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溶性复合肥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27112发布日期:2020-02-04 11:59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复合肥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溶性复合肥料。



背景技术:

我国是人均占有耕地最少的国家之一,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农业发展迅速,其中在农业生产中,肥料是使植物增产的法宝,因此肥料的使用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众所周知,氮、磷、钾是农作物所必需的三种主要营养元素,对植物的生长提供必不可少的营养。

但是现有的复合肥在使用过程中,农作物不能全面吸收肥料中的氮、磷、钾元素,肥料的利用率不高,且现有的复合肥不具备抗病害的功能,因此,找到一种能够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提质增产、且具备一定的抗病害能力的水溶性复合肥的对于农业人员而言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溶性复合肥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的复合肥在使用过程中,农作物不能全面吸收肥料中的氮、磷、钾元素,肥料的利用率不高,且现有的复合肥不具备抗病害的功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溶性复合肥料,由下列重量成分组成:氮肥40-50份、磷肥40-50份、钾肥40-50份、尿素10-15份、有机混合粉末20-30份份、微生物混合菌剂6-12份、膨润土4-8份、疏松剂4-6份。

优选的,由下列重量成分组成:氮肥40份、磷肥40份、钾肥40份、尿素10份、微生物混合菌剂6份、有机混合粉末8份、膨润土4份、疏松剂4份。

优选的,由下列重量成分组成:氮肥44份、磷肥44份、钾肥44份、尿素12份、微生物混合菌剂8份、有机混合粉末10份、膨润土6份、疏松剂5份。

优选的,由下列重量成分组成:氮肥47份、磷肥47份、钾肥47份、尿素14份、微生物混合菌剂10份、有机混合粉末11份、膨润土7份、疏松剂5份。

优选的,由下列重量成分组成:氮肥50份、磷肥50份、钾肥50份、尿素15份、微生物混合菌剂12份、有机混合粉末12份、膨润土8份、疏松剂6份。

优选的,所述微生物混合菌剂包括va菌根真菌2-3份、巨大芽孢杆菌2-3份、地衣芽孢杆菌2-3份、木霉1-3份、自生固氮菌1-2份、根瘤菌2-3份。

优选的,所述有机混合粉末包括松针粉7-10份、蚕沙粉7-10份、贝壳粉5-8份、纳米碳粉5-8份、牡蛎粉4-7份。

优选的,所述可溶性复合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va菌根真菌、巨大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木霉、自生固氮菌、根瘤菌进行混合,然后加入10-15份水进行稀释,配备混合菌剂;

(2)将松针粉、蚕沙粉、贝壳粉、纳米碳粉、牡蛎粉依次加入混料机进行混合,配备有机混合粉末;

(3)将氮肥、磷肥、钾肥、尿素依次加入反应罐中进行混合反应,然后加入混合菌剂,边加边搅拌进行混合,保持温度在45度,最后加入有机混合粉末搅拌混合30分钟,混合均匀,装袋即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溶性复合肥料,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在肥料中添加微生物混合菌剂,且微生物混合菌剂包括va菌根真菌、巨大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木霉、自生固氮菌、根瘤菌,其中,va菌根真菌能够有效修复被污染的土壤;巨大芽孢杆菌可以解磷解钾,并将难溶性磷钾转化为作物易吸收的磷、钾;地衣芽孢杆菌能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繁殖;木霉可以抑制灰霉病、叶霉病、枯萎病及褐斑病等多种病菌;自生固氮菌和根瘤菌可以与多种农作物协同固氮,提供作物自身固氮能力,提质增产。

(2)本发明通过在肥料中加入有机混合粉末,且有机混合粉末包括松针粉、蚕沙粉、贝壳粉、纳米碳粉、牡蛎粉,其中松针粉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还有植物杀菌素,具有防病抗病的功效;蚕沙粉中含有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可溶性无氮物、灰分等,是上等的肥料;贝壳粉中不仅含有大量的钙,而且杂质少并含有畜禽体内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磷、锰、锌、铜、铁、钾、镁等,可以改善土质;纳米碳粉可以提高植物对肥料的吸收,从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提质增产;牡蛎粉可以调整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增加有益菌的数量,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植物对肥料的吸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可溶性复合肥料,由下列重量成分组成:氮肥40份、磷肥40份、钾肥40份、尿素10份、微生物混合菌剂6份、有机混合粉末8份、膨润土4份、疏松剂4份;

其中,所述微生物混合菌剂包括va菌根真菌2份、巨大芽孢杆菌2份、地衣芽孢杆菌2份、木霉1份、自生固氮菌1份、根瘤菌2份;

其中,所述有机混合粉末包括松针粉7份、蚕沙粉7份、贝壳粉5份、纳米碳粉5份、牡蛎粉4份;

所述的可溶性复合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va菌根真菌、巨大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木霉、自生固氮菌、根瘤菌进行混合,然后加入10-15份水进行稀释,配备混合菌剂;

(2)将松针粉、蚕沙粉、贝壳粉、纳米碳粉、牡蛎粉依次加入混料机进行混合,配备有机混合粉末;

(3)将氮肥、磷肥、钾肥、尿素依次加入反应罐中进行混合反应,然后依次加入膨润土、疏松剂进行混合搅拌10分钟,再加入混合菌剂,边加边搅拌进行混合,保持混合温度在45度,最后加入有机混合粉末搅拌混合30分钟,混合均匀,装袋即可。

实施例2:

一种可溶性复合肥料,由下列重量成分组成:氮肥44份、磷肥44份、钾肥44份、尿素12份、微生物混合菌剂8份、有机混合粉末10份、膨润土6份、疏松剂5份;

其中,所述微生物混合菌剂包括va菌根真菌2份、巨大芽孢杆菌2份、地衣芽孢杆菌2份、木霉2份、自生固氮菌1份、根瘤菌2份;

其中,所述有机混合粉末包括松针粉8份、蚕沙粉8份、贝壳粉6份、纳米碳粉6份、牡蛎粉5份;

所述的可溶性复合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va菌根真菌、巨大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木霉、自生固氮菌、根瘤菌进行混合,然后加入10-15份水进行稀释,配备混合菌剂;

(2)将松针粉、蚕沙粉、贝壳粉、纳米碳粉、牡蛎粉依次加入混料机进行混合,配备有机混合粉末;

(3)将氮肥、磷肥、钾肥、尿素依次加入反应罐中进行混合反应,然后依次加入膨润土、疏松剂进行混合搅拌10分钟,再加入混合菌剂,边加边搅拌进行混合,保持混合温度在45度,最后加入有机混合粉末搅拌混合30分钟,混合均匀,装袋即可。

实施例3:

一种可溶性复合肥料,由下列重量成分组成:氮肥47份、磷肥47份、钾肥47份、尿素14份、微生物混合菌剂10份、有机混合粉末11份、膨润土7份、疏松剂5份;

其中,所述微生物混合菌剂包括va菌根真菌3份、巨大芽孢杆菌3份、地衣芽孢杆菌3份、木霉2份、自生固氮菌2份、根瘤菌3份;

其中,所述有机混合粉末包括松针粉9份、蚕沙粉9份、贝壳粉7份、纳米碳粉7份、牡蛎粉6份;

所述的可溶性复合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va菌根真菌、巨大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木霉、自生固氮菌、根瘤菌进行混合,然后加入10-15份水进行稀释,配备混合菌剂;

(2)将松针粉、蚕沙粉、贝壳粉、纳米碳粉、牡蛎粉依次加入混料机进行混合,配备有机混合粉末;

(3)将氮肥、磷肥、钾肥、尿素依次加入反应罐中进行混合反应,然后依次加入膨润土、疏松剂进行混合搅拌10分钟,再加入混合菌剂,边加边搅拌进行混合,保持混合温度在45度,最后加入有机混合粉末搅拌混合30分钟,混合均匀,装袋即可。

实施例4:

一种可溶性复合肥料,由下列重量成分组成:氮肥50份、磷肥50份、钾肥50份、尿素15份、微生物混合菌剂12份、有机混合粉末12份、膨润土8份、疏松剂6份;

其中,所述微生物混合菌剂包括va菌根真菌3份、巨大芽孢杆菌3份、地衣芽孢杆菌3份、木霉3份、自生固氮菌2份、根瘤菌3份;

其中,所述有机混合粉末包括松针粉10份、蚕沙粉10份、贝壳粉8份、纳米碳粉8份、牡蛎粉7份;

所述的可溶性复合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va菌根真菌、巨大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木霉、自生固氮菌、根瘤菌进行混合,然后加入10-15份水进行稀释,配备混合菌剂;

(2)将松针粉、蚕沙粉、贝壳粉、纳米碳粉、牡蛎粉依次加入混料机进行混合,配备有机混合粉末;

(3)将氮肥、磷肥、钾肥、尿素依次加入反应罐中进行混合反应,然后依次加入膨润土、疏松剂进行混合搅拌10分钟,再加入混合菌剂,边加边搅拌进行混合,保持混合温度在45度,最后加入有机混合粉末搅拌混合30分钟,混合均匀,装袋即可。

总结:

本发明通过在肥料中添加微生物混合菌剂,且微生物混合菌剂包括va菌根真菌、巨大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木霉、自生固氮菌、根瘤菌,其中,va菌根真菌能够有效修复被污染的土壤;巨大芽孢杆菌可以解磷解钾,并将难溶性磷钾转化为作物易吸收的磷、钾;地衣芽孢杆菌能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繁殖;木霉可以抑制灰霉病、叶霉病、枯萎病及褐斑病等多种病菌;自生固氮菌和根瘤菌可以与多种农作物协同固氮,提供作物自身固氮能力,提质增产;本发明通过在肥料中加入有机混合粉末,且有机混合粉末包括松针粉、蚕沙粉、贝壳粉、纳米碳粉、牡蛎粉,其中松针粉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还有植物杀菌素,具有防病抗病的功效;蚕沙粉中含有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可溶性无氮物、灰分等,是上等的肥料;贝壳粉中不仅含有大量的钙,而且杂质少并含有畜禽体内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磷、锰、锌、铜、铁、钾、镁等,可以改善土质;纳米碳粉可以提高植物对肥料的吸收,从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提质增产;牡蛎粉可以调整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增加有益菌的数量,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植物对肥料的吸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