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堆肥发酵用恒温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79856发布日期:2021-11-30 23:11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堆肥发酵用恒温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堆肥发酵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堆肥发酵用恒温控制器。


背景技术:

2.堆肥是一种好氧发酵处理有机废弃物的方法,主要是在人工控制下,在一定的c/n比、通气条件和水分下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将有机物转变转变成肥料的过程,用作肥料和改良土壤,堆肥发酵设备在进行堆肥发酵期间,采用多阶段发酵方式发酵时,一阶段起温阶段需要热源加温发酵箱,二、三、四阶段发酵又会产热升温。
3.例如申请号:cn201610801111.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堆肥快速好氧发酵工艺装备的工艺过程自动控制方法,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带有地面内保温及加热功能的发酵槽、曝气加热功能、收集发酵过程产生的水蒸汽和臭气的可上下运动的集气罩、生物除臭系统、冬季车间送风加热系统、行车式机械手布料机、翻抛机、数据采集车、移位车、锅炉系统、原辅料混料自动控制及工艺过程自动控制系统,构成了污泥堆肥快速好氧发酵的工艺装备。
4.基于上述专利的检索,以及结合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发现,类似于上述专利中的堆肥发酵设备在进行堆肥发酵期间:采用多阶段发酵方式发酵时,如果不能将二、三、四阶段产热升温保存的余热在下一轮发酵内使用,将会浪费余热,增加能源消耗。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堆肥发酵用恒温控制器,以实现堆肥发酵设备在进行堆肥发酵期间:如四阶段发酵过程中,除一阶段外,二阶段、三阶段、四阶段发酵过程均自身产生发酵升温,因此将上一轮余温进行保存,用于下一轮一阶段发酵的起温阶段,可达到发酵后期热源储能,供发酵初期利用,实现能源循环利用;如采用多阶段发酵方式发酵时,将发酵箱加温,持续高温实现发酵,完成一轮发酵后,保存余热在下一轮发酵内使用,提高了能源的循环有效利用,节约能耗,降低成本。
6.本发明一种堆肥发酵用恒温控制器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堆肥发酵用恒温控制器,包括外箱壁;所述外箱壁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恒温发酵池,所述外箱壁包括有保温隔层,保温隔层固定连接在外箱壁的底板上表面上,且保温隔层设在外箱壁与恒温发酵池之间,并且保温隔层上固定连接有水箱架;所述热源储能组固定连接在外箱壁的水箱架上;所述恒温换向机构设在热源储能组侧面,且恒温换向机构并联连接余热回收组件与升温组件,所述升温组件包括有升温管,升温管的两处主管路中间并联连接有四处加温支管,且加温支管为铝合金材质的矩形管体;升温管的左端输出端管体上固定连接有升温单向阀,升温单向阀的输出端朝向回液口,所述恒温换向机构还包括有出液口,出液口固定连接热源储能组的左端;回液口固定连接热源储能组的右端,且回液口的右端固定连接分流组件;所述中控板固定连接在外箱壁的前壁上,且中控板通过电性
连接线连接恒温换向机构。
7.进一步的,所述分流组件包括有油泵,油泵左端连接回液口,且油泵的右端固定连接换向阀,并且换向阀的两输出端分别连接余热回收组件与升温组件的输入端。
8.进一步的,所述恒温发酵池包括有恒温前壁,恒温前壁壁体上设有折槽结构,且恒温前壁前方还设有外恒温层,外恒温层与恒温前壁之间存在十厘米空隙;外保温层设在恒温发酵池的后壁外侧;电控出料口设在恒温发酵池的左侧。
9.进一步的,所述热源储能组包括有进口恒温箱,进口恒温箱的前表面上设有石棉保温层;中间恒温箱设在进口恒温箱的右侧,且中间恒温箱与进口恒温箱之间通过连接管接通,并且中间恒温箱的前表面上设有石棉保温层;出口恒温箱设在中间恒温箱的右侧,出口恒温箱通过连接管连接中间恒温箱,且出口恒温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石棉保温层。
10.进一步的,所述余热回收组件包括有回热管路,回热管路中间设有三处分支管体,且回热管路的两主管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换向阀的输出端与回液口上;吸热板固定连接在回热管路上,且吸热板为金属的折弯板,所述回热管路的左端出口上设有回温单向阀,回温单向阀输出端朝向回液口方向。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本结构的恒温发酵池和热源储能组的配合,恒温前壁前方还设有外恒温层,外恒温层与恒温前壁之间存在十厘米空隙,用于降低热量散播的速度,进一步增强恒温发酵池的保温性能;恒温前壁壁体上设有折槽结构,在折槽内侧设有四处加温支管,通过加温支管内流动的带有温度的液体介质对恒温发酵池内部新添加入的发酵原料进行加温;热源储能组设有三个水箱,水箱内灌装有水或保温油液,通过水或油液的比热容实现对发酵池的吸热以及放热,实现热能储存的作用,出液口和回液口分别连接在热源储能组两侧,分流组件还包括有油泵,油泵左端连接回液口,油泵右端连接换向阀,因此,通过控制换向阀即可实现与恒温换向机构相并联的余热回收组件和升温组件交替参与油液回路,当进行后期阶段的持续性高温发酵时,控制换向阀,使余热回收组件参与液流回路,当进行下一轮发酵时,再控制换向阀使升温组件参与液流回路。
12.通过本结构的恒温换向机构和余热回收组件的配合,当进行后期阶段的持续性高温发酵时,控制换向阀,使余热回收组件参与液流回路,通过油泵驱动,使热源储能组内的液体流经回热管路和分支管路,分支管路连接吸热板,吸热板位于恒温前壁前侧,通过吸收恒温发酵池散发的热量进行升温,升温后对管体内的液体进行加温,加温后液体回流至热源储能组内,实现热能储存。
13.通过本结构的升温组件和恒温换向机构的配合,当进行下一轮发酵时,再控制换向阀使升温组件参与液流回路,此时热源储能组内液体温度具有一定温度,通过泵体驱动,液体流经加温支管,加温支管位于恒温发酵池的内侧,进而实现对恒温发酵池内部的新加入的发酵原料进行加温,可以看出,比现有的发酵设备增加了利用余热收集机构对下一轮发酵原料进行预热、加温的功能,如四阶段发酵过程中,除一阶段外,二阶段、三阶段、四阶段发酵过程均自身产生发酵升温,因此将上一轮余温进行保存,用于下一轮一阶段发酵的起温阶段,可达到发酵后期热源储能,供发酵初期利用,实现能源循环利用;如采用多阶段发酵方式发酵时,将发酵箱加温,持续高温实现发酵,完成一轮发酵后,保存余热在下一轮发酵内使用,提高了能源的循环有效利用,节约能耗,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发明热源储能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发明的分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本发明的恒温换向机构结构示意图。
19.图6是本发明的余热回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7是本发明升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8是本发明恒温发酵池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外箱壁;101、保温隔层;1011、水箱架;2、恒温发酵池;201、恒温前壁;2011、外恒温层;202、外保温层;203、电控出料口;3、热源储能组;301、进口恒温箱;302、中间恒温箱;303、出口恒温箱;401、出液口;402、回液口;403、分流组件;4031、油泵;4032、换向阀;5、余热回收组件;501、回热管路;5011、回温单向阀;502、吸热板;6、升温组件;601、升温管;6011、升温单向阀;602、加温支管;7、中控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2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6.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堆肥发酵用恒温控制器,包括外箱壁1;外箱壁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恒温发酵池2;热源储能组3固定连接在外箱壁1的水箱架1011上,热源储能组3包括有进口恒温箱301,进口恒温箱301的前表面上设有石棉保温层;中间恒温箱302设在进口恒温箱301的右侧,且中间恒温箱302与进口恒温箱301之间通过连接管接通,并且中间恒温箱302的前表面上设有石棉保温层;出口恒温箱303设在中间恒温箱302的右侧,出口恒温箱303通过连接管连接中间恒温箱302,且出口恒温箱30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石棉保温层,此结构的热源储能组3如图2所示,热源储能组3设有三个水箱,水箱内灌装有水或保温油液,通过水或油液的比热容实现对发酵池的吸热以及放热,实现热能储存的作用;恒温换向机构设
在热源储能组3侧面,且恒温换向机构并联连接余热回收组件5与升温组件6;中控板7固定连接在外箱壁1的前壁上,且中控板7通过电性连接线连接恒温换向机构。
27.其中,恒温换向机构还包括有出液口401,出液口401固定连接热源储能组3的左端;回液口402固定连接热源储能组3的右端,且回液口402的右端固定连接分流组件403,分流组件403,并且换向阀4032的两输出端分别连接余热回收组件5与升温组件6的输入端,此结构的恒温换向机构如图4所示,出液口401和回液口402分别连接在热源储能组3两侧,分流组件403还包括有油泵4031,油泵4031左端连接回液口402,油泵4031右端连接换向阀4032,因此,通过控制换向阀4032即可实现与恒温换向机构相并联的余热回收组件5和升温组件6交替参与油液回路,当进行后期阶段的持续性高温发酵时,控制换向阀4032,使余热回收组件5参与液流回路,当进行下一轮发酵时,再控制换向阀4032使升温组件6参与液流回路。
28.其中,外箱壁1包括有保温隔层101,保温隔层101固定连接在外箱壁1的底板上表面上,且保温隔层101设在外箱壁1与恒温发酵池2之间,并且保温隔层101上固定连接有水箱架1011,此结构的外箱壁1如图2所示,外箱壁1设有多层结构,用于实现保温作用,同时,水箱架1011用于放置与支撑热源储能组3。
29.其中,恒温发酵池2包括有恒温前壁201,且外保温层202设在恒温发酵池2的后壁外侧;电控出料口203设在恒温发酵池2的左侧,此结构的恒温发酵池2如图5所示,恒温前壁201前方还设有外恒温层2011,外恒温层2011与恒温前壁201之间存在十厘米空隙,用于降低热量散播的速度,进一步增强恒温发酵池2的保温性能;恒温前壁201壁体上设有折槽结构,在折槽内侧设有四处加温支管602,通过加温支管602内流动的带有温度的液体介质对恒温发酵池2内部新添加入的发酵原料进行加温。
30.其中,余热回收组件5包括有回热管路501,回热管路501中间设有三处分支管体,且回热管路501的两主管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换向阀4032的输出端与回液口402上;吸热板502固定连接在回热管路501上,且吸热板502为金属的折弯板,回热管路501的左端出口上设有回温单向阀5011,回温单向阀5011输出端朝向回液口402方向,此结构的余热回收组件5如图6所示,当进行后期阶段的持续性高温发酵时,控制换向阀4032,使余热回收组件5参与液流回路,通过油泵4031驱动,使热源储能组3内的液体流经回热管路501和分支管路,分支管路连接吸热板502,吸热板502位于恒温前壁201前侧,通过吸收恒温发酵池2散发的热量进行升温,升温后对管体内的液体进行加温,加温后液体回流至热源储能组3内,实现热能储存。
31.其中,升温组件6包括有升温管601,升温管601的两处主管路中间并联连接有四处加温支管602,且加温支管602为铝合金材质的矩形管体;升温管601的左端输出端管体上固定连接有升温单向阀6011,升温单向阀6011的输出端向回液口402;此结构的升温组件6如图7所示,当进行下一轮发酵时,再控制换向阀4032使升温组件6参与液流回路,此时热源储能组3内液体温度具有一定温度,通过泵体驱动,液体流经加温支管602,加温支管602位于恒温发酵池2的内侧,进而实现对恒温发酵池2内部的新加入的发酵原料进行加温,可以看出,比现有的发酵设备增加了利用余热收集机构对下一轮发酵原料进行预热、加温的功能,进一步减小了能源的损耗,节省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加工效率。
32.在另一实施例中,换向阀4032为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可外界控制机构,利用数控
机构进行控制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对余热回收组件5和升温组件6的方向控制。
33.使用时:首先,当进行后期阶段的持续性高温发酵时,控制换向阀4032,使余热回收组件5参与液流回路,通过油泵4031驱动,使热源储能组3内的液体流经回热管路501和分支管路,分支管路连接吸热板502,吸热板502位于恒温前壁201前侧,通过吸收恒温发酵池2散发的热量进行升温,升温后对管体内的液体进行加温,加温后液体回流至热源储能组3内,实现热能储存;当进行下一轮发酵时,再控制换向阀4032使升温组件6参与液流回路,此时热源储能组3内液体温度具有一定温度,通过泵体驱动,液体流经加温支管602,加温支管602位于恒温发酵池2的内侧,进而实现对恒温发酵池2内部的新加入的发酵原料进行加温,可以看出,比现有的发酵设备增加了利用余热收集机构对下一轮发酵原料进行预热、加温的功能,进一步减小了能源的损耗,节省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加工效率。
34.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