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土壤改良剂及制备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23901发布日期:2018-06-08 05:20阅读:18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土壤肥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土壤改良剂配方及制备、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长期施用化学肥料,有机肥不足,各类养分比例失调,致使农田生态环境,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微生物区系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安全。化肥的长期使用,导致土壤不断酸化、盐碱板结,使土壤肥力下降,保肥保水能力不足,植物生长缓慢,抗逆性差,产品质量下降。同时,化学肥料投入越来越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农业生态环境污染越来越重。因此,改良土壤,消除土壤板结、酸化、盐碱化,改善土壤生态环境,降低化学肥料的使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土壤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已成为摆在农业生产上的一个重要课题。

针对我国的土壤资源现状,需要通过人为措施改良土壤,确保农业种植水平和农作物产品品质,但是我国土壤改良剂的研发和推广相对落后,市场上可供选择的产品和改良剂生产厂家更是寥寥无几。

现有的土壤改良剂可分为天然改良剂、合成改良剂、天然与合成共聚物改良剂和生物改良剂四大类。这四大类改良剂各有优缺点,有的效果较单一,有的只针对某一类型土壤,有的生产原料不易大量取得,有的原料配方复杂,有的生产方法较繁,有的用量较大。总的说来,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技术问题为:生产过程复杂,成本高,效果不理想,难以满足土壤改良要求和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原料充足、配方简易、成本低、效果好的复合土壤改良剂及制备使用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土壤改良剂,由以下按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

腐熟有机肥40—60%,黄腐酸10-20%,食用菌菌渣或沼渣15-20%,复合微生物菌剂15—20%。

所述的腐熟有机肥为以畜禽粪便、作物秸秆为原料,经腐熟发酵后制得的有机肥。

所述的食用菌菌渣为栽培食用菌后剩下的固体废弃物。

所述的沼渣为沼气发酵后剩余的半固体物质。

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为含有巨大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按1:1:1:1混合的复合菌剂。

本发明复合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备料:按照以上组分(质量百分数)进行备料;

(2)混合搅拌:将腐熟有机肥、黄腐酸、食用菌菌渣或沼渣、复合微生物菌剂依次加入搅拌器,充分搅拌均匀。

本发明复合土壤改良剂使用方法为穴施法:在距农作物7—10厘米处挖穴5—10厘米深,施入复合土壤改良剂后盖土,每亩用量200—300公斤。

本发明复合土壤改良剂使用方法为条状沟施法:在距农作物7—10厘米或树冠周围开沟8—10厘米深,施入复合土壤改良剂后盖土,每亩用量200—300公斤。

本发明复合土壤改良剂使用方法为环状沟施法:在树冠周围开沟10—15厘米深沟,施入复合土壤改良剂后盖土,每亩用量200—300公斤。

本发明复合土壤改良剂使用方法为放射状施法:在植物周围呈放射状挖10—15厘米深沟,施入复合土壤改良剂后盖土,每亩用量200—300公斤。

本发明的腐熟有机肥以畜禽粪便,作物秸秆为原料,经腐熟发酵后制得的有机肥,其有机质含量≧45%,总养分(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4%,水分含量≦20%。

本发明的黄腐酸是一种可直接溶于水的灰黑粉末状物质,其水溶液呈酸性,分子量几百至几万,易被植物吸收利用,它的功能团含量较多,比一般腐植酸的生理活性大,对金属离子的络合能力比较强,能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逆能力,增产和改善农产品品质作用。

本发明的食用菌菌渣为栽培食用菌后剩下的固体废弃物,其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镁、硫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多种营养元素,特别是产生的腐植酸有机胶体,可使土壤团粒结构增加,改善土壤特性,疏松土壤,增加透气性,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从而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本发明的沼渣为沼气发酵后剩余的半固体物质,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腐植酸、氨基酸、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等。据测定沼渣中含有30—50%的有机质、10—20%的腐植酸、0.8—2%的全氮,0.4—1.2%的全磷、0.6-2%的全钾。因此,沼渣是一种优质的土壤改良剂原料。

本发明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含有巨大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复合微生物菌剂的配合使用,产生协调作用、彼此互补,有效避免了使用单一的微生物菌剂造成的土壤改良效果单一,无法全面提高土壤性状的缺陷,而且微生物与黄腐酸复合可诱导植物根系生长,抑制植物土传病害,促进植物生长。

本发明是一种原料充足,配方简易,成本低,效果好,适用于各种类型土壤,便于农业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复合土壤改良剂。该复合土壤改良剂可有效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肥力,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治理土壤板结、酸化、沙化、盐碱化现象,提高土壤渗透性,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的阳离子交换能力,促进微量元素更好地被植物根系吸收,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促进植物根系的发育和有益微生物的活动,改善土壤生态环境,降低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农产品品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改良土壤的综合效果强。本发明克服了现有土壤改良剂作用单一,效果不明显的缺点,不但解决了土壤存在的板结、酸化、盐碱化,理化性状和有益微生物菌群破坏严重,有机质含量下降,养分平衡失调及肥力弱的问题,而且还解决了植物生长不良,抗逆性差,肥料利用率低,农产品品质下降的问题。

2.本发明适用改良土壤类型广。土壤由于化肥的长期施用等多种原因,常造成土壤板结酸化、盐碱化、沙化和重金属污染等多种土壤病害类型。本发明改良剂施入土壤后,可改变土壤中含盐过高,碱性过强,土粒高度分散,土壤结构性差的理化性状,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疏松土壤,破坏盐分的积累,降低表土含盐量,起到隔盐作用,调节PH值、降低土壤中金属的含量,改善土壤微生物菌群,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因此,本发明的改良剂可广泛用于各种土壤病害的治理和改良。

3.本发明原料充足易得、配方简易、成本低,便于工厂化生产,使用方便,适用于大面积应用。

4.本发明固氯、解磷、活化钾,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学肥料用量。

5.本发明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促进植物根系的发育和有益微生物菌群的活动,帮助土壤释放有利于植物吸收的各种营养元素。

6.本发明有效降解土壤中有害元素,重金属污染和农药残留。

7.本发明所用原料对土壤和植物无污染、无残留、不含任何人工合成成分,可满足有机农业生产要求。

8.本发明显著提高植物抗旱、抗土传病害、抗重茬等抗逆性,增根壮苗、减少死苗、弱苗,使植物健康生长。

9.本发明可促进植物结实、座果率提高,产品品质、商品价值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复合土壤改良剂,其组分按质量分数为:腐熟有机肥40%、黄腐酸20%,食用菌菌渣或沼渣20%,复合微生物菌剂20%。

本发明复合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备料:按照以上组分(质量百分数)进行备料;

(2)混合搅拌:将腐熟有机肥、黄腐酸、食用菌菌渣或沼渣、复合微生物菌剂依次加入搅拌器,充分搅拌均匀,制得复合土壤改良剂。

本发明复合土壤改良剂的使用方法为穴施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距农作物8厘米处挖穴7厘米深;

施入复合土壤改良剂后盖土;

每亩用量250公斤。

实施例2:一种复合土壤改良剂,其组分按质量分数为:腐熟有机肥50%,黄腐酸15%,食用菌菌渣或沼渣15%,复合微生物菌剂20%。

本发明复合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备料:按照以上组分(质量百分数)进行备料;

(2)混合搅拌:将腐熟有机肥、黄腐酸、食用菌菌渣或沼渣、复合微生物菌剂依次加入搅拌器,充分搅拌均匀,制得复合土壤改良剂。

本发明复合土壤改良剂的使用方法为条状沟施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距农作物10厘米或树冠周围开沟10厘米深;

施入复合土壤改良剂后盖土;

每亩用量300公斤。

实施例3:一种复合土壤改良剂,其组分按质量分数为:腐熟有机肥60%,黄腐酸10%,食用菌菌渣或沼渣15%,复合微生物菌剂15%。

本发明复合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备料:按照以上组分(质量百分数)进行备料;

(2)混合搅拌:将腐熟有机肥、黄腐酸、食用菌菌渣或沼渣、复合微生物菌剂依次加入搅拌器,充分搅拌均匀,制得复合土壤改良剂。

本发明复合土壤改良剂的使用方法为环状沟施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树冠周围开沟12厘米深沟;

施入复合土壤改良剂后盖土;

每亩用量200公斤。

实施例4:一种复合土壤改良剂,其组分按质量分数为:腐熟有机肥55%,黄腐酸12%,食用菌菌渣或沼渣18%,复合微生物菌剂15%。

本发明复合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备料:按照以上组分(质量百分数)进行备料;

(2)混合搅拌:将腐熟有机肥、黄腐酸、食用菌菌渣或沼渣、复合微生物菌剂依次加入搅拌器,充分搅拌均匀,制得复合土壤改良剂。

本发明复合土壤改良剂的使用方法为放射状施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植物周围呈放射状挖15厘米深沟;

施入复合土壤改良剂后盖土;

每亩用量300公斤。

本发明分别将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制得的复合土壤改良剂,进行质量检测,具体的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知,本发明的复合土壤改良剂有机质含量不低于45%,总养分含量不低于8%,水分含量不超过20%,生物菌含量不低于500亿/kg,PH在6—8范围内。

本发明还应用实施例1制得的复合土壤改良剂,在不同类型土壤进行改良对比实验:

实验例1:板结酸化粘性土壤改良:实施地点为葡萄种植园,种植品种为巨峰葡萄,葡萄种植园土壤原为水稻田、粘性土、肥力中下等,土壤理化性状差,板结、PH值4—5偏酸性、葡萄长势差,已挂果2年,产量低、品质差。

实验分三组:实验组一为复合土壤改良剂亩用300公斤+常规施肥,实验组二为常规施肥,实验组三为不施肥对照。施用方法为条状沟施,即在离主蔓80—100厘米外开沟,沟宽30厘米,深20厘米,施用后清沟盖土。施用时间2015年、2016年、2017年秋季。结果表明:实验组一土壤颜色变深、疏松、保水保肥力强,葡萄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果实含糖提高、果香、着色好、品质明显比实验组二、实验组三高,产量比实施组二提高10%,比实验组三提高20%。

实验例2:瘦薄低产紫色土改良:实施地点为桃树种植园,种植品种为皮球桃,种植园土壤为二、三台坡地,土壤肥力下等,有机质含量很低,瘦薄、保水保肥差,成年挂果树、桃树长势差,根结病重、产量低、品质差。

实验选择同台地桃树分三组:实验组一为复合土壤改良剂亩用300公斤+常规施肥,实验组二为常规施肥,实验组三为不施肥对照。施用方法为放射沟施入,即在离树干60—80厘米处四周呈放射状挖四条沟,沟宽40厘米,深30厘米,施用后盖土复原。施用时间2015年、2016年、2017年秋季(桃树落叶后)。结果表明:实验组一土壤颜色紫黑色,有机质增加,理化性状改善,保水保肥能力增加,肥料利用率提高,桃树根结病减轻,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果品着色好,口感甜,品质明显比实验组二、实验组三提高,产量比实验组二提高15%,比实验组三提高20%。

实验例3:盐碱沙化地土壤改良:实施地点:蔬菜种植园,种植蔬菜为番茄,种植园土壤为河边盐碱沙化地,土壤肥力中下等、PH值9—10偏碱性,保水保肥差,团粒结构差(沙化),番茄根弱化苗、产量低、品质差。

实验选择在同一片地、分三组:实施组一为复合土壤改良剂亩用300公斤+常规施肥,实验组二为常规施肥,实验组三为不施肥对照。施用方法为穴施,即在离番茄主蔓7—10厘米外挖穴、穴宽5厘米、深10厘米,施用后盖土复原。施用时为2015年,2016年、2017年番茄定植成活后5—7天。结果表明:实验组一土壤PH值降到7—7.5,保水保肥能力增强、团粒结构等理化性状改善,番茄根系发达,生长健壮,番茄口感好、颜色均匀一致,产量比实验组二提高10%,比实验组三提高1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