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焚烧渣再利用生产干粉砂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783238发布日期:2020-08-07 20:17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焚烧渣为骨料的建筑用特种干粉砂浆。
背景技术
:垃圾焚烧渣是城市生活垃圾经过垃圾焚烧发电厂焚烧发电后排放的废渣,直排出的废渣中主要由金属和非金属矿物质组成,金属经过金属筛选厂筛选后,95%的金属都能回收,而筛余后的非金属矿物质颗粒只能废弃、填埋、制砖或者作为道路修补材料,制造附加值很低的产品,在当下建筑原料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这是很大的浪费。垃圾焚烧渣非金属矿物质主要由城市道路上的沙粒、陶瓷碎片、玻璃碎片、混凝土碎颗粒以及其他骨料组成,不经过特殊处理的焚烧渣中含有大量的活性钙、低价金属氧化物等不稳定物质,在与碱性胶凝材料形成砂浆的过程中,这类不稳定物质会与碱性物质形成氧化——还原反应,由低价向高价氧化物形成,并释放大量的应力,会对砂浆造成破坏和爆点,本发明经过针对这个问题经过大量的工艺和配方实验,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最后可以得到稳定状态的垃圾焚烧渣,完全可以作为干粉砂浆的骨料使用。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利用垃圾焚烧渣为骨料制备干粉砂浆的方法,该方法制备的干粉砂浆具有密度低、施工涂布面积大、施工效果好、施工速度快的优点,相对于传统的批灰砂浆性能优异,且成本低廉。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垃圾焚烧渣再利用生产干粉砂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破碎:将垃圾焚烧渣经过金属处理工艺将焚烧渣中的各种金属挑拣出去,通过湿磨破碎得到椭圆形焚烧渣;(2)烘干:将椭圆形的焚烧渣置于高效率的烘干机中进行烘干;(3)筛分:将烘干后的焚烧渣经过多层振动筛筛分,筛分出不同粒径的焚烧渣,并将粒径较大的焚烧渣重新循环至步骤(1)中破碎;(4)调配:将筛分后粒径合格的焚烧渣作为骨料,加入其它配料混合调配后得到干粉砂浆。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所述磨湿破碎是在水含量为50%的状态下利用立式破碎机粗破碎,然后在利用滚筒型破碎机滚磨砂粒,使沙粒外型大部分呈椭圆状。进一步地,在步骤(2)中,所述烘干是烘干至焚烧渣中的含水量低于2%。进一步地,在步骤(3)中,所述筛分是筛分出粒径40-150目的颗粒,其中40-50目含50%,50-70目含23%,70-120目含17%,120-150目含有10%,所述重新循环是将粒径大于40目的料重新破碎。进一步地,在步骤(4)中,所述配料为水泥、粉煤灰、保水剂、增稠剂、增粘剂和纤维。进一步地,所述骨料和配料的份数为水泥15~45份、骨料40-80份、粉煤灰5-10份、保水剂0.05-0.25份、增稠剂0.01~0.1份、增粘剂0.25-2.5份、纤维0.05-0.15份。一种垃圾焚烧渣再利用生产的干粉砂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水泥15~45份、经处理的焚烧渣40-80份、粉煤灰5-10份、保水剂0.05-0.25份、增稠剂0.01~0.1份、增粘剂0.25-2.5份、纤维0.05-0.15份。进一步地,所述水泥为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所述粉煤灰为一级、二级或者二者以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物;所述保水剂为干粉状分子量为15万的羟丙基纤维素;所述增稠剂为改性淀粉;所述增粘剂为干粉化的vae乳液胶粉;所述纤维是长度在0.5-3.0cm的聚丙烯纤维。进一步地,所述经处理的焚烧渣是将焚烧渣经过去除金属、湿磨破碎、干燥、筛分制备而成。进一步地,该干粉砂浆用于瓷砖粘结剂。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的方法垃圾焚烧渣用量大,根据不同用途,最高用量可达80%,最低用量达到55%,且砂浆性能仍符合国标要求。;2、本发明在破碎中采用湿磨破碎法,首先通过立式破碎机锤头高速分散锤击,将较大的颗粒破碎,然后在通过滚筒式磨破机滚磨,砂粒一面受到破碎机的冲击,另一面自身之间也进行高强度的冲击,在两者的冲击下和滚磨下,不稳定物质的粒径越来越细,在砂浆固化过程中,对砂浆性能影响几乎忽略不计;3、本发明中使用垃圾焚烧渣骨料的微观结构中还有大量的微孔,这些微孔不仅能降低砂浆的导热系数,还能贮存微量的水分,给砂浆在后期的固化中提供足够的水化水。本发明利用干燥、破碎、球磨、筛分、级配的方法将垃圾焚烧渣制备成特种干粉砂浆用骨料,将该骨料与水泥及助剂制备成干粉砂浆后,具有密度低、施工涂布面积大、施工效果好、施工速度快的优点,性能优与传统的批灰砂浆,且原料成本低,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发明的这些方面。实施例1一种垃圾焚烧渣再利用生产干粉砂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破碎:将垃圾焚烧渣经过金属处理工艺将焚烧渣中的各种金属挑拣出去,通过湿磨破碎得到椭圆形焚烧渣,磨湿破碎是在水含量为50%的状态下利用立式破碎机粗破碎,然后在利用滚筒型破碎机滚磨砂粒,使沙粒外型大部分呈椭圆状;(2)烘干:将椭圆形的焚烧渣置于高效率的烘干机中进行烘干至焚烧渣中的含水量低于2%;(3)筛分:将烘干后的焚烧渣经过多层振动筛筛分,筛分出筛分出粒径40-150目的颗粒,并将粒径大于40目的焚烧渣重新循环至步骤(1)中破碎;(4)调配:将筛分后粒径合格的焚烧渣作为骨料,加入其它水泥、粉煤灰、保水剂、增稠剂、增粘剂和纤维混合调配后得到干粉砂浆。筛分出来的颗粒中40-50目含50%,50-70目含23%,70-120目含17%,120-150目含有10%。当制备普通的批灰砂浆时,调配过程中各组分的重量比如表1所示。表1普通批灰砂浆配方组份配方(wt%)水泥15焚烧渣粒径10-30目80粉煤灰5保水剂0.05增稠剂0.01增粘剂0.25纤维0.05将本实施例中制备的批灰砂浆进行养护达到养护时间后,作为干粉批灰产品检测其检测结果为:强度等级8.5mpa,凝结时间14h12min,14d拉伸粘结强度0.34mpa。实施例2当制备抗裂砂浆时,调配过程中各组分的重量比如表2所示,其余实施例与实施例1一致。表2抗裂砂浆配方将本实施例中制备的抗裂砂浆进行养护达到养护时间后,作为干粉批灰产品检测其检测结果为:强度等级8.6mpa,凝结时间14h18min,14d拉伸粘结强度0.38mpa。实施例3当制备外墙薄批灰砂浆时,调配过程中各组分的重量比如表3所示,其余实施例与实施例1一致。表3外墙薄批灰砂浆配方组份配方(wt%)水泥20焚烧渣粒径10-30目75粉煤灰5保水剂0.08增稠剂0.01增粘剂0.25纤维0.05将本实施例中制备的外墙薄批灰砂浆进行养护达到养护时间后,作为干粉批灰产品检测其检测结果为:强度等级8.5mpa,凝结时间14h12min,14d拉伸粘结强度0.36mpa。实施例4当制备瓷砖粘接剂时,调配过程中各组分的重量比如表4所示,其余实施例与实施例1一致。表3制备瓷砖粘接剂配方将本实施例制备的瓷砖粘结剂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为:拉伸胶黏原强度为1.2mpa(技术要求≧1.0mpa),浸水后拉伸胶粘强度1.1mpa(技术要求≧1.0mpa)。实施例5一种垃圾焚烧渣再利用生产的干粉砂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水泥15份、经处理的焚烧渣40份、粉煤灰5份、保水剂0.05份、增稠剂0.01份、增粘剂0.25份、纤维0.05份。其中水泥为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所述粉煤灰为一级、二级或者二者以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物;所述保水剂为干粉状分子量为15万的羟丙基纤维素;所述增稠剂为改性淀粉;所述增粘剂为干粉化的vae乳液胶粉;所述纤维是长度在0.5cm的聚丙烯纤维,经处理的焚烧渣是将焚烧渣经过去除金属、湿磨破碎、干燥、筛分制备而成。将本实施例中制备的干粉砂浆进行养护达到养护时间后,作为干粉批灰产品检测其检测结果为:强度等级8.4mpa,凝结时间14h14min,14d拉伸粘结强度0.36mpa,均符合国标要求。实施例6一种垃圾焚烧渣再利用生产的干粉砂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水泥45份、经处理的焚烧渣80份、粉煤灰10份、保水剂0.25份、增稠剂0.1份、增粘剂2.5份、纤维0.15份。其中水泥为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所述粉煤灰为一级、二级或者二者以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物;所述保水剂为干粉状分子量为15万的羟丙基纤维素;所述增稠剂为改性淀粉;所述增粘剂为干粉化的vae乳液胶粉;所述纤维是长度在0.5-3.0cm的聚丙烯纤维,经处理的焚烧渣是将焚烧渣经过去除金属、湿磨破碎、干燥、筛分制备而成。将本实施例中制备的干粉砂浆进行养护达到养护时间后,作为干粉批灰产品检测其检测结果为:强度等级8.5mpa,凝结时间14h15min,14d拉伸粘结强度0.34mpa,均符合国标要求。实施例7一种垃圾焚烧渣再利用生产的干粉砂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水泥30份、经处理的焚烧渣60份、粉煤灰8份、保水剂0.15份、增稠剂0.06份、增粘剂1.5份、纤维0.1份。其中水泥为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所述粉煤灰为一级、二级或者二者以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物;所述保水剂为干粉状分子量为15万的羟丙基纤维素;所述增稠剂为改性淀粉;所述增粘剂为干粉化的vae乳液胶粉;所述纤维是长度在2cm的聚丙烯纤维,经处理的焚烧渣是将焚烧渣经过去除金属、湿磨破碎、干燥、筛分制备而成。将本实施例中制备的干粉砂浆进行养护达到养护时间后,作为干粉批灰产品检测其检测结果为:强度等级8.4mpa,凝结时间14h13min,14d拉伸粘结强度0.35mpa,均符合国标要求。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