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背木耳菌渣暴氧发酵制备的生物有机肥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07319发布日期:2019-03-02 02:05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肥料制备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黄背木耳菌渣暴氧发酵制备的生物有机肥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黄背木耳又叫做毛木耳,营养成分与黑木耳相似,具有清肺益气、止痛活血的功效。毛木耳粗纤维含量较高,这些纤维素对人体内许多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并且在耳背的绒毛中含有丰富的多糖类抗癌物质。近年来,我国的食用菌栽培越来越广泛化、规模化,其集中规模化生产的结果即是造成采摘之后的食用菌菌渣被大量废弃,目前对菌渣的处理多采用焚烧或者丢弃进行处理,造成了较大的环境污染;此外,经研究发现,菌渣中含有糖类、有机酸、酶、生物活性物质、丰富的蛋白质及其他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对菌渣的丢弃与焚烧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中药渣是中草药和中成药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残渣。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迅速发展,中药生产的工业化、规模化程度不断加深,中草药和中成药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中药渣废弃物残渣日益增多。而目前中药渣的有效利用率低,多作为市政垃圾被大量填埋、焚烧或抛弃,不仅造成生物质资源大量浪费,还严重污染环境。因此,如何有效地对中药渣进行合理的利用,提高资源废弃物中药渣的附加值是目前中医药行业面临的重大难题。中药渣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除一定量的活性成分外,还常含有大量的纤维类、脂类、蛋白类、糖类、氨基酸以及钙、磷、镁、铁等相当数量的无机营养成分。将中药渣生态化利用,发酵生产有机肥,不仅可提高中药渣的价值,还符合绿色环保和清洁生产有机肥的发展需要,具有重要意义。油茶一般指的是以产油为主的山茶属(theaceae)中植物,主要包括普通油茶、红花油茶、小果油茶等,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其不仅仅是栽培面积较广,产油量远远超过其他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普通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栽培面积和产量占所有油茶90%以上;植物叶片是其获得能量和物质的重要途径,同时植物通过叶片可以感受环境的各种刺激以引起植物体各项形态建成,各种刺激经过各类信号传到后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不同的生理生化变化特征反应出植物各项生命活动机制。油茶是多年生的常绿植物,现有技术对油茶叶片相关研究报道较多,但是研究油茶利用可持续的生物原料,使茶废弃物中的抗菌活性成分得到纯化得到富含茶皂素生物肥很少。目前,常规肥料养分利用率不高,肥料中的养分流失严重,这已经成了亟待解决的普遍问题。常规化肥的流失不仅是肥料资源的流失,更为严重的是流失的肥料已经给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后果[13-16]。随着人们对环境意识的增强,减少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减轻肥料污染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为了研究含有油茶配方肥的中药有机肥中养分的释放特性,采用盆栽试验与室内实验、物理方法与化学方法、不同颗粒态肥料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就盆栽条件下肥料的释放情况进行了对比试验,以期为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肥料流失率提供理论依据。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1)目前对菌渣的处理多采用焚烧或者丢弃进行处理,造成了较大的环境污染。(2)菌渣中含有糖类、有机酸、酶、生物活性物质、丰富的蛋白质及其他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对菌渣的丢弃与焚烧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3)目前中药渣的有效利用率低,多作为垃圾被大量填埋、焚烧或抛弃,造成生物质资源大量浪费和严重污染环境。现有技术中,不能利用可持续的生物原料,使茶中的抗菌活性成分得到纯化得到富含茶皂素生物肥。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背木耳菌渣暴氧发酵制备的生物有机肥及制备方法。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黄背木耳菌渣生物有机肥主要包括:黄背木耳菌渣70~80份、枯草芽孢杆菌粉3~5份、干鸡粪10~15份、植物秸秆10~15份、有机粘合剂1~5份。进一步,所述黄背木耳菌渣中主要包括:锯末40%、米糠20%、棉籽壳15%、玉米芯10%、玉米粉2%、麦麸10%,石灰1%、石膏1%、过磷酸钙1%。进一步,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粉的培养基成分为:蒸馏水1l、葡萄糖20g、蛋白胨15g、氯化钠5g、牛肉膏0.5g、琼脂20g。进一步,所述有机粘合剂为玉米浆。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背木耳菌渣暴氧发酵制备的生物有机肥制备方法,为:步骤一:经一定质量的黄背木耳菌渣和植物秸秆进行粉碎过80目筛,添加一定质量的干鸡粪,用搅拌机搅拌均匀,放入密闭容器中备用;步骤二:在培养基中培养枯草芽孢杆菌粉,将培养好的菌液添加至密闭容器中,搅拌均匀,向密闭容器中通入氧气,调节至40-60℃,加入好氧发酵菌剂进行好氧发酵,使之产生菌丝之后,停止供氧,并进行堆放,厌氧发酵3-5天至腐熟;步骤三:将腐熟的原料放入空气中进行堆放,向腐熟的原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有机粘合剂形成混合物;步骤四:采用颗粒机将以上混合物进行对撞造粒,然后低温干燥,制成有机肥料。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添加所述黄背木耳菌渣暴氧发酵制备的生物有机肥的中药生物有机肥,所述中药生物有机肥按质量份由黄背木耳菌渣70~80份、枯草芽孢杆菌粉3~5份、干鸡粪10~15份、植物秸秆10~15份、有机粘合剂1~5份、中药废弃物5~10份、茶废弃物5~10份及速效肥5~10份组成。进一步,中药废弃物为苍耳子、辛夷、薄荷、白芷、黄芩、栀子、柴胡、细辛、川芎、黄芪、川木通、桔梗、茯苓、丹参和金龙胆草中的废弃物一种或两种以上发酵后所得产物。进一步,速效肥按质量比组分由含量尿素45%、氯化钾20%、过磷酸钙20%和硼砂15%混合肥组成。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中药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中药废弃物的制备,具体有:将中药渣混合,室温下,控制水分含量在65%-75%;中药渣与发酵菌剂按照质量比1000:2~4进行混合;将混合的含菌剂中药渣置于发酵桶内,室温发酵;将电子温度计插入发酵堆中,检测发酵基质温度变化;当温度达到60℃以上,进行翻堆,对发酵基质进行降温和通气;堆肥发酵10~20天,发酵基质外观颜色大于80%为褐色或灰褐色时,将中药渣与磷酸按照质量比100:2~4进行混合均匀,酸处理6h~8h,添加氨水中和,混合;对发酵结束后的中药渣进行75℃干燥、粉碎,制得中药废弃物。进一步,所述中药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进一步包括:按质量百分份称取茶废弃物及速效肥;分9个处理堆沤备用;每个处理堆沤添加茶废弃物及速效肥总量的60%水拌湿拌匀,0.5米高堆沤,放入土壤温度计后盖膜,发酵温度大于65℃时每天翻拌1次,7天;当堆温降低、物料疏松、无物料原臭味、稍有氨味、堆内产生白色菌丝时,已成熟发酵;得到油茶废弃物发酵物;将制得的黄背木耳菌渣暴氧发酵制备的生物有机肥、中药废弃物按质量份与油茶废弃物发酵物混合搅拌制得中药生物有机肥。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黄背木耳菌渣中除了含有大量的粗蛋白、纤维素、氮、磷、钾等元素之外,还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和维生素类物质,为土壤提供了大量的微量元素,通过与干鸡粪和植物秸秆混合后进行好氧发酵能够有效将内部的微量元素进行释放,促使了大分子物质的分解,转化为水溶性小分子有机碳,在使用后更容易溶解易于植物的吸收。木耳菌渣中还含有少量的石灰、石膏及过磷酸钙,有效避免了土壤的酸化与板结。且添加有成本低廉的大蒜粉的添加可以掩盖不愉悦的气味,同时杀灭有害的杂菌。蒲公英随处可见,基本是零成本的投入,且蒲公英粉起到杀菌消毒作用,同时增加有机肥的营养成分。本发明不但解决了中药渣随意处置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一种优质生物有机肥;利用此方法生产有机肥,能快速分解中药渣有机质,并经微生物发酵作用,降低药渣基质c/n比,完成堆肥腐熟过程,并且能提高堆肥中磷钾的含量;同时中药渣经酸处理,可消除病原体,杀死虫卵,有效防止作物病虫害,提高作物质量和安全性。本发明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把油茶壳、油茶饼粕废弃物转化为可持续利用的生物原料,同时利用酶技术使茶饼中的抗菌活性成分得到纯化。得到富含茶皂素生物肥。为了寻找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肥料流失率的有效途径,以本发明的含有油茶配方肥的中药有机肥、掺混肥和尿素这3种肥料为试验材料,对幼龄油茶进行了盆栽埋袋释放试验,并测定了氮素的累积释放率和总养分损失率。结果表明:简单添加有机质和辅助物料,并不能起到减缓氮素养分释放速率的作用,而经过成粒工艺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氮素养分的释放速率,从而减少氮素养分的流失率;在肥料埋袋处理的30天时间里,含有油茶配方肥的中药有机肥中的氮素流失率比掺混肥和尿素分别减少25.45%和28.62%。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黄背木耳菌渣暴氧发酵制备的生物有机肥制备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做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黄背木耳菌渣暴氧发酵制备的生物有机肥按质量比例主要包括:黄背木耳菌渣70~80份、枯草芽孢杆菌粉(市购)3~5份、干鸡粪10~15份、植物秸秆10~15份、蒲公英8~12份、大蒜5~7份、有机粘合剂1~5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黄背木耳菌渣中按质量计主要包括:锯末40%、米糠20%、棉籽壳15%、玉米芯10%、玉米粉2%、麦麸10%,石灰1%、石膏1%、过磷酸钙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枯草芽孢杆菌粉的培养基成分为:蒸馏水1l、葡萄糖20g、蛋白胨15g、氯化钠5g、牛肉膏0.5g、琼脂20g。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粘合剂为玉米浆。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黄背木耳菌渣暴氧发酵制备的生物有机肥制备方法为:s101:将植物秸秆进行烘干,水分含量低于15%,切小段备用;干鸡粪经消毒杀菌处理备用;大蒜烘干磨粉备用;蒲公英烘干磨粉备用;s102:将一定质量的黄背木耳菌渣和植物秸秆利用粉碎机进行粉碎,过80目筛,添加一定质量的干鸡粪,利用搅拌机搅拌均匀,放入密闭容器中备用;s103:利用培养基对枯草芽孢杆菌粉进行活化培养,将培养好的菌液添加至密闭容器中,搅拌均匀,向密闭容器中通入氧气,调节至40-60℃,加入好氧发酵菌剂进行好氧发酵,使之产生菌丝之后,停止供氧,进行堆放,厌氧发酵3-5天至腐熟;s104:将腐熟的原料放入空气中进行堆放,向腐熟的原料中添加大蒜粉与蒲公英干粉搅拌均匀,在添加一定量的有机粘合剂形成混合物;s105:采用颗粒机将以上混合物进行对撞造粒,然后低温干燥,制成有机肥料。步骤s101中,水分含量低于15%,保持营养成分不被破坏。步骤s103中,好氧发酵10~15天,期间每天搅拌一次,有利于氧气的进入,促进发酵的进行。步骤s104中,大蒜粉的添加可以掩盖不愉悦的气味,同时杀灭有害的杂菌。步骤s104中,蒲公英粉起到杀菌消毒作用,同时增加有机肥的营养成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添加所述黄背木耳菌渣暴氧发酵制备的生物有机肥的中药生物有机肥,所述中药生物有机肥按质量份由黄背木耳菌渣70~80份、枯草芽孢杆菌粉3~5份、干鸡粪10~15份、植物秸秆10~15份、蒲公英8~12份、大蒜5~7份、有机粘合剂1~5份、中药废弃物5~10份、茶废弃物5~10份及速效肥5~10份组成。中药废弃物为苍耳子、辛夷、薄荷、白芷、黄芩、栀子、柴胡、细辛、川芎、黄芪、川木通、桔梗、茯苓、丹参和金龙胆草中的废弃物一种或两种以上发酵后所得产物。速效肥按质量比组分由含量尿素45%、氯化钾20%、过磷酸钙20%和硼砂15%混合肥组成。本发明提供一种所述中药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中药废弃物的制备,具体有:(1)将中药渣混合,室温下,控制水分含量在65%-75%;(2)中药渣与发酵菌剂按照质量比1000:2~4进行混合;(3)将混合的含菌剂中药渣置于发酵桶内,室温发酵;(4)将电子温度计插入发酵堆中,检测发酵基质温度变化;当温度达到60℃以上,进行翻堆,对发酵基质进行降温和通气;(5)堆肥发酵10~20天,发酵基质外观颜色大于80%为褐色或灰褐色时,(6)将中药渣与磷酸按照质量比100:2~4进行混合均匀,酸处理6h~8h,添加氨水中和,混合;(7)对发酵结束后的中药渣进行75℃干燥、粉碎,制得中药废弃物。所述中药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进一步包括:1)按质量百分份称取茶废弃物及速效肥;分9个处理堆沤备用;2)每个处理堆沤添加茶废弃物及速效肥总量的60%水拌湿拌匀,0.5米高堆沤,放入土壤温度计后盖膜,发酵温度大于65℃时每天翻拌1次,7天;3)当堆温降低、物料疏松、无物料原臭味、稍有氨味、堆内产生白色菌丝时,已成熟发酵;得到油茶废弃物发酵物;4)将制得的黄背木耳菌渣暴氧发酵制备的生物有机肥、中药废弃物按质量份与油茶废弃物发酵物混合搅拌制得中药生物有机肥。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枯草芽孢杆菌粉的培养将亲本菌株t4412新鲜斜面接一环到装有液体完全培养基的试管中,36℃振荡培养14h,各取1ml菌液转接入装有20ml液体完全培养的250nl锥形瓶中,36℃振荡培养3小时,使细胞生长进入对数前期,加入25u/ml青霉素,使其终浓度为0.3u/ml,继续振荡培养2h即可。实施例2本发明的肥料效果采用两块条件相同的玉米实验田,在相同的时间与条件下分别使用本发明的肥料和市场上购买的肥料通过幼苗的成活率、施肥量及产量进行对比于说明,如下表1所示。施肥量(kg/亩)成活率(%)产量(kg/亩)市场肥料30085430本发明肥料30094500通过以上表格可知,本发明肥料对于玉米的成活率和产量的提高旅游显著的成效,本发明的肥料不仅可以用于玉米,对于任何的绿色植物均适用。实施例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黄背木耳菌渣暴氧发酵制备的生物有机肥按质量比例主要包括:黄背木耳菌渣70份、枯草芽孢杆菌粉3份、干鸡粪10份、植物秸秆10份、蒲公英8份、大蒜5份有机粘合剂1份。实施例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黄背木耳菌渣暴氧发酵制备的生物有机肥按质量比例主要包括:黄背木耳菌渣80份、枯草芽孢杆菌粉5份、干鸡粪15份、植物秸秆15份、蒲公英12份、大蒜7份有机粘合剂5份。实施例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黄背木耳菌渣暴氧发酵制备的生物有机肥按质量比例主要包括:黄背木耳菌渣75份、枯草芽孢杆菌粉4份、干鸡粪13份、植物秸秆13份、蒲公英10份、大蒜6份有机粘合剂3份。实施例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添加所述黄背木耳菌渣暴氧发酵制备的生物有机肥的中药生物有机肥,所述中药生物有机肥按质量份由黄背木耳菌渣70份、枯草芽孢杆菌粉3份、干鸡粪10~15份、植物秸秆10~15份、有机粘合剂1~5份、蒲公英8~12份、大蒜5~7份、中药废弃物5份、茶废弃物5份及速效肥5份组成。实施例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添加所述黄背木耳菌渣暴氧发酵制备的生物有机肥的中药生物有机肥,所述中药生物有机肥按质量份由黄背木耳菌渣80份、枯草芽孢杆菌粉5份、干鸡粪10~15份、植物秸秆10~15份、蒲公英8~12份、大蒜5~7份、有机粘合剂1~5份、中药废弃物10份、茶废弃物10份及速效肥10份组成。实施例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添加所述黄背木耳菌渣暴氧发酵制备的生物有机肥的中药生物有机肥,所述中药生物有机肥按质量份由黄背木耳菌渣75份、枯草芽孢杆菌粉4份、干鸡粪10~15份、植物秸秆10~15份、蒲公英8~12份、大蒜5~7份、有机粘合剂1~5份、中药废弃物8份、茶废弃物7份及速效肥7份组成。下面结合具体分析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为了寻找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肥料流失率的有效途径,以本发明的含有油茶配方肥的中药有机肥、掺混肥和尿素这3种肥料为试验材料,对幼龄油茶进行了盆栽埋袋释放试验,并测定了氮素的累积释放率和总养分损失率。结果表明:简单添加有机质和辅助物料,并不能起到减缓氮素养分释放速率的作用,而经过成粒工艺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氮素养分的释放速率,从而减少氮素养分的流失率;在肥料埋袋处理的30天时间里,含有油茶配方肥的中药有机肥中的氮素流失率比掺混肥和尿素分别减少25.45%和28.62%。(一)实验方法:1、肥料品种分别为含有油茶配方肥的中药有机肥(其n、p2o5、k2o的质量百分比为15:6:9,工艺成粒,)、掺混肥(其n、2o5、k2o的质量百分比为15:6:9,掺混而未成粒)和尿素(其n、2o5、k2o的质量百分比为15∶0∶0),其中n肥全部来自尿素,p、k肥分别为钙镁磷肥和氯化钾肥。2、试验地点供试土壤各项理化性质指标值的测定结果如表1。表1供试土壤各项理化性质指标值的测定结果table1determinationresultsofphysicochemicalpropertyindexesofthetestedsoil3、试验设计与方法试验设f1、f2、f3这3种施肥处理和ck处理共4个处理:f1处理施用含有油茶配方肥的中药有机肥,f2处理施用掺混肥,f3处理施用尿素;ck处理,即不施肥,用作对照。各施肥处理的肥料用量分别为:f1处理的含有油茶配方肥的中药有机肥用量为10g;f2处理的掺混肥中,茶麸、尿素、钙镁磷肥、氯化钾与填充料的用量分别为1.3、3.3、3.3、1.5和0.6g;f3处理的尿素用量为3.3g,填充料用量为6.7g。按上述配比分别称取10g(精确称至0.01g)放入用透水无纺布做成的小袋中,封口后,将小袋施入距表土10~15cm的深处。每盆装土10kg,埋3袋肥料,定植1棵植株。每个处理选取盆栽油茶苗14盆进行埋袋处理,分别在种植后第7、16、28、49、72、132、163天取样,每次取样设2个重复。4样品采集每次进行破坏性取样的时候,应把盆中的土倒到干净的塑料布上,混匀取土,风干,过筛;肥料全部转入预先称重的称量瓶中,置于60℃烘箱中烘24h至恒重后再称重。5测定方法采用物理称重法,即以肥料质量的损失量计算总质量损失率;采用国家标准gb/t23348-2009中的公式计算养分释放率;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各项理化性质指标值。6统计分析采用microsoftexcel软件进行试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二)结果与分析1、3种施肥处理的氮素养分释放差异3种施肥处理供试肥料中的氮素养分存留量的变化曲线可知,其氮素养分存留量的变化曲线近似“l”形,按其氮素养分存留量的变化快慢均可划分为2个变化阶段,即快速减少阶段和慢速减少阶段。在肥料埋袋施入前阶段的72天里氮素养分存留量变化很快,此期为快速减少阶段;而肥料埋袋施入后阶段的72~163天内氮素养分存留量逐渐减少,此期为慢速减少阶段。在f2和f3处理中,在肥料埋袋施入前阶段的28天里氮素养分存留量变化很快,此期为快速减少阶段;而肥料埋袋施入后阶段的28~163天内氮素养分存留量逐渐减少,此期为慢速减少阶段[26]。至肥料埋袋施入的第7天,油茶配方肥、掺肥和尿素中氮素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73.94%、90.25%与90.95%,与掺混肥和尿素相比,油茶配方肥中氮素的累积释放率分别降低了22.06%和23.00%;至肥料埋袋施入的第16天,油茶配方肥、掺混肥和尿素中氮素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77.35%、95.76%与96.05%,与掺混肥和尿素相比,油茶配方肥中氮素的累积释放率分别降低了23.80%和24.18%;至肥料埋袋施入的第28天,油茶配方肥、掺混肥和尿素中氮素的累积释放率分别达到了82.02%、98.79%与98.93%,与掺混肥和尿素相比,本发明油茶配方肥中氮素的累积释放率分别降低了25.45%和28.62%。综上所述,经过工艺造粒的油茶配方肥,肥料埋袋施入前期的30天其养分释放速率明显低于未制成粒状的掺混肥和尿素。这可能是由于肥料经过造粒工艺处理后,其颗粒态具有强度,可减少肥料与土壤接触的表面积,从而减少了肥料养分的释放率。而掺混肥与单质肥料尿素相比,其养分释放速率无明显差异,可见,添加有机质和辅助物料,并不能降低肥料养分的释放率。肥料埋袋施入后期3种肥料养分的释放率基本趋于一致,其原因可能是盆栽试验是在肥料埋袋施入第30天以后进行的,油茶配方肥在土壤水分的淋溶作用下逐步丧失其颗粒态结构,养分释放行为逐步与其它试验肥趋于一致。因此,经过造粒工艺处理的肥料,肥料养分的释放速率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减少,从而减少了肥料养分的流失,使植物对有效养分的吸收与利用得以提高。而简单添加有机质和辅助物料,并不能起到减缓养分释放速率的作用。同时,在肥料埋袋施入30天的时间对氮素的吸收较少,据此可以认为,此期其氮素的累积释放率与氮素流失率相当,与掺混肥和尿素相比,油茶配方肥中氮素的流失率分别减少25.45%和28.62%。2、3种肥料中氮素的释放率及释放特征:肥料的养分释放是大、中、微量元素的同时释放,无法用简单的物理称重法来测算各养分元素的释放率,但可以用此法来测定肥料在土壤中各取样时间点的总质量损失率,用化学法测定其在土壤中氮素的释放率,建立两者的相关关系,以期用物理法的测定值预测与分析其实际的氮素释放率及释放特征。3、油茶配方肥中氮素的释放率及释放特征预测模型的建立:油茶配方肥在土壤中氮素的累积释放率与总质量损失率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油茶配方肥在土壤中氮素的累积释放率曲线与总质量损失率曲线均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表示,其r2分别为0.9625和0.9634。因为在肥料埋袋施入的30天时间里幼龄油茶对氮素的吸收较少,据此亦可认为,此期肥料的总质量损失率与总养分流失率相当,与掺混肥和尿素相比,此期油茶配方肥的总养分流失率分别减少了58.97%和65.05%。油茶配方肥中氮素的累积释放率与总质量损失率的相关性曲可以看出,将用物理法测定的油茶配方肥在各取样时间点的总质量损失率作为自变量(x),以化学法测得的氮素的累积释放率作为因变量(y),建立的预测模型为:y=-0.0375x2+4.0545x-10.011,r2=0.9976。4、掺混肥中氮素释放率及释放特征的预测模型的建立掺混肥在土壤中氮素的累积释放率与总质量损失率的变化曲线及其相关性曲线中可以看出,掺混肥在土壤中氮素的累积释放率曲线与总质量损失率曲线均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表示,r2分别为0.7009和0.7889。若将用物理法测定的掺混肥在各取样时间点的总质量损失率作为自变量(x),以化学法测得的氮素累积释放率作因变量(y),则建立的预测模型为:y=-0.0260x2+3.1529x+4.0763,r2=0.935。5、尿素中氮素释放率及释放特征的预测模型的建立尿素在土壤中氮素的累积释放率与总质量损失率的变化曲线及其相关性曲线中,尿素在土壤中氮素累积释放率与总质量损失率的变化曲线均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表示,r2分别为0.7234和0.7333。将用物理法测定的尿素在各取样时间点的总质量损失率作为自变量(x),以化学法测定的尿素在各取样时间点的氮素累积释放率作因变量(y),则建立的预测模型为:y=-0.0161x2+2.1247x+30.381,r2=0.9467。综上所述,在评价肥料在土壤中其氮素的实际累积释放特征时,可以根据用物理法测定的肥料总质量损失率来估算其实际的氮素累积释放率,这一方法是否可行取决于该法测定与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误差大小。经实测值拟合方程计算得到本发明油茶配方肥、掺混肥、尿素在土壤中养分释放到第30天时的总质量损失率分别为35.79%、49.96%、51.12%,将其分别代入如下相关方程中,得到的其在土壤中第30天的氮素累积释放率分别为87.06%、96.70%、96.92%:y=-0.0375x2+4.0545x-10.011;y=-0.0260x2+3.1529x+4.0763;y=-0.0161x2+2.1247x+30.381。而经实测值拟合方程计算得到的油茶配方肥、掺混肥、尿素在第30天的氮素累积释放率的实际值分别为82.02%、98.93%、98.93%,两者相对误差分别为5.04%、2.23%、2.01%。因此,用物理称重法测定肥料在土壤中的总质量损失率,通过相关方程来推算肥料在大田中氮素的实际释放率以描述其养分释放的实际特征,以此方法测定既简单快速又省时省工,而且数据相对准确些。下面结合具体分析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将用物理法测定的油茶配方肥在各取样时间点的总质量损失率作为自变量(x),以化学法测得的氮素累积释放率作为因变量(y),则建立的预测模型为:y=-0.0375x2+4.0545x-10.011,r2=0.9976。将用物理法测定的掺混肥在各取样时间点的总质量损失率作为自变量(x),以化学法测得的氮素累积释放率作为因变量(y),则建立的预测模型为:y=-0.0260x2+3.1529x+4.0763,r2=0.9350。将用物理法测定的尿素在各取样时间点的总质量损失率作为自变量(x),以化学法测定的各取样时间点氮素的累积释放率作为因变量(y),则建立的预测模型为:y=-0.0161x2+2.1247x+30.381,r2=0.946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