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氟化钠与二氧化硅提纯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41340发布日期:2018-11-07 08:28阅读:12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氟化钠晶体与二氧化硅的分离工艺,特别适合以磷肥副产物氟硅酸钠联产白炭黑。

背景技术

氟化钠为无色发亮晶体或白色粉末,微溶于醇,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能腐蚀玻璃。与氢氟酸反应生成氟氢化钠。氟化钠是一种重要的氟盐,主要用作农业杀菌剂、杀虫剂,木材防腐剂、水处理剂、轻金属氟盐电解助熔剂。核工业用作uf3吸附剂,以及用作制造其他氟化合物的原料,在搪瓷、医药、造纸等方面也有应用。氟硅酸钠的传统方法主要有中合法、熔浸取、离子交换法、氟硅酸钠法。氟化钠晶体与二氧化硅沉淀一般根据密度、粒度以及沉降速率的不同,采用沉降筛分分离,一般氟收率在88%以下。而且现有分离提纯技术,氟化钠产品容易夹带二氧化硅杂质(含量通常大于0.5%),白炭黑产品夹杂氟化钠杂质含量通常大于0.5%),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效的氟化钠与二氧化硅的分离提纯工艺,提高氟化钠与白炭黑的收率与纯度,同时降低酸碱的用量,减少分离提纯过程产生的母液量。

本发明提供的氟化钠与二氧化硅分离提纯工艺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氟化钠与二氧化硅分离提纯工艺,是以磷肥副产物氟硅酸钠生产氟化钠联产白炭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复分解反应:氟硅酸钠与30%~50%碳酸钠溶液搅拌反应,制得氟化钠晶体、二氧化硅沉淀的溶液;

(2)初步分离:所述的氟化钠与二氧化硅混合溶液在分离洗涤器中沉降,然后抽除上清液,得到氟化钠与二氧化硅粗品。所述的氟化钠粗品夹带少量的二氧化硅,二氧化硅粗品夹杂少量的氟化钠;

(3)氟化钠粗品提纯:将氟化钠粗品分散于母液中,加入稍过量的氢氧化钠,使少量的二氧化硅杂质转换为可溶的硅酸钠,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高纯的氟化钠产品;母液中含na2sio3和naoh,继续输送到二氧化硅纯化罐中;

(4)二氧化硅粗品提纯:在二氧化硅纯化罐中,将二氧化硅分散于母液中,加入稍过量的草酸铁(fe2(c2o4)3),将少量氟化钠杂质转化成可溶的络合物na3fef6和na2c2o4,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高纯的白炭黑产品。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氟化钠与二氧化硅分离提纯工艺,步骤(4)加入稍过量的fe2(c2o4)3,通过络合反应将氟化钠杂质转化成可溶的络合物na3fef6和na2c2o4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加入适量的盐酸,同时加热至95~105℃,反应剩余的fe2(c2o4)3受热分解转化为fecl3、co和co2气体,na2c2o4转化为nacl、co和co2气体,步骤(3)中母液中的na2sio3转化为二氧化硅,naoh被中和;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高纯的白炭黑产品;此时,母液中含有na3fef6、nacl和fecl3,进一步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将na3fef6转化为沉淀fe(oh)3和naf,fecl3转化为沉淀fe(oh)3和nacl,过量的盐酸被中和,将fe(oh)3沉淀和过滤分离,所得的母液用于溶解碳酸钠固体。

所述的氟化钠与二氧化硅分离提纯工艺,步骤(4)加入稍过量的fe2(c2o4)3,通过络合反应将氟化钠杂质转化成可溶的络合物na3fef6和na2c2o4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加入适量的硫酸,同时加热至95~105℃,反应剩余的fe2(c2o4)3受热分解转化为fe2(so4)3、co和co2气体,na2c2o4转化为na2so4、co和co2气体,步骤(3)中母液中的na2sio3转化为二氧化硅,naoh被中和;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高纯的白炭黑产品;此时,母液中含有na3fef6、na2so4和fe2(so4)3,进一步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将na3fef6转化为沉淀fe(oh)3和naf,fe2(so4)3转化为沉淀fe(oh)3和na2so4,过量的硫酸被中和,将fe(oh)3沉淀和过滤分离,所得的母液用于溶解碳酸钠固体。

所述的氟化钠与二氧化硅分离提纯工艺,步骤(4)加入稍过量的fe2(c2o4)3,通过络合反应将氟化钠杂质转化成可溶的络合物na3fef6和na2c2o4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同时加入双氧水和盐酸,加热至95~105℃,反应剩余的fe2(c2o4)3受热分解转化为fecl3和co2气体,na2c2o4转化为nacl和co2气体,步骤(3)中母液中的na2sio3转化为二氧化硅,naoh被中和;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高纯的白炭黑产品;此时,母液中含有na3fef6、nacl和fecl3,进一步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将na3fef6转化为沉淀fe(oh)3和naf,fecl3转化为沉淀fe(oh)3和nacl,过量的盐酸被中和,将fe(oh)3沉淀和过滤分离,所得的母液用于溶解碳酸钠固体。

所述的氟化钠与二氧化硅分离提纯工艺,步骤(4)加入稍过量的fe2(c2o4)3,通过络合反应将氟化钠杂质转化成可溶的络合物na3fef6和na2c2o4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同时加入双氧水和硫酸,同时加热至95~105℃,反应剩余的fe2(c2o4)3受热分解转化为fe2(so4)3和co2气体,na2c2o4转化为na2so4和co2气体,步骤(3)中母液中的na2sio3转化为二氧化硅,naoh被中和;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高纯的白炭黑产品;此时,母液中含有na3fef6、na2so4和fe2(so4)3,进一步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将na3fef6转化为沉淀fe(oh)3和naf,fe2(so4)3转化为沉淀fe(oh)3和na2so4,过量的硫酸被中和,将fe(oh)3沉淀和过滤分离,所得的母液用于溶解碳酸钠固体。

所述的氟化钠与二氧化硅分离提纯工艺,其草酸铁与氟硅酸钠质量比为1:465~1:488,所述的步骤(4)中的氢氧化钠与草酸铁的质量比为1:1.56~1:1.82。

所述的氟化钠与二氧化硅分离提纯工艺,其步骤(3)中加入的naoh固体与氟硅酸钠的质量比为1:44.4~1:47.6。

所述的氟化钠与二氧化硅分离提纯工艺,其步骤(4)中的双氧水与硫酸或盐酸的体积比为1:0.75~1:1.5。

所述的氟化钠与二氧化硅分离提纯工艺,其所述步骤(2)所述的氟化钠粗品夹带二氧化硅杂质含量0.5%~5.0%,二氧化硅粗品夹杂氟化钠杂质含量为0.5%~2.5%。

所述的氟化钠与二氧化硅分离提纯工艺,其氟化钠产品二氧化硅的含量为0.2%~0.3%,白炭黑产品中氟化钠杂质的含量为0.15~0.25%。

本发明有益效果显著:

本发明提供一种氟化钠与二氧化硅分离提纯工艺,通过沉降分离得到氟化钠和二氧化硅粗品,氟化钠中二氧化硅杂质通过加入氢氧化钠提纯,二氧化硅中的氟化钠杂质通过加入稍过量的草酸铁除去,整个工艺无需加入大量的酸碱,分离提出过程不会产生大量的母液,且母液能循环利用。最终氟化钠和二氧化硅产品的收率和纯度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氟化钠与二氧化硅分离提纯工艺的技术路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氟化钠与二氧化硅的分离提纯工艺,是以磷肥副产物氟硅酸钠生产氟化钠联产白炭黑,所述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复分解反应:称量固体碳酸钠482g,加入母液1100g配制成30%的溶液,升温至85℃,按na2sif6:na2co3=1:1.05~1.1进行配料,缓慢加入固体氟硅酸钠400g,加料时间为30min,在90℃温度下继续反应1h,制得氟化钠晶体、二氧化硅沉淀的溶液;

(2)初步分离:所述的氟化钠与二氧化硅混合溶液在分离洗涤器中沉降,然后抽除上清液,得到529.6g氟化钠粗品与123.0g二氧化硅粗品。所述的氟化钠粗品夹带4.00g二氧化硅,二氧化硅粗品夹杂3.76g氟化钠;

(3)氟化钠粗品提纯:将上述529.6g氟化钠粗品(含sio24.00g,含量为0.7%)分散于母液中,加入8.40g氢氧化钠(即naoh固体与氟硅酸钠的质量比为1:47.6),使二氧化硅杂质转换为可溶的硅酸钠(2naoh+sio2=na2sio3+h2o),过滤、洗涤、干燥得到525g氟化钠,产率为98%,sio2杂质含量为0.2%。母液中含na2sio3和naoh,继续输送到二氧化硅纯化罐中;

(4)二氧化硅粗品提纯:在二氧化硅纯化罐中,将124g二氧化硅粗品(含naf3.76g,含量为3.0%)分散于母液中,加入0.82gfe2(c2o4)3(即草酸铁与氟硅酸钠的质量比为1:488),通过络合反应将氟化钠杂质转化成可溶的络合物na3fef6和na2c2o4(fe2(c2o4)3+12naf=2na3fef6+3na2c2o4);加入1.5ml盐酸,同时加热至95~105℃,反应剩余的fe2(c2o4)3受热分解转化为fecl3、co和co2气体(fe2(c2o4)3+6hcl=2fecl3+co↑+co2↑+3h2o),na2c2o4转化为nacl、co和co2气体(na2c2o4+2hcl=nacl+co↑+co2↑+h2o),步骤3中母液中的na2sio3转化为二氧化硅(na2sio3+2hcl=nacl+sio2+h2o),naoh被中和(naoh+hcl=nacl+h2o);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高纯的白炭黑126.8g,产率为99%,naf杂质含量为0.15%;此时,母液中含有na3fef6、nacl和fecl3,进一步加入0.45g氢氧化钠(即氢氧化钠与草酸铁的质量比为1:1.82),将na3fef6转化为沉淀fe(oh)3和naf(na3fef6+naoh=fe(oh)3↓+naf),fecl3转化为沉淀fe(oh)3和nacl(fecl3+3naoh=fe(oh)3↓+3nacl),过量的盐酸被中和(naoh+hcl=nacl+h2o),将fe(oh)3沉淀和过滤分离,所得的母液用于溶解碳酸钠固体。

实施例2:一种氟化钠与二氧化硅的分离提纯工艺,是以磷肥副产物氟硅酸钠生产氟化钠联产白炭黑,所述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复分解反应:称量固体碳酸钠482g,加入母液482g配制成50%的溶液,升温至95℃,按na2sif6:na2co3=1:1.05~1.1进行配料,缓慢加入固体氟硅酸钠400g,加料时间为30min,在90℃温度下继续反应1h,制得氟化钠晶体、二氧化硅沉淀的溶液;

(2)初步分离:所述的氟化钠与二氧化硅混合溶液在分离洗涤器中沉降,然后抽除上清液,得到529.6g氟化钠粗品与123.0g二氧化硅粗品。所述的氟化钠粗品夹带4.00g二氧化硅,二氧化硅粗品夹杂3.74g氟化钠;

(3)氟化钠粗品提纯:将上述529.6g氟化钠粗品(含sio24.00g,含量为0.7%)分散于母液中,加入9.0g氢氧化钠(即naoh固体与氟硅酸钠的质量比为1:44.4),使二氧化硅杂质转换为可溶的硅酸钠(2naoh+sio2=na2sio3+h2o),过滤、洗涤、干燥得到525g氟化钠,产率为98%,sio2杂质含量为0.3%。母液中含na2sio3和naoh,继续输送到二氧化硅纯化罐中;

(4)二氧化硅粗品提纯:在二氧化硅纯化罐中,将124g二氧化硅粗品(含naf3.75g,含量为3.0%)分散于母液中,加入0.86gfe2(c2o4)3(即草酸铁与氟硅酸钠的质量比为1:465),通过络合反应将氟化钠杂质转化成可溶的络合物na3fef6和na2c2o4(fe2(c2o4)3+12naf=2na3fef6+3na2c2o4);加入1ml硫酸,同时加热至95℃,反应剩余的fe2(c2o4)3受热分解转化为fe2(so4)3、co和co2气体(fe2(c2o4)3+3h2so4=fe2(so4)3+co↑+co2↑+3h2o),na2c2o4转化为na2so4、co和co2气体(na2c2o4+h2so4=na2so4+co↑+co2↑+h2o),步骤3中母液中的na2sio3转化为二氧化硅(na2sio3+2hcl=nacl+sio2+h2o),naoh被中和(2naoh+h2so4=na2so4+2h2o);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高纯的白炭黑126.2g,产率为99%,naf杂质含量为0.20%;此时,母液中含有na3fef6、na2so4和fe2(so4)3,进一步加入0.55g氢氧化钠(即氢氧化钠与草酸铁的质量比为1:1.56),将na3fef6转化为沉淀fe(oh)3和naf(na3fef6+naoh=fe(oh)3↓+naf),fe2(so4)3转化为沉淀fe(oh)3和na2so4(fe2(so4)3+6naoh=2fe(oh)3↓+3na2so4),过量的硫酸被中和(h2so4+2hcl=na2so4+2h2o),将fe(oh)3沉淀和过滤分离,所得的母液用于溶解碳酸钠固体。

实施例3:一种氟化钠与二氧化硅的分离提纯工艺,是以磷肥副产物氟硅酸钠生产氟化钠联产白炭黑,所述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复分解反应:称量固体碳酸钠482g,加入母液1100g配制成30%的溶液,升温至90℃,按na2sif6:na2co3=1:1.05~1.1进行配料,缓慢加入固体氟硅酸钠400g,加料时间为30min,在90℃温度下继续反应1.5h,制得氟化钠晶体、二氧化硅沉淀的溶液;

(2)初步分离:所述的氟化钠与二氧化硅混合溶液在分离洗涤器中沉降,然后抽除上清液,得到529.6g氟化钠粗品与123.0g二氧化硅粗品。所述的氟化钠粗品夹带4.00g二氧化硅,二氧化硅粗品夹杂3.76g氟化钠;

(3)氟化钠粗品提纯:将上述529.6g氟化钠粗品(含sio24.00g,含量为0.7%)分散于母液中,加入8.60g氢氧化钠(即naoh固体与氟硅酸钠的质量比为1:46.5),使二氧化硅杂质转换为可溶的硅酸钠(2naoh+sio2=na2sio3+h2o),过滤、洗涤、干燥得到525g氟化钠,产率为98%,sio2杂质含量为0.25%。母液中含na2sio3和naoh,继续输送到二氧化硅纯化罐中;

(4)二氧化硅粗品提纯:在二氧化硅纯化罐中,将124g二氧化硅粗品(含naf3.76g,含量为3.0%)分散于母液中,加入0.82gfe2(c2o4)3(即草酸铁与氟硅酸钠的质量比为1:488),通过络合反应将氟化钠杂质转化成可溶的络合物na3fef6和na2c2o4(fe2(c2o4)3+12naf=2na3fef6+3na2c2o4);同时加入双氧水1ml和盐酸1-1.5ml,加热至105℃,反应剩余的fe2(c2o4)3受热分解转化为fecl3和co2气体(fe2(c2o4)3+6hcl+3h2o2=2fecl3+2co2↑+6h2o),na2c2o4转化为nacl和co2气体(na2c2o4+2hcl+h2o2=nacl+2co2↑+2h2o),加入双氧水的好处是无毒性尾气co产生,少量的co2可直接排放;步骤3中母液中的na2sio3转化为二氧化硅(na2sio3+2hcl=nacl+sio2+h2o),naoh被中和(naoh+hcl=nacl+h2o);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高纯的白炭黑126.8g,产率为99%,naf杂质含量为0.25%;此时,母液中含有na3fef6、nacl和fecl3,进一步加入0.50g氢氧化钠(即氢氧化钠与草酸铁的质量比为1:1.64),将na3fef6转化为沉淀fe(oh)3和naf(na3fef6+naoh=fe(oh)3↓+naf),fecl3转化为沉淀fe(oh)3和nacl(fecl3+3naoh=fe(oh)3↓+3nacl),过量的盐酸被中和(naoh+hcl=nacl+h2o),将fe(oh)3沉淀和过滤分离,所得的母液用于溶解碳酸钠固体。

实施例4:一种氟化钠与二氧化硅的分离提纯工艺,是以磷肥副产物氟硅酸钠生产氟化钠联产白炭黑,所述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复分解反应:称量固体碳酸钠482g,加入母液482g配制成50%的溶液,升温至92℃,按na2sif6:na2co3=1:1.05~1.1进行配料,缓慢加入固体氟硅酸钠400g,加料时间为30min,在90℃温度下继续反应2h,制得氟化钠晶体、二氧化硅沉淀的溶液;

(2)初步分离:所述的氟化钠与二氧化硅混合溶液在分离洗涤器中沉降,然后抽除上清液,得到529.6g氟化钠粗品与123.0g二氧化硅粗品。所述的氟化钠粗品夹带4.00g二氧化硅,二氧化硅粗品夹杂3.74g氟化钠;

(3)氟化钠粗品提纯:将上述529.6g氟化钠粗品(含sio24.00g,含量为0.7%)分散于母液中,加入8.80g氢氧化钠(即naoh固体与氟硅酸钠的质量比为1:45.5),使二氧化硅杂质转换为可溶的硅酸钠(2naoh+sio2=na2sio3+h2o),过滤、洗涤、干燥得到525g氟化钠,产率为98%,sio2杂质含量为0.25%。母液中含na2sio3和naoh,输送到二氧化硅纯化罐中;

(4)二氧化硅粗品提纯:在二氧化硅纯化罐中,将124g二氧化硅粗品(含naf3.75g,含量为3.0%)分散于母液中,加入0.84gfe2(c2o4)3(即草酸铁与氟硅酸钠的质量比为1:476),通过络合反应将氟化钠杂质转化成可溶的络合物na3fef6和na2c2o4(fe2(c2o4)3+12naf=2na3fef6+3na2c2o4);同时加入双氧水1ml,硫酸0.75~1ml,同时加热至95℃,反应剩余的fe2(c2o4)3受热分解转化为fe2(so4)3和co2气体(fe2(c2o4)3+3h2so4+3h2o2=fe2(so4)3+2co2↑+6h2o),na2c2o4转化为na2so4和co2气体(na2c2o4+h2so4+h2o2=na2so4+2co2↑+2h2o),加入双氧水的好处是无毒性尾气co产生,少量的co2可直接排放;步骤3中母液中的na2sio3转化为二氧化硅(na2sio3+2hcl=nacl+sio2+h2o),naoh被中和(2naoh+h2so4=na2so4+2h2o);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高纯的白炭黑126.2g,产率为99%,naf杂质含量为0.018%;此时,母液中含有na3fef6、na2so4和fe2(so4)3,进一步加入0.50g氢氧化钠(即氢氧化钠与草酸铁的质量比为1:1.68),将na3fef6转化为沉淀fe(oh)3和naf(na3fef6+naoh=fe(oh)3↓+naf),fe2(so4)3转化为沉淀fe(oh)3和na2so4(fe2(so4)3+6naoh=2fe(oh)3↓+3na2so4),过量的硫酸被中和(h2so4+2hcl=na2so4+2h2o),将fe(oh)3沉淀和过滤分离,所得的母液用于溶解碳酸钠固体。

需要强调的是,氟化钠粗品夹带二氧化硅杂质含量0.5%~5.0%,二氧化硅粗品夹杂氟化钠杂质含量为0.5%~2.5%均可采取该分离提纯工艺最终的氟化钠产品二氧化硅的含量为0.2%~0.3%,白炭黑产品中氟化钠杂质的含量为0.15~0.25%,且产品收率达到95%以上。除纯度外,其他技术指标白炭黑能达到橡胶工业使用要求(hg/t3061-2009),naf达到一级品标准(ys/t517-2009)。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他变化,为了简明并未提供细节。因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