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木护栏的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40961发布日期:2018-12-11 23:05阅读:165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仿木护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仿木护栏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栏杆中国古称阑干,也称勾阑,是桥梁和建筑上的安全设施。栏杆在使用中起分隔、导向的作用,使被分割区域边界明确清晰,设计好的栏杆,很具装饰意义。周代礼器座上有类似栏杆的构件。汉代以卧棂式栏杆为最多。六朝盛行钩片勾阑。栏杆转角立望柱或寻杖绞口造者,均可见于云冈石窟、敦煌壁画。元明清的木栏杆比较纤细,而石栏杆逐渐脱离木制栏杆的形制,趋向厚重。清末以后,西方古典比例、尺度和装饰的栏杆形式进入中国。

仿木护栏,是利用现代的工艺,采用一些特殊材料仿照树木的外观制作而成,用来代替原有的木质护栏,在环保重要性越来越重要的今天,仿木护栏即减少了树木的使用,而且保持整体的美观性。

现有的仿木护栏的耐候性较差,而我国南北气候不一致,仿木护栏不能很好的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现有技术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仿木护栏的制作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仿木护栏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配料: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禾秆或籽壳或禾秆与籽壳的混合物40-72,改性硅酸钠20-45.5,苯丙乳液5-10,高岭土5-10份、海泡石粉5-10份;

将上述配料按配比,倒入搅拌容器中,搅拌10分钟,放置于振动平台垂直振动5分钟振出浆内的气泡,再静放5分钟;

(2)将调制好的原料倒入相应的模具中,通过模压成型;

(3)将成型后的材料根据需要的尺寸进行切割;

(4)用双组分稀酸白漆1份,稀料1份调好,加入所需颜色,四个方向薄薄的喷2-3遍,然后用所需颜色的纳粉做色,用撺色布均匀的涂与产品表面,干后薄喷一遍聚脂底漆,以后按正常的油漆工艺处理即可;

(5)将喷好油漆的材料,进行烘干即可。

所述改性硅酸钠是由70-90%的硅酸钠和10-30%的氟硅酸钠配制而成。

所述高岭土经插层改性处理,其具体改性方法为:先利用20-25℃水将水处理级多聚谷氨酸制成饱和溶液,再加入煅烧高岭土粉末,并利用微波反应器微波回流搅拌5-10min,停止15-30min后再次微波回流搅拌5-10min,所得混合物经离心分离,去上层清液,剩余物送入冷冻干燥机中,干燥所得固体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多聚谷氨酸/高岭土插层复合物粉末。

所述水处理级多聚谷氨酸、煅烧高岭土粉末的质量比为5-10:1-2。

多聚谷氨酸进入高岭土层间,高岭土层间距由插入前的1nm扩大至插入后的1.23nm,插层率95%以上;多聚谷氨酸在高岭土层间以平行于高岭土片层的方式呈单层排列,其所含羧基与高岭土的内表面羟基形成氢键,其所含氨基与高岭土硅氧层的氧原子形成氢键。

所述海泡石粉经物理填充改性处理,其具体改性方法为:将海泡石粉加热至120-130℃保温搅拌,待自然冷却至50℃以下时加入去离子水,再加入n-羟甲基丙烯酰胺,并利用微波反应器微波回流搅拌反应,待自交联反应结束后将所得混合物减压浓缩制成膏体,膏体经自然冷却至室温后送入冷冻干燥机中,干燥所得固体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丙烯酸树脂填充海泡石粉。

所述海泡石粉、去离子水、n-羟甲基丙烯酰胺的质量比为5-10:30-50:1-5。

n-羟甲基丙烯酰胺经自交联形成丙烯酸树脂,并在微波作用下生成的丙烯酸树脂即时融入海泡石的分子通道中,从而通过物理填充方式来增强海泡石作为填料的填充性能。

所述微波反应器的工作条件为微波频率2450mhz、输出功率700w。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加入的改性的高岭土和海泡石粉,是材料整体具有优异的耐低温性能、耐油性能和抗压缩变形性能,并延长其在低温环境下的使用寿命该设计操作简单,综合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仿木护栏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配料: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禾秆或籽壳或禾秆与籽壳的混合物66kg,改性硅酸钠35kg,苯丙乳液8kg,高岭土8kg份、海泡石粉6kg份;

将上述配料按配比,倒入搅拌容器中,搅拌10分钟,放置于振动平台垂直振动5分钟振出浆内的气泡,再静放5分钟;

(2)将调制好的原料倒入相应的模具中,通过模压成型;

(3)将成型后的材料根据需要的尺寸进行切割;

(4)用双组分稀酸白漆1份,稀料1份调好,加入所需颜色,四个方向薄薄的喷2-3遍,然后用所需颜色的纳粉做色,用撺色布均匀的涂与产品表面,干后薄喷一遍聚脂底漆,以后按正常的油漆工艺处理即可;

(5)将喷好油漆的材料,进行烘干即可。

实施例2

一种仿木护栏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配料: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禾秆或籽壳或禾秆与籽壳的混合物66kg,改性硅酸钠35kg,苯丙乳液8kg,高岭土8kg份、海泡石粉6kg份;

将上述配料按配比,倒入搅拌容器中,搅拌10分钟,放置于振动平台垂直振动5分钟振出浆内的气泡,再静放5分钟;

(2)将调制好的原料倒入相应的模具中,通过模压成型;

(3)将成型后的材料根据需要的尺寸进行切割;

(4)用双组分稀酸白漆1份,稀料1份调好,加入所需颜色,四个方向薄薄的喷2-3遍,然后用所需颜色的纳粉做色,用撺色布均匀的涂与产品表面,干后薄喷一遍聚脂底漆,以后按正常的油漆工艺处理即可;

(5)将喷好油漆的材料,进行烘干即可。

所述改性硅酸钠是由70-90%的硅酸钠和10-30%的氟硅酸钠配制而成。

所述高岭土经插层改性处理,其具体改性方法为:先利用20-25℃水将水处理级多聚谷氨酸制成饱和溶液,再加入煅烧高岭土粉末,并利用微波反应器微波回流搅拌5-10min,停止15-30min后再次微波回流搅拌5-10min,所得混合物经离心分离,去上层清液,剩余物送入冷冻干燥机中,干燥所得固体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多聚谷氨酸/高岭土插层复合物粉末。

所述水处理级多聚谷氨酸、煅烧高岭土粉末的质量比为5-10:1-2。

多聚谷氨酸进入高岭土层间,高岭土层间距由插入前的1nm扩大至插入后的1.23nm,插层率95%以上;多聚谷氨酸在高岭土层间以平行于高岭土片层的方式呈单层排列,其所含羧基与高岭土的内表面羟基形成氢键,其所含氨基与高岭土硅氧层的氧原子形成氢键。

实施例3

一种仿木护栏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配料: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禾秆或籽壳或禾秆与籽壳的混合物66kg,改性硅酸钠35kg,苯丙乳液8kg,高岭土8kg份、海泡石粉6kg份;

将上述配料按配比,倒入搅拌容器中,搅拌10分钟,放置于振动平台垂直振动5分钟振出浆内的气泡,再静放5分钟;

(2)将调制好的原料倒入相应的模具中,通过模压成型;

(3)将成型后的材料根据需要的尺寸进行切割;

(4)用双组分稀酸白漆1份,稀料1份调好,加入所需颜色,四个方向薄薄的喷2-3遍,然后用所需颜色的纳粉做色,用撺色布均匀的涂与产品表面,干后薄喷一遍聚脂底漆,以后按正常的油漆工艺处理即可;

(5)将喷好油漆的材料,进行烘干即可。

所述改性硅酸钠是由70-90%的硅酸钠和10-30%的氟硅酸钠配制而成。

所述高岭土经插层改性处理,其具体改性方法为:先利用20-25℃水将水处理级多聚谷氨酸制成饱和溶液,再加入煅烧高岭土粉末,并利用微波反应器微波回流搅拌5-10min,停止15-30min后再次微波回流搅拌5-10min,所得混合物经离心分离,去上层清液,剩余物送入冷冻干燥机中,干燥所得固体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多聚谷氨酸/高岭土插层复合物粉末。

所述水处理级多聚谷氨酸、煅烧高岭土粉末的质量比为5-10:1-2。

多聚谷氨酸进入高岭土层间,高岭土层间距由插入前的1nm扩大至插入后的1.23nm,插层率95%以上;多聚谷氨酸在高岭土层间以平行于高岭土片层的方式呈单层排列,其所含羧基与高岭土的内表面羟基形成氢键,其所含氨基与高岭土硅氧层的氧原子形成氢键。

所述海泡石粉经物理填充改性处理,其具体改性方法为:将海泡石粉加热至120-130℃保温搅拌,待自然冷却至50℃以下时加入去离子水,再加入n-羟甲基丙烯酰胺,并利用微波反应器微波回流搅拌反应,待自交联反应结束后将所得混合物减压浓缩制成膏体,膏体经自然冷却至室温后送入冷冻干燥机中,干燥所得固体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丙烯酸树脂填充海泡石粉。

所述海泡石粉、去离子水、n-羟甲基丙烯酰胺的质量比为5-10:30-50:1-5。

n-羟甲基丙烯酰胺经自交联形成丙烯酸树脂,并在微波作用下生成的丙烯酸树脂即时融入海泡石的分子通道中,从而通过物理填充方式来增强海泡石作为填料的填充性能。

所述微波反应器的工作条件为微波频率2450mhz、输出功率700w。

对比例1

一种仿木护栏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配料: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禾秆或籽壳或禾秆与籽壳的混合物66kg,改性硅酸钠35kg,苯丙乳液8kg;

(2)将调制好的原料倒入相应的模具中,通过模压成型;

(3)将成型后的材料根据需要的尺寸进行切割;

(4)用双组分稀酸白漆1份,稀料1份调好,加入所需颜色,四个方向薄薄的喷2-3遍,然后用所需颜色的纳粉做色,用撺色布均匀的涂与产品表面,干后薄喷一遍聚脂底漆,以后按正常的油漆工艺处理即可;

(5)将喷好油漆的材料,进行烘干即可。

性能测试:

对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得到的仿木护栏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记录到表1中。

表1本发明所制仿木护栏的使用性能测试结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