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治理修复肥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552210发布日期:2020-10-17 02:29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肥料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土壤治理修复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壤环境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目前我国土地污染尤其是耕地污染形式相当严峻。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污染耕地约1.5亿亩,土壤污染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的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土壤治理修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调节土壤有益菌群,提高土壤有机质,抑制病原菌,预防土传病害,提高肥效,改良土壤板结,提高土壤透气性,提高产量和品质,土壤治理修复是属于土壤化学、环境科学、微生物学、农业生态学、生态工程学,恢复生态学等综合应用
技术领域
。目前全国土壤污染日益加剧,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土壤治理修复已是迫在眉捷。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治理修复土壤的土壤治理修复肥及其制备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土壤治理修复肥,由以下重量份的配料制备而成:腐殖酸铵20-30份,腐殖酸钾20-30份,竹制活性炭10-20份,复合微生物菌剂8-12份,有机发酵肥18-22份,造粒粘结剂4-6份;所述造粒粘结剂由以下配料按以下配比组合搅拌均匀制备而成;谷壳灰79%,味精菌体蛋白24%,活性氧化镁10%,氯化镁3%,预糊化的玉米淀粉6%。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土壤治理修复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腐殖酸铵,将氨水与风化煤细粉混合,在165℃,3mpa条件下通氧气4小时后制得;制备腐殖酸钾,将风化煤经球磨至粒径小于等于20mm,在反应釜中按风化煤∶氢氧化钾∶水为1∶0.17∶8的比例在温度85-90℃下抽提40分钟后的液体进行高芯喷雾干燥得到;制备竹制活性炭,将竹烘干后,在无氧环境下经过300-500℃热转化后产生的碳,再经中高温活化炉在700-800℃活化后制得;制备造粒粘结剂,将谷壳灰79%,味精菌体蛋白24%,活性氧化镁10%,氯化镁3%,预糊化的玉米淀粉6%按配比组合搅拌均匀制得;将制得的腐殖酸铵,腐殖酸,竹制活性炭,复合微生物菌剂,有机发酵肥和造粒粘结剂按照配比组合搅拌均匀后喷水并挤压造粒制得土壤治理修复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土壤治理修复肥,通过自主研发的含氮、磷、钾氧分大于30%的免烘干粘结剂,与腐植酸铵、腐植酸钾、竹制活性炭、复合维生物菌、有机发酵肥合理组合复配造粒而成,对土壤治理修复功能强大,能够直接补充土壤碳源,松土透气,调节土壤中的碳氮比,调酸,控盐,修复土壤,破除土壤板结,增菌改土,透气保水,保肥,抑制有害病菌繁殖生长,降低土传病害发生率,清除重金属污染,激发残留农药发生氧化降解作用而解毒,促进作物生长,固氮,解磷,解钾,增加土壤养分,达到增收、增产的目的,比公开的利用“活性炭与微生物肥”和“单一腐植酸与动物粪便”的功能更强大,治理土壤效果更好。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予以说明。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自主研发的含氮、磷、钾氧分大于30%的免烘干粘结剂,与腐植酸铵、腐植酸钾、竹制活性炭、复合维生物菌、有机发酵肥合理组合复配造粒而成,对土壤治理修复功能强大。本发明提供一种土壤治理修复肥,由以下重量份的配料制备而成:腐殖酸铵20-30份,腐殖酸钾20-30份,竹制活性炭10-20份,复合微生物菌剂8-12份,有机发酵肥18-22份,造粒粘结剂4-6份;所述造粒粘结剂由以下配料按以下配比组合搅拌均匀制备而成;谷壳灰79%,味精菌体蛋白24%,活性氧化镁10%,氯化镁3%,预糊化的玉米淀粉6%。上述有机发酵肥:有机肥料是指主要来源于植物或动物,以提供植物养分和改良土壤为主要功效的含碳物料,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和植物所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还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有机酸,维生物和生物活性物质,以及多种有益微生物,是养分最全的天然肥料。本有机发酵肥:是采用鸽粪、猪粪、鸡粪、纤维素、堆肥发酵菌剂(发酵菌剂是由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技术支持,有效活菌数含量高达200亿/克以上)经发酵,杀灭各粪物料中的病菌、虫卵,制成优质生物有机肥,并且繁殖大量功能菌,产生多种特效代谢产物,提高作物抗病、抗旱,抗寒能力,功能菌进入土壤后,可固氮,解磷,解钾,增加土壤养分,同时能有效改良土壤结构,促进作物增产,增效。上述免烘干粘结剂:此含氮、磷、钾大于30%的造料免烘干粘结剂是自主研发创新成果,可替代市面上用尿素熔融复杂的喷浆工艺,及底含量复混肥用粘土造料工艺,不需烘干,自硬自干的先进工艺,简化生产工艺,减少烘干设备投入,节约了烘干能源,降低了生产成本。含氮、磷、钾氧分大于30%的免烘干造粒粘结剂由以下全有机原料组成:1、由本地区养鸡业的鸡烘谷壳作燃料发电的“灰”,含磷(p2o5)20.5%,含钾(k2o)19%,总氧分为39%,粘结剂为辅料;2、味精厂的副产品物含氨基酸即氮含量14%,作粘结剂辅料;3、活性氧化镁、氯化镁、预糊化玉米淀粉,作粘结剂(免烘干),市售。把以上原料按配比组合搅拌均匀即得含氧分大于30%的免烘干造粒粘结剂。上述造粒粘结剂具有以下优点:1、能替代用尿素熔融喷浆造粒工艺和粘土造粒工艺;2、有机肥和复混肥造粒通用,生产工艺简单;3、成本低,能降低有要肥厂和复混肥厂造粒成本;4、免烘干,采用自硬自干的原理,节约能源;5、造粒成球率主。通过自主研发的含氮、磷、钾氧分大于30%的免烘干粘结剂,与腐植酸铵、腐植酸钾、竹制活性炭、复合维生物菌、有机发酵肥合理组合复配造粒而成,对土壤治理修复功能强大,比公开的利用“活性炭与微生物肥”和“单一腐植酸与动物粪便”的功能更强大,治理土壤效果更好。进一步的,所述腐殖酸铵为氨水与风化煤细粉混合,并通入氧气制得。进一步的,所述腐殖酸钾为风化煤∶氢氧化钾∶水为1∶0.17∶8的比例在温度85-90℃下抽提40分钟后的液体进行高芯喷雾干燥得到。腐植酸的作用:腐植酸是由动植物(主要是植物残体在微生物以及地球化学作用下分解和合成的一类天然有机大分子聚合物,腐植酸是土壤形成的积极参与者和促进者,腐植酸能促进和制约着土壤金属离子、徽量元素的迁移,固定和淋溶,腐植酸是土壤结构的稳定剂,腐植酸影响着土壤的盐基交换容量,盐基交换容量是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决定着土壤保持养分的能力,腐植酸影响着土壤的持水性,由于腐植酸类物质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土壤的保水能力提高,腐植酸是植物养料的仓库,通过吸附、络合、整合,离子交换等功能间接通过激活或抑制土壤酶,对诸多营养元素起保护作用和贮存作用,腐植酸对残留农药的吸附,对多环芬烃(如芘、蒽等)有结合和解毒作用,激发农药发生氧化,降解作用而解毒,能清除重金属污染。进一步的,所述竹制活性炭为竹烘干后,在无氧环境下经过300-500℃热转化后产生的碳,再经中高温活化炉在700-800℃活化后制得。活性炭:有以下优点:1、竹制活性炭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发大进入土壤后,可改善土壤持水能力;2、竹制活性炭具有很高的吸附能力,阳离子交换能力及化学反应活性,可延缓肥料养分在土壤中释放,提高养分利用率。3、竹制活性炭,孔隙率发大,有吸附、贮存水分和氧分的作用,能为土壤维生物及复合维生物菌有良好的栖息环境,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及活性,对于盐碱地、酸性土壤的治理修复有重要意义。4、调节土壤中的碳氮比;5、降盐、调酸、抑碱修复土壤、破除板结;6、增菌改土,松土透气。进一步的,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为由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支撑的含量大于1000亿/克的可溶性粉剂。所述的复合维生物菌,引用北海强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复合芽孢杆菌,执行标准q/bhqx01-2017,有效活菌数含量大于1000亿/克的可溶性粉剂,产品成分: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主要作用如下:1、抵制土壤中的病原菌繁殖和对植物根部侵袭,减少植物土传病害,预防多种害虫爆发。2、提高种子出芽率和保苗率,预防种子自身遗传病害,提高作物成活率,促进根系生长。3、改善土壤团料结构,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蓄水、蓄能和地温缓解重茬障碍。4、抵制生长环境中的有害菌的滋生繁殖,降低和预防各种菌类病害的发生。5、促使封中的有机质分解成腐植质,极大的提高土壤肥效。6、增强光合作用,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硝酸盐含量。7、平衡土壤ph值,防止土传病虫害,解除化肥农药及有害因子对土壤的破坏,克服连作障碍。8、促进作物生长,成熟,降低成本,增加产量,提高收入。进一步的,由以下配料制备而成:腐殖酸铵25%,腐殖酸钾25%,竹制活性炭15%,复合微生物菌剂10%,有机发酵肥20%,造粒粘结剂5%。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土壤治理修复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腐殖酸铵,将氨水与风化煤细粉混合,在165℃,3mpa条件下通氧气4小时后制得;制备腐殖酸钾,将风化煤经球磨至粒径小于等于20mm,在反应釜中按风化煤∶氢氧化钾∶水为1∶0.17∶8的比例在温度85-90℃下抽提40分钟后的液体进行高芯喷雾干燥得到;制备竹制活性炭,将竹烘干后,在无氧环境下经过300-500℃热转化后产生的碳,再经中高温活化炉在700-800℃活化后制得;制备造粒粘结剂,将谷壳灰79%,味精菌体蛋白24%,活性氧化镁10%,氯化镁3%,预糊化的玉米淀粉6%按配比组合搅拌均匀制得;将制得的腐殖酸铵,腐殖酸,竹制活性炭,复合微生物菌剂,有机发酵肥和造粒粘结剂按照配比组合搅拌均匀后喷水并挤压造粒制得土壤治理修复肥。实施例1一种土壤治理修复肥,由以下重量份的配料制备而成:腐殖酸铵25kg,腐殖酸钾25kg,竹制活性炭15kg,复合微生物菌剂10份,有机发酵肥20kg,造粒粘结剂5kg;所述造粒粘结剂由以下配料按以下配比组合搅拌均匀制备而成;谷壳灰79%,味精菌体蛋白24%,活性氧化镁10%,氯化镁3%,预糊化的玉米淀粉6%。上述土壤治理修复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腐殖酸铵,将氨水与风化煤细粉混合,在165℃,3mpa条件下通氧气4小时后制得;制备腐殖酸钾,将风化煤经球磨至粒径小于等于20mm,在反应釜中按风化煤∶氢氧化钾∶水为1∶0.17∶8的比例在温度87℃下抽提40分钟后的液体进行高芯喷雾干燥得到;制备竹制活性炭,将竹烘干后,在无氧环境下经过400℃热转化后产生的碳,再经中高温活化炉在750℃活化后制得;制备造粒粘结剂,将谷壳灰79%,味精菌体蛋白24%,活性氧化镁10%,氯化镁3%,预糊化的玉米淀粉6%按配比组合搅拌均匀制得;将制得的腐殖酸铵,腐殖酸,竹制活性炭,复合微生物菌剂,有机发酵肥和造粒粘结剂按照配比组合搅拌均匀后喷水并挤压造粒制得土壤治理修复肥。实施例2一种土壤治理修复肥,由以下重量份的配料制备而成:腐殖酸铵20kg,腐殖酸钾20kg,竹制活性炭10kg,复合微生物菌剂8kg,有机发酵肥18kg,造粒粘结剂4kg;所述造粒粘结剂由以下配料按以下配比组合搅拌均匀制备而成;谷壳灰79%,味精菌体蛋白24%,活性氧化镁10%,氯化镁3%,预糊化的玉米淀粉6%。上述土壤治理修复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腐殖酸铵,将氨水与风化煤细粉混合,在165℃,3mpa条件下通氧气4小时后制得;制备腐殖酸钾,将风化煤经球磨至粒径小于等于20mm,在反应釜中按风化煤∶氢氧化钾∶水为1∶0.17∶8的比例在温度85℃下抽提40分钟后的液体进行高芯喷雾干燥得到;制备竹制活性炭,将竹烘干后,在无氧环境下经过300℃热转化后产生的碳,再经中高温活化炉在700℃活化后制得;制备造粒粘结剂,将谷壳灰79%,味精菌体蛋白24%,活性氧化镁10%,氯化镁3%,预糊化的玉米淀粉6%按配比组合搅拌均匀制得;将制得的腐殖酸铵,腐殖酸,竹制活性炭,复合微生物菌剂,有机发酵肥和造粒粘结剂按照配比组合搅拌均匀后喷水并挤压造粒制得土壤治理修复肥。实施例3一种土壤治理修复肥,由以下重量份的配料制备而成:腐殖酸铵30kg,腐殖酸钾30kg,竹制活性炭20kg,复合微生物菌剂12kg,有机发酵肥22kg,造粒粘结剂6kg;所述造粒粘结剂由以下配料按以下配比组合搅拌均匀制备而成;谷壳灰79%,味精菌体蛋白24%,活性氧化镁10%,氯化镁3%,预糊化的玉米淀粉6%。上述土壤治理修复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腐殖酸铵,将氨水与风化煤细粉混合,在165℃,3mpa条件下通氧气4小时后制得;制备腐殖酸钾,将风化煤经球磨至粒径小于等于20mm,在反应釜中按风化煤∶氢氧化钾∶水为1∶0.17∶8的比例在温度90℃下抽提40分钟后的液体进行高芯喷雾干燥得到;制备竹制活性炭,将竹烘干后,在无氧环境下经过500℃热转化后产生的碳,再经中高温活化炉在800℃活化后制得;制备造粒粘结剂,将谷壳灰79%,味精菌体蛋白24%,活性氧化镁10%,氯化镁3%,预糊化的玉米淀粉6%按配比组合搅拌均匀制得;将制得的腐殖酸铵,腐殖酸,竹制活性炭,复合微生物菌剂,有机发酵肥和造粒粘结剂按照配比组合搅拌均匀后喷水并挤压造粒制得土壤治理修复肥。以实施例1制得的土壤治理修复肥进行土壤治理修复试验,试验实施如下:试验地点:光泽县国武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试验作物:桔园,树龄5年桔园存在问题:因常年施用化肥和有机肥,造成土壤酸化、板结,果树生长不良,品质变差,产量变低。试验方案:在40亩的桔园中,用一亩桔园加施“多功能土壤治理修复肥”试验前取土测定ph值4.82试验结果如下:表1所示为土壤改良对比结果:表1由表1可知施用多功能土壤治理修复肥能够明显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率,增强土壤呼吸强度,疏松改良土壤,调节土壤酸碱度。表2所示为剧院施肥后的效果:表2对比果个(cm)单个重(克)亩产量(公斤)未施修复肥桔园30422200施用修复肥后桔园45583600由表2可知施用“多功能土壤修复肥”后,提高了桔的产量和品质。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土壤治理修复肥,通过自主研发的含氮、磷、钾氧分大于30%的免烘干粘结剂,与腐植酸铵、腐植酸钾、竹制活性炭、复合维生物菌、有机发酵肥合理组合复配造粒而成,对土壤治理修复功能强大,能够直接补充土壤碳源,松土透气,调节土壤中的碳氮比,调酸,控盐,修复土壤,破除土壤板结,增菌改土,透气保水,保肥,抑制有害病菌繁殖生长,降低土传病害发生率,清除重金属污染,激发残留农药发生氧化降解作用而解毒,促进作物生长,固氮,解磷,解钾,增加土壤养分,达到增收、增产的目的,比公开的利用“活性炭与微生物肥”和“单一腐植酸与动物粪便”的功能更强大,治理土壤效果更好。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