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液体肥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70665发布日期:2019-05-28 19:23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领域,涉及一种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有机液体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自然资源,我国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70%以上。由于自然资源的破坏以及对土地的过度使用,土壤养分保持能力下降,土壤生物活性降低以及不明智的甚至掠夺式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许多肥沃耕地的生产力衰竭退化,这都与土壤有机质降低有直接的联系。化肥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利用率逐渐降低,且带来一些列诸如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土壤板结、缓冲能力下降、土壤营养单一化、生物机能下降等问题,所以,单独施放化肥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粮食生产的要求。

有机液体肥具有营养全面、肥效持久、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微生物繁殖和提高土壤保肥能力等特征,可以弥补化肥的不足。

cn101774842a公开了一种含生物质活性提取成分的有机液体肥及其制备方法,该生物质活性提取液的有机液体肥中含有钾盐1-200g,铜盐0-50g,亚铁盐1.5-25g,硼酸1-30g。该有机液肥不仅能提供植物全面营养,还具有抑菌杀菌、驱虫杀虫效果和调节植物生长的作用,但该有机液体肥中需要额外添加钾盐、铜盐与亚铁盐,成本较高。

cn107986888a公开了一种基于中药材应用的有机液体肥,该有机液体肥包括聚丙烯酸钠、有机类糖醇、活性水溶液以及氨基酸芽孢杆菌。使用该方法提供的有机液体肥能够提高中草药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与光合作用,调节中草药的内分泌、改善土壤、降解化肥以及农药毒害残留物。但该有机液体肥需要消耗大量的中药材,成本较高,不利于实际的生产应用。

蓝藻是一种原核生物,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又称粘藻,在藻类生物中,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通常呈现颗粒状或网状,色素均匀的分布在细胞质中。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成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造成鱼类的大量死亡,而且蓝藻还会产生毒素,影响水质与人畜健康。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部分的总称,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但秸秆燃烧会产生大量的co2且增加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

cn105948959a公开了一种水稻秸秆固氮解磷解钾抗虫富硒有机微生物液肥,该方法将水稻秸秆发酵熬煮浓缩液、蛹充草菌丝发酵熬煮浓缩液、水稻秸秆固氮菌液、水稻秸秆解磷解钾菌液、水稻秸秆抗虫菌液等量或不等量混匀配制而成,该方法将秸秆变废为宝,能够促进作物生长、代谢及抗虫害能力。

cn105724320a公开了一种利用蓝藻养殖蚯蚓的方法,该方法将蓝藻沥水,用柠檬酸调节ph值至6.2-6.8,制成酸性蓝藻;将作物秸秆晒干,切段;将酸性蓝藻和秸秆碎段按比例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像混合料加入乳酸菌、em原液、酵母菌;堆肥,每6天反动一次,15-20天堆肥结束,得到养殖蚯蚓的养殖基质。上述两种方法虽然对蓝藻与秸秆进行了应用,但利用率有限。

因此,提供一种回收利用秸秆与蓝藻的液体有机肥,使用该液体有机肥施肥与改良土壤环境,使秸秆与蓝藻变废为宝,可以提高秸秆与蓝藻的利用率,降低有机液体肥的成本,便于有机液体肥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液体肥及其制备方法,该有机液体肥的组成简单,充分利用了秸秆与蓝藻,且制备方法简单,制备有机液体肥过程中产生的肥渣还可用于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了秸秆与蓝藻的利用率。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液体肥,所述有机液体肥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数计包括:秸秆30-60份,竹子15-45份,蓝藻10-20份,红糖3-6份,尿素2-5份,乳酸菌1-2份,酵母菌1-2份,em原液10-16份以及水250-400份。本发明提供的有机液体肥的原料简单,合理利用了秸秆与蓝藻等物质,减轻了秸秆堆放以及蓝藻泛滥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其中,本发明所述有机液体肥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数计包括:秸秆30-30份,例如可以是30份、35份、40份、45份、50份、55份或60份,优选为40-50份;竹子15-45份,例如可以是15份、20份、25份、30份、35份、40份或45份,优选为25-35份;蓝藻10-20份,例如可以是10份、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16份、17份、18份、19份或20份,优选为15-18份;红糖3-6份,例如可以是3份、3.5份、4份、4.5份、5份、5.5份或6份,优选为4-6份;尿素2-5份,例如可以是2份、2.5份、3份、3.5份、4份、4.5份或5份,优选为3-5份;乳酸菌1-2份,例如可以是1份、1.2份、1.4份、1.6份、1.8份或2份,优选为1.2-1.6份;酵母菌1-2份,例如可以是1份、1.2份、1.4份、1.6份、1.8份或2份,优选为1.2-1.6份;em原液10-16份,例如可以是10份、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或16份,优选为12-14份;水250-400份,例如可以是250份、260份、270份、280份、290份、300份、310份、320份、330份、340份、350份、360份、370份、380份、390份或400份,优选为300-350份。

优选地,所述秸秆包括水稻秸秆、小麦秸秆、玉米秸秆、油菜秸秆、甘蔗秸秆或棉花秸秆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的组合包括水稻秸秆与小麦秸秆的组合,水稻秸秆与玉米秸秆的组合,小麦秸秆与玉米秸秆的组合,玉米秸秆与油菜秸秆的组合,水稻秸秆、小麦秸秆与甘蔗秸秆的组合,小麦秸秆、玉米秸秆、甘蔗秸秆与棉花秸秆的组合或水稻秸秆、小麦秸秆、玉米秸秆、油菜秸秆、甘蔗秸秆与棉花秸秆的组合,优选为水稻秸秆。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有机液体肥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配方量混合秸秆与竹子,在无氧环境下高温加热,降温后得到预处理混合物;

(2)步骤(1)所得预处理混合物中按配方量加入乳酸菌、酵母菌以及em原液,搅拌混合后进行第一次堆肥;

(3)混合步骤(2)所得第一次堆肥后产物与配方量的水,搅拌后静置,固液分离得到堆肥后混合物与一次提取液;

(4)混合步骤(3)所得堆肥后混合物与配方量的蓝藻、红糖以及尿素,搅拌混合后进行第二次堆肥;

(5)混合步骤(4)所得第二次堆肥后产物与步骤(3)所得一次提取液,搅拌后静置,固液分离得到混合肥渣与所述有机液体肥。

本发明通过混合秸秆与竹子,并将其在无氧环境下高温加热,使秸秆与竹子发生初步裂解,并产生一定的竹醋液,而后在其中加入配方量的乳酸菌、酵母菌以及em原液,并进行堆肥。堆肥结束后加入配方量的水,通过静置可以初步提取堆肥后产物中的钾、钠与磷等元素,而通过在固液分离后得到的堆肥后混合物中加入蓝藻、红糖以及尿素进行第二次堆肥,使剩余的秸秆、竹子混合物与蓝藻充分混合,使得蓝藻得到有效地分解,而残余的竹醋液能够中和蓝藻所带有的有毒物质。使用一次提取液提取第二次堆肥后产物,得到的有机液体肥为富含植物生长所需元素的有机液体肥,而得到的混合肥渣与土壤混合,用于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

优选地,步骤(1)所述秸秆的切碎长度为1-1.6cm,例如可以是1cm、1.1cm、1.2cm、1.3cm、1.4cm、1.5cm或1.6cm,优选为1.2-1.4cm。

优选地,所述竹子的切碎长度为1-1.6cm,例如可以是1cm、1.1cm、1.2cm、1.3cm、1.4cm、1.5cm或1.6cm,优选为1.2-1.4cm。

优选地,所述高温加热的温度为150-210℃,例如可以是150℃、160℃、170℃、180℃、190℃、200℃或210℃,优选为160-180℃。

优选地,所述高温加热的时间为60-90min,例如可以是60min、65min、70min、75min、80min、85min或90min,优选为70-80min。

优选地,所述降温后的温度为20-30℃,例如可以是20℃、22℃、24℃、26℃、28℃或30℃,优选为22-28℃。

优选地,步骤(2)所述第一次堆肥的时间为20-30d,例如可以是20d、21d、22d、23d、24d、25d、26d、27d、28d、29d或30d,优选为24-27d。

优选地,所述第一次堆肥时,每4-8d进行一次翻动,例如可以是4d、5d、6d、7d或8d,优选为每5d进行一次翻动。

优选地,步骤(3)所述静置的温度为40-50℃,例如可以是40℃、42℃、44℃、46℃、48℃或50℃,优选为42-46℃。

优选地,步骤(3)所述静置的时间为10-16d,例如可以是10d、11d、12d、13d、14d、15d或16d,优选为12-14d。

优选地,步骤(4)所述第二次堆肥的时间为10-20d,例如可以是10d、11d、12d、13d、14d、15d、16d、17d、18d、19d或20d,优选为12-16d。

优选地,所述第二次堆肥时,每3-6d进行一次翻动,例如可以是3d、4d、5d或6d,优选为每5d进行一次翻动。

优选地,步骤(5)所述静置的温度为60-80℃,例如可以是60℃、65℃、70℃、75℃或80℃,优选为65-75℃。

优选地,步骤(5)所述静置的时间为10-16d,例如可以是10d、11d、12d、13d、14d、15d或16d,优选为12-14d。

作为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制备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配方量混合切碎长度为1-1.6cm的秸秆与切碎长度为1-1.6cm的竹子,在无氧环境下,150-210℃加热60-90min,降温至20-30℃后得到预处理混合物;

(2)步骤(1)所得预处理混合物中按配方量加入乳酸菌、酵母菌以及em原液,搅拌混合后进行第一次堆肥,第一次堆肥的时间为20-30d,每4-8d翻动一次;

(3)混合步骤(2)所得第一次堆肥后产物与配方量的水,搅拌后于40-50℃静置10-16d,固液分离得到堆肥后混合物与一次提取液;

(4)混合步骤(3)所得堆肥后混合物与配方量的蓝藻、红糖以及尿素,搅拌混合后进行第二次堆肥,第二次堆肥的时间为10-20d,每3-6d翻动一次;

(5)混合步骤(4)所得第二次堆肥后产物与步骤(3)所得一次提取液,搅拌后于60-80℃静置10-16d,固液分离得到混合肥渣与所述有机液体肥。

本发明所述的数值范围不仅包括上述例举的点值,还包括没有例举出的上述数值范围之间的任意的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提供的有机液体肥的组成简单,充分利用了秸秆与蓝藻,减轻了秸秆堆放与蓝藻泛滥带来的环境压力,且制备得到的有机液体肥的肥效优良,对夏季水稻施肥时,所得水稻的千粒重高至26.967g,平均颗粒数高至178.9;

(2)本发明提供的有机液体肥的制备方法简单,制备有机液体肥的过程中产生的混合肥渣可用于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液体肥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混合切碎长度为1.3cm的水稻秸秆与切碎长度为1.3cm的竹子,以重量份数计,所述水稻秸秆的重量份数为45份,竹子的重量份数为30份,在无氧环境下,170℃加热75min,降温至25℃后得到预处理混合物;

(2)以重量份数计,步骤(1)所得预处理混合物中加入1.4份乳酸菌、1.4份酵母菌以及13份em原液,搅拌混合后进行第一次堆肥,第一次堆肥的时间为25d,每6d翻动一次;

(3)以重量份数计,混合步骤(2)所得第一次堆肥后产物与330份水,搅拌后于45℃静置13d,固液分离得到堆肥后混合物与一次提取液;

(4)以重量份数计,混合步骤(3)所得堆肥后混合物与16份蓝藻、4.5份红糖以及3.5份尿素,搅拌混合后进行第二次堆肥,第二次堆肥的时间为14d,每4d翻动一次;

(5)混合步骤(4)所得第二次堆肥后产物与步骤(3)所得一次提取液,搅拌后于70℃静置13d,固液分离得到混合肥渣与所述有机液体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液体肥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混合切碎长度为1.2cm的小麦秸秆与切碎长度为1.2cm的竹子,以重量份数计,所述小麦秸秆的重量份数为40份,竹子的重量份数为25份,在无氧环境下,160℃加热80min,降温至28℃后得到预处理混合物;

(2)以重量份数计,步骤(1)所得预处理混合物中加入1.2份乳酸菌、1.2份酵母菌以及12份em原液,搅拌混合后进行第一次堆肥,第一次堆肥的时间为24d,每5d翻动一次;

(3)以重量份数计,混合步骤(2)所得第一次堆肥后产物与300份水,搅拌后于42℃静置14d,固液分离得到堆肥后混合物与一次提取液;

(4)以重量份数计,混合步骤(3)所得堆肥后混合物与15份蓝藻、4份红糖以及3份尿素,搅拌混合后进行第二次堆肥,第二次堆肥的时间为12d,每5d翻动一次;

(5)混合步骤(4)所得第二次堆肥后产物与步骤(3)所得一次提取液,搅拌后于65℃静置14d,固液分离得到混合肥渣与所述有机液体肥。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液体肥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混合切碎长度为1.4cm的玉米秸秆与切碎长度为1.4cm的竹子,以重量份数计,所述玉米秸秆的重量份数为50份,竹子的重量份数为35份,在无氧环境下,180℃加热70min,降温至22℃后得到预处理混合物;

(2)以重量份数计,步骤(1)所得预处理混合物中加入1.6份乳酸菌、1.6份酵母菌以及14份em原液,搅拌混合后进行第一次堆肥,第一次堆肥的时间为27d,每7d翻动一次;

(3)以重量份数计,混合步骤(2)所得第一次堆肥后产物与350份水,搅拌后于46℃静置12d,固液分离得到堆肥后混合物与一次提取液;

(4)以重量份数计,混合步骤(3)所得堆肥后混合物与18份蓝藻、5份红糖以及4份尿素,搅拌混合后进行第二次堆肥,第二次堆肥的时间为16d,每4d翻动一次;

(5)混合步骤(4)所得第二次堆肥后产物与步骤(3)所得一次提取液,搅拌后于75℃静置12d,固液分离得到混合肥渣与所述有机液体肥。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液体肥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混合切碎长度为1cm的棉花秸秆与切碎长度为1cm的竹子,以重量份数计,所述水稻秸秆的重量份数为30份,竹子的重量份数为45份,在无氧环境下,150℃加热90min,降温至20℃后得到预处理混合物;

(2)以重量份数计,步骤(1)所得预处理混合物中加入1份乳酸菌、1份酵母菌以及10份em原液,搅拌混合后进行第一次堆肥,第一次堆肥的时间为20d,每4d翻动一次;

(3)以重量份数计,混合步骤(2)所得第一次堆肥后产物与250份水,搅拌后于40℃静置16d,固液分离得到堆肥后混合物与一次提取液;

(4)以重量份数计,混合步骤(3)所得堆肥后混合物与10份蓝藻、3份红糖以及2份尿素,搅拌混合后进行第二次堆肥,第二次堆肥的时间为10d,每3d翻动一次;

(5)混合步骤(4)所得第二次堆肥后产物与步骤(3)所得一次提取液,搅拌后于60℃静置16d,固液分离得到混合肥渣与所述有机液体肥。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液体肥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混合切碎长度为1.6cm的甘蔗秸秆与切碎长度为1.6cm的竹子,以重量份数计,所述甘蔗秸秆的重量份数为60份,竹子的重量份数为15份,在无氧环境下,210℃加热60min,降温至30℃后得到预处理混合物;

(2)以重量份数计,步骤(1)所得预处理混合物中加入2份乳酸菌、2份酵母菌以及16份em原液,搅拌混合后进行第一次堆肥,第一次堆肥的时间为30d,每8d翻动一次;

(3)以重量份数计,混合步骤(2)所得第一次堆肥后产物与400份水,搅拌后于50℃静置10d,固液分离得到堆肥后混合物与一次提取液;

(4)以重量份数计,混合步骤(3)所得堆肥后混合物与20份蓝藻、6份红糖以及5份尿素,搅拌混合后进行第二次堆肥,第二次堆肥的时间为20d,每6d翻动一次;

(5)混合步骤(4)所得第二次堆肥后产物与步骤(3)所得一次提取液,搅拌后于80℃静置10d,固液分离得到混合肥渣与所述有机液体肥。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液体肥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除步骤(1)所述高温加热的温度为140℃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液体肥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除步骤(1)所述高温加热的温度为220℃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液体肥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除步骤(2)所述第一次堆肥的时间为18d,每6d翻动一次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液体肥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除步骤(2)所述第一次堆肥的时间为33d,每6d翻动一次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液体肥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除步骤(3)所述静置的温度为36℃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液体肥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除步骤(3)所述静置的温度为54℃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液体肥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除步骤(4)所述第二次堆肥的时间为8d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液体肥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除步骤(4)所述第二次堆肥的时间为22d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液体肥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除步骤(5)所述静置的温度为56℃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液体肥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除步骤(5)所述静置的温度为84℃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有机液体肥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除步骤(1)所述水稻秸秆的重量份数为75份,竹子的重量份数为0份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有机液体肥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除步骤(1)所述竹子的重量份数为75份,水稻秸秆的重量份数为0份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有机液体肥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除所述水稻秸秆的重量份数为28份,竹子的重量份数为44份,蓝藻的重量份数为19份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4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有机液体肥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除所述水稻秸秆的重量份数为62份,竹子的重量份数为16份,蓝藻的重量份数为13份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5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有机液体肥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除所述水稻秸秆的重量份数为59份,竹子的重量份数为14份,蓝藻的重量份数为18份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6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有机液体肥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除所述水稻秸秆的重量份数为32份,竹子的重量份数为48份,蓝藻的重量份数为11份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7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有机液体肥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除所述水稻秸秆的重量份数为50份,竹子的重量份数为33份,蓝藻的重量份数为8份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8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有机液体肥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除所述水稻秸秆的重量份数为41份,竹子的重量份数为28份,蓝藻的重量份数为22份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9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有机液体肥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混合切碎长度为1.3cm的水稻秸秆与切碎长度为1.3cm的竹子,以重量份数计,所述水稻秸秆的重量份数为45份,竹子的重量份数为30份,在无氧环境下,170℃加热75min,降温至25℃后得到预处理混合物;

(2)以重量份数计,步骤(1)所得预处理混合物中加入1.4份乳酸菌、1.4份酵母菌、13份em原液、16份蓝藻、4.5份红糖以及3.5份尿素,搅拌混合后进行堆肥,堆肥的时间为39d,每5d翻动一次;

(3)以重量份数计,混合步骤(2)所得堆肥后产物与330份水,搅拌后于70℃静置26d,固液分离得到混合肥渣与所述有机液体肥。

使用实施例1-15以及对比例1-9制备得到的有机液体肥对水稻进行施肥,使用时用水稀释20倍,喷洒于水稻的叶面上。实验材料为夏季水稻,选择生长趋势基本一致的水稻,设清水对照处理,在8月中旬、八月底以及9月上旬对每组水稻进行喷洒,各组水稻的喷洒量保持一致,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由表1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5提供的有机液体肥对水稻进行施肥时,与清水对照相比,所得水稻的千粒重由25.135g升高至26.532-26.967g,平均颗粒数由103.6上升至173.1-178.9。

实施例6提供的制备方法除步骤(1)所述高温加热的温度为140℃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6的步骤(1)中高温加热的温度降低会使水稻的千粒重减少至25.977g,水稻的平均颗粒数减少至171.9。

实施例7提供的制备方法除步骤(1)所述高温加热的温度为220℃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7的步骤(1)中高温加热的温度升高使水稻的千粒重减少至26.236g,水稻的平均颗粒数降低至172.4。

本发明实施例6的步骤(1)中的高温加热温度为140℃,实施例7的步骤(1)中的高温加热温度为220℃,均不在150-210℃的范围内,最终制备得到的有机液体肥用于对水稻进行施肥时,所得水稻的千粒重低于实施例1中的26.967g,而且水稻的平均颗粒数低于实施例1中的178.9,由此也说明了,当将步骤(1)的高温加热温度控制在150-210℃的范围内时,更有利于提高水稻的千粒重和平均颗粒数。

实施例8提供的制备方法除步骤(2)所述第一次堆肥的时间为18d,每6d翻动一次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8步骤(2)的堆肥时间较短,预处理混合物中的物质没有得到有效分解,因此将制备得到的有机液体肥用于水稻施肥时,所得水稻的千粒重低于实施例1中的26.967g,而且水稻的平均颗粒数低于实施例1中的178.9。

实施例9提供的制备方法除步骤(2)所述第一次堆肥的时间为33d,每6d翻动一次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9步骤(2)的堆肥时间较长,所得水稻的千粒重为26.953g,低于实施例1中的26.967g;平均颗粒数为178.2,低于实施例1中的178.9。而且实施例9的堆肥时间长达33d,不利于提高所述有机液体肥的生产效率。

实施例10提供的制备方法除步骤(3)所述静置的温度为36℃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10步骤(3)的静置温度较低,所得水稻的千粒重降低至26.218g,平均颗粒数降低至172.6。

实施例11提供的制备方法除步骤(3)所述静置的温度为54℃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11步骤(3)的静置温度较高,所得水稻的千粒重降低至26.487g,平均颗粒数降低至172.7。

实施例12提供的制备方法除步骤(4)所述第二次堆肥的时间为8d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12的步骤(4)中第二次堆肥的时间较短,堆肥后混合物中的物质没有得到有效分解,因此将制备得到的有机液体肥用于水稻施肥时,所得水稻的千粒重降低至26.115g,平均颗粒数降低至170.5。

实施例13提供的制备方法除步骤(4)所述第二次堆肥的时间为22d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13的步骤(4)中第二次堆肥的时间较长,且所得水稻的千粒重为26.972g,平均颗粒数为179,不利于提高所述有机液体肥的制备效率。

实施例14提供的制备方法除步骤(5)所述静置的温度为56℃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14的步骤(5)所述静置的温度较低,所得水稻的千粒重减少至26.374g,平均颗粒数降低为171.4。

实施例15提供的制备方法除步骤(5)所述静置的温度为84℃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15的步骤(5)所述静置的温度较高,所得水稻的千粒重减少至26.511g,平均颗粒数降低为172.3。

本发明实施例14与实施例15的步骤(5)中静置的温度分别为56℃与84℃,静置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一次提取液对第二次堆肥后产物中有效物质的提取,因此实施例14与实施例15制备得到的有机液体肥用于对水稻进行施肥时,所得水稻的千粒重低于实施例1中的26.967g,而且水稻的平均颗粒数低于实施例1中的178.9,由此也说明了步骤(5)中的静置温度处在60-80℃时,更有助于提高水稻的千粒重和平均颗粒数。

对比例1提供的制备方法中,除步骤(1)所述水稻秸秆的重量份数为75份,竹子的重量份数为0份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相比,对比例1提供的有机液体肥的制备原料中没有添加竹子,其制备得到的有机液体肥用于水稻施肥时,所得水稻的千粒重降低为26.038g,低于实施例1中的26.967g;平均颗粒数降低为170.3,低于实施例1中的178.9。

对比例2提供的制备方法中,除步骤(1)所述竹子的重量份数为75份,水稻秸秆的重量份数为0份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相比,对比例2提供的有机液体肥的制备原料中没有添加秸秆,其制备得到的有机液体肥用于水稻施肥时,所得水稻的千粒重降低为25.95g,低于实施例1中的26.967g;平均颗粒数降低为168.2,低于实施例1中的178.9。

对比例3提供的制备方法中,除所述水稻秸秆的重量份数为28份,竹子的重量份数为44份,蓝藻的重量份数为19份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相比,对比例3提供的有机液体肥的制备原料中秸秆的含量较低,所得水稻的千粒重降低为26.354g,低于实施例1中的26.967g,平均颗粒数降低为172.9,低于实施例1中的178.9。

对比例4提供的制备方法中,除所述水稻秸秆的重量份数为62份,竹子的重量份数为16份,蓝藻的重量份数为13份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相比,对比例4提供的有机液体肥的制备原料中秸秆的含量较高,所得水稻的千粒重降低为26.179g,低于实施例1中的26.967g,平均颗粒数降低为169.7,低于实施例1中的178.9。

对比例5提供的制备方法中,除所述水稻秸秆的重量份数为59份,竹子的重量份数为14份,蓝藻的重量份数为18份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相比,对比例5提供的有机液体肥的制备原料中竹子的含量较低,所得水稻的千粒重降低为26.418g,低于实施例1中的26.967g,平均颗粒数降低为172.4,低于实施例1中的178.9。

对比例6提供的制备方法中,除所述水稻秸秆的重量份数为32份,竹子的重量份数为48份,蓝藻的重量份数为11份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相比,对比例6提供的有机液体肥的制备原料中竹子的含量较高,所得水稻的千粒重降低为26.462g,低于实施例1中的26.967g,平均颗粒数为171.1,低于实施例1中的178.9。

对比例7提供的制备方法中,除所述水稻秸秆的重量份数为50份,竹子的重量份数为33份,蓝藻的重量份数为8份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相比,对比例7提供的有机液体肥的制备原料中蓝藻的含量较少,所得水稻的千粒重降低为26.276g,低于实施例1中的26.967g,平均颗粒数为172.9,低于实施例1中的178.9。

对比例8提供的制备方法中,除所述水稻秸秆的重量份数为41份,竹子的重量份数为28份,蓝藻的重量份数为22份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相比,对比例8提供的有机液体肥的制备原料中蓝藻的含量较高,所得水稻的千粒重降低为26.258g,低于实施例1中的26.967g,平均颗粒数为171.6,低于实施例1中的178.9。

由上述实施例1与对比例1-8的比较结果可以看出,只有将水稻秸秆、竹子与蓝藻三者组合并按照特定的配比混合才能使得制备的有机液体肥在用于水稻施肥时,大幅提高水稻的千粒重和平均颗粒数。

对比例9提供的制备方法中,将蓝藻、红糖以及尿素直接与没经过堆肥的预处理混合物进行混合,所得水稻的千粒重为25.673g,低于实施例1-15中的25.977-26.967g;平均颗粒数为167.5,低于实施例1-15中的170.5-178.9,由此也说明了预处理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有机液体肥的组成简单,充分利用了秸秆与蓝藻,减轻了秸秆堆放与蓝藻泛滥带来的环境压力,且制备得到的有机液体肥的肥效优良,对夏季水稻施肥时,所得水稻的千粒重高至26.967g,平均颗粒数高至178.9,且本发明提供的有机液体肥的制备方法简单,制备过程产生的副产物混合肥渣可用于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