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晶炉用换热器及单晶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05580发布日期:2023-03-10 20:35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晶炉用换热器及单晶炉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晶体生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单晶炉用换热器及单晶炉。


背景技术:

2.当前,单晶硅在太阳能光伏产业中有着广泛应用。太阳能光伏产业中的单晶硅一般采用单晶炉通过直拉法制备。
3.在拉晶过程中,存在单晶炉的换热器浸入硅液的情况下。因现有单晶炉中换热器设计不合理,使得换热器前端部分浸入硅液或者接近硅液表面时,单晶炉内氩气等保护气体无法散出,气体被迫直接冲向液面,导致局部液面硅液向上翻起而出现溅硅、喷硅等现象,不仅影响晶体生长质量,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单晶炉用换热器及单晶炉,以解决现有单晶生长过程所使用的换热器,容易出现溅硅、喷硅现象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单晶炉用换热器,其中,包括换热器本体及导气结构;
7.所述换热器本体具有生长单晶硅的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沿所述换热器本体的轴线方向延伸,且贯穿所述换热器本体;
8.所述导气结构绕所述收容空间设置于所述换热器本体一端,所述导气结构具有导气口,且所述导气口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
9.所述导气结构用于,换热器与单晶炉中的液体接触时,将从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另一端流入所述收容空间的气体从所述导气口流出。
10.可选地,所述的单晶炉用换热器中,所述导气口具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导气口沿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周向方向设置。
11.可选地,所述的单晶炉用换热器中,多个所述导气口设置在所述导气结构远离所述换热器本体的一侧。
12.可选地,所述的单晶炉用换热器中,所述导气结构远离所述换热器本体的一侧具有齿纹,所述齿纹中相邻两个齿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导气口。
13.可选地,所述的单晶炉用换热器中,所述导气结构为筒状,所述导气结构的侧壁沿径向贯穿设置有所述导气口。
14.可选地,所述的单晶炉用换热器中,所述导气结构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换热器本体一端;或所述导气结构与所述换热器本体为一体式结构。
15.可选地,所述的单晶炉用换热器中,所述导气结构上设置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监测导气结构是否浸入硅液。
16.可选地,所述的单晶炉用换热器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供液管及排液管,所述供液管与所述换热器本体一端连通,所述排液管与所述换热器本体另一端连通;
17.所述传感器连接有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
18.所述第一导线穿设于所述供液管;
19.所述第二导线穿设于所述排液管。
20.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单晶炉,其中,包括炉体及安装于所述炉体内部的如上所述的单晶炉用换热器。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包括以下优点:
22.本技术中的单晶炉用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及导气结构;上述换热器本体具有生长单晶硅的收容空间,收容空间沿换热器本体的轴线方向延伸,且贯穿换热器本体;导气结构绕收容空间设置于换热器本体一端,导气结构具有导气口,且导气口与收容空间连通;导气结构用于在换热器与单晶炉中的液体接触时,将从换热器本体的另一端流入收容空间的气体从上述导气口流出;其中,通过在换热器本体一端设置具有导气口的导气结构,且该导气口与收容空间连通,使得在换热器接近单晶炉中硅液液面或部分浸入硅液时,提供给氩气等保护气体向外流动的通道而从收容空间向四周泄出,从而防止因保护气体气流问题导致的喷硅、溅硅问题,提升单晶炉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23.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24.图1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单晶炉用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25.图2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单晶炉用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26.图3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单晶炉用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单晶炉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9.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30.单晶炉用换热器主要是通过热量交换方法快速带走单晶硅晶体根部的热量,从而实现单晶硅的快速生长。其中,换热器具有生长单晶硅的收容空间,同时,为了带走由于高温产生的硅氧化物和杂质挥发物,维持单晶炉体内真空度的稳定性,需要在直拉单晶生长过程中,将氩气由上至下贯穿换热器中单晶硅生长的区域。
31.但是,因现有换热器底部为平口,使得在换热器底部浸入硅液后无法向外泄出氩气,使得进入收容空间内的气体被迫直接冲向液面,导致局部液面硅液向上翻起而出现溅硅、喷硅等现象。
32.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晶炉用换热器10,如图1~3所示,包括换热器本体11及导气结构12;上述换热器本体11具有生长单晶硅的收容空间13,上述收容空间13沿所述换热器本体11的轴线方向延伸,且贯穿上述换热器本体11;上述导气结构12绕所述收容空间13设置于上述换热器本体11一端,上述导气结构12具有导气口14,且上述导气口14与上述收容空间13连通;上述导气结构12,用于在换热器10与单晶炉中的液体接触时,将从上述换热器本体11的另一端流入上述收容空间13的气体从上述导气口14流出。
33.其中,上述换热器本体11中的收容空间13用于为单晶硅提供生长的区域,上述换热器内部流经有冷却剂,可以与收容空间13内所收容的单晶硅棒持续进行热交换,实现对单晶硅棒的冷却;上述冷却剂具体可以为水。在直拉生长单晶硅的过程中,该换热器10置于硅液上方。
34.其中,在直拉单晶生长过程中,将保护气体由上至下贯穿换热器本体11中上述收容空间13,以将由高温产生的硅氧化物和杂质挥发物带离,同时维持单晶炉体内真空度的稳定性,上述保护气体可以为氩气等惰性气体。
35.本技术所提供的单晶炉用换热器10中,因上述导气结构12绕上述收容空间13设置于换热器本体11一端,使得上述导气结构12不会阻碍晶体的生长及保护气体的流通;同时,因为导气结构12具有导气口14,且该导气口14与收容空间13连通,使得在与单晶炉中的硅液液面接触时,从换热器本体11的另一端流入该收容空间13的保护气体可以将该导气口14作为流出的通道,也即保护气体可以从该导气口14流出换热器本体11的收容空间13,避免了在换热器10与硅液面接触时,因液面阻隔使得进入收容空间13内的保护气体被迫直接冲向液面,导致局部液面硅液向上翻起而出现溅硅、喷硅等现象。其中,在保护气体经导气口14从换热器本体11的收容空间13排出后,由真空泵抽离单晶炉。
36.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器10,上述导气口14具有多个,且多个导气口14沿该换热器本体11的周向方向设置;具体可以均匀设置。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导气口14沿换热器本体11的周向方向均匀设置,使得在换热器10浸入硅液时,收容空间13内气体可以沿多个导气口14均匀地从收容空间13排出,使得收容空间13内部各区域的气压可以保持一致,避免了因气压不均导致的晶体直径、拉速的波动,进而影响晶体生长质量。
37.可选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上述导气口14设置在导气结构12远离换热器本体11的一侧,也即导气口14靠近换热器10下方的硅液设置,即可以实现在换热器10与单晶炉中的液体接触时,为从换热器本体11的另一端流入收容空间13的气体提供流出的通道,又可以尽量使进入收容空间13内的保护气体流经整个收容空间13,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单晶硅棒的保护效果。
38.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器10中,上述导气结构12的材料为耐高温高纯材料,也即导气结构12由耐高温高纯材料制成,不仅可以耐受硅液的高温环境,且不会与硅液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单晶硅生长质量。
39.可选地,上述导气结构12可拆卸地安装于换热器本体11一端,以便于对上述导气结构12进行拆卸、更换。此外,根据生产需要,导气结构12也可以与换热器本体11一体成型。
40.可选地,上述导气结构12也可以焊接于换热器本体11一端。
41.可选地,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或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器10中,上述导气结构12远离换热器本体11的一侧具有齿纹121,该齿纹121中相邻两个齿之间
的间隙形成上述导气口14。
42.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述导气结构12为齿状结构,且齿纹121设置在远离换热器本体11的一侧,也即朝向硅液方向,使得在换热器10与单晶炉中的液体接触时,从换热器本体11的另一端流入收容空间13的气体即可直接由齿纹121之间的间隙处流出,避免因液面阻隔使得进入收容空间13内的保护气体被迫直接冲向液面,导致局部液面硅液向上翻起而出现溅硅、喷硅等现象。
43.可选地,上述齿纹121中的齿包括但不限于圆弧齿状及尖角齿状,上述齿纹121中的齿可以绕换热器本体11的轴向方向连续均匀设置或间隔均匀设置。其中,齿的个数、尺寸及形状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设置。
44.可选地,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器10中,上述导气结构12为筒状,且上述导气结构12的侧壁沿径向贯穿设置有上述导气口14。
45.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器10中,上述收容空间13为两端开口的筒状,上述导气结构12设置为与上述收容空间13匹配的筒状,且其轴向与换热器本体11轴线重合,也即导气结构12按与换热器本体11相同的轴线方向设置在换热器本体11一端。其中,上述导气口14为沿径向贯穿设置在导气结构12的侧壁上的通孔。
46.该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导气结构12,可以在换热器10未与硅液接触时,辅助对流入收容空间13的气体进行导流;而在换热器10与硅液接触时,利用上述导气口14将流入收容空间13的气体排出。
47.其中,上述导气口14可以为圆形、半圆形、矩形、三角形等形状,其个数及尺寸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设置。
48.可选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或3所示,上述导气结构12上设置有传感器15,该传感器15用于监测导气结构12是否浸入硅液。通过在导气结构12上额外设置用于监测硅液浸入情况的传感器15,可以在导气结构12浸入硅液或与硅液接触时,由导气结构12上的导气口14排出收容空间13内的气体,而由传感器15及时触发警告,以在必要时提醒人工干预,避免硅液浸入换热器本体11,能够进一步提升单晶炉安全性。
49.可选地,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述传感器15设置于导气结构10远离换热器本体11的一端。示例地,在图2中设置于齿纹121的齿顶处。
50.其中,上述传感器15通过温度变化或导电情况判断导气结构12是否浸入硅液。
51.可选地,上述传感器15为温度传感器15。其中,因为在硅液逐渐靠近导气结构12时,导气结构12处的温度会持续升高,因而上述传感器15可以通过温度变化情况来判断是否浸入硅液。
52.可选地,上述传感器15为电导率传感器15。其中,因为在导气结构12浸入硅液前后,导气结构12处设置的电导率传感器15的导电情况会发生变化,因而可以利用电导率传感器15监测导电情况来判断导气结构12是否浸入硅液。
53.可选地,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器10,还包括供液管16及排液管17,该供液管16与换热器本体11一端连通,该排液管17与换热器本体11另一端连通;该传感器15连接有第一导线151和第二导线;该第一导线151穿设于上述供液管16,该第二导线穿设于上述排液管17。
54.其中,第一导线151为传感器15的输入导线,第二导线152为传感器15的输出导线,
通过对比上述第一导线151与第二导线152的电信号情况下,即可确定传感器15处是否浸入硅液。
55.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利用供液管16及排液管17穿设传感器15的输入导线及输出导线,可以利用换热器10中的冷却剂对导线进行冷却保护,避免高温环境对导线造成氧化侵蚀作用及信号干扰,延长导线的使用寿命。
56.另外,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单晶炉,其中,包括炉体及安装于该炉体内部的如上述的单晶炉用换热器10。
57.可选地,如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单晶炉100具体可以包括:炉体20及安装于该炉体内的换热器10、保温毡30、加热器40、坩埚50和热屏60,坩埚50盛放有硅液70,加热器40用于对坩埚50进行加热,而保温毡30位于坩埚50和炉体之间,换热器10固定于炉体的炉壁上并置于上述坩埚50上方,上述热屏60可拆卸连接于换热器10外壁上。
58.其中,箭头表示气流方向,炉体20底部设置有用于抽真空的出气口;上述热屏60具体可以通过过螺纹紧固件等可拆卸连接于换热器10外壁上。
59.可以理解的是,螺纹紧固件可以是螺栓,也可以是螺钉等其他的螺纹紧固件,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60.对于上述单晶炉实施例而言,其包括上述单晶炉100用换热器10,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关之处参见单晶炉用换热器10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61.综上,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中的单晶炉用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及导气结构;上述换热器本体具有生长单晶硅的收容空间,收容空间沿换热器本体的轴线方向延伸,且贯穿换热器本体;导气结构绕收容空间设置于换热器本体一端,导气结构具有导气口,且导气口与收容空间连通;导气结构用于在换热器与单晶炉中的液体接触时,将从换热器本体的另一端流入收容空间的气体从上述导气口流出;其中,通过在换热器本体一端设置具有导气口的导气结构,且该导气口与收容空间连通,使得在换热器接近单晶炉中硅液液面或部分浸入硅液时,提供给氩气等保护气体向外流动的通道而从收容空间向四周泄出,从而防止因保护气体气流问题导致的喷硅、溅硅问题,提升单晶炉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62.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63.尽管已描述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可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技术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64.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65.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
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原理及实现方式,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