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虾共育专用肥及其加工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66581发布日期:2019-03-30 10:06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稻虾共育专用肥及其加工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农业高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稻虾共育专用肥及其加工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稻虾综合种养是当前各地调结构、转方式,实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短平快项目,并且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还会持续快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全国稻虾综合种养面积在1000万亩,占小龙虾总养殖面积的70.83%,稻虾综合种养已经成为小龙虾养殖行业的主流趋势。稻虾综合种养可以达到稻、虾互利双收的效果,小龙虾可以为稻田除草、灭虫、松土、活水、通气、增肥,稻田可以为小龙虾提供适宜生长环境和充足饵料。“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亩均纯利润可达3000元以上,甚至高达万元,比单一种植水稻麦纯利润高3倍左右,有的甚至高出10倍以上。我国现在水稻种植面积约2446万公顷,其中在目前条件下可以稻田养殖的面积在1000万公顷,但是据统计,2017年全国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只达到151.6万公顷,还有大量条件适合的稻田没有综合利用。

小龙虾体内的蛋白质含量很高,且肉质松软,易消化,对身体虚弱以及病后需要调养的人是极好的食物;虾肉内还富含镁、锌、碘、硒等微量元素,镁对心脏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保护心血管系统,它可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同时还能扩张冠状动脉,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及心肌梗塞等疾病。小龙虾含有虾青素,虾青素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日本大阪大学的科学家发现,虾青素有助消除因时差反应而产生的“时差症”。另外,小龙虾还可入药,能化痰止咳,促进手术后的伤口生肌愈合。由于小龙虾的种种优点,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现在小龙虾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据统计,2017年国内小龙虾产业经济总产值为2685亿元,其中以餐饮为主的第三产业约为2000亿元。国内对小龙虾的需求量在190万吨,国外市场需求缺口量约30万吨,然而我国小龙虾年产量只有112.86万吨,导致小龙虾的价格长期居高不下。可以想象,我国的小龙虾养殖面积必然还会快速增长。

由于以上原因,小龙虾养殖面积增加,必然主要以增加稻虾综合种养面积为主。

以前稻虾综合种养主要为“一稻一虾”和“一稻两虾”。近几年来,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率先提出并集成了“一稻三虾”繁养一体化新模式。然而不论是哪种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在水稻和小龙虾共育的时候,都面临无合适追肥可选、可用的现状。到目前为止,我国市场上还没有专门针对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肥料,肥料使用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主要还是以化肥加大量有机肥为主,导致农田面源污染严重、水体富营养化、小龙虾不良应激反应加重等问题;同时,夏季高温时节,环沟底泥沉积大量小龙虾粪便、植物残体等有机物料,会腐烂滋生大量的病原菌,小龙虾发病严重,死亡率高,产量和品质下降,据统计目前稻中虾产量只有50kg/亩左右;过量使用化肥虽然满足了水藻的需求,但是对于水稻的品质提升毫无益处;有机肥用量过大,每亩施用的普通有机肥都在1吨左右,但资源供应不上、成本过高。

本发明利用沼渣和功能菌联合生产的稻虾共育专用肥,打破传统的水稻和水草的施肥方式,对于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稻虾共育专用肥及其加工方法和应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稻虾共育专用肥,具体为,包括经过有氧发酵后的沼渣,辅料以及复合微生物菌群,所述辅料由黄腐酸钾、腐植酸钠和氨基酸粉组成;

优选的,所述复合微生物菌群由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多粘类芽孢杆菌组成;

优选的,所述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多粘类芽孢杆菌的活菌数配比为1.2:2.8:1;

优选的,所述复合微生物菌群添加量占专用肥总质量的1.4%;

优选的,所述黄腐酸钾、腐植酸钠和氨基酸粉的总添加量占专用肥总质量的30%,各自质量比例为1:1:1;

优选的,以质量分数计,所述专用肥的总养分在8%以上,氨基酸5%以上,有机质45%以上,ph在5.5-8.5;其中,总养分具体是指大量元素,更优选的,是指所述大量元素中的氮磷钾;

优选的,所述沼渣是通过鸡粪经过厌氧发酵后得到的。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前述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的稻虾共育专用肥的加工方法,具体为,将经过厌氧发酵后得到的沼渣,再经过二次有氧发酵处理,添加黄腐酸钾、腐植酸钠和氨基酸粉组成的辅料,联合复合微生物菌群,混合造粒后形成;

优选的,所述二次有氧发酵处理过程如下:将含水率在60%-80%的沼渣,置于有氧发酵反应釜里,添加菌剂,发酵天数至少为10天;将将发酵后的产物进行粉碎、筛分;

优选的,所述含水率设置为70%,所述发酵天数为10天。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前述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的稻虾共育专用肥在“一稻三虾”种植模式中“稻前虾”和“稻后虾”养殖时期水稻上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能够将沼渣资源化利用,最大程度避免了废弃物导致的环境污染等问题。

(2)本发明中的稻虾共育专用肥配方巧妙,有效解决了目前“一稻三虾”模式中“稻前虾”和“稻后虾”养殖时水稻无肥可选、只能施用化肥或大量有机肥的现状,降低对水体的污染和小龙虾的伤害。

(3)本发明中的技术具有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优、保护生态环境等多重优点,对于促进“一稻三虾”模式和沼气工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试验小区平面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环沟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施用不同量稻田养虾专用肥“稻后虾”开春回捕成虾产量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施用不同量稻田养虾专用肥“稻后虾”虾苗产量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施用不同量稻田养虾专用肥“稻前虾”成虾产量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施用不同量稻田养虾专用肥“稻前虾”50g以上成虾比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稻前虾”的成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1)原料的获得

供试鸡粪沼渣取自江苏苏港和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黄腐酸钾、腐植酸钠、氨基酸粉、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小龙虾种苗和伊乐藻等来自于市场。

(2)实施过程

首先将含水率在70%左右的鸡粪沼渣,置于有氧发酵反应釜里,添加菌剂,发酵10天;将发酵后的产物进行粉碎、筛分;加入10%黄腐酸钾、10%腐植酸钠和10%氨基酸粉,然后加入1.4%由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多粘类芽孢杆菌按照1.2:2.8:1比例组合形成的总活菌数500亿/g的复合微生物菌群,混匀后造粒形成稻田养虾专用肥。

小区选择和规划:选择已经进行“一稻三虾”种植模式2年的4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30亩。水稻收获后,进行深耕,将水稻秸秆还田;9月前环沟清理后注入少量水,用生石灰泼洒消毒,除野除害,用量为100-150kg/亩。小区具体情况如图1和图2。

水藻种植:整个试验小区都种植伊乐藻。水草种植的行距和间距(6*6m),每堆草的直径为0.5m。

虾苗投放:稻后虾苗是在9月下旬投放25kg/亩种虾,稻前虾苗是在4月中旬投放30kg/亩虾苗。幼苗选择壳体青色、附肢齐全、体态丰满、尾部宽阔、规格一致的虾苗。

饲料投放:每天按照小龙虾体重的5%-8%投放小龙虾专用料,分早晚两次,傍晚投喂量占70%,保证“定点、定时、定量、定质”等投喂四原则,尽量保证投放的饲料当天没有剩余。

施肥:基肥施用范围为水稻区,追肥施用范围为整个试验区。设置4种施肥方式。具体如下表1:

表1施肥量和种类

试验时间由2017年9月到2018年6月,试验地点是华丰农场5排25号田。

(3)试验结果与分析

表2水体和水藻的各指标

由表2显示,施用稻田养虾专用肥可以增加水体的透明度和降低ph,并且稳定性好。施用化肥处理ck的透明度为30cm,ph9.2,并且极度不稳定;而施用稻田养虾专用肥的处理,水体透明度在23-26cm,ph7.9-8.2,稳定性高,差异不显著。同时施用稻田养虾专用肥,水藻活力强,长势好,水藻的总藻数、水面覆盖率和稳定性都提升显著。化肥处理ck的总藻数只有1500万/l,且不稳定,水面覆盖率为42%。比较施用稻田养虾专用肥处理之间总藻数和水面覆盖率,处理cl3最高,为2100万/l和62%,处理cl2次之,为2000万/l和60%,处理cl1最低,为1800万/l和57%。处理cl1显著低于cl2和cl3,处理cl2和cl3之间差异不显著。

由图3显示施用稻田养虾专用肥可以增加稻后虾的。稻后虾的虽然收入不高,但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的成活率,也关系到虾苗的产量。处理ck的最低,只有27.5kg/亩。比较施用稻田养虾专用肥处理之间的,处理cl2的最高,为31.5kg/亩;处理cl3的次之,为31.0kg/亩;处理cl1的最低,为29.0kg/亩;处理cl1显著低于处理cl2和cl3,而处理cl2和cl3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相比处理ck,处理cl1、cl2和cl3的产量分别提高了5.5%、14.5%和12.7%。所以施用稻田养虾专用肥增产效果显著,其中处理cl2和cl3增产效果达到极显著。

由图4显示,施用稻田养虾专用肥可以增加稻后虾的虾苗产量。处理ck的虾苗产量最低为92.5kg/亩。比较施用稻田养虾专用肥处理之间虾苗产量,处理cl3的最高,达到了99.0kg/亩;处理cl2的次之,为98.0kg/亩;处理cl1的最低,为94.0kg/亩;处理cl显著低于处理cl3,处理cl2和cl3之间差异不显著。相比处理ck,处理cl1、cl2和cl3虾苗产量分别提高了1.6%、5.9%和7.0%。所以处理cl2和cl3的虾苗增产效果显著。

由图5显示,施用稻田养虾专用肥可以增加稻前虾的成虾产量。处理ck的成虾产量最低为125.5kg/亩。比较施用稻田养虾专用肥处理之间成虾产量,处理cl3的最高,达到了133.0kg/亩;处理cl2的次之,为132.0kg/亩;处理cl1的最低,为127.5kg/亩;处理cl1、cl2和cl3之间差异不显著。相比处理ck,处理cl1、cl2和cl3成虾产量分别提高了1.6%、5.2%和6.0%。所以cl2和cl3成虾增产效果显著。

由图6显示,施用稻田养虾专用肥可以增加稻前虾的50g以上成虾比例。成虾的单价和单个虾的重量有关,50g以上成虾的单价较高。处理ck的50g以上成虾比例最低为30.4%。比较施用稻田养虾专用肥处理之间的50g以上成虾比例,处理cl3的最高,为40.6%;处理cl2的次之,为40.2%;处理cl的最低,为37.6%;处理cl1明显高于处理cl2和cl3,处理cl2和cl3之间差异不显著。相比处理ck,处理cl1、cl2和cl3的50g以上成虾比例分别提高了23.7%、32.2%和33.6%。所以处理cl2和cl3的50g以上成虾比例提高效果显著。

图7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稻前虾的成虾。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