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种植用炭基肥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2066990发布日期:2022-11-05 01:03阅读:77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肥料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稻种植用炭基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水稻用肥料多为化学肥料,虽然可在短期内达到一定使水稻增产的效果,但是长期施用容易造成土壤板结或盐碱化等问题。也有一些生物肥料应用到种植,如固氮菌肥,主要由具有固氮作用的细菌和真菌组成;磷细菌,其功能是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磷,使之变为易于被植物吸收的磷素;钾细菌,其功能是分解土壤中的钾化合物,使之成为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速效钾。这些肥料在单独使用时均能发挥各自作用,部分满足植物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要,且不会产生长期使用造成的土壤板结现象。
3.但单独使用上述三类生物肥料只能解决植物所需营养的一个方面,且成本较高,用量大,同时,将三者配合使用,又因难于做到比例适当而造成施肥量的不足或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生物肥料只能解决植物所需营养的一个方面,且成本较高,用量大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水稻种植用炭基肥及其制备方法。
6.2.技术方案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水稻种植用炭基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尿素20-26%、磷酸一氨15-20%、氯化钾15-20%、生物炭10-20%和有机肥15-25%。
9.优选地,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尿素20%、磷酸一氨20%、氯化钾15%、生物炭20%和有机肥15%。
10.优选地,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尿素26%、磷酸一氨15%、氯化钾20%、生物炭10%和有机肥25%。
11.优选地,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尿素23%、磷酸一氨18%、氯化钾18%、生物炭15%和有机肥20%。
12.优选地,所述生物炭为水稻秸秆。
13.优选地,所述有机肥为猪粪、牛粪等畜禽粪便。
14.本发明中还提出了一种水稻种植用炭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5.步骤1:生物炭的制备:以水稻秸秆为原料,经过收集、纤维化等预处理后,进入炭化炉热解,出料经冷却后常温输出,即为成品生物炭;
16.步骤2:有机肥的制备:以猪粪、牛粪等畜禽粪便和水稻秸秆为主要原料,生产工艺包括:原料前处理-发酵-二次发酵-包装等环节;
17.步骤3:水稻炭基复合肥配置和生产:将上述生物炭、有机肥和无机肥等原料按比例各自输送带进入混合仓,混合仓混匀后经过筛分,筛分后烘干,烘干后造粒,造粒后冷却,
冷却后打包形成成品。
18.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水稻秸秆在550℃-600℃厌氧高温热解工艺下热解25-30min。
19.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有机肥的制备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0.s1:原料前处理:对发酵物料进行碳氮比配伍和水分调节,原料按照25-28:1的碳氮比和55-60%的含水率进行配比和前处理,并加入发酵菌剂,加速物料腐熟;
21.s2:堆肥发酵:物料配比完成和经前处理完成后,堆入发酵槽中,每天进行温度测量和记录,待温度在60℃以上或翻抛后两天温度不在上升时需要重复翻抛操作,待堆体物料水分降到40%左右,发酵温度持续维持40度以下低温,粉状物料呈黑褐色,物料变得松散、没有臭味,略带有机酸香味时说明发酵完成(以发芽指数验证),并记录发酵完成时间;
22.s3:二次发酵:物料堆肥发酵完成后,因为含水率还比较高,翻出发酵槽后,还需进行二次发酵,促进物料进一步腐熟、降低水分,对腐熟有机肥产品进行抽检,检验合格产品进行包装出库。
23.3.有益效果
2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25.本发明中,炭基肥釆用生物炭、化学肥料和少部分有机肥为原料,制成后具有良好孔隙比,吸附缓释性能优,可以缓慢提供养分、改善土壤性质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7.实施例1:
28.一种水稻种植用炭基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尿素20-26%、磷酸一氨15-20%、氯化钾15-20%、生物炭10-20%和有机肥15-25%。
29.本发明中,一种水稻种植用炭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0.步骤1:生物炭的制备:以水稻秸秆为原料,经过收集、纤维化等预处理后,进入炭化炉在550℃-600℃厌氧高温热解工艺下热解25-30min,出料经冷却后常温输出,即为成品生物炭;
31.步骤2:有机肥的制备:以猪粪、牛粪等畜禽粪便和水稻秸秆为主要原料,生产工艺包括:原料前处理-发酵-二次发酵-包装等环节;
32.步骤3:水稻炭基复合肥配置和生产:将上述生物炭、有机肥和无机肥等原料按比例各自输送带进入混合仓,混合仓混匀后经过筛分,筛分后烘干,烘干后造粒,造粒后冷却,冷却后打包形成成品。
33.本发明中,炭基肥釆用生物炭、化学肥料和少部分有机肥为原料,制成后具有良好孔隙比,吸附缓释性能优,氮-磷-钾养分配置可以达到:15-5-8,可以缓慢提供养分、改善土壤性质等优点。
34.实施例2:
35.其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内容,其中,对于上述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阅上述描述,此处的实施例不作重复详述;而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其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36.一种水稻种植用炭基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尿素20%、磷酸一氨20%、氯化钾15%、生物炭20%和有机肥15%。
37.实施例3:
38.其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内容,其中,对于上述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阅上述描述,此处的实施例不作重复详述;而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其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39.一种水稻种植用炭基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尿素26%、磷酸一氨15%、氯化钾20%、生物炭10%和有机肥25%。
40.实施例4:
41.其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内容,其中,对于上述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阅上述描述,此处的实施例不作重复详述;而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其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42.一种水稻种植用炭基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尿素23%、磷酸一氨18%、氯化钾18%、生物炭15%和有机肥20%。
43.实施例5:
44.其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内容,其中,对于上述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阅上述描述,此处的实施例不作重复详述;而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其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45.有机肥的制备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46.s1:原料前处理:对发酵物料进行碳氮比配伍和水分调节,原料按照25-28:1的碳氮比和55-60%的含水率进行配比和前处理,并加入发酵菌剂,加速物料腐熟;
47.s2:堆肥发酵:物料配比完成和经前处理完成后,堆入发酵槽中,每天进行温度测量和记录,待温度在60℃以上或翻抛后两天温度不在上升时需要重复翻抛操作,待堆体物料水分降到40%左右,发酵温度持续维持40度以下低温,粉状物料呈黑褐色,物料变得松散、没有臭味,略带有机酸香味时说明发酵完成(以发芽指数验证),并记录发酵完成时间;
48.s3:二次发酵:物料堆肥发酵完成后,因为含水率还比较高,翻出发酵槽后,还需进行二次发酵,促进物料进一步腐熟、降低水分,对腐熟有机肥产品进行抽检,检验合格产品进行包装出库。
4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