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有机肥发酵翻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74250发布日期:2024-04-18 11:46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有机肥发酵翻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有机肥加工,尤其涉及一种高效有机肥发酵翻抛装置。


背景技术:

1、微生物有机肥是有机固体废物(包括有机垃圾、秸秆、畜禽粪便、饼粕、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产生的固体废物)经微生物发酵、除臭和完全腐熟后加工而成的有机肥料或者有机微生物包膜肥。

2、目前微生物有机肥料在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使用翻抛装置使肥料翻抛氧化,并在翻抛过程中高温发酵,现有技术中,传统的翻抛装置存在较大缺陷,即传统的翻抛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翻抛时物料会粘附到翻抛装置内壁上,翻抛完成后,物料残留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堆积较多后也会影响机体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效有机肥发酵翻抛装置,通过设置第二电机以及双头螺纹杆,当翻抛完成后,使得刮板在机体内壁上刮擦,将残留的物料刮下,避免物料残留,造成浪费。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高效有机肥发酵翻抛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内顶部转动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上滑动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移动板,两个所述移动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上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所述转动杆远离第二固定块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固定块,位于同侧的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刮板。

4、优选地,所述固定箱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双头螺纹杆,所述双头螺纹杆穿过两个移动板并与其螺纹连接。

5、优选地,所述固定箱的内部开设有腔体,所述腔体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在双头螺纹杆的上端部。

6、优选地,所述机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在驱动杆的上端部。

7、优选地,两个所述刮板均呈矩形设计,且两个所述刮板的材质均为pvc。

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9、1、通过设置第一电机以及驱动杆,驱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驱动杆转动,从而带动固定箱以及双头螺纹杆、限位杆转动,带动两个刮板转动,实现对物料进行搅拌,达到翻抛效果。

10、2、通过设置第二电机以及双头螺纹杆,当翻抛完成后,驱动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与其螺纹连接的两个移动板向中间靠拢,从而推动两个转动杆转动,推动两侧的刮板向两端移动,直至与机体内壁贴合,此时驱动杆带动固定箱转动,使得刮板在机体内壁上刮擦,将残留的物料刮下,避免物料残留,造成浪费。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有机肥发酵翻抛装置,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内顶部转动连接有驱动杆(9),所述驱动杆(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箱(3),所述固定箱(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8),所述限位杆(8)上滑动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移动板(12),两个所述移动板(1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13),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13)上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杆(6),所述转动杆(6)远离第二固定块(13)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固定块(11),位于同侧的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11)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刮板(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有机肥发酵翻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箱(3)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双头螺纹杆(7),所述双头螺纹杆(7)穿过两个移动板(12)并与其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有机肥发酵翻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箱(3)的内部开设有腔体(10),所述腔体(10)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二电机(4),所述第二电机(4)的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在双头螺纹杆(7)的上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有机肥发酵翻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所述第一电机(2)的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在驱动杆(9)的上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有机肥发酵翻抛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刮板(5)均呈矩形设计,且两个所述刮板(5)的材质均为pvc。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有机肥发酵翻抛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内顶部转动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上滑动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移动板,两个所述移动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上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所述转动杆远离第二固定块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固定块,位于同侧的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刮板。本技术结构合理,通过设置第二电机以及双头螺纹杆,当翻抛完成后,使得刮板在机体内壁上刮擦,将残留的物料刮下,避免物料残留,造成浪费。

技术研发人员:韩凝,范作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宸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12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