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生产曲面钢化玻璃的反向弯曲变弧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79735发布日期:2022-07-09 01:39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用于生产曲面钢化玻璃的反向弯曲变弧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曲面钢化玻璃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曲面钢化玻璃的反向弯曲变弧机构。


背景技术:

2.钢化玻璃是一种预应力玻璃,具有强度高、热稳定性好及使用安全等优点,因而在高层建筑门窗、玻璃幕墙、采光顶棚、汽车玻璃、光伏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钢化玻璃的结构、形状及厚度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曲面钢化玻璃得到了人们的青睐,也对曲面钢化玻璃的生产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目前生产曲面钢化玻璃所用的变弧机构是由分体式的上变弧机构和下变弧机构组成,工作前,按照待加工曲面玻璃的设计弧度将上变弧机构的成形弧度与下变弧机构的成形弧度提前人工预设完成(上、下变弧机构的弯曲弧度相同),工作时,加热后的玻璃进入下变弧机构,待玻璃落到下变弧机构的下托辊上后,带有上压辊的上变弧机构下落,至上压辊压到玻璃上表面后停止,然后下变弧机构靠自身重量下落,与此同时,上变弧机构也靠自身重量下落,加热的玻璃在上、下变弧机构的共同作用下,弯曲成形,然后进风淬冷,将曲面玻璃固定成形。在上述变弧过程中,虽然上、下变弧机构是同步进行弯曲的,但是二者最终弯曲的弧度是不一致的,原因在于:下变弧机构自身很重,靠自身重量下落能够达到所要求的弧度,而上变弧机构由于自身较轻,依靠自身重量下落很难达到要求的弧度,且由于结构所限,在上变弧机构上加重较少不起作用,加重较多则上变弧机构将无法工作,这就造成热玻璃在上变弧机构的压制下很难达到客户要求的弧度,导致生产出的曲面钢化玻璃良品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生产曲面钢化玻璃的反向弯曲变弧机构,以解决传统生产曲面钢化玻璃所存在的压制弧度不准确而造成良品率低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生产曲面钢化玻璃的反向弯曲变弧机构,包括下变弧机构,所述下变弧机构包括托辊以及设置在所述托辊两端用于支撑所述托辊的下变弧组件;在所述下变弧组件上分别安装有联结件,所述联结件上设置有压辊座,平行设置在所述托辊上方的上压辊两端转动穿设在所述压辊座的安装孔内。
7.实际安装时,所述上压辊和所述托辊的位置交错布设。
8.进一步的,所述联结件可采用联接板,在所述联接板上开设有竖向长槽,所述压辊座滑动设置在所述竖向长槽内并沿所述竖向长槽上下滑动,在所述压辊座上方设置有紧固装置。
9.为简化其结构,所述紧固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竖向长槽两侧板顶部的支撑板,固连在所述压辊座顶部的调整螺栓自所述支撑板上开设的通孔穿出,在位于所述支撑板上下
位置处的调整螺栓上旋拧有紧固螺母。
10.在所述下变弧机构上方设置有上部淬冷机构。
11.具体的,所述上部淬冷机构包括上变弧机构和均衡设置在所述上变弧机构上的上吹风风栅。
12.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通过将托辊和上压辊都安装在下变弧机构上,变弧过程中,托辊和上压辊同步运动,热玻璃的弯曲弧度只与下变弧机构有关,使玻璃的成形弧度准确,弧形过渡自然,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良品率。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图1的变弧状态图。
15.图3是图1中联接板和压辊座的放大图。
16.图4是图1中上压辊和托辊的位置布设图。
17.图5是上部淬冷机构的结构图。
18.图6是图5的变弧状态图。
19.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加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
21.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关于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3.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生产曲面钢化玻璃的反向弯曲变弧机构,包括下变弧机构和上部淬冷机构;具体来说,该下变弧机构包括托辊1,在托辊1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冷却玻璃的下吹风风栅2,在托辊1和下吹风风栅2两端分别设置有起支撑和变形作用的下变弧组件3(为降低改造成本,托辊1、下吹风风栅2和下变弧组件3仍采用常规结构);为克服传统的上、下变弧机构最终弯曲弧度不一致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在两端的下变弧组件3上分别安装有联接板4,联接板4可通过安装件(如螺栓等)固定在下变弧组件3的侧板上,在联接板4上部开设竖向长槽,压辊座5滑动设置在竖向长槽内,平行设置在托辊1上方的上压辊6的两端转动穿设在压辊座5的安装孔5.1内,如图3所示;为适应不同厚度的玻璃,压辊座5可沿竖向长槽上下滑动(调整上压辊6的高低位置,即调整上压辊6和托辊1之间的距离),在压辊座5的上方设置有紧固装置;为简化结构,本技术的紧固装置包括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安装在联接板4的竖向长槽两侧的侧板顶部的水平状支撑板7,固连在压辊座5顶部的调整螺
栓8自支撑板7上开设的通孔穿出,在位于支撑板7上、下位置处的调整螺栓8上旋拧有紧固螺母9;如果加工厚玻璃时,先松开支撑板7上、下的紧固螺母9,旋拧调整螺栓8向上,带动压辊座5向上,调整使托辊1和上压辊6之间的间隙变大,然后并紧紧固螺母9;同理向下调整压辊座5,使托辊1和上压辊6之间的间隙变小即可加工薄玻璃。
24.安装完毕后,上压辊6和托辊1的位置交错布设,分别从上、下均匀的对加热后的玻璃加力,使之按设计弧度反向弯曲,如图4所示。
25.当加热玻璃弯曲到位后,需要对成型后的热玻璃进行淬冷,所以,本技术在下变弧机构的上方同样也设置有上部淬冷机构。具体的,上部淬冷机构包括上变弧机构和均衡设置在上变弧机构上的上吹风风栅10,如图5所示:由于上压辊已移至下变弧机构上,所以此时的上变弧机构仅仅是为了对上吹风风栅10进行变弧,使之能与玻璃的弧度一致,对弯曲后的玻璃进行有效冷却、定形。为降低加工成本,上变弧机构无需改变,仍采用常规结构,由调节板11、人字板12、圆柱销13、滑块14、风栅座15和联动板16等几部分组成,零部件之间用螺钉螺栓和圆柱销等联接固定,风栅座15用螺钉固定在人字板12上,吹风风栅10安装在风栅座15的滑槽上,可在风栅座15的滑槽上上下移动。
26.圆弧的形成是由人字板12、风栅座15和吹风风栅10等部件依靠自身重量向下运动,然后由人字板12等部件再带动联动板16移动,联动板16带动滑块14移动,由于滑块14的上下滑动,调节了各调节板11的变动幅度,均衡了各人字板12的幅度,从而得到一个均匀的弧形,如图6所示,由于是常规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27.图7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生产曲面钢化玻璃的反向弯曲变弧机构安装在机架200上的实际工作状态图,其具体工作过程为:
28.首先根据客户要求,预先调整下变弧机构的成形弧度和上变弧机构的成形弧度,然后按照待加工玻璃100的厚度调整上压辊6和托辊1之间的间隙,保证加热后的玻璃能顺利的传送过来;
29.调整完毕后,下变弧机构和上变弧机构分别在各自的减速机(上变弧机构的减速机标注为301,下变弧机构的减速机标注为302)作用下使之处于水平状态,等待加热后玻璃的进入;
30.加热后的玻璃100传送到设备的下变弧机构的托辊1上,使之处于托辊1和上压辊6之间,然后下变弧机构依靠自身重量下落,此时,安装在下变弧机构上的托辊1、上压辊6和受热玻璃100一起同时向下弯曲变形,由于受热玻璃100在整个变形过程中始终位于托辊1和压辊6之间,可随托辊1和上压辊6的逐渐弯曲而渐渐由平板状受压变形到预设的弯曲状;由于托辊1和上压辊6都安装在下变弧机构上,二者同步动作,所以玻璃100的弯曲弧度只与下变弧机构有关,可保证成形后的玻璃曲面弧度准确,弧形过渡自然,大大提高了曲面钢化玻璃的良品率;与此同时,上变弧机构也依靠自身重量下落,待下变弧机构弯曲到位,上吹风风栅10和下吹风风栅2从两面同时对弯曲成形的玻璃进风冷却,使玻璃固定成形;
31.当玻璃成形后,按照常规方法进行下述步骤:先利用上变弧机构专用的减速机301将上变弧机构两端提起,使其恢复成水平状态;与此同时,下变弧机构的传动机构启动,带动托辊1转动,将已弯曲成形的玻璃送出下变弧机构;然后利用下变狐机构专用的减速机302将下变弧机构两端提起,使其恢复成水平状态;至此一个工作循环结束,上变弧机构和下变弧机构均恢复到初始的水平状态,准备接收下一块待加工的受热玻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