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臭氧发生器模块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3017发布日期:2019-02-15 19:57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臭氧发生器模块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块化板式臭氧发生器水冷单元,属于臭氧发生器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臭氧发生器一般包括柜式臭氧发生器、罐式臭氧发生器和板式臭氧发生器等。其中板式臭氧发生器的导热片和地电极的配对方式通常为1比1,即一块导热片和一块地电极配比,地电极厚度也较窄,冷却水通过地电极的流量就相对较少,冷却能力弱,产生臭氧的空间温度无法稳定在较低温度,因为臭氧在高温会分解,所以不利于臭氧浓度的维持;市面上导热片和地电极材质通常为常见钢材表面镀锌或者铝制材质,长期使用后造成臭氧衰减,综和以上情况,在维持一定的臭氧产量和臭氧浓度的情况下,需要设备投入成本就相对提高,日常的维护成本也相应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模块化板式臭氧发生器水冷单元,该水冷单元采用的导热片和地电极数量为2比1,即2块导热片和1块地电极组成,臭氧产生效率和浓度能达到同等规格下2块导热片和2块地电极组成的单元的结果,在保持既定产量和质量的同时,又降低了投入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

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具体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新型的臭氧发生器模块单元,包括导热片、地电极、固定在地电极上的陶瓷介电体、把导热片和地电极压紧的螺栓,其特征在于由一块地电极、固定在地电极正反两面的两个以上的陶瓷介电体、把地电极夹在中间的两块导热片组成。以模块化的方式组成的水冷单元之间可相互无限堆叠,灵活配比。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片表面开凿有放电流道、放电流道首端的弧形凹槽、放电流道末端的臭氧集气口、导热片侧壁开设有与外界相通的氧气进气口。有利于臭氧的产生和收集。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片正反两面都具有相同的表面结构。可按实际需求与地电极进行两面叠加。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片包含两个氧气进气口,氧气进气口与弧形凹槽两端相连通,氧气进气口与弧形凹槽横截面形状一致。氧气进气口和弧形凹槽平滑过渡,减小风阻系数,利于弧形凹槽把氧气高效的分配到各个放电流道中。

进一步的,所述地电极正反两面都有相同的固定陶瓷介电体的凹槽。根据臭氧需求量,地电极正反两面都可不断叠加臭氧发生器水冷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地电极厚度为25mm-30mm,地电极的侧壁开设有贯通相对侧的至少一道截面积形状为矩形的冷却水过流通孔。增加冷却水与地电极的接触面积,大大提高冷却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片材质为镁铝合金。作为原材料,减轻自重。

进一步的,所述地电极材质为镁铝合金。同等产气量的臭氧发生器占地面积是普通传统臭氧发生器的 1/4,镁铝合金材质长期使用后无臭氧衰减,而管式臭氧发生器臭氧衰减率在 3%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模块化板式臭氧发生器单元包含用于调整地电极和导热片之间的间隙的垫片组。调节放电空间的间隙,有利于提高臭氧浓度。

进一步的,所述垫片组由一个以上的0.1mm厚度的金属垫片组成,放电间隙范围在0.2mm~0.4mm之间调节,只需要增加垫片片数即可达到。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传统观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一个水冷单元就能达到同等规格的两个单元的臭氧生产效率。

2、通过增加地电极厚度,提高冷却水过流通道,使工作环境温度控制在40摄氏度以下,强化冷却能力使臭氧不因为高温分解。

3、通过导热片和地电极组合进行了创新,提出用一块地电极与两块导热片拼接堆叠的配比,减少管道连接、节省空间并且可无限叠加,维护和组装更加方便。

4、同时选用镁铝合金作为原材料,减轻自重,有利于运输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臭氧发生器水冷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导热片立体图。

图3为水冷地电极立体图。

图4为陶瓷介电体主视图。

图5为垫片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1 :

一种模块化板式臭氧发生器水冷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一块地电极3、把一块地电极夹在中间的两块导热片2、固定在地电极上的陶瓷介电体1、介于地电极和导热片之间用来调节间隙的垫片组5、地电极和导热片压紧的螺栓4。

所述地电极3包括板体3.1、板体表面开凿有至少一条条形的凹槽3.3、凹槽四周有贯穿板体的通孔3.2、板体侧壁开设有贯通相对侧的至少一道的横截面为矩形的冷却水过流通孔3.5、冷却水过流通孔3.5之间按顺序首尾连通,冷却水过流通孔3.5两两之间有固定冷却水管的椭圆形沉孔3.6,第一个冷却水过流通孔3.5为冷却水的进水口,最后一个冷却水过流通孔3.5为冷却水的出水口,上一个地电极的出水口为下一个地电极的进水口,板体3.1一侧的上下两面分别开有出气孔3.4,所述板体3.1材质为镁铝合金,板体两面构造相同且对称。

所述导热片包括板体2.1、板体表面开凿有至少一道的放电流道2.4、一道放电流道末端连接一个臭氧集气口2.5、放电流道四周开设有贯穿板体的螺栓孔2.2,板体表面开凿有弧形凹槽2.3。通过弧形凹槽2.3,氧气能顺着凹槽直接分散到各个放电流道2.4中。板体侧壁开设有与外界相通的产气口2.6、板体侧壁开设有与外界相通的氧气进气口2.8、板体侧壁开设有贯穿相对侧的电极通道2.7、电极通道两两之间有用来固定电极棒的椭圆形沉孔2.10、板体一侧上下两面有用来连接陶瓷介电体的接线孔2.9。

一种模块化板式臭氧发生器水冷单元(以板式臭氧发生器一个组合单元为例),具体组合方式为:陶瓷介电体1—导热片2—陶瓷介电体1—地电极3—陶瓷介电体1—导热片2—陶瓷介电体1。一个单元组合只需一片地电极的配比方式即可达到水冷效果。地电极材质采用铝镁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及导电性。区别于常规只可与单块导热片进行组装的地电极,本地电极两面均可与导热片进行拼接,可进一步节省空间,同时内部采用独特的水冷结构,可增大服务面积,降温速度加快,使臭氧浓度维持在较高水平,水冷时由该地电极进水,再分配给与之配对的下一个地电极,冷却水管串联的方式整合了系统内部管道,便于维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