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硝酸铅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275444发布日期:2020-04-03 19:35阅读:7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硝酸铅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硝酸铅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硝酸铅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硝酸铅的分子式为pb(no3)2,为白色立方或单斜晶体,硬而发亮,易溶于水。在工业中,硝酸铅应用广泛,如:采矿工业用作矿石浮选剂,印染工业用作煤染剂,无机工业用于制造其他铅盐及二氧化铅、医药工业用于制造收敛剂等、制苯工业用作鞣革剂、照相工业用作照片增感剂等。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较为简单的硝酸铅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硝酸铅的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收率高等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硝酸铅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配制浓度为40%的稀硝酸;

步骤s2,按比例将铅原料置于制备好的稀硝酸溶液中,反应6-7h,制备得到ph值为5的硝酸铅溶液;

步骤s3,硝酸铅溶液经澄清、过滤除杂;

步骤s4,向硝酸铅溶液中加入稀硝酸,调节硝酸铅溶液的ph值至2,将硝酸铅溶液酸化至草绿色;

步骤s5,将硝酸铅溶液送入蒸发器内,通过蒸汽进行间壁式加温;硝酸铅溶液温度升至150-200℃,加热6-6.5h,使溶液浓缩至59.7-65°be;停止加热,冷却至50℃析出硝酸铅晶体;

步骤s6,将硝酸铅晶体进行离心分离,得到硝酸铅成品。

进一步地,铅原料与稀硝酸的摩尔质量比为1:2.03。

进一步地,铅的酸解率是99.9%。

进一步地,铅原料为铅渣或电解铅片。

进一步地,离心分离获得的母液经沉淀、过滤后循环至稀硝酸溶液中得以回收利用。

本发明提供的硝酸铅的制备方法,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硝酸铅的制备方法,将铅渣放入已经稀释到40%左右的稀硝酸溶液中进行反应,澄清后趁热过滤,除去杂质,然后加入稀硝酸进行酸化至草绿色,送入蒸发器,在常压下浓缩至59.7-65obe,即有硝酸铅结晶体析出,经高速离心分离,制得硝酸铅成品。该操作步骤简单,收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硝酸铅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阅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硝酸铅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种硝酸铅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配制浓度为40%的稀硝酸;

步骤s2,按比例将铅原料置于制备好的稀硝酸溶液中,反应6-7h,制备得到ph值为5的硝酸铅溶液;

铅与稀硝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3pb+8hno3(稀)=3pb(no3)2+2no↑+4h2o

其中,铅原料为铅渣或电解铅片,铅原料与稀硝酸的摩尔质量比为1:2.03;反应后,铅的酸解率是99.9%。

步骤s3,硝酸铅溶液经澄清、过滤除杂;

步骤s4,向硝酸铅溶液中加入稀硝酸,调节硝酸铅溶液的ph值至2,将硝酸铅溶液酸化至草绿色;

酸化的反应机理是:ph值在5左右的溶液中因含有亚硝酸盐,在受热过程中,亚硝酸盐发生分解,使产品呈黄色。通过添加稀硝酸,将ph值调至2左右,可以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防止生成氧化铅,从而达到改善产品颜色的目的。

步骤s5,将硝酸铅溶液送入蒸发器内,通过蒸汽进行间壁式加温;硝酸铅溶液温度升至150-200℃,加热6-6.5h,使溶液浓缩至59.7-65°be;停止加热,冷却至50℃析出硝酸铅晶体;

步骤s6,将硝酸铅晶体进行离心分离,得到硝酸铅成品。

具体的,将硝酸铅晶体放入高速离心机内进行离心分离10-15min,即可获得合格的硝酸铅成品;离心分离获得的母液经沉淀、过滤后循环至稀硝酸溶液中得以回收利用,可减少硝酸的用量。

本发明提供的硝酸铅的制备方法,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硝酸铅的制备方法,将铅渣放入已经稀释到40%左右的稀硝酸溶液中进行反应,澄清后趁热过滤,除去杂质,然后加入稀硝酸进行酸化至草绿色,送入蒸发器,在常压下浓缩至59.7-65obe,即有硝酸铅结晶体析出,经高速离心分离,制得硝酸铅成品。该操作步骤简单,收率高。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出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例进行的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仍落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