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下绿刺釉上红花陶瓷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272643发布日期:2021-12-31 20:06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陶瓷及其制备工艺领域,具体的涉及釉下绿刺釉上红花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产品烧制过程中,由于釉内含有足量的结晶性物质(熔质),经熔融后处于饱和状态,在缓冷过程中形成析晶。它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艺术釉,源于我国古代的颜色釉。结晶釉区别于普通釉的根本特征在于釉中含有一定数量的可见结晶体(即我们所能看到的釉面上或釉中的晶花)。在晶体生产阶段保温温度与晶花的形态有关,保温温度从高往低,晶花的形态逐渐从棒状转变至花朵状,由于棒状(针状)晶花和花朵状晶花成型的保温温度不同,在实际烧成中,两者只能选择其一生成,而不能够同时在一次烧成的过程中同时表达出来,因此结晶釉的表现形态单一,有鉴于此,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通过釉下绿刺釉上红花陶瓷及其制备方法解决至少上述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釉下绿刺釉上红花陶瓷,其特征在于:包括坯体,所述坯体上刻有树干纹路和树枝纹路,所述树干纹路和树枝纹路两边开设有绿刺开孔,所述树枝纹路的末端附近开设有红花开孔,所述树干纹路、树枝纹路和绿刺开孔内填充绿刺晶种,所述红花开孔内填充红花晶种,所述坯体上施加面釉,所述面釉上方在与红花开孔对应的位置施加红花釉。
5.优选的,所述树干纹路的根部和树枝纹路相连,所述树干纹路的宽度为1

1.5mm,所述树枝纹路的宽度为0.5

1mm。
6.优选的,所述绿刺开孔距离树干纹路或树枝纹路的距离为1.5

2mm,所述绿刺开孔的直径为0.2

0.3mm、深度为1.5

2.5mm,所述红花开孔距离树枝纹路末端的距离为5

6mm,所述红花开孔的直径为0.4

0.5mm、深度为2

3mm。
7.优选的,所述绿刺晶种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石英25

28份、氧化锌35

38份、氧化铜5

6份、高岭土10

12份、滑石5

6份、水白2

3份。
8.优选的,所述红花晶种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高岭土5

8份、石英30

35份、氧化锌15

18份、氧化锰16

19份。
9.优选的,所述红花釉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红花晶种20

25份、长石15

18份、高岭土15

25份、二氧化硅8

10份。
10.优选的,所述面釉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苏州土5

8份、石英5

10份、硼砂10

12份、长石12

15份、氧化钛3

4份、黄土5

8份、高岭土14

16份。
11.根据上述的釉下绿刺釉上红花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2.步骤a、坯体成型,在坯体表面加工树干纹路和树枝纹路;
13.步骤b、在树干纹路和树枝纹路的两侧开设绿刺开孔,在树枝纹路末端开设红花开孔;
14.步骤c、在树干纹路、树枝纹路和绿刺开孔内填充绿刺晶种,在红花开孔内填充红花晶种;
15.步骤d、施加面釉,干燥;
16.步骤e、在面釉上与红花开孔对应的位置施加红花釉;
17.步骤f、烧成,快速冷却后保温,然后缓慢冷却,制得陶瓷。
18.优选的,所述绿刺晶种和红花晶种的制备方法为:将原料组分按比例配置并混合,然后磨成直径小于1mm的粉末颗粒;所述红花釉的制备方法为:将红花晶种和其他原料按比例配置混合均匀并球磨,加40

50份水、1

2份甘油混合。
19.优选的,所述步骤f中烧成的具体步骤为:0

1h,缓慢升温至300℃以脱除釉料中部分结晶水;1

1.8h,快速升温至800℃,使釉料开始玻化;1.8

2h,保持800℃;2

2.5h,快速升温至1230℃的烧成温度;2.5

2.8h,快速降温至950℃的析晶温度;2.8

5h,在析晶温度下保温,绿刺开孔内的绿刺晶种在发育的过程中与树干纹路、树枝纹路中扩散的绿刺晶种釉发生相融,形成绿色针状晶花,红花开孔内的红花晶种扩散发育形成红色花朵状晶花,釉面上的红花釉也同时析晶扩散呈红色花朵状晶花,从而形成中间颜色深红外周颜色浅红的重叠花色形态;5h以后,在窑炉中自然冷却。
20.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提供的釉下绿刺釉上红花陶瓷及其制备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同一个析晶温度下进行保温,绿刺开孔内的绿刺晶种在发育的过程中与树干纹路、树枝纹路中扩散的绿刺晶种釉发生相融和连接,从而扩散形成绿色针状晶花,红花开孔内的红花晶种扩散发育形成红色花朵状晶花,釉面上的红花釉也同时析晶扩散呈红色花朵状晶花,从而形成中间颜色深红外周颜色浅红的重叠花色形态,且釉上釉下皆有红色晶花,具有立体感,加上树干纹路、树枝纹路本身呈现的绿色形态,整体呈现了绿色枝干、绿色针刺和红色花朵的形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22.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23.本发明所述的釉下绿刺釉上红花陶瓷,其特征在于:包括坯体,所述坯体上刻有树干纹路和树枝纹路,所述树干纹路和树枝纹路两边开设有绿刺开孔,所述树枝纹路的末端附近开设有红花开孔,所述树干纹路、树枝纹路和绿刺开孔内填充绿刺晶种,所述红花开孔内填充红花晶种,所述坯体上施加面釉,所述面釉上方在与红花开孔对应的位置施加红花釉。
24.所述树干纹路的根部和树枝纹路相连,所述树干纹路的宽度为1

1.5mm,所述树枝纹路的宽度为0.5

1mm,树干纹路、树枝纹路填充绿刺晶种在烧成后呈现绿色的枝干形态。
25.所述绿刺开孔距离树干纹路或树枝纹路的距离为1.5

2mm,所述绿刺开孔的直径为0.2

0.3mm、深度为1.5

2.5mm,所述红花开孔距离树枝纹路末端的距离为5

6mm,所述红花开孔的直径为0.4

0.5mm、深度为2

3mm。
26.所述绿刺晶种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石英25

28份、氧化锌35

38份、氧化铜5

6份、高岭土10

12份、滑石5

6份、水白2

3份,绿刺晶种在晶花形成后呈现绿色。
27.所述红花晶种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高岭土5

8份、石英30

35份、氧化锌15

18份、氧化锰16

19份,红花晶种在晶花成型后呈现红色。
28.所述红花釉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红花晶种20

25份、长石15

18份、高岭土15

25份、二氧化硅8

10份,红花釉以红花晶种为原料进一步配置,烧成后呈现红色。
29.所述面釉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苏州土5

8份、石英5

10份、硼砂10

12份、长石12

15份、氧化钛3

4份、黄土5

8份、高岭土14

16份,面釉在烧成后呈现浅黄色,从而为其他结晶晶花提供一个反差较大的对比底色。
30.具体实施例一
31.所述绿刺晶种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石英25份、氧化锌35份、氧化铜5份、高岭土10份、滑石5份、水白2份。
32.所述红花晶种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高岭土5份、石英30份、氧化锌15份、氧化锰16份。
33.所述红花釉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红花晶种20份、长石15份、高岭土15份、二氧化硅8份。
34.所述面釉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苏州土5份、石英5份、硼砂10份、长石12份、氧化钛3份、黄土5份、高岭土14份。
35.具体实施例二
36.所述绿刺晶种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石英28份、氧化锌38份、氧化铜6份、高岭土12份、滑石6份、水白3份。
37.所述红花晶种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高岭土8份、石英35份、氧化锌18份、氧化锰19份。
38.所述红花釉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红花晶种25份、长石18份、高岭土25份、二氧化硅10份。
39.所述面釉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苏州土8份、石英10份、硼砂12份、长石15份、氧化钛4份、黄土8份、高岭土16份。
40.具体实施例三
41.所述绿刺晶种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石英26.3份、氧化锌36.2份、氧化铜5.5份、高岭土11.7份、滑石5.6份、水白2.9份。
42.所述红花晶种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高岭土7.2份、石英32.4份、氧化锌16.5份、氧化锰17.8份。
43.所述红花釉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红花晶种22.3份、长石16.1份、高岭土20.8份、二氧化硅9.2份。
44.所述面釉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苏州土7.3份、石英8.8份、硼砂11.3份、长石13.2份、氧化钛3.7份、黄土6.2份、高岭土15.3份。
45.根据上述的釉下绿刺釉上红花陶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6.步骤a、坯体成型,在坯体表面加工树干纹路和树枝纹路;
47.步骤b、在树干纹路和树枝纹路的两侧开设绿刺开孔,在树枝纹路末端开设红花开
孔;
48.步骤c、在树干纹路、树枝纹路和绿刺开孔内填充绿刺晶种,在红花开孔内填充红花晶种;
49.步骤d、施加面釉,干燥;
50.步骤e、用毛笔蘸红花釉,在面釉上与红花开孔对应的位置点状施加红花釉;
51.步骤f、烧成,快速冷却后保温,然后缓慢冷却,制得陶瓷。
52.所述绿刺晶种和红花晶种的制备方法为:将原料组分按比例配置并混合,然后磨成直径小于1mm的粉末颗粒;所述红花釉的制备方法为:将红花晶种和其他原料按比例配置混合均匀并球磨,加40

50份水、1

2份甘油混合。
53.所述步骤f中烧成的具体步骤为:0

1h,缓慢升温至300℃以脱除釉料中部分结晶水;1

1.8h,快速升温至800℃,使釉料开始玻化;1.8

2h,保持800℃;2

2.5h,快速升温至1230℃的烧成温度;2.5

2.8h,快速降温至950℃的析晶温度;2.8

5h,在析晶温度下保温,绿刺开孔内的绿刺晶种在发育的过程中与树干纹路、树枝纹路中扩散的绿刺晶种釉发生相融,形成绿色针状晶花,红花开孔内的红花晶种扩散发育形成红色花朵状晶花,釉面上的红花釉也同时析晶扩散呈红色花朵状晶花,从而形成中间颜色深红外周颜色浅红的重叠花色形态;5h以后,在窑炉中自然冷却。
54.在同一个析晶温度下进行保温,绿刺开孔内的绿刺晶种在发育的过程中与树干纹路、树枝纹路中扩散的绿刺晶种釉发生相融和连接,从而扩散形成绿色针状晶花,红花开孔内的红花晶种扩散发育形成红色花朵状晶花,釉面上的红花釉也同时析晶扩散呈红色花朵状晶花,从而形成中间颜色深红外周颜色浅红的重叠花色形态,且釉上釉下皆有红色晶花,釉面上红花具有悬浮感,使得整体红花具有丰富的立体感,加上树干纹路、树枝纹路本身呈现的绿色形态,整体呈现了绿色枝干、绿色针刺和红色花朵的形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传统的结晶釉烧成中,由于棒状(针状)晶花和花朵状晶花成型的保温温度不同,在实际烧成中,两者只能选择其一生成,而不能够同时在一次烧成的过程中同时表达出来,而本发明的釉下绿刺釉上红花陶瓷在同一个析晶温度下进行保温,通过在树干纹路、树枝纹路边上埋设晶种,在较低的保温温度下也可实现针状或棒状的晶花,克服了传统工艺的缺陷。
55.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若干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