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裂性能强的彩陶釉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29909发布日期:2018-11-14 01:31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陶瓷烧制产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裂性能强的彩陶釉浆。

背景技术

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体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

彩陶制作精美,以泥质陶为主,质地细腻,因之既是实用器皿,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由于色彩绘于烧制前,故和陶器一起焙烧后,色彩和陶胎结合紧密,不易发生脱落。彩绘的形式总体上可分为图案和图画两大类。

施釉工艺是古陶瓷器制作工艺技术的一种,是指在成型的陶瓷坯体表面施以釉浆。现代技术多采用自动浸釉机提高生产效率。施釉的目的在于改善坯体表面性能,提高产品的力学性能,现有的釉料与坯体的膨胀系数适应性不强,容易出现裂纹,导致彩陶的图案受到影响,造成使用性能的不足以及视觉上的不美观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防裂性能强的彩陶釉浆,能够保持彩釉图案的完整性,5年后裂纹率低至0.01%。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防裂性能强的彩陶釉浆,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黑土85-90份、氟磷灰石15-18份、碳酸钙12-13份、氧化镁8-10份、氧化镧1.0-1.2份、纳米二氧化钛0.4-0.5份、增韧剂2.5-3.0份、三乙醇胺油酸钠1.0-1.5份、无水乙醇60-70份、稀盐酸溶液30-35份、去离子水120-130份,包括以下步骤:

(1)将黑土和氟磷灰石置于无水乙醇中,加热至60-70℃,以400-5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30-40分钟,然后加入三乙醇胺油酸钠和稀盐酸溶液,继续在800-1000转/分钟下搅拌50-60分钟,在40-50℃下密封护2-3天,得到的混合浆料置于旋转蒸发仪中蒸发除去乙醇,剩余物料与增韧剂混合置于300-350℃下烧结2-3小时;

(2)将烧结得到的黑土混合物置于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加压浸渍处理1-2小时,然后加入剩余物料,搅拌混合,将物料混合均匀后置于球磨机中球磨,球磨时间为35-45分钟,球磨后过60-80目筛,在40-50℃下加热养护至所需密度即得所述釉浆。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稀盐酸溶液质量浓度为8-10%。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纳米二氧化钛粒径大小在10-50纳米之间。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增韧剂是由氧化铋、氧化钴和氧化锑按照1.4-1.6:1.2-1.3:0.6-0.7的质量比混合得到的。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2)所述加压浸渍处理中,压力为5-6mpa,温度为30-35℃。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2)所述制备得到的釉浆密度在1.33-1.35克/立方厘米之间。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为了解决现有彩陶釉浆防裂性能不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裂性能强的彩陶釉浆,采用黑土为主要原料,与氟磷灰石进行混合改性处理,加工得到釉浆的主要成分,再与剩余物料共同研磨制备得到的釉浆弹性和抗张强度好,能够使得坯体表面变得光滑,无气泡产生,可耐高低温度变化,在1-2年内使用不会产生裂纹,防水性好,耐酸碱腐蚀,耐磨性优良,能够保持彩釉图案的完整性,5年后裂纹率低至0.0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提高彩陶釉料防裂性能的一种有效方式,原料易获取,制作过程简单,效率高,具有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维持寿命长等优点,是一种极为值得推广使用的技术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一种防裂性能强的彩陶釉浆,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黑土85份、氟磷灰石15份、碳酸钙12份、氧化镁8份、氧化镧1.0份、纳米二氧化钛0.4份、增韧剂2.5份、三乙醇胺油酸钠1.0份、无水乙醇60份、稀盐酸溶液30份、去离子水120份,包括以下步骤:

(1)将黑土和氟磷灰石置于无水乙醇中,加热至60℃,以4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30分钟,然后加入三乙醇胺油酸钠和稀盐酸溶液,继续在800转/分钟下搅拌50分钟,在40℃下密封护2天,得到的混合浆料置于旋转蒸发仪中蒸发除去乙醇,剩余物料与增韧剂混合置于300℃下烧结2小时;

(2)将烧结得到的黑土混合物置于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加压浸渍处理1小时,然后加入剩余物料,搅拌混合,将物料混合均匀后置于球磨机中球磨,球磨时间为35分钟,球磨后过60目筛,在40℃下加热养护至所需密度即得所述釉浆。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稀盐酸溶液质量浓度为8%。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纳米二氧化钛粒径大小在10-50纳米之间。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增韧剂是由氧化铋、氧化钴和氧化锑按照1.4:1.2:0.6的质量比混合得到的。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2)所述加压浸渍处理中,压力为5mpa,温度为30℃。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2)所述制备得到的釉浆密度在1.33-1.35克/立方厘米之间。

实施例2

一种防裂性能强的彩陶釉浆,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黑土88份、氟磷灰石16份、碳酸钙12.5份、氧化镁9份、氧化镧1.1份、纳米二氧化钛0.45份、增韧剂2.8份、三乙醇胺油酸钠1.2份、无水乙醇65份、稀盐酸溶液33份、去离子水125份,包括以下步骤:

(1)将黑土和氟磷灰石置于无水乙醇中,加热至65℃,以45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35分钟,然后加入三乙醇胺油酸钠和稀盐酸溶液,继续在900转/分钟下搅拌55分钟,在45℃下密封护2天,得到的混合浆料置于旋转蒸发仪中蒸发除去乙醇,剩余物料与增韧剂混合置于330℃下烧结2.5小时;

(2)将烧结得到的黑土混合物置于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加压浸渍处理1.5小时,然后加入剩余物料,搅拌混合,将物料混合均匀后置于球磨机中球磨,球磨时间为40分钟,球磨后过70目筛,在45℃下加热养护至所需密度即得所述釉浆。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稀盐酸溶液质量浓度为9%。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纳米二氧化钛粒径大小在10-50纳米之间。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增韧剂是由氧化铋、氧化钴和氧化锑按照1.5:1.25:0.65的质量比混合得到的。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2)所述加压浸渍处理中,压力为5.5mpa,温度为33℃。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2)所述制备得到的釉浆密度在1.33-1.35克/立方厘米之间。

实施例3

一种防裂性能强的彩陶釉浆,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黑土90份、氟磷灰石18份、碳酸钙13份、氧化镁10份、氧化镧1.2份、纳米二氧化钛0.5份、增韧剂3.0份、三乙醇胺油酸钠1.5份、无水乙醇70份、稀盐酸溶液35份、去离子水130份,包括以下步骤:

(1)将黑土和氟磷灰石置于无水乙醇中,加热至70℃,以5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40分钟,然后加入三乙醇胺油酸钠和稀盐酸溶液,继续在1000转/分钟下搅拌60分钟,在50℃下密封护3天,得到的混合浆料置于旋转蒸发仪中蒸发除去乙醇,剩余物料与增韧剂混合置于350℃下烧结3小时;

(2)将烧结得到的黑土混合物置于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加压浸渍处理2小时,然后加入剩余物料,搅拌混合,将物料混合均匀后置于球磨机中球磨,球磨时间为45分钟,球磨后过80目筛,在50℃下加热养护至所需密度即得所述釉浆。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稀盐酸溶液质量浓度为10%。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纳米二氧化钛粒径大小在10-50纳米之间。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增韧剂是由氧化铋、氧化钴和氧化锑按照1.6:1.3:0.7的质量比混合得到的。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2)所述加压浸渍处理中,压力为6mpa,温度为35℃。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2)所述制备得到的釉浆密度在1.33-1.35克/立方厘米之间。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黑土与氟磷灰石的质量比为3:1,其余保持一致。

对比例2

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省略增韧剂的添加,其余保持一致。

对比例3

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省略步骤(1)中的养护处理过程,其余保持一致。

对比例4

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省略步骤(2)中加压浸渍处理过程,其余保持一致。

试验结果表明,实施例1-3制备得到的釉浆性能显著优于对比例1-4,尤其是防裂性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