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酸性土壤调理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39457发布日期:2020-01-18 04:59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酸性土壤调理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酸性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酸性土壤调理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红壤主要分布在华南、华东、华中等地区,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土壤类型之一。由于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红壤脱硅富铝化过程明显,有机质周转快、积累少,具有酸、黏、板、瘠等显著特点。其中,酸化是红壤退化中客观存在的普遍的现象,也是红壤退化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严重制约了红壤稻田肥力提升和产量提高。为了提高水稻产量,红壤稻田化肥施用量一直较高,而化肥的过量施用也进一步导致了红壤酸化的加剧。

此前,常见的治理红壤酸化的方法是施用土壤改良剂,但现有的一些改良剂使用原料比较传统,效果不理想。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4926565a,公开了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制备及施用方法,其将化肥工业生产的废弃物钙泥、镁泥分别干燥,使其含水量降低到13%-15%,然后与商品尿素、磷酸一铵、硫酸钾混合形成土壤改良剂。该技术利用工业废弃物可以起到快速提升土壤ph的效果,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土壤的肥力,特别是有机质的含量,且工业废弃物的应用可能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升高,存在一定环境风险。

近年来,红壤酸性改良的研究愈发受到广泛关注,出现一些新型酸性土壤改良剂。但这些改良剂的成本较高,制备过程也较为复杂,虽然在土壤酸性改良上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对农作物增产的作用较为有限,进一步限制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酸性土壤改良剂成本高、制备过程复杂、效果不理想以及会具有环境风险等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酸性土壤调理剂及其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酸性土壤调理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蚯蚓粪40-56%、腐殖酸原料40-56%、石灰2-5%、腐解菌剂0.1%-0.5%。

优选的,所述酸性土壤调理剂的重量百分比为:蚯蚓粪48%、腐殖酸原料48%、石灰3.5%、腐解菌剂0.5%。

进一步地,所述腐殖酸原料为风化煤或草炭。

进一步地,所述风化煤或草炭中腐殖酸含量大于45%。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酸性土壤调理剂在改良红壤中的应用。

进一步地,所述酸性土壤调理剂的总用量为1500-1600kg/亩。

优选的,所述酸性土壤调理剂的总用量为1552kg/亩。

本发明酸性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将所述腐殖酸原料和所述蚯蚓粪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

其次,边搅拌边向上述混合物中加入石灰、腐解菌剂,搅拌均匀后,磨细即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酸性土壤调理剂包括蚯蚓粪、腐殖酸、石灰和腐解菌剂,在提高红壤ph的同时还可以提升红壤中有机物的含量,改善土壤生物功能,有效提高土壤酶活性;同时石灰成分含量较少,避免造成土壤板结和土壤中钾、钙、镁等元素的不平衡。

2.本发明提供的酸性土壤调理剂全部撒施,化肥沟施,水稻秧苗行与行之间形成交织的宽行和窄行,可以减少20%的化肥施用量,同时提高水稻产量6%以上。

3.本发明提供的酸性土壤调理剂廉价易得,且制备方法简单,成本较低,适合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中红壤ph的试验结果对比。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中红壤有机质的试验结果对比。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中红壤磷酸酶活性的试验结果对比。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水稻产量的试验结果对比。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下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最佳实施方式,不对本发明的内容和保护范围构成限制,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或是将本发明与其他现有技术的特征进行组合而得出的任何与本发明相同或相近似的产品,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和对比例中使用的原料均为市面上常规购买得到的,其中腐殖酸原料来自河北省灵寿县振英矿产品加工厂,蚯蚓粪来自江西省余江县菊成畜禽粪便处理专业合作社,腐解菌剂为湖南豫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秸秆腐熟剂,化肥为山东省临沂市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复合肥和江苏省中东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复合肥,试验地点为:江西省余江县,试验时间:2019年4月20日—2019年7月20日,实施土壤:红壤,基本理化性状为:ph为4.50,有机质16.5g/kg。

实施例1

当地常规化肥,施用量为12kgn/亩(肥料运筹为一次性基施);酸性土壤调理剂1500kg/亩(含蚯蚓粪40%、风化煤56%、石灰3.9%、腐解菌剂0.1%);水稻秸秆全部还田。

水稻秸秆打碎还田,酸性土壤调理剂全部撒施;翻地,起垄做沟,垄高15厘米,沟深8厘米,沟宽20厘米,垄面宽40厘米,化肥施到沟内;在垄的两侧垄面上栽插水稻秧苗,秧苗行与行之间形成40厘米:20厘米交织的宽行和窄行;插秧后,灌溉水刚好没过秧苗根部。

实施例2

当地常规化肥,施用量为12kgn/亩(肥料运筹为一次性基施);酸性土壤调理剂1552kg/亩(含蚯蚓粪48%、风化煤48%、石灰3.5%、腐解菌剂0.5%);水稻秸秆全部还田。

水稻秸秆打碎还田,酸性土壤调理剂全部撒施;翻地,起垄做沟,垄高15厘米,沟深10厘米,沟宽20厘米,垄面宽40厘米,化肥施到沟内;在垄的两侧垄面上栽插水稻秧苗,秧苗行与行之间形成40厘米:20厘米交织的宽行和窄行;插秧后,灌溉水刚好没过秧苗根部。

实施例3

当地常规化肥,施用量为12kgn/亩(肥料运筹为一次性基施);酸性土壤调理剂1552kg/亩(含蚯蚓粪48%、风化煤48%、石灰3.5%、腐解菌剂0.5%);水稻秸秆全部还田。

水稻秸秆打碎还田,酸性土壤调理剂全部撒施;翻地,起垄做沟,垄高20厘米,沟深10厘米,沟宽20厘米,垄面宽40厘米,化肥施到沟内;在垄的两侧垄面上栽插水稻秧苗,秧苗行与行之间形成40厘米:20厘米交织的宽行和窄行;插秧后,灌溉水刚好没过秧苗根部。

实施例4

当地常规化肥,施用量为12kgn/亩(肥料运筹为一次性基施);酸性土壤调理剂1552kg/亩(含蚯蚓粪48%、风化煤48%、石灰3.5%、腐解菌剂0.5%);水稻秸秆全部还田。

水稻秸秆打碎还田,酸性土壤调理剂全部撒施;翻地,起垄做沟,垄高20厘米,沟深15厘米,沟宽20厘米,垄面宽40厘米,化肥施到沟内;在垄的两侧垄面上栽插水稻秧苗,秧苗行与行之间形成40厘米:20厘米交织的宽行和窄行;插秧后,灌溉水刚好没过秧苗根部。

实施例5

当地常规化肥,施用量为12kgn/亩(肥料运筹为一次性基施);酸性土壤调理剂1600kg/亩(含蚯蚓粪56%、风化煤41.5%、石灰2%、腐解菌剂0.5%);水稻秸秆全部还田。

水稻秸秆打碎还田,酸性土壤调理剂全部撒施;翻地,起垄做沟,垄高20厘米,沟深15厘米,沟宽20厘米,垄面宽40厘米,化肥施到沟内;在垄的两侧垄面上栽插水稻秧苗,秧苗行与行之间形成40厘米:20厘米交织的宽行和窄行;插秧后,灌溉水刚好没过秧苗根部。

实施例6

当地常规化肥,施用量为12kgn/亩(肥料运筹为一次性基施);酸性土壤调理剂1600kg/亩(含蚯蚓粪54.5%、风化煤40%、石灰5%、腐解菌剂0.5%);水稻秸秆全部还田。

水稻秸秆打碎还田,酸性土壤调理剂全部撒施;翻地,起垄做沟,垄高20厘米,沟深10厘米,沟宽20厘米,垄面宽40厘米,化肥施到沟内;在垄的两侧垄面上栽插水稻秧苗,秧苗行与行之间形成40厘米:20厘米交织的宽行和窄行;插秧后,灌溉水刚好没过秧苗根部。

实施例7

当地常规化肥,施用量为12kgn/亩(肥料运筹为一次性基施);酸性土壤调理剂1552kg/亩(含蚯蚓粪48%、草炭48%、石灰3.5%、腐解菌剂0.5%);水稻秸秆全部还田。

水稻秸秆打碎还田,酸性土壤调理剂全部撒施;翻地,起垄做沟,垄高15厘米,沟深10厘米,沟宽20厘米,垄面宽40厘米,化肥施到沟内;在垄的两侧垄面上栽插水稻秧苗,秧苗行与行之间形成40厘米:20厘米交织的宽行和窄行;插秧后,灌溉水刚好没过秧苗根部。

实施例8

当地常规化肥,施用量为12kgn/亩(肥料运筹为一次性基施);酸性土壤调理剂1552kg/亩(含蚯蚓粪48%、草炭48%、石灰3.5%、腐解菌剂0.5%);水稻秸秆全部还田。

水稻秸秆打碎还田,酸性土壤调理剂全部撒施;翻地,起垄做沟,垄高20厘米,沟深10厘米,沟宽20厘米,垄面宽40厘米,化肥施到沟内;在垄的两侧垄面上栽插水稻秧苗,秧苗行与行之间形成40厘米:20厘米交织的宽行和窄行;插秧后,灌溉水刚好没过秧苗根部。

实施例9

当地常规化肥,施用量为12kgn/亩(肥料运筹为一次性基施);酸性土壤调理剂1500kg/亩(含蚯蚓粪40%、草炭56%、石灰3.5%、腐解菌剂0.5%);水稻秸秆全部还田。

水稻秸秆打碎还田,酸性土壤调理剂全部撒施;翻地,起垄做沟,垄高20厘米,沟深15厘米,沟宽20厘米,垄面宽40厘米,化肥施到沟内;在垄的两侧垄面上栽插水稻秧苗,秧苗行与行之间形成40厘米:20厘米交织的宽行和窄行;插秧后,灌溉水刚好没过秧苗根部。

实施例10

当地常规化肥,施用量为12kgn/亩(肥料运筹为一次性基施);酸性土壤调理剂1600kg/亩(含蚯蚓粪56%、草炭40%、石灰3.5%、腐解菌剂0.5%);水稻秸秆全部还田。

水稻秸秆打碎还田,酸性土壤调理剂全部撒施;翻地,起垄做沟,垄高20厘米,沟深10厘米,沟宽20厘米,垄面宽40厘米,化肥施到沟内;在垄的两侧垄面上栽插水稻秧苗,秧苗行与行之间形成40厘米:20厘米交织的宽行和窄行;插秧后,灌溉水刚好没过秧苗根部。

对比例1

当地常规化肥,山东省临沂市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复合肥,n:p2o5:k2o=15:15:15,施用量为15kgn/亩(肥料运筹为基肥:分蘖肥:穗肥=6:2:2,以n的用量计算);化肥撒施,常规翻耕、插秧。

对比例2

采用江苏省中东化肥股份有限公司绿聚能复合肥,n:p2o5:k2o=18:10:12,施用量为15kgn/亩(肥料运筹同对比例1),化肥撒施,常规翻耕、插秧。

试验结果:

结合实施例1-10(减少20%的化肥施用量)和对比例1-2的实验结果,研究酸性土壤调理剂对红壤性质和水稻产量的影响,其中红壤ph用梅特勒-托利多fe28ph计测定,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磷酸酶活性采用磷酸苯二钠比色法测定。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中红壤ph的试验结果对比。如图1所示,与对比例1和2的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施用土壤调理剂,可以提升红壤ph值,提升幅度为2.5%-22.8%。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中红壤有机质的试验结果对比。如图2所示,与对比例1和2的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施土壤调理剂,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了1.5%-22.4%,土壤肥力改善。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土壤磷酸酶试验结果对比。如图3所示,与对比例1和2的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施用土壤调理剂,并配合垄作宽窄行的方法种植水稻,使土壤磷酸酶活性提高了10.2%-48.6%。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水稻产量的试验结果对比。如图4所示,与对比例1和2的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施用土壤调理剂,并配合垄作宽窄行的方法种植水稻,使水稻的产量提高了6.0%-15.1%。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