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微生物修复增强的珊瑚骨料及其制备方法、装置

文档序号:34545995发布日期:2023-06-27 20:38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微生物修复增强的珊瑚骨料及其制备方法、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微生物修复增强的珊瑚骨料及其制备方法、装置,属于建筑材料与生物工程应用。


背景技术:

1、深远海地区的工程建设建筑材料需求量急剧增加。混凝土作为最大宗的建筑材料之一,砂石骨料占据了其体积的70%~80%,然而岛礁以及深远海地区远离陆地,天然砂石资源匮乏,常常需要从内陆运输砂石、淡水等原材料,使得工程成本剧增,并且工期难以保证。

2、热带区域的岛礁多为珊瑚岛礁,具有丰富的珊瑚资源,珊瑚主要成分为caco3,是一种较优质的建筑材料。因此,就地采用珊瑚作为骨料制备珊瑚混凝土,并应用于岛礁工程建设,可有效缓解对天然砂石资源的依赖。

3、此外,热带岛礁环境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提出更高要求,而珊瑚骨料具有疏松多孔以及“高温、高湿、高盐、多风”的岛礁环境特点,使得现有的珊瑚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远未达到海洋工程结构要求。

4、综上,对于提升热带岛礁工程结构耐久性具有重要价值。

5、全珊瑚海水混凝土(coral aggregate seawater concrete,casc)主要由破碎珊瑚、珊瑚砂、水泥、化学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原材料经由海水拌合养护后制成。作为原材料的主体部分,珊瑚是珊瑚虫死后的产物,其化学成分主要为caco3(含量高达96%以上),cl-含量约为0.074%(质量百分比),堆积密度为900~1060kg/m3,表观密度为1800~2560kg/m3,筒压强度约为3.8mpa,空隙率为50~59%。此外,珊瑚骨料表面粗糙多孔,质轻较脆,具有较强吸水特性。因此,拌制casc时,常对珊瑚骨料进行预吸水处理。同时,由于珊瑚粗糙的表面特征,增大了珊瑚骨料的表面积。因此,配制相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时,casc较普通混凝土需要更多水泥浆,使得采用常规手段制备的casc流动性能、力学性能、抗渗性能均较差。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casc的表面自由氯离子含量比相同配合比下普通混凝土高3.5~5倍,且增长速率远远高于普通混凝土。

6、针对珊瑚骨料表面粗糙多孔、强度低等缺陷,目前对其进行改性方法主要包括:水泥浆包裹法、酸洗浸泡法、机械摩擦法、镀膜改性处理法以及纳米填充法等。其中:水泥浆包裹法的浆体难以充分渗入珊瑚骨料孔隙,使得效果较差;而酸洗浸泡法是指使用磷酸或盐酸的稀释液对珊瑚骨料进行酸洗,以消除表面多棱角的结构缺陷,但是酸洗过后珊瑚骨料中仍残留存在cl-,从而加速casc内部钢筋锈蚀,降低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此外,其它几种改性方法目前也存在可操作性差或者影响骨料与水泥基材料粘结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目的:鉴于目前珊瑚骨料改性技术仍具有孔隙修复不充分、操作性差及影响与水泥基材料粘结性等缺陷,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微生物修复增强的珊瑚骨料及其制备方法、装置,利用微生物诱导矿化技术,对珊瑚骨料孔隙进行修复,能有效减少珊瑚骨料孔隙率,增强骨料强度,极大提高casc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提升其应用可行性。同时该方法还具有生态性优势。

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微生物修复增强的珊瑚骨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4、步骤(1):对多孔珊瑚骨料进行预处理;

5、步骤(2):将预处理后的珊瑚骨料放入细菌培养筒中,多次反复喷淋微生物营养液与胶凝液,通过微生物营养液中的微生物诱导矿化菌种与胶凝液中碳源的反应作用生成的碳酸钙来填充珊瑚骨料内部以及表面的孔隙,得到基于微生物修复增强的珊瑚骨料,

6、其中所述微生物诱导矿化菌种为巴氏芽孢杆菌atcc11859定向筛选得到。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生物诱导矿化菌种的制备方法包括:

8、将从上海保藏生物中心购买的巴氏芽孢杆菌atcc11859放入筛选皿进行定向筛选,筛选皿置于模拟“高温、高湿、高盐、多风”严酷热带环境中,观察菌种生长状况,培养后,将筛选皿内存活的变异巴氏菌取出,并放入温箱中进行扩大增殖培养,得到微生物诱导矿化菌种;

9、其中所述高温、高湿、高盐、多风”严酷热带环境是指:温度设置为25~40℃,相对湿度为80%左右,微生物营养液中cl-浓度为20~40g/l、so42-浓度为2~4g/l,风速为5.2~10.3m/s。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生物营养液中微生物诱导矿化菌种的浓度为107~109cell/ml,制备方法为:将微生物诱导矿化菌种接种至含有玉米浆、大豆粉、酵母膏的营养液。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胶凝液为尿素(con2h4)溶液和氯化钙(cacl2)溶液混合配置而成。

12、进一步地,其中尿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按照摩尔比1:1进行配制,胶凝液中尿素、氯化钙的浓度为1~3mol/l。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多孔珊瑚骨料进行预处理,包括:

14、对多孔珊瑚骨料进行破碎处理,筛选粒径为5~20mm且级配连续的珊瑚骨料,烘干后,利用超声波震荡器或真空泵排除骨料孔隙气体。

15、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次反复喷淋微生物营养液与胶凝液包括:每次加入一定体积的微生物营养液与胶凝液,混合比例为1:0.5~1:3。

16、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微生物修复增强的珊瑚骨料,通过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17、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制备上述的基于微生物修复增强的珊瑚骨料的制备装置,所述制备装置包括细菌培养筒、微生物营养液储存罐和胶凝液储存罐;

18、所述细菌培养筒中设置有珊瑚骨料托盘,用于放置待修复增强的珊瑚骨料;

19、所述细菌培养筒上部设置有与喷淋装置相连通的微生物营养液进口和胶凝液进口,微生物营养液进口与微生物营养液储存罐通过管道和阀门相连通,胶凝液进口与胶凝液储存罐通过管道和阀门相连通;

20、所述细菌培养筒底部设置有过滤筛网,用于过滤多余的微生物营养液、胶凝液。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基于微生物修复增强的珊瑚骨料的制备装置,还包括微生物营养液回收槽和胶凝液回收槽,分别用于收集经过滤筛网下来的微生物营养液、胶凝液。

22、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微生物修复增强的珊瑚骨料及其制备方法、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23、(1)珊瑚所处环境严苛,主要分布于严酷热带岛礁环境,且珊瑚自身含有大量cl-和so42-等,使得其盐度较高,但cl-和so42-等是引起混凝土结构钢筋锈蚀的主要原因,因此将微生物培养皿置于大型步入式环境试验箱中,温度设置为25~40℃,相对湿度为80%左右,微生物营养液的cl-浓度为20~40g/l、so42-浓度为2~4g/l,风速为5.2~10.3m/s,以便更真实的模拟热带岛礁环境。利用微生物诱导矿化技术,对珊瑚骨料孔隙进行修复,解决了目前珊瑚骨料改性技术中骨料孔隙修复不充分、操作性差及影响与水泥基材料粘结性等缺点,有效修复骨料孔隙并增强了骨料强度,极大提高珊瑚骨料增强的应用性;

24、(2)本发明建造的大型不锈钢细菌培养筒,操作简便,可实现自动地、定时地对珊瑚骨料喷淋矿化,同时可回收未被吸收的多余微生物营养液与胶凝液,进行循环利用,提高微生物营养液利用率,有利于工厂化施工;

25、(3)本发明主要基于微生物诱导矿化反应技术,与目前常用的酸洗浸泡法相比,原材料以及修复的珊瑚骨料皆为无毒无公害的环保材料。此外,本发明的原材料可反复多次使用,直至反应流程全部完成,故本发明兼具环保性与经济性;

26、(4)本发明与现有再生骨料微生物自修复技术相比:再生骨料大多来自建筑废弃骨料,与珊瑚混凝土骨料同样具有孔隙率大、强度较低等特点,但再生骨料表面附着大量砂浆,而珊瑚所处的热带岛礁环境使其内部cl-和so42-含量较高。因此,再生骨料与珊瑚骨料有着显著不同,故目前再生骨料修复技术不能满足珊瑚骨料的修复。而本发明在模拟“高温、高湿、高盐、多风”热带岛礁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定向筛选高效修复菌种,并与碳源反应生成碳酸钙实现骨料修复增强。

27、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高效性、经济性、环保性、实用性等特点,契合岛礁珊瑚骨料的修复需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