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元件用正极活性物质、蓄电元件用正极、蓄电元件和蓄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37091发布日期:2023-07-12 20:41阅读:39来源:国知局
蓄电元件用正极活性物质、蓄电元件用正极、蓄电元件和蓄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蓄电元件用正极活性物质、蓄电元件用正极、蓄电元件和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1、以锂离子二次电池为代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多用于个人电脑、通讯终端等电子机器、汽车等。一般来说,上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如下构成:具有以隔离件电隔离的一对电极以及介于该电极间的非水电解质,通过在两电极间进行离子的授受,从而进行充放电。另外,作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外的非水电解质蓄电元件,锂离子电容器、双电层电容器等电容器也很常见。

2、近年来,作为上述蓄电元件所使用的正极活性物质,着眼于价格低廉且安全性高的橄榄石型正极活性物质。该橄榄石型正极活性物质的电子传导性低,因此,难以得到接近理论容量的放电容量,为了提高电子传导性,提出了在表面被覆碳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

3、另外,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例如,对所谓的三元系的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正极活性物质,提出有介由前体进行制造的方法(可参照专利文献2)。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034306号公报

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21-051909号公报

8、但是,进行了这样的碳被覆的橄榄石型正极活性物质的比表面积大,因此,使用了这样的正极活性物质的蓄电元件在高温环境下保存后容易产生电阻上升,有输出维持率降低的风险。

9、另外,在使用介由前体制造的方法而得到进行了碳被覆的橄榄石型正极活性物质的情况下,难以控制正极活性物质的结晶成长方向,难以得到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充分的特性。

10、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元件用正极活性物质,其能减少蓄电元件和蓄电装置的高温环境下保存后的电阻上升。

11、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的蓄电元件用正极活性物质为如下化合物: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碳被覆,在通过使用cukα射线的粉末x射线衍射法观察到的相当于(131)面的峰中,充电状态的峰相对于放电状态的峰的半峰宽比率为0.85~1.13,以下述式1表示。

12、lifexmn(1-x)po4(0≤x≤1)···1

13、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的蓄电元件用正极活性物质能减少蓄电元件和蓄电装置的高温环境下保存后的电阻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特征:

1.一种蓄电元件用正极活性物质,其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碳被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元件用正极活性物质,其中,所述半峰宽比率为0.85~1.10。

3.一种蓄电元件用正极,其具备正极合剂层,所述正极合剂层含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正极活性物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元件用正极,其中,所述正极合剂层的峰微分孔容为5×10-3cm3/(g·nm)~8×10-3cm3/(g·nm)。

5.一种蓄电元件,具备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正极。

6.一种蓄电装置,其具备两个以上的蓄电元件,并且,具备一个以上的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电元件。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的蓄电元件用正极活性物质为其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碳被覆,在通过使用CuKα射线的粉末X射线衍射法观察到的相当于(131)面的峰中,充电状态的峰相对于放电状态的峰的半峰宽比率为0.85~1.13,并且是以下述式1表示的化合物。LiFexMn(1-x)PO4(0≤x≤1)···1。

技术研发人员:远藤大辅,大谷真也,星野哲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