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化玻璃生产用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83797发布日期:2022-05-11 13:00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化玻璃生产用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钢化玻璃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钢化玻璃生产用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2.钢化玻璃属于安全玻璃,钢化玻璃其实是一种预应力玻璃,为提高玻璃的强度,通常使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在玻璃表面形成压应力,玻璃承受外力时首先抵消表层应力,从而提高了承载能力,增强玻璃自身抗风压性,寒暑性,冲击性等,在玻璃的生产制造中需要使用模具,但是现有的玻璃生产用模具,在玻璃成型后进行脱模时较为困难且浪费时间,导致整体机构的实用性下降,模型框与玻璃分离不方便,很难满足人们对模具的使用需求,原料在模型框中冷却时间较长,影响生产效率,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钢化玻璃生产用成型模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化玻璃生产用成型模具,具备方便脱模、能缩短原料的冷却时间等优点,解决了模型框与玻璃分离不方便、原料在模型框中冷却时间较长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钢化玻璃生产用成型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左右两侧的中央均固定连接有支板,所述支板顶部靠近底座中央一侧的中央固定连接有液压缸,两个所述液压缸输出轴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顶部的中央固定连通有浇注管,所述底座顶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下模具,所述底座底部靠近中央的左右两侧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输出轴顶部穿过下模具内壁底部且四个第一电动推杆输出轴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下模具内部的中央开设有空腔,所述底座底部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内壁底部左侧的中央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出水口顶部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水箱内壁底部右侧的中央固定连接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底座顶部靠近背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正面远离底座中央一侧的中央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输出轴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三电动推杆,所述第三电动推杆输出轴靠近底座中央一侧固定连接有夹板。
5.本实用新型的钢化玻璃生产用成型模具,其中上模具底部左右两侧的中央均固定连接有卡柱,所述下模具顶部左右两侧的中央均开设有与卡柱相适配的卡槽,所述卡槽与卡柱活动插接,该结构设置,使上模具和下模具连接紧凑,提高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紧密性,确保玻璃制品成型质量。
6.本实用新型的钢化玻璃生产用成型模具,其中底座顶部靠近左右两侧的中央均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底部穿过上模具底部且与上模具滑动连接,该结构设置,使得上模具在移动时更加稳定。
7.本实用新型的钢化玻璃生产用成型模具,其中下模具顶部的中央开设有模腔,所述连接板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与模腔的长度和宽度相同,所述连接板与模腔滑动连接,四个
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分别位于空腔的正面和背面,该结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将玻璃拿出,便于玻璃顺利脱模。
8.本实用新型的钢化玻璃生产用成型模具,其中出水管顶部穿过空腔内壁底部且与空腔连通,所述下模具底部右侧的中央和底座顶部右侧的中央之间开设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直径小于出水管内壁直径,所述空腔通过出水孔与水箱内部连通,该结构设置,使水能循环流动,能提高原料的冷却效率。
9.本实用新型的钢化玻璃生产用成型模具,其中夹板靠近底座中央一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夹板位于下模具顶部背面,该结构设置,使得玻璃能与连接板分离,方便工作人员将玻璃拿出。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1.1、本实用新型通过四个第一电动推杆输出轴顶部之间设置的连接板,配合底座顶部设置的固定板、固定板正面设置的第二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输出轴正面设置的第三电动推杆和第三电动推杆输出轴设置的夹板,当原料成型后,使第一电动推杆输出轴伸长,将连接板带动成型的玻璃上移,使得玻璃能离开下模具,同时使第二电动推杆和第三电动推杆配合,能使夹板夹持玻璃,使得玻璃能与连接板分离,方便工作人员将玻璃拿出,便于玻璃顺利脱模,提高玻璃成型的质量,能避免玻璃与下模具或连接板粘连在一起,避免工作人员手动操作对玻璃造成损伤,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下模具内部设置的空腔,配合底座底部设置的水箱、水箱内壁底部设置的水泵、水泵出水口顶部设置的出水管、水箱内壁底部设置的半导体制冷片和下模具底部右侧的中央设置的出水孔,通过水泵配合出水管的设置能将冷水输送到空腔中,使冷水对下模具中的原料进行冷却,出水孔的设置,能使升温的水从出水孔流出,使水能循环流动,能提高原料的冷却效率,缩短冷却原料的时间,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座、下模具和夹持装置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腔和第一电动推杆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底座;2、支板;3、液压缸;4、上模具;41、卡柱;5、浇注管;6、滑杆;7、下模具;71、卡槽;8、第一电动推杆;9、连接板;10、空腔;101、出水孔;11、水箱;12、水泵;13、出水管;14、半导体制冷片;15、固定板;16、第二电动推杆;17、第三电动推杆;18、夹板。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20.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的钢化玻璃生产用成型模具,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左右两侧的中央均固定连接有支板2,支板2顶部靠近底座1中央一侧的中央固定连接有液压缸3,两个液压缸3输出轴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上模具4,上模具4顶部的中央固定连通有浇注管5,底座1顶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下模具7,底座1底部靠近中央的左右两侧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8,第一电动推杆8输出轴顶部穿过下模具7内壁底部且四个第一电动推杆8输出轴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9,下模具7内部的中央开设有空腔10,底座1底部固定连接有水箱11,水箱11内壁底部左侧的中央安装有水泵12,水泵12出水口顶部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3,水箱11内壁底部右侧的中央固定连接有半导体制冷片14,底座1顶部靠近背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5,固定板15正面远离底座1中央一侧的中央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16,第二电动推杆16输出轴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三电动推杆17,第三电动推杆17输出轴靠近底座1中央一侧固定连接有夹板18。
22.上模具4底部左右两侧的中央均固定连接有卡柱41,下模具7顶部左右两侧的中央均开设有与卡柱41相适配的卡槽71,卡槽71与卡柱41活动插接,该结构设置,使上模具4和下模具7连接紧凑,提高上模具4和下模具7之间紧密性,确保玻璃制品成型质量。
23.底座1顶部靠近左右两侧的中央均固定连接有滑杆6,滑杆6底部穿过上模具4底部且与上模具4滑动连接,该结构设置,使得上模具4在移动时更加稳定。
24.下模具7顶部的中央开设有模腔,连接板9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与模腔的长度和宽度相同,连接板9与模腔滑动连接,四个第一电动推杆8分别位于空腔10的正面和背面,该结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将玻璃拿出,便于玻璃顺利脱模。
25.出水管13顶部穿过空腔10内壁底部且与空腔10连通,下模具7底部右侧的中央和底座1顶部右侧的中央之间开设有出水孔101,出水孔101直径小于出水管13内壁直径,空腔10通过出水孔101与水箱11内部连通,该结构设置,使水能循环流动,能提高原料的冷却效率。
26.夹板18靠近底座1中央一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垫,夹板18位于下模具7顶部背面,该结构设置,使得玻璃能与连接板9分离,方便工作人员将玻璃拿出。
27.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工作人员打开液压缸3开关,使液压缸3输出轴伸长,使上模具4下移,当卡柱41插入卡槽71内部后,使液压缸3停止工作,然后将玻璃原料通过浇注管5浇注在下模具7的模腔中,同时打开水泵12和半导体制冷片14开关,半导体制冷片14对水箱11中的水制冷,水泵12将冷水从出水管13输送到空腔10中,使冷水对玻璃原料进行冷却,升温后的水经过出水孔101流出空腔10再次进入水箱11内部,当玻璃成型后,打开第一电动推杆8开关,使第一电动推杆8输出轴伸长,将连接板9带动成型的玻璃上移,使玻璃能离开下模具7,同时打开第二电动推杆16和第三电动推杆17开关,第二电动推杆16输出轴伸长将夹
板18向正面移动,使夹板18位于玻璃的左右两侧后停止,第三电动推杆17输出轴伸长使两个夹板18夹持玻璃,然后使连接板9回到原位,使玻璃与连接板9分离,然后工作人员拿取成型后的玻璃。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