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烧制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52337发布日期:2019-01-29 16:59阅读:1795来源:国知局
建盏烧制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瓷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建盏烧制工艺。



背景技术:

建盏产自建窑,建窑是我国著名的古窑之一,有大量遗址位于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各地(古时隶建宁府瓯宁县),它的制品在宋代已负盛名,一度经海上丝绸之路热销海外。宋代之后,由于战乱等诸多因素,建盏烧制技艺失传数百年。

改革开放后,失传800年的建盏烧制技艺得到恢复发展。2011年5月23日,“建窑建盏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建盏这几年发展以来,主要存在两种形式的生产,一是电窑炉电烧,市面上大多数的建盏都是这种方式生产制作出来。通过电控箱来控制加热棒工作进而控制炉内温度,其成本较低、花色较稳定易控、良品率较高(能达到40-50%),但气孔较多、釉面细润程度不是特别理想。另一种是龙窑柴烧,需要经过四天三夜或是更长时间的高温烧制,需要极富经验的匠人对窑炉温度的精密预测控制,匠人们需要24小时轮班投柴,确保温度和火候,需要耗费大量木材和人工。投柴的速度和方式、气候的状况、空气的进流量等细微因素,都会影响窑内作品的色泽变化。用龙窑柴烧法烧制的建盏盏面润滑、斑纹美轮美奂,气孔少,但良品率很低(一般不超过10%)。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建盏烧制工艺,该工艺良品率较高,建盏斑纹优美,釉面细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建盏烧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坯体原料、釉浆,其中,

所述坯体原料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3-4重量份的白土、2.5-3.5重量份的红泥土及2.8-3.6重量份的红土,混合、粉碎、淘洗,过80-85目筛,沉淀、装布袋滤水、陈腐,得到坯体原料;

所述釉浆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10-12重量份的釉矿石、10-12重量份的水混合,球磨机研磨2-2.5h,再加入0.225-0.25重量份的滑石、0.25-0.30重量份的石灰石、0.09-0.10重量份的牛骨灰、0.05-0.07重量份的铁红、0.225-0.25重量份的钾长石、0.28-0.33重量份的粘土及0.10-0.15重量份的草木灰,再磨2-2.5h,过80-100目筛,得到釉浆;

(2)将陈腐后的坯体原料炼泥、拉坯成型、修坯,得到生坯;

(3)生坯放入电窑炉内素烧,经过2.8-3.1h,窑炉温度从常温升到290-310℃,此阶段炉门为打开状态,利于生坯中水分以蒸汽形式排出;然后闭合炉门,再经过2.8-3.1h,窑炉温度从290-310℃升到595-605℃,停炉,自然冷却取出,得到素坯;

(4)上釉,釉倒入素坯盏内,停留5-7s,再反扣素坯入釉里浸泡5-7s,盏底不施釉,晾干;

(5)施釉后的坯体,装匣钵入倒焰窑的窑室内焙烧,窑室体积为6-7m3,所述焙烧经过如下阶段:

①窑室温度经5.8-6.1h从常温升温到1030-1045℃,此阶段匀速投1450-1550kg颗粒柴入炉膛内燃烧,此阶段烟囱阀门为全开状态,进风口、出烟口打开状态,炉膛门关闭状态;

②窑室温度再经18-23min,从1030-1045℃升温到1075-1085℃,此阶段匀速投95-102kg颗粒柴入炉膛内燃烧;

③窑室温度再经1.9-2.1h,从1075-1085℃升温到1375-1382℃,此阶段匀速投585-610kg颗粒柴入炉膛内燃烧,此阶段炉膛门为打开状态(有利于燃烧过程的补氧),烟囱阀门处于关闭三分之一状态(减少窑室的热量流失);

④1375-1382℃保温1.9-2.1h,此阶段匀速投795-820kg颗粒柴入炉膛内燃烧;此阶段烟囱阀门全关闭状态(利于窑室的保温),进风口、出烟口也处于关闭状态;

(6)不投颗粒柴,自然降温,冷却出窑。

所述白土取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南山村,所述红泥土取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大梨村,所述红土和粘土均取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枕头岭,所述釉矿石取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南林村。

优选地,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炉膛底部,横截面积为0.6-0.7m2;所述出烟口位于所述窑室底部,所述烟囱与所述出烟口相连,所述烟囱横截面积为0.09-0.12m2

优选地,所述颗粒柴的制备方法为柞木、稻草、松柴粉碎后混合,再用颗粒制粒机制粒成型。

优选地,所述柞木、稻草、松柴的重量比为1:0.05-0.07:0.02-0.03。

优选地,所述颗粒柴采用颗粒投料机投放燃烧。

优选地,所述草木灰为80-100目的竹子灰。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配方、烧成气氛和温度曲线等工艺流程明晰,易于掌控,稳定性好,良品率较高(可达到30-40%或更高)、成本较低,制得的建盏气孔少而小,图案优美有层次感,釉面细润,可与龙窑柴烧媲美。

2、颗粒柴成分稳定,燃烧充分、均匀,烟雾少,较为环保,同时便于焙烧时对窑室的温度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得的建盏的照片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建盏烧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坯体原料、釉浆,其中,

所述坯体原料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3重量份的白土、3重量份的红泥土及3重量份的红土,混合、粉碎、淘洗,过80目筛,沉淀、装布袋滤水、陈腐,得到坯体原料;

所述釉浆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10重量份的釉矿石、10重量份的水混合,球磨机研磨2h,再加入0.225重量份的滑石、0.275重量份的石灰石、0.09重量份的牛骨灰、0.06重量份的铁红、0.225重量份的钾长石、0.3重量份的粘土及0.10重量份的草木灰,再磨2h,过80目筛,得到釉浆;

(2)将陈腐后的坯体原料炼泥、拉坯成型、修坯,得到生坯;

(3)生坯放入电窑炉内素烧,经过3h,窑炉温度从常温升到300℃,此阶段炉门为打开状态;然后闭合炉门,再经过3h,窑炉温度从300℃升到600℃,停炉,自然冷却取出,得到素坯;

(4)上釉,釉倒入素坯盏内,停留5-7s,再反扣素坯入釉里浸泡5-7s,盏底不施釉,晾干;

(5)施釉后的坯体,装匣钵入倒焰窑的窑室内焙烧,所述焙烧经过如下阶段:

①窑室温度经6h从常温升温到1040℃,此阶段匀速投1500kg颗粒柴入炉膛内燃烧,此阶段烟囱阀门为全开状态,进风口、出烟口打开状态,炉膛门关闭状态;

②窑室温度再经20min,从1040℃升温到1080℃,此阶段匀速投100kg颗粒柴入炉膛内燃烧;

③窑室温度再经2h,从1080℃升温到1380℃,此阶段匀速投600kg颗粒柴入炉膛内燃烧,此阶段炉膛门为打开状态,烟囱阀门处于关闭三分之一状态;

④1380℃保温2h,此阶段匀速投800kg颗粒柴入炉膛内燃烧;此阶段烟囱阀门全关闭状态,进风口、出烟口也处于关闭状态;

(6)不投颗粒柴,自然降温,冷却出窑。

所述颗粒柴的制备方法为1重量份的柞木、0.06重量份的稻草、0.02重量份的松柴粉碎后混合,再用颗粒制粒机制粒成型。

所述草木灰为90目的竹子灰。

实施例二

建盏烧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坯体原料、釉浆,其中,

所述坯体原料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4重量份的白土、2.5重量份的红泥土及3.6重量份的红土,混合、粉碎、淘洗,过85目筛,沉淀、装布袋滤水、陈腐,得到坯体原料;

所述釉浆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11重量份的釉矿石、12重量份的水混合,球磨机研磨2.3h,再加入0.25重量份的滑石、0.25重量份的石灰石、0.95重量份的牛骨灰、0.05重量份的铁红、0.25重量份的钾长石、0.28重量份的粘土及0.15重量份的草木灰,再磨2.5h,过90目筛,得到釉浆;

(2)将陈腐后的坯体原料炼泥、拉坯成型、修坯,得到生坯;

(3)生坯放入电窑炉内素烧,经过2.8h,窑炉温度从常温升到290℃,此阶段炉门为打开状态;然后闭合炉门,再经过3.1h,窑炉温度从290℃升到605℃,停炉,自然冷却取出,得到素坯;

(4)上釉,釉倒入素坯盏内,停留5-7s,再反扣素坯入釉里浸泡5-7s,盏底不施釉,晾干;

(5)施釉后的坯体,装匣钵入倒焰窑的窑室内焙烧,所述焙烧经过如下阶段:

①窑室温度经5.8h从常温升温到1030℃,此阶段匀速投1450kg颗粒柴入炉膛内燃烧,此阶段烟囱阀门为全开状态,进风口、出烟口打开状态,炉膛门关闭状态;

②窑室温度再经23min,从1030℃升温到1085℃,此阶段匀速投102kg颗粒柴入炉膛内燃烧;

③窑室温度再经1.9h,从1085℃升温到1375℃,此阶段匀速投585kg颗粒柴入炉膛内燃烧,此阶段炉膛门为打开状态,烟囱阀门处于关闭三分之一状态;

④1375℃保温2.1h,此阶段匀速投820kg颗粒柴入炉膛内燃烧;此阶段烟囱阀门全关闭状态,进风口、出烟口也处于关闭状态;

(6)不投颗粒柴,自然降温,冷却出窑。

所述颗粒柴的制备方法为1重量份的柞木、0.05重量份的稻草、0.03重量份的松柴粉碎后混合,再用颗粒制粒机制粒成型。

所述草木灰为85目的竹子灰。

实施例三

建盏烧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坯体原料、釉浆,其中,

所述坯体原料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3.5重量份的白土、3.5重量份的红泥土及2.8重量份的红土,混合、粉碎、淘洗,过80目筛,沉淀、装布袋滤水、陈腐,得到坯体原料;

所述釉浆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12重量份的釉矿石、11重量份的水混合,球磨机研磨2.5h,再加入0.24重量份的滑石、0.30重量份的石灰石、0.10重量份的牛骨灰、0.07重量份的铁红、0.23重量份的钾长石、0.33重量份的粘土及0.12重量份的草木灰,再磨2.2h,过100目筛,得到釉浆;

(2)将陈腐后的坯体原料炼泥、拉坯成型、修坯,得到生坯;

(3)生坯放入电窑炉内素烧,经过3.1h,窑炉温度从常温升到310℃,此阶段炉门为打开状态;然后闭合炉门,再经过2.8h,窑炉温度从310℃升到595℃,停炉,自然冷却取出,得到素坯;

(4)上釉,釉倒入素坯盏内,停留5-7s,再反扣素坯入釉里浸泡5-7s,盏底不施釉,晾干;

(5)施釉后的坯体,装匣钵入倒焰窑的窑室内焙烧,所述焙烧经过如下阶段:

①窑室温度经6.1h从常温升温到1045℃,此阶段匀速投1550kg颗粒柴入炉膛内燃烧,此阶段烟囱阀门为全开状态,进风口、出烟口打开状态,炉膛门关闭状态;

②窑室温度再经18min,从1045℃升温到1075℃,此阶段匀速投95kg颗粒柴入炉膛内燃烧;

③窑室温度再经2.1h,从1075℃升温到1382℃,此阶段匀速投610kg颗粒柴入炉膛内燃烧,此阶段炉膛门为打开状态,烟囱阀门处于关闭三分之一状态;

④1382℃保温1.9h,此阶段匀速投795kg颗粒柴入炉膛内燃烧;此阶段烟囱阀门全关闭状态,进风口、出烟口也处于关闭状态;

(6)不投颗粒柴,自然降温,冷却出窑。

所述颗粒柴的制备方法为1重量份的柞木、0.07重量份的稻草、0.02重量份的松柴粉碎后混合,再用颗粒制粒机制粒成型。

所述草木灰为100目的竹子灰。

实施例1-3中,所述白土取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南山村,所述红泥土取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大梨村,所述红土和粘土均取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枕头岭,所述釉矿石取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南林村。

所述釉矿石按重量百分比主要含有以下成分:sio260-65%,al2o318-22%,fe2o38-12%。

倒焰窑的窑室体积为6.4m3,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炉膛底部,横截面积为0.66m2;所述出烟口位于所述窑室底部,所述烟囱与所述出烟口相连,所述烟囱横截面积为0.097m2。烟囱高5m,烟囱阀门设于烟囱口下端1m处。

所述颗粒柴采用颗粒投料机从倒焰窑投柴口投放燃烧。

实施例1-3制得的建盏气孔少而小,图案优美有层次感,釉面细润(参考图1),良品率较高。实施例1良品率为38%,实施例2良品率为33%,实施例3良品率为31%。

应当说明的是,建盏良品特指无开裂、跳釉、缩釉、爆釉、鼓包、黏底、变形、砂眼等明显瑕疵的建盏。

建盏对制备工艺参数非常敏感,每个工艺步骤或工艺参数很小范围变化也会对建盏最终产品的外观等特性造成很大不利影响,甚至导致建盏制备失败,发明人在烧制建盏过程中,经过了大量的实验筛选和优选如对坯釉原料组分选择、素烧温度的选择,焙烧过程中的烧制曲线、颗粒柴的组分和每阶段的投放量等等,才制备出优美的建盏。

下面举例而言:

对比例1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3)为生坯放入电窑炉内素烧,经过3h,窑炉温度从常温升到300℃,此阶段炉门为打开状态;然后闭合炉门,再经过3h,窑炉温度从300℃升到580℃,停炉,自然冷却取出,得到素坯。

如此得到的素坯,刚度欠缺,吸水率不好,上釉时与釉浆的结合程度不够紧密,制得的建盏表面较粗糙,气孔多、不润滑。

对比例2

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3)为生坯放入电窑炉内素烧,经过3h,窑炉温度从常温升到300℃,此阶段炉门为打开状态;然后闭合炉门,再经过3h,窑炉温度从300℃升到620℃,停炉,自然冷却取出,得到素坯。

如此得到的素坯,上釉时吸釉过厚,制得的建盏容易盏底积釉黏底,造成废品。

对比例3

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5)施釉后的坯体,装匣钵入倒焰窑的窑室内焙烧,所述焙烧经过如下阶段:

①窑室温度经6h从常温升温到1040℃,此阶段匀速投1500kg颗粒柴入炉膛内燃烧,此阶段烟囱阀门为全开状态,进风口、出烟口打开状态,炉膛门关闭状态;

②窑室温度再经20min,从1040℃升温到1080℃,此阶段匀速投100kg颗粒柴入炉膛内燃烧;

③窑室温度再经2h,从1080℃升温到1380℃,此阶段匀速投600kg颗粒柴入炉膛内燃烧,此阶段炉膛门为打开状态,烟囱阀门处于关闭三分之一状态;

④1380℃保温1.5h,此阶段匀速投600kg颗粒柴入炉膛内燃烧;此阶段烟囱阀门全关闭状态,进风口、出烟口也处于关闭状态;

对比例3中,1380℃保温时间过短,制得的建盏产生油滴斑纹,但油滴斑纹不完整,欠缺美感,且表面较粗糙,气孔多、不润滑。

对比例4

对比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5)施釉后的坯体,装匣钵入倒焰窑的窑室内焙烧,所述焙烧经过如下阶段:

①窑室温度经6h从常温升温到1040℃,此阶段匀速投1500kg颗粒柴入炉膛内燃烧,此阶段烟囱阀门为全开状态,进风口、出烟口打开状态,炉膛门关闭状态;

②窑室温度再经20min,从1040℃升温到1080℃,此阶段匀速投100kg颗粒柴入炉膛内燃烧;

③窑室温度再经2h,从1080℃升温到1360℃,此阶段匀速投560kg颗粒柴入炉膛内燃烧,此阶段炉膛门为打开状态,烟囱阀门处于关闭三分之一状态;

④1360℃保温2h,此阶段匀速投783kg颗粒柴入炉膛内燃烧;此阶段烟囱阀门全关闭状态,进风口、出烟口也处于关闭状态;

对比例4中,焙烧最高温偏低,制得的建盏斑纹稀松、主要集中于建盏上部,下部斑纹少,整体斑纹不均,欠缺美感。

综上,可以看出,建盏烧制需要付出常年累月的失败因素总结,不断摸索,才可能制备出质量上乘的建盏。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