合微生物菌剂2份、保水缓释剂0.4份和亚硒酸钙0.7份。

实施例2

一种提高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叶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高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叶面肥的组分按照重量份如下所示:发酵木薯渣25份、板蓝根粉25份、碳酸氢铵10份、露兜簕7份、黄腐酸9份、过磷酸钙1.9份、甲壳素1.8份、磷酸二氢钾4份、微量元素0.7份、胺鲜酯0.4份、复合微生物菌剂1份、保水缓释剂0.6份和亚硒酸钙1份。

实施例3

一种提高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叶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高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叶面肥的组分按照重量份如下所示:发酵木薯渣23份、板蓝根粉29份、碳酸氢铵12份、露兜簕7份、黄腐酸5份、过磷酸钙1.5份、甲壳素2份、磷酸二氢钾4份、微量元素0.8份、胺鲜酯0.4份、复合微生物菌剂2份、保水缓释剂0.5份和亚硒酸钙0.7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叶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高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叶面肥的组分按照重量份如下所示:发酵木薯渣20‑25份、板蓝根粉20‑30份、碳酸氢铵10‑15份、露兜簕5‑10份、黄腐酸5‑10份、过磷酸钙1‑2份、甲壳素1‑2份、磷酸二氢钾2‑6份、微量元素0.5‑1份、胺鲜酯0.2‑0.5份、复合微生物菌剂1‑2份、保水缓释剂0.4‑0.6份和亚硒酸钙0.5‑1份。本发明叶面肥不仅可提高小麦对白粉病的抗病性,还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吸水性、保水性,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小麦生长。

技术研发人员:陈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丹阳市陵口镇柳旺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
技术研发日:2017.11.24
技术公布日:2019.06.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