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0316阅读:5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氧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氧装置,尤其是制氧效率高、噪声低并具有定时功能的制氧机。
目前,公知的用变压吸附原理制取氧的制氧机构造是由空气过滤器、空气压缩机、电磁阀、分子筛吸附床、贮氧罐、减压阀、流量计、消毒过滤器、湿化瓶、电路板等主要部件依次连接而成。氧气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过程是空气通过过滤器过滤后,由空气压缩机加压,通过电磁阀控制到吸附床,空气加压分子筛,吸附空气中的氮气,氧气分流出来,再通过减压阀、流量计、消毒过滤器、湿化瓶输出,供患者使用。现有的制氧机吸附床结构不合理,制氧效率低;没有消声装置,噪声高;控制电路过于复杂,并且没有定时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氧机,它制氧效率高、噪声低、电路简单并具有定时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机壳(1)套在机座(2)上,并且用螺钉紧固,空气压缩机(5)通过减振弹簧(4)用螺钉与机座(2)连接,空气压缩机(5)入气口用直通接头和空气过滤器(6)连接,空气压缩机(5)出口通过直通接头接到散热器(11)入口,散热器(11)出口通过管道和Y型三通(10)入口连接,在机座(2)内,空气过滤器(6)、空气压缩机(5)、电磁阀(9)(14)、吸附床(23)(25)、贮氧罐(24)、减压阀(28)、流量计(29)、消毒过滤器(30)、湿化瓶(31)和电路板(7)依次连接,Y型三通(10)一个出口连接到电磁阀I(9)的入气口,电磁阀I(9)的出气口用管道和吸附床I(23)入口连接,吸附床I(23)出口连接到三通III(27)的入口,三通III(27)的一端用螺丝和贮氧罐(24)的入口连接,三通III(27)的另一端和三通II(26)连接,Y型三通(10)另一个出口通过管道和电磁阀II(14)的入口连接,电磁阀II(14)的出口用管道和吸附床II(25)入口连接,吸附床II(25)出口连接到三通II(26)入口,三通II(26)的一端用螺丝和贮氧罐(24)的另一入口连接,三通II(26)的另一端和三通III的(27)连接,电磁阀I(9)和电磁阀II(14)的排气口由三通I(12)连接到消声器(13)。吸附床I(23)、吸附床II(25)和贮氧罐(24)都用卡子和机座(2)连接。贮氧罐(24)的出口通过同径接头连接到减压阀(28)的入口,减压阀(28)出口通过软管连接到流量计(29)入口,流量计(29)用卡子和机座(2)连接,流量计(29)出口用软管连接在消毒过滤器(30)入口,消毒过滤器(30)出口用软管连接到湿化瓶(31)入口,湿化瓶(31)的连接器固定在机座(2)上。在机壳(1)和机座(2)后板上方开一进气口,空气压缩机(5)的上方隔板I(15)上开一通气孔,鼓风机(8)和电路板(7)用螺钉固定在隔板I(15)上,隔板II(16)的下端开一通气孔,隔板III(17)的一端开一通气孔,隔板III(17)下的机箱由隔板IV(18)、隔板V(20)、隔板VI(21)和隔板VII(22)组成三曲通道,在机座底板(19)上有一个通气孔,在机座(2)内壁和所有隔板壁上均贴有消声海绵(3),对空气压缩机(5)进行封闭。电路板控制定时器1、2端和电源总开关连接,3、4端和二脚插座连接。由空气压缩机加压的空气通过电磁阀控制到吸附床后,由于吸附床进行优化设计,使空气充分分离;又采用了双电磁阀和双分子筛吸附床交替循环工作方式,所以制氧机效率高。空气压缩机上方隔离板上安装鼓风机,并开一通风口,强大的空气流吹到空气压缩机上,强迫空气压缩机降温散热,热的气流通过三曲通道,使声音在通道内部吸收,气流从底板上的通气孔排出,达到散热和消声双重效果。机座内壁和所有隔板壁上均贴有消声海绵,对空气压缩机进行封闭,使机器的噪声进一步降低。定时器的控制端连接在总电源开关上,当总电源开关位于定时开时,使定时器得到电源供电,而处于待工作状态,当选定了预置的工作时间后,按启动按钮,定时器开始工作,定时器控制端接通,使空气压缩机启动,机器开始工作。定时器的数码显示逐分递减到零时,控制端开路,切断空气压缩机电源,机器停止工作。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制氧机制氧效率高、噪声低、具有定时功能。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后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前剖面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机壳 2.机座 3.消声海绵 4.减振弹簧 5.空气压缩机 6.空气过滤器 7.电路板8.鼓风机 9.电磁阀I 10. Y型三通 11.散热器 12.三通I 13.消声器 14.电磁阀II 15.隔板I 16.隔板II 17.隔板III 18.隔板IV 19.底板 20.隔板V 21.隔板VI 22.隔板VII 23.吸附床I 24.贮氧罐 25.吸附床II 26.三通II 27.三通III 28.减压阀 29.流量计 30.消毒过滤器 31.湿化瓶。

图1、图2、图3、图4中,机壳(1)套在机座(2)上,并且用螺钉紧固,空气压缩机(5)通过减振弹簧(4)用螺钉与机座(2)连接,空气压缩机(5)入气口用直通接头和空气过滤器(6)连接,空气压缩机(5)出口通过直通接头接到散热器(11)入口,散热器(11)出口通过管道和Y型三通(10)入口连接,在机座(2)内,空气过滤器(6)、空气压缩机(5)、电磁阀(9)(14)、吸附床(23)(25)、贮氧罐(24)、减压阀(28)、流量计(29)、消毒过滤器(30)、湿化瓶(31)和电路板(7)依次连接,Y型三通(10)一个出口连接到电磁阀I(9)的入气口,电磁阀I(9)的出气口用管道和吸附床I(23)入口连接,吸附床I(23)出口连接到三通III(27)的入口,三通III(27)的一端用螺丝和贮氧罐(24)的入口连接,三通III(27)的另一端和三通II(26)连接,Y型三通(10)另一个出口通过管道和电磁阀II(14)的入口连接,电磁阀II(14)的出口用管道和吸附床II(25)入口连接,吸附床II(25)出口连接到三通II(26)入口,三通II(26)的一端用螺丝和贮氧罐(24)的另一入口连接,三通II(26)的另一端和三通III的(27)连接,电磁阀I(9)和电磁阀II(14)的排气口由三通I(12)连接到消声器(13)。吸附床I(23)、吸附床II(25)和贮氧罐(24)都用卡子和机座(2)连接。贮氧罐(24)的出口通过同径接头连接到减压阀(28)的入口,减压阀(28)出口通过软管连接到流量计(29)入口,流量计(29)用卡子和机座(2)连接,流量计(29)出口用软管连接在消毒过滤器(30)入口,消毒过滤器(30)出口用软管连接到湿化瓶(31)入口,湿化瓶(31)的连接器固定在机座(2)上。在机壳(1)和机座(2)后板上方开一进气口,空气压缩机(5)的上方隔板I(15)上开一通气孔,鼓风机(8)和电路板(7)用螺钉固定在隔板I(15)上,隔板11(16)的下端开一通气孔,隔板III(17)的一端开一通气孔,隔板III(17)下的机箱由隔板IV(18)、隔板V(20)、隔板VI(21)和隔板VII(22)组成三曲通道,在机座底板(19)上有一个通气孔,在机座(2)内壁和所有隔板壁上均贴有消声海绵(3),对空气压缩机(5)进行封闭。
在图5中电路板控制定时器1、2端和电源总开关连接,3、4端和二脚插座连接。
权利要求1.一种制氧机,在机座(2)内,空气过滤器(6)、空气压缩机(5)、电磁阀(9)(14)、吸附床(23)(25)、贮氧罐(24)、减压阀(28)、流量计(29)、消毒过滤器(30)、湿化瓶(31)和电路板(7)依次连接,其特征是Y型三通(10)一个出口连接到电磁阀I(9)的入气口,电磁阀I(9)的出气口用管道和吸附床I(23)入口连接,吸附床I(23)出口连接到三通III(27)的入口,三通III(27)的一端用螺丝和贮氧罐(24)的入口连接,三通III(27)的另一端和三通II(26)连接,Y型三通(10)另一个出口通过管道和电磁阀II(14)的入口连接,电磁阀II(14)的出口用管道和吸附床II(25)入口连接,吸附床II(25)出口连接到三通II(26)入口,三通II(26)的一端用螺丝和贮氧罐(24)的另一入口连接,三通II(26)的另一端和三通III的(27)连接,电磁阀I(9)和电磁阀II(14)的排气口由三通I(12)连接到消声器(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氧机,其特征是在机壳(1)和机座(2)后板上方开一进气口,空气压缩机(5)的上方隔板I(15)上开一通气孔,鼓风机(8)和电路板(7)用螺钉固定在隔板I(15)上,隔板II(16)的下端开一通气孔,隔板III(17)的一端开一通气孔,隔板III(17)下的机箱由隔板IV(18)、隔板V(20)、隔板VI(21)和隔板VII(22)组成三曲通道,在机座底板(19)上有一个通气孔,在机座(2)内壁和所有隔板壁上均贴有消声海绵(3),对空气压缩机(5)进行封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氧机,其特征是电路板控制定时器1、2端和电源总开关连接,3、4端和二脚插座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制氧效率高、噪声低并具有定时功能的制氧机。它是由Y型三通一个出口和电磁阀、吸附床、贮氧罐依次连接,其另一出口和另一个电磁阀、吸附座、贮氧罐依次连接,吸附床进行优化设计,使制氧机制氧效率高。空气压缩机上方隔板开一个通气孔,鼓风机安在其上,并和侧面隔板、下方隔板构成通道,下方隔板下面的机箱由四块隔板组成三曲通道,底板上有一通气孔,机座内壁和隔板上都贴有消声海绵,达到散热消声功效。定时器控制端接到电源总开关,定时启动时机器工作,定时结束时关闭机器。
文档编号C01B13/02GK2300642SQ9722157
公开日1998年12月16日 申请日期1997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1997年7月25日
发明者黄鹤龄, 蒋泽仁 申请人:北京中科远望技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