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柑桔专用增产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97540发布日期:2019-05-07 19:42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果栽培肥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柑桔专用增产肥。



背景技术:

柑桔是世界上经济价值最高、栽培最广、发展最快的果树之一,是我国南方农业上最重要的经济树种。目前我国柑桔面积130多万公顷,产量超过1000万吨。柑桔果品味香爽口、营养丰富,不仅可以鲜食,还可加工成果汁、果酱、罐头、果酒等。同时从柑桔中提取的香精油、果胶、柠檬酸等在食品、医药行业应用广泛。随着世界果品市场的日益开放和果业素质的提高,柑桔的发展存在巨大的潜力。现今市场上种植柑桔的肥料众多,对柑桔肥效佳的肥料价格昂贵,普通肥效的肥料容易对土壤造成板结,进而影响柑桔的生长和后续对肥料的吸收,从而影响柑桔产量和质量。因此,现亟需一种对柑桔肥效好,促进柑桔吸收,成本低,对土壤友好的肥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柑桔专用增产肥,对土壤友好并避免用肥后影响柑桔品质,且提高柑桔产果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柑桔专用增产肥,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甘蔗渣20-35份、腐殖土3-7份、硫酸钾4-9份、草炭12-16份、苯肽胺酸2-6份、聚谷氨酸2-6份、壳聚糖1-6份、木醋液1-5份、高分子吸水树脂10-15份、戊唑醇0.1-0.5份、微量元素肥料3-7份、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1-5份、氢醌2-3份;经过腐熟发酵后进行施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将甘蔗渣与高分子吸水树脂、壳聚糖、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氢醌、配合形成有机-无机释缓体系,该释缓体系将氮、磷、钾肥中包埋其中,将本发明施加于土壤中时,可缓慢释放肥效,可不经常对柑桔进行施肥即可保证柑桔所需的营养;本发明中还添加有木醋液和戊唑醇,木醋液中含有大量的有机酸、酮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酯类、醛类和醇类化合物化合物,可改善柑桔土壤结构,同事可杀死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本发明的碳氮磷肥比例适宜,并将其制成肥料,可长期保证柑桔成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不会出现肥力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柑桔专用增产肥,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甘蔗渣35份、腐殖土5份、硫酸钾4份、草炭12份、苯肽胺酸2份、聚谷氨酸4份、壳聚糖1份、木醋液4份、纤维素系高分子吸水树脂15份、戊唑醇0.1份、微量元素肥料4份、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2份、氢醌2份。

所述微量元素肥料为钙、镁、锌、硼和稀土,并且所述钙、镁、锌、硼和稀土的重量比为2.5:1.5:1.5:0.5:2。

实施例2

一种柑桔专用增产肥,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甘蔗渣20-35份、腐殖土3-7份、硫酸钾4-9份、草炭12-16份、苯肽胺酸2-6份、聚谷氨酸2-6份、壳聚糖1-6份、木醋液1-5份、纤维素系高分子吸水树脂10-15份、戊唑醇0.1-0.5份、微量元素肥料3-7份、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1-5份、氢醌2-3份;经过腐熟发酵后进行施用。

所述微量元素肥料为钙、镁、锌、硼和稀土,并且所述钙、镁、锌、硼和稀土的重量比为3:2:1.5:1:1。

为了说明本发明技术效果,设置以下对照组:

对照组1

对照组1的肥料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对照组1不含有木醋液和戊唑醇。

对照组2

对照组1的肥料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对照组2不含有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1-5份。

实验例

采用实施例1-2以及对照组1-2的柑桔肥料对果树龄为1年的柑桔树施肥,施肥频率为每两个月1次,施肥量为100kg/亩,采摘柑桔,统计对柑桔的亩产量,并称取10kg计算平均单果重量、检测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并将结果记录在下表1中。

表1

由表1可得,实施例1-2的亩产量、平均单果重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比对照组1-2的高,说明采用本发明肥料对柑桔施肥,肥效好,施肥后柑桔产量高,果重高,果汁含量和果汁的可溶固形物含量高的效果。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柑桔专用增产肥,包含甘蔗渣、腐殖土、硫酸钾、草炭、苯肽胺酸、聚谷氨酸、壳聚糖、木醋液、纤维素系高分子吸水树脂、戊唑醇、微量元素肥料、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氢醌,本发明将甘蔗渣与高分子吸水树脂、壳聚糖、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氢醌、配合形成有机‑无机释缓体系,该释缓体系将氮、磷、钾肥中包埋其中,将本发明施加于土壤中时,可缓慢释放肥效,可不经常对柑桔进行施肥即可保证柑桔所需的营养;本发明中还添加有木醋液和戊唑醇,木醋液中含有大量的有机酸、酮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酯类、醛类和醇类化合物化合物,可改善柑桔土壤结构,同事可杀死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本发明的碳氮磷肥比例适宜,并将其制成肥料,可长期保证柑桔成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不会出现肥力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梁石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梁石桅
技术研发日:2019.03.08
技术公布日:2019.05.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