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芒果树专用复混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47098发布日期:2018-06-08 21:09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果树肥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芒果树专用复混肥。



背景技术:

芒果树,漆树科,别称檬果檨仔、庵罗果,原产地为印度、马来西亚、缅甸,是无患子目、漆树科、芒果属常绿乔木。芒果果实呈肾脏形,果肉多汁,味道香甜,常见果实品种有青芒果、黄芒果、长芒果、腰芒、红皮芒等,芒果是一种比较常见也是非常受欢迎的水果,而芒果树的生长期内需要吸收多种大量的养分,但是传统的化肥养分较为单一,不能够满足芒果树生长期内元素的需求,并且传统化肥利用率较低,化肥的结构不适合芒果树施肥,导致土地日渐贫瘠,土壤沙化退化,保肥保水能力低,虽然有机肥料营养全面,但是其施用量大,成本高。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芒果树专用复混肥,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芒果树专用复混肥,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传统的化肥养分较为单一,不能够满足芒果树生长期内元素的需求,并且传统化肥利用率较低,化肥的结构不适合芒果树施肥,导致土地日渐贫瘠,土壤沙化退化,保肥保水能力低,虽然有机肥料营养全面,但是其施用量大,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芒果树专用复混肥,由以下质量配比组分组成:磷酸二铵18.4%,长效碳酸氢铵6.8%,腐殖酸7.2%,改性膨润土8.8%,骨粉4.8%,草木灰44%,尿素16%,硫酸钾8.8%,螯合态微量元素添加剂0.8%。

优选的,由以下质量配比组分组成:磷酸二铵20.8%,长效碳酸氢铵7.2%,腐殖酸6%,改性膨润土12%,骨粉2.4%,草木灰42%,尿素14.4%,硫酸钾10.4%,螯合态微量元素添加剂0.4%。

优选的,所述磷酸二铵的成分配比含量为17%-23%。

优选的,所述长效碳酸氢铵的成分配比含量为5%-11%。

优选的,所述腐殖酸的成分配比含量为5%-11%。

优选的,所述改性膨润土的成分配比含量为6%-14%。

优选的,所述骨粉的成分配比含量为1%-8%。

优选的,所述草木灰的成分配比含量为30%-60%。

优选的,所述尿素的成分配比含量为10%-20%。

优选的,所述硫酸钾的成分配比含量为6%-14%,螯合态微量元素添加剂的成分配比含量为0.2%-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复混肥采用草木灰、尿素、硫酸钾作为原料,既可以有效降低该复混肥的生产成本,又可以充足的保证芒果树生长所需的钾肥和氮肥,同时也实现了对草木的废物再利用,增加了该复混肥环保性能,而且还会降低该复混肥对土壤的污染,提高了该复混肥的使用价值;

2、该复混肥采用磷酸二铵、长效碳酸氢铵、腐殖酸作为原料,可以快速补充芒果树生长中对氮、磷元素的需要,也会提高了芒果的整体质量,同时还会对芒果树生长所需土壤具有改良效果;

3、该复混肥采用改性膨润、骨粉、螯合态微量元素添加剂作为原料,可以使该复混肥具有保水保肥及改良土壤的功能,有效地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同时还可以为芒果树生长提供所需的矿物质元素以及微量元素,并且还提高了芒果树对矿物质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吸收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芒果树专用复混肥,由以下质量配比组分组成:磷酸二铵18.4%,长效碳酸氢铵6.8%,腐殖酸7.2%,改性膨润土8.8%,骨粉4.8%,草木灰44%,尿素16%,硫酸钾8.8%,螯合态微量元素添加剂0.8%;

产品参数中,注重的是芒果树的钾元素、氮元素以及微量元素的补充,保证芒果树的生长质量。

实施例2

一种芒果树专用复混肥,由以下质量配比组分组成:磷酸二铵20.8%,长效碳酸氢铵7.2%,腐殖酸6%,改性膨润土12%,骨粉2.4%,草木灰42%,尿素14.4%,硫酸钾10.4%,螯合态微量元素添加剂0.4%;

产品参数中,注重的是芒果树的磷元素和铵元素的补充以及对土壤的改良和防护功能;

该复混肥的配比组成范围:磷酸二铵17%-23%,长效碳酸氢铵5%-11%,腐殖酸5%-11%,改性膨润土6%-14%,骨粉1%-8%,草木灰30%-60%,尿素10%-20%,硫酸钾6%-14%,螯合态微量元素添加剂0.2%-1.5%。

本发明提供的芒果树专用复混肥,配比合理,成本较低,施用次数少,提供的养分充足,能够满足芒果树生长所需,同时改性膨润土作为肥料载体,具有保水保肥及改良土壤的功能,有效地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同时能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改善土地质量。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