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免砸砖堵漏的渗透型防水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99961发布日期:2018-12-08 06:30阅读:14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免砸砖堵漏的渗透型防水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防水材料领域,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免砸砖堵漏的渗透型防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房子装修,防水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然而,现今好多房子装修时由于前期装修对防水不重视或者使用的防水材料质量太差,在入住后出现渗漏现象,特别是卫生间、厨房、阳台等,严重影响自家和楼下住户的生活。

针对渗漏现象,最常见的堵漏方法有注浆堵漏、翻新重做防水层等方法。现有厨卫间堵漏技术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高压灌浆:①材料:灌浆材料,一般是有机反应物,时间长易出现老化损坏现象,且与混凝土等无机基材粘结相对于水泥基材料较差;②适用范围:在渗漏点或裂缝明显情况下适用;③施工方法:在探查出卫生间渗漏点或裂缝后,需要在楼下合理设计布孔方案,选择合适的灌浆孔,然后钻墙打孔,固定灌浆嘴,利用高压灌浆机将灌浆堵漏剂灌入到混凝土内部;需要施工人员素质较高,而且会影响楼下住户的生活;2、切砖补漏:需要详细排查渗漏点,施工人员素质要求较高,若渗漏点没有准确找出,无法进行有效的堵漏;3、砸砖重做防水:该方法需要将渗漏厨卫间瓷砖全部砸掉,清理,修补基面,重新进行防水层施工,然后重新贴砖,所需工期长,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免砸砖堵漏的渗透型防水剂,所述渗透型防水剂耐久性好,与原水泥基紧密结合,能够适用于各种厨卫间、地面渗漏,且施工方便,无需砸砖,操作简单,且使用时施工工期短,厨卫间可快速恢复使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用于免砸砖堵漏的渗透型防水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耗时短。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免砸砖堵漏的渗透型防水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算的组份:

a组份:

纳米硅酸钠溶液300-500份;

界面活性剂1-5份;

水495-700份;

b组份:

钙盐100-300份;

清水700-900份;

所述纳米硅酸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40%-50%。

本发明中,纳米硅酸钠溶液为渗透型防水剂的主要成分,其能够渗透混凝土内部,界面活性助剂作用在于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渗透性能,钙盐能够提供钙离子,其与纳米硅酸钠溶液能够发生反应得到硅酸钙,形成结晶。本发明所述的渗透型防水剂无需破坏瓷砖等地面装饰层,通过纳米硅酸钠溶液深入渗透到混凝土内部,与后续加入的钙盐反应形成结晶,堵塞裂缝与毛细孔,从而达到增加抗渗、堵漏的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纳米硅酸钠溶液为2.0-4.0模数的纳米硅酸钠溶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界面活性剂为三乙醇胺酯、酯基酰胺型季铵盐、十二烷基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钙盐为无水氯化钙和/或硝酸钙。

所述的用于免砸砖堵漏的渗透型防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a组份配方量,将水投入到反应釜中;

(2)将界面活性剂投入到反应釜中,搅拌均匀;

(3)将纳米硅酸钠溶液投入到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得到a组份;

(4)按照b组份配方量,将水投入到反应釜中,开启搅拌;

(5)将钙盐投入到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得b组份。

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明所述用于免砸砖堵漏的渗透型防水剂施工应用方法如下:

1、使用渗透型防水剂堵漏前,卫生间、厨房等需要保持干燥24小时;

2、移出地面上可移动物品,清扫地面;

3、用合适的工具封住地漏、蹲厕等下水口,避免材料流入下水道;

4、将a组份倒入基面,确保a组份完全浸湿地面,浸泡2小时,如果地面坡度比较大,使用笤帚将液体反复从低处往高处扫(5分钟间隔一次),确保施工区域都能被材料润湿渗透,用海绵将多余材料吸收到容器内,确保基面无明水;

5、将b组份倒入基面,确保b组份完全浸湿地面,浸泡2小时,使用笤帚将液体反复从低处往高处扫开(5分钟间隔一次),确保施工区域能被完全润湿渗透;

6、材料渗透2小时后,清理地面,24小时后可以正常使用。

7、若孔隙偏大,一次无法堵住,可以重复以上操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述的免砸砖堵漏的渗透型防水剂能通过载体水深入到建筑物的毛细孔和微小裂缝中,干燥膨胀结晶,堵塞毛细孔和微小裂缝,形成坚韧的抗渗堵漏层,与建筑基面连成一体,与建筑物同寿;本发明所述的渗透型防水剂的结晶成分能够与水泥基面契合,粘结牢固,强度高,抗渗性好,寿命长,干固时间快;本发明使用的材料均为普通工业原材料,来源较广,价格便宜,且生产操作简单;本发明所述的渗透型防水剂适用范围,能够适用于各种渗漏厨卫间、地面;本发明所述的免砸砖堵漏的渗透型防水剂应用于厨卫间防水时,施工简单,直接倒出、浸泡地面即可达到渗透目的,无需砸砖,破坏地面;本发明所述的渗透型防水剂施工工期短,施工24h后,厨卫间可恢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经过实施例1所述渗透型防水剂处理的砂浆杯防水效果图。

图2为经过实施例2所述渗透型防水剂处理的砂浆杯防水效果图。

图3为经过实施例3所述渗透型防水剂处理的砂浆杯防水效果图。

图4为经过实施例4所述渗透型防水剂处理的砂浆杯防水效果图。

图5为未经过防水处理的砂浆杯渗水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以下实施例所用纳米硅酸钠溶液原料来源于佛山科凝新材料有限公司40a,质量浓度为40%-50%。

其他未做特别说明的原料均为普通市售产品。

实施例1

一种用于免砸砖堵漏的渗透型防水剂,其组份如下:

a组份:

纳米硅酸钠溶液500份;

三乙醇胺酯2份;

水498份;

b组份:

无水氯化钙200份;

清水800份。

所述渗透型防水剂的制备过程如下:

(1)按照a组份配方量,将水投入到反应釜中;

(2)将界面活性剂三乙醇胺酯投入到反应釜中,搅拌均匀;

(3)将纳米硅酸钠溶液投入到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得到a组份;

(4)按照b组份配方量,将水投入到反应釜中,开启搅拌;

(5)将无水氯化钙投入到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得b组份。

实施例2

一种用于免砸砖堵漏的渗透型防水剂,其组份如下:

a组份:

纳米硅酸钠溶液300份;

三乙醇胺酯1份;

水699份;

b组份:

无水氯化钙120份;

清水880份。

本实施例所述用于免砸砖堵漏的渗透型防水剂的制备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一种用于免砸砖堵漏的渗透型防水剂,其组份如下:

a组份:

纳米硅酸钠溶液400份;

三乙醇胺酯5份;

水595份;

b组份:

无水氯化钙300份;

清水700份。

本实施例所述用于免砸砖堵漏的渗透型防水剂的制备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一种用于免砸砖堵漏的渗透型防水剂,其组份如下:

a组份:

纳米硅酸钠溶液500份;

十二烷基硫酸钠2份;

水498份;

b组份:

硝酸钙200份;

清水800份。

本实施例所述用于免砸砖堵漏的渗透型防水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

对实施例1-4所述的用于免砸砖堵漏的渗透型防水剂进行性能测试,测试项目和结果见表1。

表1

为进一步考察实施例1-4所述用于免砸砖堵漏的渗透型防水剂的防水性能,进行如下实验:自制砂浆杯,其组份与厨房、卫生间底层的免砸砖的组份一样,将实施例1所述的用于免砸砖堵漏的渗透型防水剂的a组份倒入砂浆杯中,确保a组份完全浸湿砂浆杯底部及杯身1/2以下的部分,浸泡2小时(a组分浸泡过程中,由于a组分有良好渗透性,会缓慢渗透到砂浆杯基层中),然后倒出多余的a组份。接着将实施例1所述的用于免砸砖堵漏的渗透型防水剂的b组份倒入砂浆杯中,同样确保b组份完全浸湿砂浆杯底部及杯身1/2以下的部分,浸泡2小时(b组分浸泡过程中,缓慢渗透到砂浆杯基层中,与已经渗透的a组分发生反应,生成结晶,堵塞砂浆杯原有的裂缝与毛细孔),然后倒出多余的b组份。待砂浆杯内干燥后,将砂浆杯放在白纸上,往砂浆杯内倒入清水,清水用量不超过杯身1/2的位置,观察水是否会渗过杯身流出润湿白纸。如图1所示,经试验发现,水不会渗过砂浆杯润湿白纸,表明本实施例1所述的渗透型防水剂防水效果良好。

采用同样的方式,考察实施例2-4所述的用于免砸砖堵漏的渗透型防水剂的效果,结果显示,实施例2-4所述的用于免砸砖堵漏的渗透型防水剂均具有优异的防水效果,水不会渗过砂浆杯润湿白纸,具体试验效果图分别见图2、图3、图4。往未经过防水剂处理的砂浆杯内倒入清水作为空白对照组,见图5。从图1-5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4所述的渗透型防水剂防水效果良好。

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明所述用于免砸砖堵漏的渗透型防水剂施工应用方法如下:

1、使用渗透型防水剂堵漏前,卫生间、厨房等需要保持干燥24小时;

2、移出地面上可移动物品,清扫地面;

3、用合适的工具封住地漏、蹲厕等下水口,避免材料流入下水道;

4、将a组份倒入基面,确保a组份完全浸湿地面,浸泡2小时,如果地面坡度比较大,使用笤帚将液体反复从低处往高处扫(5分钟间隔一次),确保施工区域都能被材料润湿渗透,用海绵将多余材料吸收到容器内,确保基面无明水;

5、将b组份倒入基面,确保b组份完全浸湿地面,浸泡2小时,使用笤帚将液体反复从低处往高处扫开(5分钟间隔一次),确保施工区域能被完全润湿渗透;

6、材料渗透2小时后,清理地面,24小时后可以正常使用。

7、若孔隙偏大,一次无法堵住,可以重复以上操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