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设导气管的掺杂剂掺杂装置及单晶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17711发布日期:2021-07-02 19:37阅读:73来源:国知局
增设导气管的掺杂剂掺杂装置及单晶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拉法生产单晶硅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增设导气管的掺杂剂掺杂装置及单晶炉。



背景技术:

现有的8寸以及12寸砷、红磷n型硅单晶掺杂主要以气相挥发的掺杂方式,由于电阻率的要求,掺杂量较大。原掺杂装置的设计方案,依靠单晶炉内热量将掺杂剂气化,然后依靠氩气扩散进硅熔液,气态掺杂剂会扩散至单晶炉的副炉室和主炉室,只有部分进入石英坩埚的态掺杂剂与硅熔液接触,才能被有效利用,导致掺杂效率低,需要大量的掺杂剂进行掺杂,造成掺杂剂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不足,有必要提出一种掺杂效率高的增设导气管的掺杂剂掺杂装置。

还有必要提出一种单晶炉。

一种增设导气管的掺杂剂掺杂装置,包括石英钟罩、第一挂钩、石英杯、导气管,所述石英钟罩的顶部封闭,所述石英钟罩的底部开口,在石英钟罩内侧的顶部设有第一挂钩,所述第一挂钩包括第一钩部、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石英钟罩连接,所述石英杯的顶部开口,所述石英杯的底部封闭,在石英杯的顶部设有吊耳,在石英杯内盛装掺杂剂,所述吊耳与第一钩部连接,所述导气管的上端与石英钟罩的底部开口对接,所述导气管的下端与石英坩埚的顶部开口对接。

优选的,所述导气管的下端的直径与石英坩埚的顶部开口的直径相等。

优选的,所述导气管的上端的直径与石英钟罩的底部开口的直径相等。

优选的,所述导气管的下端伸入至石英坩埚内腔,并与石英坩埚内的硅熔液液面接触。

优选的,所述导气管的纵截面成“工”字形。

优选的,所述导气管包括上连接段、中间段、下连接段,所述上连接段为倒梯形的喇叭口,所述中间段为一直管,所述下连接段为梯形的喇叭口,所述中间段的直径小于上连接段上端的直径,所述中间段的直径小于下连接段下端的直径。

一种单晶炉,包括副炉室,所述副炉室内设重锤、晶籽夹头、第二挂钩以及增设导气管的掺杂剂掺杂装置,所述第二挂钩包括第二钩部、第二连接部,所述石英钟罩的顶部设有用于与第二钩部连接的穿装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晶籽夹头连接,所述晶籽夹头与重锤连接。

优选的,所述副炉室还包括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与重锤连接。

优选的,所述单晶炉还包括主炉室,所述主炉室位于副炉室的下方,所述主炉室内安装有石英坩埚。

优选的,所述单晶炉还包括隔离阀,所述隔离阀安装在主炉室和副炉室的连接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新的设计方案增加了导气管,气态掺杂剂全部进入导气管,然后集中进入石英坩埚,导气管的容积相比单晶炉的副炉室和主炉室的容积要小的多,掺杂剂的利用率高,避免了掺杂剂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增设导气管的掺杂剂掺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单晶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增设导气管的掺杂剂掺杂装置10、石英钟罩11、第一挂钩12、石英杯13、导气管14、上连接段141、中间段142、下连接段143、石英坩埚20、副炉室30、重锤31、晶籽夹头32、第二挂钩33、提升机构34、主炉室40、隔离阀5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增设导气管的掺杂剂掺杂装置10,包括石英钟罩11、第一挂钩12、石英杯13、导气管14,石英钟罩11的顶部封闭,石英钟罩11的底部开口,在石英钟罩11内侧的顶部设有第一挂钩12,第一挂钩12包括第一钩部、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石英钟罩11连接,石英杯13的顶部开口,石英杯13的底部封闭,在石英杯13的顶部设有吊耳,在石英杯13内盛装掺杂剂,吊耳与第一钩部连接,导气管14的上端与石英钟罩11的底部开口对接,导气管14的下端与石英坩埚20的顶部开口对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新的设计方案增加了导气管14,气态掺杂剂全部进入导气管14,然后集中进入石英坩埚20,导气管14的容积相比单晶炉的副炉室30和主炉室40的容积要小的多,掺杂剂的利用率高,避免了掺杂剂的浪费。

参见图1和图2,进一步,导气管14的下端的直径与石英坩埚20的顶部开口的直径相等。

参见图1和图2,进一步,导气管14的上端的直径与石英钟罩11的底部开口的直径相等。

参见图1和图2,进一步,导气管14的下端伸入至石英坩埚20内腔,并与石英坩埚20内的硅熔液液面接触。

导气管14相对石英钟罩11的一端伸入石英坩埚20内,并与硅熔液接触,进入石英坩埚20的气态掺杂剂全部进入硅熔液,提高了掺杂剂的利用率。

参见图1和图2,进一步,导气管14的纵截面成“工”字形。

采用“工”字形设计的导气管14,降低了导气管14的容积,进入导气管14的气态掺杂剂被利用的部分相对增加,提高了掺杂剂的利用率。

参见图1和图2,进一步,导气管14包括上连接段141、中间段142、下连接段143,上连接段141为倒梯形的喇叭口,中间段142为一直管,下连接段143为梯形的喇叭口,中间段142的直径小于上连接段141上端的直径,中间段142的直径小于下连接段143下端的直径。

导气管14的下连接段143为梯形的喇叭口,气态掺杂剂与硅熔液的接触面积大,提高了掺杂剂的利用率。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单晶炉,包括副炉室30,副炉室30内设重锤31、晶籽夹头32、第二挂钩33以及增设导气管的掺杂剂掺杂装置10,第二挂钩33包括第二钩部、第二连接部,石英钟罩11的顶部设有用于与第二钩部连接的穿装孔,第二连接部与晶籽夹头32连接,晶籽夹头32与重锤31连接。

参见图1和图2,进一步,副炉室30还包括提升机构34,提升机构34与重锤31连接。

参见图1和图2,进一步,单晶炉还包括主炉室40,主炉室40位于副炉室30的下方,主炉室40内安装有石英坩埚20。

参见图1和图2,进一步,单晶炉还包括隔离阀50,隔离阀50安装在主炉室40和副炉室30的连接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或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增设导气管的掺杂剂掺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石英钟罩、第一挂钩、石英杯、导气管,所述石英钟罩的顶部封闭,所述石英钟罩的底部开口,在石英钟罩内侧的顶部设有第一挂钩,所述第一挂钩包括第一钩部、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石英钟罩连接,所述石英杯的顶部开口,所述石英杯的底部封闭,在石英杯的顶部设有吊耳,在石英杯内盛装掺杂剂,所述吊耳与第一钩部连接,所述导气管的上端与石英钟罩的底部开口对接,所述导气管的下端与石英坩埚的顶部开口对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设导气管的掺杂剂掺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的下端的直径与石英坩埚的顶部开口的直径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设导气管的掺杂剂掺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的上端的直径与石英钟罩的底部开口的直径相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设导气管的掺杂剂掺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的下端伸入至石英坩埚内腔,并与石英坩埚内的硅熔液液面接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设导气管的掺杂剂掺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的纵截面成“工”字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设导气管的掺杂剂掺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包括上连接段、中间段、下连接段,所述上连接段为倒梯形的喇叭口,所述中间段为一直管,所述下连接段为梯形的喇叭口,所述中间段的直径小于上连接段上端的直径,所述中间段的直径小于下连接段下端的直径。

7.一种单晶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副炉室,所述副炉室内设重锤、晶籽夹头、第二挂钩以及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设导气管的掺杂剂掺杂装置,所述第二挂钩包括第二钩部、第二连接部,所述石英钟罩的顶部设有用于与第二钩部连接的穿装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晶籽夹头连接,所述晶籽夹头与重锤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炉室还包括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与重锤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单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晶炉还包括主炉室,所述主炉室位于副炉室的下方,所述主炉室内安装有石英坩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单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晶炉还包括隔离阀,所述隔离阀安装在主炉室和副炉室的连接处。


技术总结
一种增设导气管的掺杂剂掺杂装置,包括石英钟罩、第一挂钩、石英杯、导气管,所述石英钟罩的顶部封闭,所述石英钟罩的底部开口,在石英钟罩内侧的顶部设有第一挂钩,所述第一挂钩包括第一钩部、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石英钟罩连接,所述石英杯的顶部开口,所述石英杯的底部封闭,在石英杯的顶部设有吊耳,在石英杯内盛装掺杂剂,所述吊耳与第一钩部连接,所述导气管的上端与石英钟罩的底部开口对接,所述导气管的下端与石英坩埚的顶部开口对接,新的设计方案增加了导气管,气态掺杂剂全部进入导气管,然后集中进入石英坩埚,导气管的容积相比单晶炉的副炉室和主炉室的容积要小的多,掺杂剂的利用率高,避免了掺杂剂的浪费。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辉;伊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夏中欣晶圆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09
技术公布日:2021.07.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