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肥料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7728发布日期:2019-10-13 02:2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生物肥料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生物肥料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微生物肥料应用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进而能够达到较好的种植效果。微生物肥料的生产需要培养大量的生物菌种。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在培养基中接种菌苗后进行充分的搅拌,最终为菌种的生长提供适当的温度和氧气,使得菌种繁殖到符合要求的密度含量,最后将培养的菌苗与适量的填充物形成肥料。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微生物肥料生产设备包含有多种不同功能的装置,各个装置之间构成完整的生产线,但是较难把控菌种生长需要的氧气,往往导致微生物肥料的质量稳定性较差,无法满足持续大批量的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微生物肥料生产设备,以解决目前的微生物肥料生产过程中较难把控菌种需要的氧气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微生物肥料生产设备,包括培养容器、混合容器、造粒机、筛分机和灭菌装置;其中,所述培养容器、所述混合容器、所述造粒机和所述筛分机依次相连,所述灭菌装置与所述混合容器相连,用于向所述混合容器内输入灭菌介质,所述培养容器用于进行菌种培养,所述培养容器上设置有搅拌输气装置,所述搅拌输气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气源泵、主气管和沿所述主气管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支气管,每个所述支气管与所述主气管连通,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主气管的底端相连、且驱动所述主气管转动,所述主气管的顶端伸出所述培养容器且与所述气源泵相连,所述气源泵用于向所述主气管输送空气,所述主气管和所述支气管均开设有喷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支气管的一端为固定在所述主气管上的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主气管从所述固定端向所述自由端延伸的方向上包括依次衔接的渐缩段和等径段。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气源泵相连,用于控制所述气源泵向所述主气管进行脉冲输气。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容器内设置有搅拌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培养容器与所述混合容器之间通过第一输送管连通,所述灭菌装置通过第二输送管与所述第一输送管连通,所述灭菌装置通过第三输送管与所述混合容器的内腔连通的第三输送管,所述第三输送管位于所述混合容器中的管段自所述混合容器的顶端向底端延伸,所述第三输送管位于所述混合容器中的管段开设有沿其延伸方向分布的释放孔,所述混合容器的底端与所述造粒机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培养容器的高度大于所述混合容器的高度,所述第一输送管包括水平段和与所述水平段相连的竖直段,所述第二输送管与所述水平段相连,所述竖直段与所述混合容器的内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释放孔的密度自所述混合容器的顶端向所述混合容器的底端方向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培养容器具有第一空气夹层,所述混合容器具有第二空气夹层,所述第一空气夹层的输出口与所述第二空气夹层的输入口通过第一输气管连通,所述第二空气夹层的输出口通过第二输气管与所述第一空气夹层的输入口连通,所述第一空气夹层、所述第一输气管、所述第二空气夹层和所述第二输气管形成空气调节回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气管或者所述第二输气管设置有气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空气夹层内设置有温控器,所述温控器与所述气泵相连,所述温控器用于控制所述气泵的启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微生物肥料生产设备对现有技术中的生产设备进行了结构上的改进,在培养容器上设置搅拌输气装置,搅拌输气装置在工作的过程中,驱动电机能够带动主气管转动,主气管和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支气管则能够形成搅拌主体,在转动的过程中,主气管和多个支气管则能够搅拌培养液,培养液经过搅拌后会将内部菌种生产过程中产热的热散出,进而能够较好地控制培养液的温度,有利于菌种的快速生长。同时,主气管和多个支气管开设有喷气孔,在搅拌的过程中起源泵泵入的空气会经过主气管和多个支气管的喷气孔进入到培养液中,由于搅拌的作用,空气能够充分地溶解在培养液中,进而为菌种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氧气。可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生产设备无疑能够为菌种的生长提供更为充足的氧气,同时还兼具调节培养液温度的作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微生物肥料生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支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微生物肥料生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微生物肥料生产设备,该微生物肥料生产设备包括培养容器10、混合容器20、造粒机30、筛分机40和灭菌装置50。

培养容器10用于培养菌种,在培养容器10内培养的菌种密度达到要求时,培养容器10内的菌种会被输送到混合容器20中。

本实施例中,培养容器10、混合容器20、造粒机30和筛分机40依次相连。灭菌装置50与混合容器20连通,灭菌装置50用于向混合容器20中输送灭菌介质,灭菌介质在混合容器20内会与携带有菌种的培养液混合,将菌种杀灭后为后续工序做准备。

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培养容器10将经培养后密度符合要求的菌种输送到混合容器20中,灭菌装置50将灭菌介质输送到混合容器20中,在混合容器20内灭菌介质与菌种混合后起到灭菌的作用,经过灭菌的混合物被输送到造粒机30中进行造粒,筛分机40进行筛分后能够获得颗粒较为均匀的微生物肥料。

在菌种培养的过程中,菌种生长会释放热量,进而可能会导致培养容器10内的温度过高,最终会抑制菌种的持续生长。与此同时,菌种生长的过程中需要足够的氧气,同样,氧气不足也会抑制菌种的持续生长。

本实施例中,培养容器10上设置有搅拌输气装置60,搅拌输气装置60包括驱动电机601、气源泵602、主气管603和沿主气管603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支气管604,多个支气管604沿着主气管603的长度方向分布,每个支气管604均与主气管603连通。

驱动电机601与主气管603的底端相连,驱动电机601驱动主气管603转动。主气管603的顶端伸出培养容器10,并与气源泵602相连,气源泵602用于向主气管603输送空气,主气管603和支气管604均开设有喷气孔。主气管603和支气管604伸入到培养容器10内的培养液中,向培养液中输气,同时驱动电机601驱动主气管603和支气管604转动,能够起到搅拌培养液的目的,对培养液的搅拌不但能实现空气在培养液中的充分溶解,而且还能起到调节培养液温度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微生物肥料生产设备对现有技术中的生产设备进行了结构上的改进,在培养容器10上设置搅拌输气装置60,搅拌输气装置60在工作的过程中,驱动电机601能够带动主气管603转动,主气管603和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支气管604则能够形成搅拌主体,在转动的过程中,主气管603和多个支气管604则能够搅拌培养液,培养液经过搅拌后会将内部菌种生产过程中产热的热散出,进而能够较好地控制培养液的温度,有利于菌种的快速生长。同时,主气管603和多个支气管604开设有喷气孔,在搅拌的过程中起源泵602泵入的空气会经过主气管603和多个支气管604的喷气孔进入到培养液中,由于搅拌的作用,空气能够充分地溶解在培养液中,进而为菌种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氧气。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生产设备无疑能够为菌种的生长提供更为充足的氧气,同时还兼具调节培养液温度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的搅拌输气装置60能够发挥一物两用的作用,能够简化微生物肥料生产设备的温度。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搅拌输气装置60泵入的空气具有一定的压力,因此能够较好地喷入培养液中。

具体的,支气管604的一端为固定在主气管603上的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支气管604从固定端向自由端延伸的方向上包括依次衔接的渐缩段604a和等径段604b,如图2所示。所述的渐缩段604a,指的是支气管604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所述的等径段604b,指的是支气管604在该部位的流通面积相等。此种结构的支气管604在输送空气的过程中,渐缩段604a的收缩能够起到加速空气的作用,使得空气能够以更高的速度进入到等径段604b,进而能够确保支气管604的各处均保持较高的喷气速度,有利于空气的输送。

通常,支气管604的延伸方向上均开设有喷气孔,在空气向着支气管604向着自由端流动的过程中会向经过的喷气孔输送空气,因此有可能导致靠近自由端的过程中空气的喷射压力不足,而渐缩段604a、能够起到增压的作用。

本实施例公开的微生物肥料生产设备还可以包括控制器605,控制器605与气源泵602相连,用于控制气源泵602向主气管603进行脉冲输气。脉冲输气能够使得气流产生一定的波动,进而能够较好地提高输气效果。

为了提高灭菌装置与携带菌种的培养液的混合效果,优选的方案中,混合容器20内可以设置有搅拌装置70。搅拌装置70能够在混合的过程中进行搅拌,进而能够提高混合的均匀度,达到较高的灭菌效果。

除了通过搅拌装置70来提高混合效果之外,本实施例中进一步优化的方案中,培养容器10与混合容器20之间通过第一输送管a连通,灭菌装置50通过第二输送管b与第一输送管a连通,灭菌装置50通过第三输送管c与混合容器20的内腔连通,第三输送管c位于混合容器20中的管段自混合容器20的顶端向底端延伸,第三输送管c位于混合容器20中的管段开设有沿其延伸方向分布的释放孔,混合容器20的底端与造粒机30连通。

也就是说,灭菌装置50通过第二输送管b与第一输送管a连通,灭菌介质可以通过第二输送管b输送到第一输送管a中,然后与第一输送管a中输送的培养液进行预先混合,然后再通过第一输送管a输送到混合容器20中。与此同时,灭菌介质通过第三输送管c与混合容器20的内腔连通,通过第三输送管c向混合容器20的内腔中输送灭菌介质。本优选的方案中,灭菌介质分两部分输送,其中一部分可以预先在第一输送管a中进行混合,另一部分直接输送到混合容器20中,这无疑有利于提高混合的均匀性。

另外,第三输送管c位于混合容器20中的管段自混合容器20的顶端向底端延伸,能够在培养液不同深度的位置进行灭菌介质的输送,无疑更有利于搅拌装置70的搅拌均匀,达到更好的灭菌效果。

具体的,培养容器1的高度可以大于混合容器20的高度,进而可以通过重力的作用实现培养液向混合容器20中的输送。第一输送管a可以包括水平段a1和与水平段a1相连的竖直段a2,第二输送管b与水平段a1相连,竖直段a1与混合容器20的内腔连通。此种情况下,水平段a1能够减缓培养液的流动速度,进而能够使得第二输送管b输送的灭菌介质有更长的时间与第一输送管a中的培养液进行预先混合。

在实际的混合过程中,第一输送管a输送的介质直接落入混合容器20中,随着混合的进行,混合容器20内越靠近混合容器20的底端区域混合均匀度越高,基于此,释放孔的密度自混合容器20的顶端向混合容器20的底端方向逐渐减小。

如上文记载,在生产的过程中,培养容器10会产生热,搅拌输气装置60通过搅拌能够适当地加快热量的疏散,而混合容器20内的混合物如果能提高温度,则有利于混合的均匀。由此,本实施例进一步的优化方案中,培养容器10可以具有第一空气夹层101,混合容器20具有第二空气夹层201,第一空气夹层101的输出口与第二空气夹层201的输入口通过第一输气管连通A,第二空气夹层201的输出口通过第二输气管B与第一空气夹层A的输入口连通,第一空气夹层101、第一输气管A、第二空气夹层201和所述第二输气管B形成空气调节回路,空气调节回路能够将培养容器10产生的热对混合容器20进行加热,进而能够提高混合效果,与此同时,还能充分利用培养容器10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达到节能的效果。

为了加快气流循环,优选的方案中,第一输气管A或者第二输气管B可以设置有气泵C。

本实施例中,第一空气夹层101内可以设置有温控器,温控器与气泵相连,温控器用于控制气泵的启停。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温控器能够将第一空气夹层101中温度控制在预设的范围内,进而能够较好地控制培养容器10内的温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