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岭土煅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44549发布日期:2019-03-05 19:29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岭土煅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岭土煅烧系统,属于高岭土生产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岭土是一种非金属矿产,是一种以高岭石族粘土矿物为主的粘土和粘土岩。因呈白色而又细腻,又称白云土。因江西省景德镇高岭村而得名。

质纯的高岭土呈洁白细腻、松软土状,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火性等理化性质。其矿物成分主要由高岭石、埃洛石、水云母、伊利石、蒙脱石以及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高岭土用途十分广泛,主要用于造纸、陶瓷和耐火材料,其次用于涂料、橡胶填料、搪瓷釉料和白水泥原料,少量用于塑料、油漆、颜料、砂轮、铅笔、日用化妆品、肥皂、农药、医药、纺织、石油、化工、建材、国防等工业部门。

高岭土的生产过程包括破碎、粉碎、煅烧等,现有技术中,高岭土在煅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尾气,由于含一定量的粉尘,不方便再次利用,从而被直接排掉,热能的利用率不高,造成能源浪费,不利于环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高岭土煅烧过程中尾气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造成能源浪费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的高岭土煅烧系统。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岭土煅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管道、下料装置、煅烧炉和粉尘处理装置;所述进料管道与所述下料装置的上部连接,所述煅烧炉包括煅烧炉进料端和煅烧炉进气端,所述下料装置包括进料斗和进料缓冲腔,所述进料斗的下部与所述进料缓冲腔之间通过连接管道连接,所述进料缓冲腔的下部设有送料管,所述送料管的末端与所述煅烧炉进料端连接;所述进料斗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所述进料缓冲腔的截面形状为两个梯形底面重合形成的两头小,中间大的形状,所述煅烧炉的进料端设有连接至进料缓冲腔的第一排气管,所述煅烧炉的中部设有连接至进料斗的第二排气管。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进料斗上部设有用于密封的上盖,所述上盖上连接有第三排气管,所述第三排气管的末端连接所述粉尘处理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排气管上设有引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粉尘处理装置包括喷淋室和蒸发室,所述喷淋室内设有喷淋管道,喷淋管道的下部设有喷淋头,所述喷淋管道的进液端设有储水箱;所述蒸发室与所述喷淋室通过排液管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煅烧炉进气端设有第一进气管道,所述第一进气管道上设有与蒸发室连通的第二进气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斗的中部设有第一气锤,进料缓冲腔的中部设有第二气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煅烧炉上设置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管,将煅烧炉进料端以及中部的尾气引至下料装置中,对物料进行预热处理,使得物料在进入煅烧炉之前便有了一定的温度,可缩短物料在煅烧炉的停留时间,提高煅烧效率;并且,煅烧炉中的较低温度的尾气也得到了有效的利用,提高了热能利用率。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进料斗上设置粉尘处理装置,可对物料下落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处理,以保证设备持续正常地运行;具体地,通过用喷淋管和喷淋头的喷淋方式来处理,可将粉尘中的颗粒物带入水中,防止粉尘排入大气造成污染。将粉尘带入水中后,当沉积的高岭土足够多时,通过蒸发室的蒸发,去除沉积物中的水后,得到干燥后的高岭土,可实现粉尘中高岭土的回收利用。

(3)为了防止粉状细小颗粒的高岭土在下料过程中下料不畅,形成“架桥”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进料斗的中部设有第一气锤,进料缓冲腔的中部设有第二气锤,通过气锤的振动,将物料抖落,从而实现正常下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进料管道,2-下料装置,201-进料斗,202-进料缓冲腔,3-煅烧炉,301-煅烧炉进料端,302-煅烧炉进气端,4-粉尘处理装置,401-喷淋室,402-蒸发室,403-喷淋管道,404-喷淋头,405-储水箱,406-排液管,5-连接管道,6-送料管,7-第一排气管,8-第二排气管,9-上盖,10-第三排气管,11-引风机,12-第一进气管道,13-第二进气管道,14-第一气锤,15-第二气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高岭土煅烧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进料管道1、下料装置2、煅烧炉3和粉尘处理装置4;进料管道1与下料装置2的上部连接,煅烧炉3包括煅烧炉进料端301和煅烧炉进气端302,下料装置2包括进料斗201和进料缓冲腔202,进料斗201的下部与进料缓冲腔202之间通过连接管道5连接,进料缓冲腔202的下部设有送料管6,送料管6的末端与煅烧炉进料端301连接;进料斗201的截面形状为梯形,进料缓冲腔202的截面形状为两个梯形底面重合形成的两头小,中间大的形状,煅烧炉进料端301设有连接至进料缓冲腔202的第一排气管7,煅烧炉3的中部设有连接至进料斗201的第二排气管8。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将煅烧炉中的高温空气排至下料装置中,物料在下落的过程中得到预热,可以减缓煅烧炉中温度的下降速度,同时,特定的进料缓冲腔的形状,可增加大热空气与物料的接触空间、延长接触时间,提高受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进料斗201上部设有用于密封的上盖9,所述上盖9上连接有第三排气管10,所述第三排气管10的末端连接所述粉尘处理装置4,本实施例的粉尘处理装置可以使现有技术中的多种结构,如布袋除尘器,只要能够实现除去粉尘,保障排出的空气对环境无污染即可。本实施例中的第三排气管10上设有引风机11。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具体来说,粉尘处理装置4包括喷淋室401和蒸发室402,喷淋室401内设有喷淋管道403,喷淋管道403的下部设有喷淋头404,喷淋管道403的进液端设有储水箱405;蒸发室402与喷淋室401通过排液管道406连接。

煅烧炉进气端302设有第一进气管道12,第一进气管道12上设有与蒸发室402连通的第二进气管道13。

为了防止下料不畅造成“架桥”的问题,本实施例的进料斗201的中部设有第一气锤14,进料缓冲腔202的中部设有第二气锤15。

本实施例的多处管道上设有阀门,用于控制气体、液体的流向。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并非对技术特征的数量、使用顺序进行限定。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