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水稻的抗倒伏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89171发布日期:2019-02-15 22:54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土壤改良
技术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水稻的抗倒伏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稻米是我国65%以上人口的主食。建国以来的60年间,我国水稻生产得到很大发展,种植面积由2540万hm2上升到3140万hm2,单产由1.9t/hm2上升到6.3t/hm2,总产由4864万t上升到2亿t,稻谷种植面积占粮食种植面积的平均比例为28.3%,总产占了粮食作物总产的40%左右,总产占世界第一。目前,我国水稻常年种植面积3000万hm2,其中粳稻常年种植面积为730万hm2,约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25.5%;总产量约5190.3万吨。粳米特别是“东北大米”则是我国人民喜食的主要“口粮”品种。在北方和沿海大中型城市,粳米受欢迎程度和市场前景远大于籼米,而且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粳米的需求更是日益增长,内销外贸前景十分广阔。因此,发展水稻生产,提高水稻总产量和粳米品质,对于确保我国人民“口粮”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是我国最大的水稻产区,是我国最大的水稻优势种植区,对国内水稻市场影响巨大。东北地区常年水稻播种面积在300万公顷以上,产量和面积均占全国水稻总面积和总产量的40%以上。其中,2005年种植面积314万公顷,占全国水稻面积的43.0%;总产量2118.9万吨,占全国水稻总产量的40.1%;2006年种植面积超过335万hm2;2008年种植面积增加到385.33万公顷,比2007年增加120万亩,增幅为2.1%;总产量2830万吨,比2007年增加177万吨,增幅为6.7%。然而,东北地区位于北纬38°到53°之间,纬度高且跨越幅度大,常年平均气温为0.5~6℃,气温低且积温也低。虽然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但低温冷害是导致水稻产量不高不稳的主要影响因子。遇到严重的低温冷害年可减产百亿斤以上。建国以来较严重的低温冷害年有5次,即1954,1957,1969,1972,1976年。在低温冷害年,农作物平均减产约13-35%。严重冷害的频率以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和三江平原最高,平均4~5年一次。其余地区,频率在10~20%之间。东北的冷害可分延迟型和障碍型两个类型,有的年份两个类型兼有可称混合型。延迟型冷害,主要是生育期气温较低,使作物抽穗期推迟和灌浆缓慢,以至秋霜前不能成熟,粒重降低,空秕率大,成熟度低;障碍型冷害,是在作物孕穗、开花期遇到短期连续几天的低温危害花器官,造成空粒大增引起减产(张矢,徐一戎.寒地稻作[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00-446.)。例如,2002年吉林东部和黑龙江稻区发生低温冷害,造成的减产高达30%以上。2005年黑龙江稻区障碍性冷害导致的大面积空壳使产量大幅度下降。因此,在研究东北地区冷害延迟水稻正常成熟的生物化学机理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化学调控技术,对保证东北地区水稻高产稳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已有研究表明,在冷害胁迫下,采取合理的栽培生理措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缓解冷害对水稻的影响。其中被动避冷措施包括培育壮秧、稀播稀植抗御冷害,科学施肥、管水抗御低温冷害,如少施氮肥、增施磷肥、浅水灌溉提水温等措施,但是,这些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御冷害,并不能保证水稻正常成熟,同样导致减产。主动抗冷措施包括叶面喷磷肥、喷施增温剂和植物生长延缓剂如稀效唑、多效唑等,虽然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稻的抗冷性,但是,叶面喷施延缓剂处理给水稻造成的减产效果甚至大于冷害的影响,所以,实际应用效果不佳,无法大面积应用于生产。因此,以双重提高水稻的抗冷性和高产性为目标,从协调水稻的抗冷生理和高产生理角度出发,合成、组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探索适宜的化学调控措施,挖掘水稻自身抵御冷害胁迫的潜力,协调抗冷性与高产性之间的关系,促进水稻正常成熟,提高水稻稻米的产量和品质。将对稳定提高我国东北地区水稻产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直立生长的作物成片发生歪斜,甚至全株匍倒在地的现象。倒伏可使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收获困难。小麦、水稻严重倒伏时,产量甚至可降低一半以上。倒伏大多发生在作物生育的中后期。稻、麦等谷类作物拔节后倒伏愈早,损失愈大。一般来说,一块农田上可以只发生一种倒伏,也可以是两种类型同时发生。根倒伏表现为茎不弯曲而整株倾倒,有时完全倒在地面。其发生常是由于根系弱小、分布浅或根受伤,当灌水或降雨过多时,土壤软烂,固着根的能力降低,如遇大风即整株倒下。茎倒伏即作物茎秆呈不同程度的倾斜或弯曲,有时下折。这常是由于茎的节间尤其是下部节间延伸过长、机械组织发育不良,或是由于茎秆细弱、节根少,遇到大风或其他机械作用,茎的中、下部承受不住穗部或植株上部的重量而引起。茎秆受病、虫为害的植株,容易发生弯折。倒伏可使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收获困难。小麦、水稻严重倒伏时,产量甚至可降低一半以上。倒伏大多发生在作物生育的中后期。稻、麦等谷类作物拔节后倒伏愈早,损失愈大。倒伏会打乱叶的分布,部分或相当多的叶片因被压或被盖,得不到足够的光照而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有时叶片还会变黄腐烂,影响收获物的产量。发生根倒伏时,部分根被拉断,影响更大。生育早期发生根倒伏时,可使以收子实为主要目的的作物花数、结实数和麦类作物的有效分蘖数减少。在生育后期湿度大的情况下,被压在下面的谷穗有时会出现“穗发芽”现象。玉米在雄穗开花前发生倒伏,还会影响授粉结实。根系、茎秆抗倒伏性状的强弱,既与品种特性有关,也与施肥、灌水和种植密度等栽培措施有关。施用氮肥和灌水过多或时期不当,会引起徒长,使茎秆的支持力减弱;种植密度过大则根系弱小,这些都会使作物抗倒伏能力降低。预防倒伏的措施包括选用茎秆强壮的耐水、肥品种和节间较短的矮秆品种,确定适当的种植密度,实行科学的肥、水管理,培育壮苗和及时防治病虫害等。必要时,可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以调控节间长度与株高、株型等。倒伏发生以后,土壤湿度大时应注意排水。如倒伏发生较早,对高秆作物应尽快将其扶起,加强管理;对密植作物则主要靠茎节生长素的作用,促使倒伏的茎秆在一定节位行背地性生长,以恢复直立状态。对生育后期的倒伏,因减产较轻,田间作业又易伤折植株,一般不再采取管理措施。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水稻的抗倒伏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是由秸秆、钙镁磷肥、硅酸镁、氯化钾、聚乙烯醇、磷酸一铵、双氰胺粉、复合生物菌、藻朊酸钠、聚天冬氨酸钾、中药原料组成的,其中,所述的中药原料包括白石脂、茵陈、旱莲草、鸭跖草、扬子毛茛、蝉蜕、龙骨,经过选料、除杂、研磨、烘干、混匀等工艺流程制备而成,具有中和土壤酸性、灭菌杀虫、从根本上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使土壤达到健康状态的功效。本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适用于水稻的抗倒伏土壤调理剂,由如下重量份比例的原料药制成:秸秆120-200份、钙镁磷肥20-30份、硅酸镁10-30份、氯化钾20-40份、聚乙烯醇20-40份、磷酸一铵10-30份、双氰胺粉10-30份、复合生物菌20-30份、藻朊酸钠20-40份、聚天冬氨酸钾10-30份、中药原料50-90份,其中,所述的中药原料包括白石脂10-20份、茵陈10-20份、旱莲草40-50份、鸭跖草30-50份、扬子毛茛15-40份、蝉蜕20-40份、龙骨20-30份。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一种适用于水稻的抗倒伏土壤调理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秸秆120-150份、钙镁磷肥20-25份、硅酸镁10-20份、氯化钾20-30份、聚乙烯醇20-30份、磷酸一铵10-20份、双氰胺粉10-20份、复合生物菌20-25份、藻朊酸钠20-30份、聚天冬氨酸钾10-20份、中药原料50-80份,其中,所述的中药原料包括白石脂10-15份、茵陈10-15份、旱莲草40-45份、鸭跖草30-40份、扬子毛茛15-30份、蝉蜕20-30份、龙骨20-25份。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一种适用于水稻的抗倒伏土壤调理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秸秆150-200份、钙镁磷肥25-30份、硅酸镁20-30份、氯化钾30-40份、聚乙烯醇30-40份、磷酸一铵20-30份、双氰胺粉20-30份、复合生物菌25-30份、藻朊酸钠30-40份、聚天冬氨酸钾20-30份、中药原料60-90份,其中,所述的中药原料包括白石脂15-20份、茵陈15-20份、旱莲草45-50份、鸭跖草45-50份、扬子毛茛20-40份、蝉蜕30-40份、龙骨25-30份。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一种适用于水稻的抗倒伏土壤调理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秸秆200份、钙镁磷肥30份、硅酸镁30份、氯化钾40份、聚乙烯醇40份、磷酸一铵30份、双氰胺粉30份、复合生物菌30份、藻朊酸钠40份、聚天冬氨酸钾30份、中药原料90份,其中,所述的中药原料包括白石脂20份、茵陈10份、旱莲草50份、鸭跖草50份、扬子毛茛40份、蝉蜕40份、龙骨30份。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一种适用于水稻的抗倒伏土壤调理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作成:秸秆120份、钙镁磷肥20份、硅酸镁10份、氯化钾20份、聚乙烯醇20份、磷酸一铵10份、双氰胺粉10份、复合生物菌20份、藻朊酸钠20份、聚天冬氨酸钾10份、中药原料50份,其中,所述的中药原料包括白石脂10份、茵陈20份、旱莲草40份、鸭跖草40份、扬子毛茛20份、蝉蜕20份、龙骨20份。所述一种适用于水稻的抗倒伏土壤调理剂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料、称取,按上述原料重量份数配比称取优质的秸秆、钙镁磷肥、硅酸镁、氯化钾、聚乙烯醇、磷酸一铵、双氰胺粉、复合生物菌、藻朊酸钠、聚天冬氨酸钾、以及上述中药原料,备用;步骤二:除杂,将所述步骤一称取的中药原料,用过滤筛分装置进行分类除杂,得到净化后的中药原料;步骤三:发酵堆积、风干、研磨,将所述步骤一中的秸秆进行发酵堆积,后将发酵堆积后的秸秆进行风干,风干失水至含水量为30%-35%,将风干后的秸秆、以及中药原料分别进行研磨,所述秸秆采用高通量组织研磨机进行研磨,得到研磨后的秸秆;所述中药原料采用立式超细纳米研磨机进行研磨,得到研磨后的中药粉渣;步骤四:初步混匀、二次混匀将所述步骤一称取的硅酸镁、磷酸一铵、双氰胺粉、氯化钾、聚天冬氨酸钾在高速搅拌设备中搅拌混匀,加入所述步骤一中的钙镁磷肥、聚乙烯醇,与所述步骤三获得的中药粉渣以及研磨后的秸秆,于三维混合机中混匀,得初步混匀原料,将所述步骤一称取的复合生物菌溶于水中,均匀喷洒至所述初步混匀原料,得到二次混匀原料;步骤五:烘干、造粒将所述步骤四所得的二次混匀原料采用干法造粒设备进行烘干、造粒处理,得原料颗粒;步骤六:最终混合将所述步骤一所称取的藻朊酸钠置于冷水中混匀,并形成粘稠溶液,与所述步骤五所得原料颗粒均匀混合,使所述藻朊酸钠均匀覆盖在原料颗粒表面,得土壤调理剂颗粒;步骤七:包装对所述步骤六所得的土壤调理剂颗粒进行包装处理,即得到一种适用于水稻的抗倒伏土壤调理剂。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中的复合生物菌是由放线菌15%-25%,食纤维菌20%-35%,多粘菌15%-25%,真菌15%-25%等构成的,其制备方法包括:将所述的放线菌、食纤维菌、多粘菌、真菌等分别依次进行斜面培养、摇床培养、发酵罐培养,将得到的各发酵液按等重量混合,经过浓缩制备而成;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五烘干的温度控制在90-100℃。各原料的功效作用如下:秸秆:秸秆可以显著提高土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连续使用秸秆做的有机生态土壤调理剂,可使土层土壤速效钾、速效磷、碱解氮、有机质等成分含量增幅。硅酸镁:可以作为一种营养型酸性土壤调理剂,不仅作为磷肥补充土壤中的磷元素,还可以补充土壤中的钙、硅、镁、硫等营养元素。钙镁磷肥:含有铁、锰、铜、锌等各种微量元素,对水稻需要的全面营养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来源。而且,钙镁磷肥不仅是磷肥,而且是可以提供硫和钙等中量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的肥料,不仅可以增加农作物产量,而且对提高农作物品质和抗病虫害、抗倒伏能力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氯化钾:钾是酶的活化剂,参与各种重要反应,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转,使水稻优质高产,可以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聚合,增强水稻的抗倒伏能力,还可以调节水稻的呼吸作用。聚乙烯醇:预处理水稻玉米种子后可提高种子活力,促进萌发代谢,其脂肪酶、淀粉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磷酸一铵:能够促进作物叶面的生长;其磷元素在作物体内参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它不仅能够促进作物根系在早起的形成及生长,而且还能提高作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作物早熟,提高作物的品质,磷元素还能增强某些作物的抗病虫害的能力,磷酸一铵其具有速效、价廉、经济、不板结土壤、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各类土壤、既可作基肥,又可作追肥等优点。双氰胺粉:双氰氨是由石灰氮遇水产生,能杀灭有害病原菌及线虫等有害生物,可以防止土壤酸化,改良土壤结构,改良次生盐渍化土壤,增加土壤钙素和有机质,能使有效氮均匀缓慢释放。复合生物菌: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减少毛细管水运动的速度和水分的无效蒸发,增加土壤有效钙的含量,土壤缓冲性能增加。藻朊酸钠:是从海藻中生物提取的天然物质,是天然的土壤调理剂,市场有售,施入土壤后,具有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内部孔隙空间,增加土壤透气性,疏松改良土壤,恢复由于土壤负担过重和化学污染而失去的天然胶质平衡,提高根际微生物活动,促进作物生根等显著功效。聚天冬氨酸钾:具有长链蛋白质性质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优点,肥料作为载体制成不同剂型的肥料,作底肥、追肥、根外施肥,通过聚天门冬氨酸钾对肥料营养的富集作用。促进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促进根系的生长,增加产量、健壮植株、增强抗逆性、达到根深叶茂、改善品质。白石脂、茵陈、旱莲草、鸭跖草、扬子毛茛、蝉蜕、龙骨:中药煎煮后的粉渣是一种很好的肥料,含有大量的钾元素,因为中药大多是植物的根、茎、叶、花、实、皮以及禽兽的肢体、脏器、外壳、部分矿物质,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质,为水稻等农作物进行钾元素的补给。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适用于水稻的抗倒伏土壤调理剂,是由秸秆、钙镁磷肥、硅酸镁、氯化钾、聚乙烯醇、磷酸一铵、双氰胺粉、复合生物菌、藻朊酸钠、聚天冬氨酸钾、中药原料组成的,其中,所述的中药原料包括白石脂、茵陈、旱莲草、鸭跖草、扬子毛茛、蝉蜕、龙骨,经过选料、发酵堆积、风干、除杂、研磨、烘干、混匀等工艺流程制备而成,含有钙、磷、铜、铁、锌等中微量元素,及少量生物碱,具有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中微量元素和促进作物生长等显著作用,相比其它土壤调理剂具有不可比的营养和促长优势,藻朊酸钠是从海藻中生物提取的天然物质,是天然的土壤调理剂,施入土壤后,具有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内部孔隙空间,增加土壤透气性,疏松改良土壤,恢复由于土壤负担过重和化学污染而失去的天然胶质平衡,提高根际微生物活动,促进作物生根等显著功效,本发明一种适用于水稻的抗倒伏土壤调理剂,具有抗倒伏、促进根系的生长,增加产量、健壮植株、增强抗逆性、达到根深叶茂、改善品质的功效。具体实施方式通过以下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需要指出的是,以下说明仅仅是对本发明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举例说明,并非对这些技术方案的任何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内容为准。实施例1一种适用于水稻的抗倒伏土壤调理剂,由如下重量份比例的原料药制成:秸秆120-200份、钙镁磷肥20-30份、硅酸镁10-30份、氯化钾20-40份、聚乙烯醇20-40份、磷酸一铵10-30份、双氰胺粉10-30份、复合生物菌20-30份、藻朊酸钠20-40份、聚天冬氨酸钾10-30份、中药原料50-90份,其中,所述的中药原料包括白石脂10-20份、茵陈10-20份、旱莲草40-50份、鸭跖草30-50份、扬子毛茛15-40份、蝉蜕20-40份、龙骨20-30份。实施例2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一种适用于水稻的抗倒伏土壤调理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秸秆120-150份、钙镁磷肥20-25份、硅酸镁10-20份、氯化钾20-30份、聚乙烯醇20-30份、磷酸一铵10-20份、双氰胺粉10-20份、复合生物菌20-25份、藻朊酸钠20-30份、聚天冬氨酸钾10-20份、中药原料50-80份,其中,所述的中药原料包括白石脂10-15份、茵陈10-15份、旱莲草40-45份、鸭跖草30-40份、扬子毛茛15-30份、蝉蜕20-30份、龙骨20-25份。实施例3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一种适用于水稻的抗倒伏土壤调理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秸秆150-200份、钙镁磷肥25-30份、硅酸镁20-30份、氯化钾30-40份、聚乙烯醇30-40份、磷酸一铵20-30份、双氰胺粉20-30份、复合生物菌25-30份、藻朊酸钠30-40份、聚天冬氨酸钾20-30份、中药原料60-90份,其中,所述的中药原料包括白石脂15-20份、茵陈15-20份、旱莲草45-50份、鸭跖草45-50份、扬子毛茛20-40份、蝉蜕30-40份、龙骨25-30份。实施例4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一种适用于水稻的抗倒伏土壤调理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秸秆200份、钙镁磷肥30份、硅酸镁30份、氯化钾40份、聚乙烯醇40份、磷酸一铵30份、双氰胺粉30份、复合生物菌30份、藻朊酸钠40份、聚天冬氨酸钾30份、中药原料90份,其中,所述的中药原料包括白石脂20份、茵陈10份、旱莲草50份、鸭跖草50份、扬子毛茛40份、蝉蜕40份、龙骨30份。实施例5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一种适用于水稻的抗倒伏土壤调理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作成:秸秆120份、钙镁磷肥20份、硅酸镁10份、氯化钾20份、聚乙烯醇20份、磷酸一铵10份、双氰胺粉10份、复合生物菌20份、藻朊酸钠20份、聚天冬氨酸钾10份、中药原料50份,其中,所述的中药原料包括白石脂10份、茵陈20份、旱莲草40份、鸭跖草40份、扬子毛茛20份、蝉蜕20份、龙骨20份。实施例6本发明提供了所述一种适用于水稻的抗倒伏土壤调理剂的加工工艺:所述一种适用于水稻的抗倒伏土壤调理剂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料、称取,按上述原料重量份数配比称取优质的秸秆、钙镁磷肥、硅酸镁、氯化钾、聚乙烯醇、磷酸一铵、双氰胺粉、复合生物菌、藻朊酸钠、聚天冬氨酸钾、以及上述中药原料,备用;步骤二:除杂,将所述步骤一称取的中药原料,用过滤筛分装置进行分类除杂,得到净化后的中药原料;步骤三:发酵堆积、风干、研磨,将所述步骤一中的秸秆进行发酵堆积,后将发酵堆积后的秸秆进行风干,风干失水至含水量为30%-35%,将风干后的秸秆、以及中药原料分别进行研磨,所述秸秆采用高通量组织研磨机进行研磨,得到研磨后的秸秆;所述中药原料采用立式超细纳米研磨机进行研磨,得到研磨后的中药粉渣;步骤四:初步混匀、二次混匀将所述步骤一称取的硅酸镁、磷酸一铵、双氰胺粉、氯化钾、聚天冬氨酸钾在高速搅拌设备中搅拌混匀,加入所述步骤一中的钙镁磷肥、聚乙烯醇,与所述步骤三获得的中药粉渣以及研磨后的秸秆,于三维混合机中混匀,得初步混匀原料,将所述步骤一称取的复合生物菌溶于水中,均匀喷洒至所述初步混匀原料,得到二次混匀原料;步骤五:烘干、造粒将所述步骤四所得的二次混匀原料采用干法造粒设备进行烘干、造粒处理,得原料颗粒;步骤六:最终混合将所述步骤一所称取的藻朊酸钠置于冷水中混匀,并形成粘稠溶液,与所述步骤五所得原料颗粒均匀混合,使所述藻朊酸钠均匀覆盖在原料颗粒表面,得土壤调理剂颗粒;步骤七:包装对所述步骤六所得的土壤调理剂颗粒进行包装处理,即得到一种适用于水稻的抗倒伏土壤调理剂。实施例7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中的复合生物菌是由放线菌15%-25%,食纤维菌20%-35%,多粘菌15%-25%,真菌15%-25%等构成的,其制备方法包括:将所述的放线菌、食纤维菌、多粘菌、真菌等分别依次进行斜面培养、摇床培养、发酵罐培养,将得到的各发酵液按等重量混合,经过浓缩制备而成;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五烘干的温度控制在90-100℃。一、本发明一种适用于水稻的抗倒伏土壤调理剂的试验设计:试验课题:抗冷性、抗倒伏性和增产实验于2016年和2017年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进行多点示范试验,取实施例5抗低温增产调节剂稀释300倍,于水稻苗期(插秧前3天)、拔节期(插秧后30天)和灌浆初期(扬花期后3天)进行叶面喷施,对照不喷施。试验结果如表一所示,施用本发明的所有参试水稻均未发生冷害,而对照田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冷害影响,冷害包括弱苗、分蘖成穗率低和空秕籽率高,受害率介于34%~85%;施用本发明的所有参试水稻均未发生倒伏,而对照田均倒伏发生率介于37.3%~54.8%;施用本发明的水稻产量平均比对照提高20%以上。表一二、本发明一种适用于水稻的抗倒伏土壤调理剂的试验设计:试验方法:在稻田靠近中心部位选取3亩地作为试验田,将所述试验田平均分成8块按照以下4种施肥方法种植水稻,其他田间管理均按照常规手段进行。将每种施肥方法在两块试验田的试验结果取平均值。方法1:按照25千克/亩的量施加化肥,包括氮肥23千克/亩、磷肥8千克/亩、钾肥9千克/亩、尿素15千克/亩。方法2:按照25千克/亩的量施加化肥,包括氮肥23千克/亩、磷肥8千克/亩、钾肥9千克/亩、尿素15千克/亩,以及实施例1制得的生物肥料。方法3:按照25千克/亩的量施加化肥,包括氮肥23千克/亩、磷肥8千克/亩、钾肥9千克/亩、尿素15千克/亩,以及实施例2制得的生物肥料。方法4:按照25千克/亩的量施加化肥,包括氮肥23千克/亩、磷肥8千克/亩、钾肥9千克/亩、尿素15千克/亩,以及实施例3制得的生物肥料。试验过程:30天之后观察水稻秧苗生长情况,每块试验田取长势均匀的10株进行比对,结果如表二所示;90天后每块试验田取长势均匀的10株,使用试验机测定倒伏指数,结果如表三所示;每块试验田的产量如表三所示。试验结果:分析表二和表三可知,使用本发明的试验田,水稻秧苗的长势要好于只使用化肥的试验田;并且使用本发明的水稻抗倒伏能力提高效果较为明显,每亩产量有较为明显的增加。表二:30天之后观察水稻秧苗生长情况方法1方法2方法3方法4根系长度/m0.730.891.071.03根系干重/g/10株0.360.390.450.41株高/cm27293532地上部干重/g/10株0.810.921.040.94表三:90天后每块试验田测定倒伏指数结果方法1方法2方法3方法4倒伏指数165.3142.6139.8145.1产量/kg/亩851.6871.7882.2867.4本
发明内容仅仅举例说明了要求保护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一个或更多个技术方案中所记载的技术特征可以与任意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相组合,这些经组合而得到的技术方案也在本申请保护范围内,就像这些经组合而得到的技术方案已经在本发明公开内容中具体记载一样。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