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十三元素全营养清液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003455发布日期:2023-11-16 17:57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十三元素全营养清液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属于液体肥料,尤其涉及一种十三元素全营养清液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液体肥料具有混合均匀、施用方便、养分含量高、易被农作物吸收和节省用水量等优点,因此液体肥料越来越受到关注。液体肥料包括清液型和悬浮型,含有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微量元素,其中大量元素包括氮、磷、钾,中量元素包括钙、镁、硫,微量元素包括铜、铁、锰、锌、硼、钼、钴等。

2、若农作物缺乏大量元素,例如大豆缺磷,开花后叶片会出现棕色斑点,种子小,严重时茎和叶均呈暗红色,根瘤发育差。若农作物缺乏中量元素,例如玉米缺镁,会出现念珠状绿斑,叶尖及其前端叶缘呈现紫红色,严重时叶尖干枯,脉间失绿部分出现褐色斑点或条斑。若农作物缺乏微量元素,例如柑橘缺钼易产生黄斑病,严重时叶片变薄,叶缘焦枯,病叶片脱落。

3、多元素复合肥料多以硫酸钾、氯化钾、磷酸一铵、尿素、硫酸镁复配少量的硫酸锌、硫酸铁、硫酸锰、硼酸进行简单的粉碎后进行物理混合所形成溶液肥料,或者以螯合态的金属盐,例如edta螯合铁、铜、锰、锌代替相对应的无机盐,这种肥料因其溶解度限制,只能做低浓度的清液肥;或者过饱和的悬混肥,溶液中有大量的结晶或颗粒,这种悬浊液的溶液肥料不稳定,容易在运输、仓储过程中分层,完全溶解也不快;这类产品其制备时采用的是最终态的成品物质原料,成本较高。

4、另外,现代农业经常利用无人机来“飞防”施肥、施药,对肥料的要求是溶解速度快,浓度高,以提高无人机的效率;低浓、不能快速溶解的肥料,不利于采用“飞防”施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十三元素全营养清液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可以改善相关技术中多元素复合肥料低浓度或者悬混肥易分层,不利于采用“飞防”施肥,且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实现制备的十三元素全营养清液肥料具有高浓度、均一稳定、成本低的特性,尤其适应“飞防”施肥。

2、为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十三元素全营养清液肥料,十三元素全营养清液肥料的制备原料包括氧化锌、氧化铜、四氧化三铁、碳酸锰、氧化镁、氧化钙、氢氧化钾、硼酸、钼酸钠、硫酸钴、氨基三甲叉膦酸、乙二胺四甲叉膦酸、磷酸和水。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十三元素全营养清液肥料,以氧化锌、氧化铜、四氧化三铁、碳酸锰、氧化镁、氧化钙、氢氧化钾、硼酸、钼酸钠、硫酸钴、氨基三甲叉膦酸、乙二胺四甲叉膦酸和磷酸为制备原料,这些制备原料大都是基础无机原料或者初级有机原料,故成本低。通过制备原料之间的化学反应能够使最终的液体肥料产物为高浓度、透明的液体肥料,不容易受到环境(如温度、湿度等)影响而发生变质,且肥料中钙、镁、铁、铜、锰、锌、钼、钴均为螯合态,产品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不会分层,与水任意比例互溶,特别适应“飞防”施肥而被农作物吸收。十三元素全营养清液肥料中含有磷酸和乙二胺四甲叉膦酸等酸性物质,使十三元素全营养清液肥料具有中等强度的酸性,适合在偏碱性的土壤环境中使用,可以降低土壤ph值,具有改土降碱的作用,可使土壤更健康。此外,十三元素全营养清液肥料在喷洒在土壤中后,十三元素全营养清液肥料中的氨基三甲叉膦酸盐和乙二胺四甲叉膦酸盐受到环境温度、光照、微生物等影响,会缓效转变成磷酸盐,可以消减农作物对磷的吸收峰值,延长磷肥肥效。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十三元素全营养清液肥料的制备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6、氧化锌,1.0份-4.0份;

7、氧化铜,1.0份-4.0份;

8、四氧化三铁,1.0-4.0份;

9、碳酸锰,1.0份-4.0份;

10、氧化镁,1.0份-2.0份;

11、氧化钙,1.0份-2.0份;

12、氢氧化钾,3.0份-5.0份;

13、硼酸,0.2份-0.4份;

14、钼酸钠,0.8份-1.0份;

15、硫酸钴,0.4份-0.6份;

16、氨基三甲叉膦酸,6.0份-8.0份;

17、乙二胺四甲叉膦酸,6.0份-8.0份;

18、磷酸,24份-30份;

19、水,18份-24份。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十三元素全营养清液肥料的制备原料还包括氨水。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十三元素全营养清液肥料的ph为3.0-3.5。

22、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十三元素全营养清液肥料制备方法,将磷酸、氨基三甲叉膦酸、乙二胺四甲叉膦酸、氧化锌、氧化铜、四氧化三铁、碳酸锰、氧化镁、氧化钙和氢氧化钾依次加入水中,并进行搅拌,反应得到透明的第一混合液;

23、将硼酸、钼酸钠和硫酸钴依次加入所述第一混合液中,以得到第二混合液;

24、对所述第二混合液进行降温,并将碱性物质加入所述第二混合液中,调整所述第二混合液的ph。

25、本技术提供的十三元素全营养清液肥料制备方法,通过控制加入水中的制备原料的先后顺序,使制备原料在水中先进行化学反应,以得到水溶性的磷酸盐,再进行物理反应,将硼、钼和钴添加到溶液中,最后加入氨水,以补充元素中的氨氮元素以及调整溶液的ph,得到十三元素全营养清液肥料。先进行化学反应能够让化学分子在水中得到充分的移动,以提高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反应效果,再将硼酸、钼酸钠和硫酸钴通过物理反应溶解于溶液中。通过制备原料之间的化学反应能够使最终的液体肥料产物为高浓度、透明的液体肥料。这些制备原料大都是基础无机原料或者初级有机原料,故成本低。同时不容易受到环境(如温度、湿度等)影响而发生变质,且肥料中钙、镁、铁、铜、锰、锌、钼、钴均为螯合态,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不会分层,与水任意比例互溶,特别适应“飞防”施肥而被农作物吸收。十三元素全营养清液肥料中含有磷酸和乙二胺四甲叉膦酸等酸性物质,使十三元素全营养清液肥料具有中等强度的酸性,适合在偏碱性的土壤环境中使用,具有改土降碱的作用。此外,十三元素全营养清液肥料在喷洒在土壤中后,十三元素全营养清液肥料中的氨基三甲叉膦酸盐和乙二胺四甲叉膦酸盐受到环境温度、光照、微生物等影响,会缓效转变成磷酸盐,可以消减农作物对磷的吸收峰值,延长磷肥肥效。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将磷酸、氨基三甲叉膦酸、乙二胺四甲叉膦酸、氧化锌、氧化铜、四氧化三铁、碳酸锰、氧化镁、氧化钙和氢氧化钾依次加入水中,并进行搅拌,反应得到透明的第一混合液,包括:

27、将磷酸、氨基三甲叉膦酸和乙二胺四甲叉膦酸依次加入水中,进行搅拌,以得到第一反应液;

28、将氧化锌、氧化铜、四氧化三铁和碳酸锰依次加入所述第一反应液中,进行搅拌,使其反应至溶液透明,以得到第二反应液;

29、将氧化镁和氧化钙依次加入所述第二反应液中,进行搅拌,使其反应至溶液透明,以得到第三反应液;

30、再将氢氧化钾加入所述第三反应液中,进行搅拌,使反应至溶液透明,以得到所述第一混合液。

3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将磷酸、氨基三甲叉膦酸、乙二胺四甲叉膦酸、氧化锌、氧化铜、四氧化三铁、碳酸锰、氧化镁、氧化钙和氢氧化钾依次加入水中,并进行搅拌,反应得到透明的第一混合液,包括:

32、在温度为50℃-98℃的条件下进行搅拌,反应得到透明的所述第一混合液。

3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对所述第二混合液进行降温,并将碱性物质加入所述第二混合液中,调整所述第二混合液的ph,包括:

34、将所述第二混合液降温至30°以下,然后将氨水加入所述第二混合液中,调整所述第二混合液的ph为3.0-3.5。

3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将磷酸、氨基三甲叉膦酸、乙二胺四甲叉膦酸、氧化锌、氧化铜、四氧化三铁、碳酸锰、氧化镁、氧化钙和氢氧化钾依次加入水中,并进行搅拌,反应得到透明的第一混合液,包括:

36、将水加入反应罐的第一反应腔中;

37、将磷酸、氨基三甲叉膦酸和乙二胺四甲叉膦酸加入所述第一反应腔中,并使所述搅拌转送器对所述第一反应腔中的组分进行搅拌,以得到第一反应液;

38、使所述搅拌转送器将所述第一反应液转送至所述反应罐的第二反应腔中,将氧化锌、氧化铜、四氧化三铁和碳酸锰加入第二反应腔中的所述第一反应液中,并使所述搅拌转送器对所述第二反应腔中的组分进行搅拌,以得到第二反应液;

39、使所述搅拌转送器将所述第二反应液转送至所述反应罐的第三反应腔中,将氧化镁和氧化钙加入所述第三反应腔中,并使所述搅拌转送器对所述第三反应腔中的组分进行搅拌,以得到第三反应液;

40、使所述搅拌转送器将所述第三反应液转送至所述反应罐的第四反应腔中,将氢氧化钾加入所述第四反应腔中,并使所述搅拌转送器对所述第四反应腔中的组分进行搅拌,以得到所述第一混合液。

4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将硼酸、钼酸钠和硫酸钴依次加入所述第一混合液中,以得到第二混合液,包括:

42、使所述搅拌转送器将所述第四反应腔中的所述第一混合液转送至所述反应罐的第五反应腔中,将硼酸、钼酸钠和硫酸钴加入所述第五反应腔中,并使所述搅拌转送器对所述第五反应腔中的组分进行搅拌,以得到所述第二混合液。

43、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