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压延机润滑油循环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93993发布日期:2022-10-01 00:48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璃压延机润滑油循环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延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玻璃压延机润滑油循环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2.玻璃压延机位于玻璃压延生产线的熔窑与退火窑之间,主要作用是将熔融的玻璃液压延成型为一定厚度的玻璃带,是压延玻璃生产线的关键设备。玻璃压延机在高温环境中24小时不间断工作,工作时长常达半年,甚至更长。主辊轴承区域温度能够达到200摄氏度,因此良好的润滑对玻璃压延机的性能与寿命至关重要。现有主辊轴承润滑技术通常采用开放式润滑,每隔几个小时通过油泵向轴承加注润滑油,润滑油流经轴承后再经过油管被收集到废油桶中,最后被当作废物处理。这种使用方式造成润滑油利用率低,容易造成环境污,增加了设备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润滑油利用率的玻璃压延机润滑油循环利用系统。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玻璃压延机润滑油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支架、接油盒、储油罐、液位传感器、驱动单元、一级过滤单元和二级过滤单元;
6.所述储油罐、驱动单元、一级过滤单元和二级过滤单元均安装在支架上;
7.所述储油罐的进油口与接油盒连通,出油口通过驱动单元后与一级过滤单元的进油口连通;
8.所述一级过滤单元的出油口与二级过滤单元的进油口连通;所述二级过滤单元的出油口用于输出过滤后的洁净润滑油;
9.两个所述液位传感器均安装在储油罐内部的上部和下部。
10.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接油盒来收集润滑油,并储存在储油罐中,当储油罐内的油量增加到位于上部的液位传感器处时,驱动单元开始工作,将储油罐内的润滑油依次通过一级过滤单元和二级过滤单元的清洁后,洁净润滑油能够再次使用,从而完成润滑油重复利用,提高了润滑油的利用率。在储油罐内的油量低于位于下部的液位传感器时,驱动单元停止工作,本系统处于待机状态。
11.优选地,所述一级过滤单元包括第一三通、第一分油盘和第一滤清器;
12.所述第一三通设置有一个进油口和两个出油口,所述第一分油盘设置有两个进油口和一个出油口;
13.所述第一三通的进油口与驱动单元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一三通的两个出油口分别与第一分油盘的两个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一分油盘的出油口与二级过滤单元的进油口连通。
14.优选地,所述二级过滤单元包括第二三通、第二分油盘和第二滤清器;
15.所述第二三通设置有一个进油口和两个出油口,所述第二分油盘设置有两个进油口和一个出油口;
16.所述第二三通的进油口与第一分油盘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二三通的两个出油口分别与第二分油盘的两个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二分油盘的出油口用于输出过滤后的洁净润滑油。
17.优选地,所述第一滤清器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安装在第一分油盘上;所述第二滤清器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安装在第二分油盘上。
18.优选地,所述驱动单元为齿轮泵,所述齿轮泵的进油口与储油罐的出油口连通,出油口与一级过滤单元的进油口连通。
19.优选地,所述储油罐包括罐体和上盖;所述罐体材质为带有刻度的透明有机玻璃;所述上盖安装在罐体上,所述上盖材质为不锈钢。
20.优选地,所述上盖设置有把手。
21.优选地,所述储油罐的底部开设有清污放油孔。
22.优选地,所述储油罐的内部底部安装有强力钕磁铁。
23.优选地,所述接油盒设置在实际润滑点的下方,所述接油盒的数量根据实际润滑点的数量确定。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接油盒来收集润滑油,并储存在储油罐中,当储油罐内的油量增加到位于上部的液位传感器处时,驱动单元开始工作,将储油罐内的润滑油依次通过一级过滤单元和二级过滤单元的清洁后,洁净润滑油能够再次使用,从而完成润滑油重复利用,提高了润滑油的利用率。在储油罐内的油量低于位于下部的液位传感器时,驱动单元停止工作,本系统处于待机状态。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27.1、支架;2、接油盒;3、储油罐;4、液位传感器;5、驱动单元;6、一级过滤单元;7、二级过滤单元;31、罐体;32、上盖;321、把手;51、齿轮泵;61、第一三通;62、第一分油盘;63、第一滤清器;71、第二三通;72、第二分油盘;73、第二滤清器。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29.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0.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玻璃压延机润滑油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支架1、接油盒2、储油罐3、液位传感器4、驱动单元5、一级过滤单元6和二级过滤单元7。
31.支架1固定在玻璃压延机底架上,用于承载本系统的各个部件。
32.接油盒2安装在压延机润滑点下方用于收集从润滑点处流出的润滑油,通过油管将润滑油引入储油罐3中,接油盒2的数量根据实际润滑点的数量确定。
33.储油罐3固定安装在支架1上,储油罐3分为罐体31和上盖32两个部分。罐体31为上端开口的箱体结构,上盖32安装在罐体31上的开口,并密封罐体31。上盖32上还设置有把手321,便于用户打开上盖32,对罐体31内部进行清理。
34.罐体31材质为带有刻度的透明有机玻璃,便于用户观察储油罐3内部的蓄油状态,防止因液位传感器4的失效而无法对储油罐3内部的真实情况进行把控,避免发生意外。罐体31的下部设有出油孔,底部设有清污放油孔用于排放污油,同时罐体31内部底装有强力钕磁铁以吸附润滑油中的铁质杂质。
35.上盖32材质为不锈钢,上盖32中间设有带滤网的进油口用于接收接油盒2中的润滑油。
36.液位传感器4设置有两个,分别为液位传感器4a和液位传感器4b,液位传感器4a安装在储油罐3内部的上部,液位传感器4b安装在储油罐3内部的下部。其将油位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以控制驱动单元5的启停,当油位高于液位传感器4a时驱动单元5开始工作,低于液位传感器4b时驱动单元5停止工作。
37.驱动单元5为齿轮泵51。齿轮泵51安装在支架1上,且位于储油罐3的一侧。齿轮泵51的进油口与储油罐3的出油口连通,出油口与一级过滤单元6的进油口连通。齿轮泵51为整个系统的动力源,用于输送润滑油。
38.一级过滤单元6包括第一三通61、第一分油盘62和第一滤清器63;第一三通61设置有一个进油口和两个出油口,第一分油盘62设置有两个进油口和一个出油口;第一三通61的进油口与驱动单元5的出油口连通,第一三通61的两个出油口分别与第一分油盘62的两个进油口连通;第一分油盘62的出油口与二级过滤单元7的进油口连通。
39.二级过滤单元包括第二三通71、第二分油盘72和第二滤清器73;第二三通71设置有一个进油口和两个出油口,第二分油盘72设置有两个进油口和一个出油口;第二三通71的进油口与第一分油盘62的出油口连通,第二三通71的两个出油口分别与第二分油盘72的两个进油口连通;第二分油盘72的出油口用于输出过滤后的洁净润滑油。
40.具体的,第一三通61和第二三通71的内部均加工有特定规格的油孔用于连通出油口和进油口。
41.第一分油盘62和第二分油盘72固定安装在支架1上。第一分油盘62的出油口的内部加工内螺纹,第一滤清器63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固定安装在第一分油盘62的上端。第二分油盘72的出油口的内部加工内螺纹,第二滤清器73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固定安装在第二分油盘72的上端。经过上述二级过滤后的洁净润滑油将被导入到压延机的加油泵中,用于再次使用,完成润滑油的重复利用。
42.本实施例的第一三通61和第一分油盘62之间、第二三通71和第二分油盘72之间均设置有两路管道来进行传输润滑油,一方面提高了传输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够避免因一路管道堵塞而无法工作的情况。
43.第一滤清器63和第二滤清器73均为常用的汽车机油滤清器,同时分别通过螺纹连接在第一分油盘62和第二分油盘72上,便于定期更换。
44.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45.将本系统的各个部件安装在支架1上后,将多个接油盒2分别安装在多个压延机润滑点的下方,并通过油管将收集的润滑油输送到储油罐3中。
46.当储油罐3中的油位高于液位传感器4a时,液位传感器4a的油位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发送给齿轮泵51,齿轮泵51开始工作,储油罐3内的润滑油在齿轮泵51的作用下依次通过一级过滤单元6和二级过滤单元7的过滤后从二级过滤单元7的第二滤清器73的出油口输送至压延机的加油泵中,用于再次使用,完成润滑油的重复利用。
47.在齿轮泵51的持续工作下,当储油罐3的油位低于液位传感器4b时,液位传感器4b的油位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发送给齿轮泵51,齿轮泵51停止工作,本系统处于待机状态,等待下次工作。
48.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4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示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