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芝麻酱发酵获得的有机肥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1843636发布日期:2020-08-14 16:47阅读:23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肥料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芝麻酱发酵获得的有机肥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化学肥料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物质,在保障农作物产量及品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长期大量的使用,不仅加速了土壤酸化,引起土壤营养失调,而且还造成了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迫切需要绿色安全的生物有机肥料的研发和使用,减少生产中化肥的使用,实现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安全。

芝麻酱是脱壳芝麻经过压榨或浸提取油后的副产物,主要由碎果仁组成,带有少量的种皮,其营养丰富,富含蛋白、多糖和mg、k、fe、zn、cu、mn等多种矿物质元素,芝麻酱中粗蛋白含量约为40-55%,多糖含量高达32.5%,我国是重要的芝麻生产国,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总产量的40%,芝麻年产量在1400万吨以上,其中约有700万吨芝麻用于食用油的生产,产出的芝麻酱约350万吨,目前国内芝麻酱价格位于3000-3500元/吨,在我国属于一种大宗低值资源。

目前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制备肥料的方法应用较多,但是芝麻酱富含丰富养料,但作为底料被用于肥料的制备中却不多见,而且芝麻酱直接与水、发酵菌种混合,发酵周期长,且发酵过程较难控制,还受到产品质量稳定性差,不宜于生产放大等问题制约,限制了芝麻酱的高效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芝麻酱直接与水、发酵菌种混合,发酵周期长,且发酵过程较难控制,还受到产品质量稳定性差,不宜于生产放大等问题制约,限制了芝麻酱的高效利用等问题,提供了一种芝麻酱发酵获得的有机肥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将芝麻酱中的大分子水解得到小分子液态发酵底物,利于发酵,使有机肥料中的营养物质更利于植物吸收。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芝麻酱发酵获得的有机肥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将芝麻榨油后所剩芝麻酱与水按1:5的比例混合均匀得到底料;

步骤2:

将步骤1中得到的底料放入反应釜中进行熬制24小时,反应釜温度控制在100℃,得到水解料;

步骤3

将步骤2中得到的水解料放入发酵罐,混匀后按比例加入复合微生物菌种和高效发酵因子,调节ph值为6-6.8,密封后35℃条件下恒温发酵24小时停止发酵取出得到小分子发酵物。

优选的是,所述复合微生物菌种由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米曲霉、黑曲霉、假丝褐霉菌、放线菌组成,每个菌种中活菌含量≥100亿/克,且六种菌液的体积份数比为枯草芽孢杆菌1-1.2份、酵母菌1份、米曲霉0.8-4份、黑曲霉1份、假丝褐霉菌1.5-8份、放线菌1-10份。

优选的是,复合微生物菌种与水解料按质量份数比为复合微生物菌种0.5-2份,水解料98-99.5份。

优选的是,高效发酵因子由中有效元素以纯养分计的数份比为:氮15-18份;五氧化二磷10-13份;氧化钾0.5-1.0份;萄糖3-5份;豆粕1份;硫酸铵0.5份;酵母浸膏粉1份;磷酸氢二钠0.2份;磷酸二氢钠0.1份;硫酸镁0.1份。

优选的是,所述高效发酵因子与水解料按质量份数比为高效发酵因子5-10份,水解料90-95份。

一种芝麻酱发酵获得的有机肥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的应用,与普通肥料混合使用,添加量为普通肥料的千分之三,用作人参种植的底肥。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芝麻酱与水混合得到底料放入反应釜中进行熬制使芝麻酱充分水解得到水解料,将芝麻酱中的大分子水解得到小分子液态发酵底物,更利于发酵,使有机肥料中的营养物质更利于植物吸收。

2、本发明采用复合微生物菌种由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米曲霉、黑曲霉、假丝褐霉菌、放线菌组成,可使芝麻酱水解料充分发酵,得到的芝麻酱发酵获得的有机肥料添加剂营养使水解后的芝麻酱进一步分解得到更小分子利于植物吸收,低温烘干使制得的有机肥料添加剂生物有机成分活性更高。

3、本发明采用高效发酵因子可提高复合微生物菌种的活性,促进发酵提高生产效率。

4、本发明采用芝麻酱的水解物,液态发酵转化,实现了芝麻酱的高效利用,成本低,与普通肥料相配合,对于植物具有显著的促进生长、增强光合作用的效果,还具有增强作物对病害和逆境的抵御能力。

5、本发明提供的芝麻酱发酵获得的有机肥料添加剂添加到肥料中的营养物质更利于植物吸收,尤其人参种植中,用作人参土壤底肥,可以改变人参生态环境,促进人生生长缩短人参的种植周期,种植出的人参根系健硕,营养价值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实施例1

一种芝麻酱发酵获得的有机肥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将芝麻榨油后所剩芝麻酱与水按1:5的比例混合均匀得到底料;

步骤2:

将步骤1中得到的底料放入反应釜中进行熬制24小时,反应釜温度控制在100℃,得到水解料;

步骤3

将步骤2中得到的水解料放入发酵罐,混匀后按比例加入复合微生物菌种和高效发酵因子,调节ph值为6,密封后35℃条件下恒温发酵24小时停止发酵取出得到小分子发酵物。

所述复合微生物菌种由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米曲霉、黑曲霉、假丝褐霉菌、放线菌组成,每个菌种中活菌含量≥100亿/克,且六种菌液的体积份数比为枯草芽孢杆菌1-1.2份、酵母菌1份、米曲霉0.8份、黑曲霉1份、假丝褐霉菌1.5份、放线菌1份。

复合微生物菌种与水解料按质量份数比为复合微生物菌种0.5份,水解料99.5份。

高效发酵因子由中有效元素以纯养分计的数份比为:氮15份;五氧化二磷10份;氧化钾0.5份;萄糖3份;豆粕1份;硫酸铵0.5份;酵母浸膏粉1份;磷酸氢二钠0.2份;磷酸二氢钠0.1份;硫酸镁0.1份。

所述高效发酵因子与水解料按质量份数比为高效发酵因子5份,水解料95份。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芝麻酱发酵获得的有机肥料添加剂可与普通肥料一起使用,一般本发明的一种芝麻酱发酵获得的有机肥料添加剂添加量为普通肥料的千分之三,本发明提供的芝麻酱发酵获得的有机肥料添加剂添加到肥料中的营养物质更利于植物吸收,尤其人参种植中,用作人参土壤底肥,可以改变人参生态环境,促进人生生长缩短人参的种植周期,种植出的人参根系健硕,营养价值高。

实施例2

一种芝麻酱发酵获得的有机肥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将芝麻榨油后所剩芝麻酱与水按1:5的比例混合均匀得到底料;

步骤2:

将步骤1中得到的底料放入反应釜中进行熬制24小时,反应釜温度控制在100℃,得到水解料;

步骤3

将步骤2中得到的水解料放入发酵罐,混匀后按比例加入复合微生物菌种和高效发酵因子,调节ph值为6.8,密封后35℃条件下恒温发酵24小时停止发酵取出得到小分子发酵物。

优选的是,所述复合微生物菌种由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米曲霉、黑曲霉、假丝褐霉菌、放线菌组成,每个菌种中活菌含量≥100亿/克,且六种菌液的体积份数比为枯草芽孢杆菌1.2份、酵母菌1份、米曲霉4份、黑曲霉1份、假丝褐霉菌8份、放线菌10份。

复合微生物菌种与水解料按质量份数比为复合微生物菌种2份,水解料98份。

高效发酵因子由中有效元素以纯养分计的数份比为:氮18份;五氧化二磷13份;氧化钾1.0份;萄糖5份;豆粕1份;硫酸铵0.5份;酵母浸膏粉1份;磷酸氢二钠0.2份;磷酸二氢钠0.1份;硫酸镁0.1份。

所述高效发酵因子与水解料按质量份数比为高效发酵因子10份,水解料90份。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芝麻酱发酵获得的有机肥料添加剂可与普通肥料一起使用,一般本发明的一种芝麻酱发酵获得的有机肥料添加剂添加量为普通肥料的千分之三,本发明提供的芝麻酱发酵获得的有机肥料添加剂添加到肥料中的营养物质更利于植物吸收,尤其人参种植中,用作人参土壤底肥,可以改变人参生态环境,促进人生生长缩短人参的种植周期,种植出的人参根系健硕,营养价值高。

实施例3

一种芝麻酱发酵获得的有机肥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将芝麻榨油后所剩芝麻酱与水按1:5的比例混合均匀得到底料;

步骤2:

将步骤1中得到的底料放入反应釜中进行熬制24小时,反应釜温度控制在100℃,得到水解料;

步骤3

将步骤2中得到的水解料放入发酵罐,混匀后按比例加入复合微生物菌种和高效发酵因子,调节ph值为6.9,密封后35℃条件下恒温发酵24小时停止发酵取出得到小分子发酵物。

优选的是,所述复合微生物菌种由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米曲霉、黑曲霉、假丝褐霉菌、放线菌组成,每个菌种中活菌含量≥100亿/克,且六种菌液的体积份数比为枯草芽孢杆菌1.1份、酵母菌1份、米曲霉2.5份、黑曲霉1份、假丝褐霉菌5.5份、放线菌5份。

优选的是,复合微生物菌种与水解料按质量份数比为复合微生物菌种1.5份,水解料98.5份。

优选的是,高效发酵因子由中有效元素以纯养分计的数份比为:氮17份;五氧化二磷12份;氧化钾0.7份;萄糖4份;豆粕1份;硫酸铵0.5份;酵母浸膏粉1份;磷酸氢二钠0.2份;磷酸二氢钠0.1份;硫酸镁0.1份。

优选的是,所述高效发酵因子与水解料按质量份数比为高效发酵因子7份,水解料93份。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芝麻酱发酵获得的有机肥料添加剂可与普通肥料一起使用,一般本发明的一种芝麻酱发酵获得的有机肥料添加剂添加量为普通肥料的千分之三,本发明提供的芝麻酱发酵获得的有机肥料添加剂添加到肥料中的营养物质更利于植物吸收,尤其人参种植中,用作人参土壤底肥,可以改变人参生态环境,促进人生生长缩短人参的种植周期,种植出的人参根系健硕,营养价值高。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