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化炉炉头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87342发布日期:2021-02-26 22:01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墨化炉炉头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石墨化炉炉头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公知的,石墨化炉具有升温时间短、温度均匀性好、性能稳定、设备运行故障率低等优点,被广泛使用于石墨粉、硬质合金材料、电池负极材料、精密陶瓷、高温元件等产品的烧结、提纯处理工艺上。为了保护裸露在空气中的炉头不因高温而发生氧化,必须对炉头进行降温处理,传统的降温方式是直接采用水泵抽水对炉头块进行降温,但是长时间的对炉头进行喷水不但造成了对水资源的浪费,还提高了加工产品所需要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墨化炉炉头冷却结构。
[0004]
为了实现所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石墨化炉炉头冷却结构,包括炉头、外罩和水箱,外罩的外形为圆柱形,且设置在炉头的外部,外罩的下端外部延伸有环形板,外罩及环形板的下部设有密封圈,在环形板上间隔均匀的设有多个螺孔,螺孔内的螺栓穿过密封圈固定在石墨化炉的炉体上,在外罩的上端口上向内延伸设有环形的延伸板,在延伸板的上部设有水箱,水箱的下面且与炉头相对应,且相对应的下面上设有多排多列喷水孔,水箱的上部固定有高压水泵a,高压水泵a的进水管与外部水源连接,出水管与水箱的上部进水孔连接;在水箱侧面的进水孔上连接有进水管,外罩的外面上部设有固定板,进水管的下端与固定板上高压水泵b的出水口连接,高压水泵b的进水口与下部竖直的出水管道连通,出水管道的下端连接有冷凝器,冷凝器的进口与外罩上的出水管连接,在出水管上设有阀门,出水管的进口与外罩下部的出水孔连通。
[0006]
所述的石墨化炉炉头冷却结构,竖直的出水管道穿过固定板上的通孔与高压水泵b的进水口连接。
[0007]
所述的石墨化炉炉头冷却结构,高压水泵a、高压水泵b、冷凝器和阀门均通过控制器控制开启和关闭。
[0008]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09]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石墨化炉炉头冷却结构,通过在炉头外部设置外罩,且外罩下部密封连接在炉体上,水箱内的水通过喷水孔对炉头进行喷淋,达到降温作用,且通过在外罩外部设置冷凝器,将落在外罩内换热后的热水送至冷凝器降温,并通过高压水泵b打入水箱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对炉头进行降温冷却的同时,水可以进行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0010]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中:1、高压水泵a;2、水箱;3、进水管;4、高压水泵b;5、外罩;6、炉头;7、阀门;8、冷凝器;9、出水孔;10、密封圈;11、环板;12、螺栓;13、延伸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
[0013]
结合附图1所述的石墨化炉炉头冷却结构,包括炉头6、外罩5和水箱2,外罩5为圆柱形,且设置在炉头6的外部,外罩5的下端外部延伸有环形板11,外罩5及环形板11的下部设有密封圈10,在环形板11上间隔均匀的设有多个螺孔,螺孔内的螺栓12穿过密封圈固定在石墨化炉的炉体上,在外罩5的上端口上向内延伸设有环形的延伸板13,在延伸板13的上部设有水箱2,水箱2的下面且与炉头6相对应,且相对应的下面上设有多排多列喷水孔,水箱2的上部固定有高压水泵a1,高压水泵a1的进水管与外部水源连接,出水管与水箱2的上部进水孔连接;在水箱2侧面的进水孔上连接有进水管3,外罩5的外面上部设有固定板,进水管3的下端与固定板上高压水泵b4的出水口连接,高压水泵b4的进水口与下部竖直的出水管道连通,出水管道的下端连接有冷凝器8,冷凝器8的进口与外罩5上的出水管连接,在出水管上设有阀门7,出水管的进口与外罩5下部的出水孔9连通。
[0014]
所述的石墨化炉炉头冷却结构,竖直的出水管道穿过固定板上的通孔与高压水泵b4的进水口连接。
[0015]
所述的石墨化炉炉头冷却结构,高压水泵a1、高压水泵b4、冷凝器8和阀门7均通过控制器控制开启和关闭。
[0016]
实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石墨化炉炉头冷却结构,在使用时,高压水泵a1将外部水源抽入水箱2内,通过水箱2下面的喷水孔落在炉头6表面进行降温,高压水泵a1工作时,出水管上的阀门7关闭,高压水泵a1不工作时,出水管上的阀门7打开,可在外罩5内部的下部设置水管与出水孔9连通,并在设置阀门7的出水管上安装水泵,将外罩5内的热水抽出,送入冷凝器8内降温,通过高压水泵b4将冷凝器8出水口连接的竖直的出水管道内的冷水送入水箱2内,循环使用。
[0017]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0018]
为了公开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而在本文中选用的实施例,当前认为是适宜的,但是,应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旨在包括一切属于本构思和实用新型范围内的实施例的所有变化和改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