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l-多功能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663762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bl-多功能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仅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就高达2600万亩.这也促使水稻育秧膜的应用研究有较快的进展,尤其是由小棚育秧逐步发展为大棚育秧以后,以黑龙江省为例,按照1: 100的育秧比例,则有26万亩秧苗需要覆盖育秧膜,以每亩秧苗需要棚膜IOOkg计算,则全省每年的育秧膜用量为26000吨,巨大的需求量对育秧膜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稻属C3类高等植物,其叶绿素有如下吸收峰-蓝紫光区(380 480) nm吸收峰达95%,红光区¢20 680)nm吸收峰达90%。因而在这两个波段下水稻的光合作用能力较强,另外在可见光的范围内薄膜的透光率应在55%以上。目前大棚育秧通常采用普通的PE膜(以下简称WH膜),在可见光的范围内的蓝光区和红光区没有透过峰,透光率不高,覆盖WH膜的秧苗叶绿素含量一般为1.79mg g—1 Fff左右,叶绿素含量较低,叶绿素与蓝紫光、红光的吸收能力有关,而蓝光下生长的C3植物,其RuBP羧化酶活性显著增高,能充分利用二氧化碳,有效的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导致覆盖WH膜的秧苗在自然光下的光合速率较低,此外覆盖WH膜的秧苗根系脱氢酶活性为221.5 ii g g—1 FW h-1 左右(TTC 法),淀粉酶活性为 62.5mg g-1 Fff s-1 左右(待分解物为麦芽糖),脱氢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均较低,根系活力较低,总可溶性糖含量为14FW%左右,淀粉含量为26FW%左右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从而细胞渗透压小,束缚水含量少,抗逆性差,不利于根的生长和分蘖的发生,在秧苗上表现为秧苗素质差和生育进程慢,秧苗素质具体表现为地上部分表现为秧苗高弱、茎细、叶面积小、叶片充实度低、株高较矮,株高干重和秧苗干重均较轻,地下部分表现为根系活力低、白根少、根数少、根长短,根长和根系干重均较轻,生育进程具体表现为出苗晚、返青慢、分蘖期晚且,分蘖天数少,这都与秧苗叶绿素含量及碳水化合物含量有直接关系,因为碳水化合物含量多,有利于根的生长和分蘖的发生,而且碳水化合物多,细胞渗透压大,束缚水含量多,可提高其抗逆性,利于早生快发,且覆盖WH膜的秧苗立枯发病率较高,从而导致水稻亩产量低,亩产量为600Kg左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覆盖现有WH膜的水稻秧苗,其秧苗素质差、生育进程慢而导致的水稻亩产量低的问题,而提供一种BL-多功能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一种BL-多功能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由质量分数为5% 15%的母料和质量分数为85% 95%的共混料制备而成;其中所述的母料按质量分数由0.1% 1.5%的荧光剂0B、0.01% 0.15%的酞青蓝、I % 10%的受阻胺类光稳定剂944、0.5% 5%的抗氧剂B215、15% 20%的流滴剂、I % 2%的水滑石和余量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粉料制备而成;所述的共混料由低密度聚乙烯粒料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粒料按任意比混合而成。本发明的一种BL-多功能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一、母料的制备:按质量分数称取0.1% 1.5%的荧光剂0B、0.01% 0.15%的酞青蓝、I % 10%的受阻胺类光稳定剂944、0.5% 5%的抗氧剂B215、15% 20%的流滴剂、I % 2%的水滑石和余量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粉料,在高混机中,以转速为600r/min 700r/min进行混合,然后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塑化挤出拉条,冷却定型,风干,最后切粒,得到母料;二、共混料的制备:将低密度聚乙烯粒料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粒料按任意比混合均匀,得到共混料;三、成品膜的制备:将步骤一得到的母料和步骤二得到的共混料混合均匀,然后经挤出机熔融塑化挤出,吹胀,冷却定型,牵引,最后卷取切断,得到BL-多功能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其中步骤一得到的母料的质量分数为5% 15%,步骤二得到的共混料的质量分数为85% 95%。本发明的BL(双光:B oth Light,即蓝紫光和红光)_多功能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在可见光的范围内在蓝光区(450 550)nm的最高峰透过率为76%,在红光区680nm的最高峰透过率为70%,透光率高,改善了水稻生长光环境,提高了秧苗素质,增加了水稻产量,制备方法简单,采用聚乙烯树脂的共混改性加工工艺,利用光转换机理,通过填加光转换剂来改善薄膜的透光特征,在育秧应用中,可使棚内光谱特征改变为蓝紫光,红光高透过、紫外光高吸收的现象,使其更适合水稻秧苗生长的需要。覆盖BL膜的秧苗叶绿素含量一般为3.53mg g—1 FW左右,叶绿素含量高,光合速率高,秧苗根系脱氢酶活性为252.6 ii g g—1 FW h-1 左右(TTC 法),淀粉酶活性为 102.75mg g-1 Fff s-1 左右(待分解物为麦芽糖),脱氢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均较高,根系活力高,总可溶性糖含量为15FW%左右,淀粉含量为28FW%左右,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从而细胞渗透压大,束缚水含量多,可提高其抗逆性,有利于根的生长和分蘖的发生,在秧苗上表现为秧苗素质高和生育进程快,秧苗素质表现为秧苗粗壮,根系活力强,白根多,秧苗茎增加0.07cm,根数增加1.1条,地上每株干重增加3.87mg,叶片充实厚度增加0.08mg cm_2 DW,株高低0.64mm,立枯发病率降低50 %,秧苗矮壮抗病,生育进程表现为出苗早,返青快,分蘖早且多,出苗期提前I天,返青期提前2天,分蘖始期提前3天,有效分蘖终止期延长2天,分蘖高峰期提前I天,最高分蘖叶龄增0.2叶,单株分蘖增加1.2个,单株有效分蘖茎数增加1.5个,分蘖率提高3.8%,有效分蘖日数增加2.4天,抽穗期提前2天,平方米穗数增加89个,穗长增加0.5cm,亩产量增加126.7公斤,增产21.12%,可应用于水稻育苗领域。


图1为试验一中的紫外可见光透过光谱对比曲线图,其中曲线a为实施例1制备的BL膜,曲线b为WH膜;图2为试验二中的荧光强度对比曲线图,其中曲线c为实施例1制备的BL膜,曲线d为使用一年后的实施例1制备的BL膜。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本实施方式的一种BL-多功能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由质量分数为5% 15%的母料和质量分数为85% 95%的共混料制备而成;其中所述的母料按质量分数由0.1% 1.5%的荧光剂0B、0.01% 0.15%的酞青蓝、I % 10%的受阻胺类光稳定剂944、0.5 % 5 %的抗氧剂B215、15 % 20 %的流滴剂、I % 2 %的水滑石和余量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粉料制备而成;所述的共混料由低密度聚乙烯粒料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粒料按任意比混合而成。本实施方式的BL(双光:Both Light,即蓝紫光和红光)_多功能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在可见光的范围内在蓝光区(450 550)nm的最高峰透过率为76%,在红光区680nm的最高峰透过率为70 %,透光率高,改善了水稻生长光环境,提高了秧苗素质,增加了水稻产量,覆盖BL膜的秧苗叶绿素含量一般为3.53mg* g—1 *FW左右,叶绿素含量高,光合速率高,秧苗根系脱氢酶活性为252.6 ii g g—1 FW IT1左右(TTC法),淀粉酶活性为102.75mg g—1 Fff s—1左右(待分解物为麦芽糖),脱氢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均较高,根系活力高,总可溶性糖含量为15FW%左右,淀粉含量为28FW%左右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从而细胞渗透压大,束缚水含量多,可提高其抗逆性,有利于根的生长和分蘖的发生,在秩苗上表现为秩苗素质闻和生育进程快,秩苗素质表现为秩苗粗壮,白根多,秩苗莖增加0.07cm,根数增加1.1条,地上每株干重增加3.87mg,叶片充实厚度增加0.08mg cm_2 -Dff,株闻低0.64mm,立枯发病率降低50 %,秧苗矮壮抗病,生育进程表现为出苗早,返青快,分蘖早且多,出苗期提前I天,返青期提前2天,分蘖始期提前3天,有效分蘖终止期延长2天,分蘖高峰期提前I天,最高分蘖叶龄增0.2叶,单株分蘖增加1.2个,单株有效分蘖茎数增加1.5个,分蘖率提高3.8 %,有效分蘖日数增加2.4天,抽穗期提前2天,平方米穗数增加89个,穗长增加0.5cm,亩产量增加126.7公斤,增产21.12%,可应用于水稻育苗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不同的是:一种BL-多功能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由质量分数为10%的母料和质量分数为90%的共混料制备而成;其中所述的母料按质量分数由0.5% 1.2%的荧光剂0B、0.05% 0.12%的酞青蓝、3% 8%的受阻胺类光稳定剂944、2 % 4%的抗氧剂B215、17 % 19 %的流滴剂、1.2 % 1.8 %的水滑石和余量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粉料制备而成,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或二不同的是:一种BL-多功能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中母料按质量分数由1%的荧光剂0B、0.1 %的酞青蓝、5%的受阻胺类光稳定剂944、3%的抗氧剂B215、18%的流滴剂、1.5%的水滑石和余量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粉料制备而成,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四:本实施方式的一种BL-多功能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一、母料的制备:按质量分数称取0.1% 1.5%的荧光剂0B、0.01% 0.15%的酞青蓝、I % 10%的受阻胺类光稳定剂944、0.5% 5%的抗氧剂B215、15% 20%的流滴剂、I % 2%的水滑石和余量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粉料,在高混机中,以转速为600r/min 700r/min进行混合,然后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塑化挤出拉条,冷却定型,风干,最后切粒,得到母料;二、共混料的制备:将低密度聚乙烯粒料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粒料按任意比混合均匀,得到共混料;
三、成品膜的制备:将步骤一得到的母料和步骤二得到的共混料混合均匀,然后经挤出机熔融塑化挤出,吹胀,冷却定型,牵引,最后卷取切断,得到BL-多功能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其中步骤一得到的母料的质量分数为5% 15%,步骤二得到的共混料的质量分数为85% 95%。步骤一中所述的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塑化挤出拉条,冷却定型,风干均是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其中所述的拉条为拉成直径为0.1cm 0.3cm的条状,所述的冷却定型和风干是在双螺杆挤出机上进行的。步骤三中所述的经挤出机熔融塑化挤出,吹胀,冷却定型,牵引均是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其中所述的吹胀,冷却定型,牵引是在挤出机上进行的。本实施方式的制备方法简单,采用聚乙烯树脂的共混改性加工工艺,利用光转换机理,通过填加光转换剂来改善薄膜的透光特征,在育秧应用中,可使棚内光谱特征改变为蓝紫光,红光高透过、紫外光高吸收的现象,使其更适合水稻秧苗生长的需要。覆盖BL膜的秧苗叶绿素含量一般为3.53mg g—1 FW左右,叶绿素含量高,光合速率高,秧苗根系脱氢酶活性为 252.6 ii g g—1 FW h-1 左右(TTC 法),淀粉酶活性为 102.75mg g-1 Fff s-1 左右(待分解物为麦芽糖),脱氢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均较高,根系活力高,总可溶性糖含量为15FW%左右,淀粉含量为28FW%左右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从而细胞渗透压大,束缚水含量多,可提高其抗逆性,有利于根的生长和分蘖的发生,在秧苗上表现为秧苗素质高和生育进程快,秧苗素质表现为秧苗粗壮,白根多,秧苗茎增加0.07cm,根数增加1.1条,地上每株干重增加3.87mg,叶片充实厚度增加0.08mg cnT2 DW,株高低0.64mm,立枯发病率降低50%,秧苗矮壮抗病,生育 进程表现为出苗早,返青快,分蘖早且多,出苗期提前I天,返青期提前2天,分蘖始期提前3天,有效分蘖终止期延长2天,分蘖高峰期提前I天,最高分蘖叶龄增0.2叶,单株分蘖增加1.2个,单株有效分蘖茎数增加1.5个,分蘖率提高3.8%,有效分蘖日数增加2.4天,抽穗期提前2天,平方米穗数增加89个,穗长增加0.5cm,亩产量增加126.7公斤,增产21.12%,可应用于水稻育苗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四不同的是:步骤一中按质量分数称取0.5 % 1.2 %的荧光剂0B、0.05 % 0.12 %的酞青蓝、3 % 8 %的受阻胺类光稳定剂944、2 % 4%的抗氧剂B215、17 % 19 %的流滴剂、1.2 % 1.8 %的水滑石和余量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粉料,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四或五不同的是:步骤一中按质量分数称取I %的荧光剂0B、0.1 %的酞青蓝、5%的受阻胺类光稳定剂944、3%的抗氧剂B215、18%的流滴剂、1.5%的水滑石和余量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粉料,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四或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四至六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中所述的步骤一得到的母料的质量分数为10%,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四至六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四至七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中所述的步骤二得到的共混料的质量分数为90%,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四至七之一相同。用以下试验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1:一种BL-多功能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一、母料的制备:按质量分数称取1%的荧光剂0B、0.1%的酞青蓝、5%的受阻胺类光稳定剂944、3%的抗氧剂B215、18%的流滴剂、1.5%的水滑石和余量的LLDPE粉料,放入高混机中,在转速为650r/min,常温的条件下混合5min,然后转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在温度为180°C的条件下熔融塑化挤出拉条,拉条的直径为0.2cm,然后通过冷却水冷却定型,再风干,最后切粒,粒径为0.2cm,得到母料;二、共混料的制备:将LDPE粒料和LLDPE粒料放入混料机中,在转速为60r/min,常温的条件下混合lOmin,得到共混料;其中LDPE粒料和LLDPE粒料的质量比为1:1;三、成品膜的制备:将步骤一得到的母料和步骤二得到的共混料放入混料机中,在转速为60r/min,常温的条件下混合lOmin,然后在三层共挤聚乙烯吹膜生产线上,在温度为180°C的条件下熔融塑化挤出,吹胀,冷却定型,牵引,最后卷取切断,得到厚度为0.1Omm的BL-多功能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其中步骤一得到的母料的质量分数为10%,步骤二得到的共混料的质量分数为90%。本实施例中所述原料均为市售产品,其中步骤一中所述的LLDPE粉料是大庆石化总厂生产的型号为DFDA-7042的LLDPE粉料,步骤二中所述的LLDPE粒料是大庆石化总厂生产的型号为DFDA-7042的LLDPE粒料,步骤二中所述的LDPE粒料是大庆石化总厂生产的18D的LDPE粒料;步骤一中所述的高混机为阜新市红旗塑料机械厂的型号为GRH-200的混合机,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为甘肃化工机械厂的型号为SHJ-68的双螺杆挤出机;步骤二中所述的混 料机为广东东莞利彩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型号为LC-3000的混料机;步骤三中所述的混料机为广东东莞利彩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型号为LC-3000的混料机,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为甘肃化工机械厂的型号为SHJ-68的双螺杆挤出机,所述的三层共挤聚乙烯吹膜生产线为意大利道尔奇(Dolci)公司的型号为KRCX3的三层共挤聚乙烯吹膜生产线。试验一、对WH膜和实施例1制备的BL-多功能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进行紫外可见光透过试验,试验方法:可见分光光度法,试验仪器:日本岛津公司的型号为UV-265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得到如图1所示的紫外可见光透过光谱对比曲线图,其中曲线a为实施例1制备的BL膜,曲线b为WH膜,从图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的BL膜的确在(420 520) nm的蓝光区和660nm的红光区具有可见光双峰透过行为,最高峰透过率分别为76%和70%,透光性好,并且在紫外光区(300 400)nm出现了特征吸收谱区,WH膜没有明显特征峰出现,可见,BL膜改变了棚内的光质。试验二、对实施例1制备的BL-多功能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进行荧光老化试验,试验方法:突光分光光度法,试验仪器:日本岛津公司的型号为RF-540的突光分光光度计,分别对实施例1制备的BL膜和使用了一年以后的实施例1制备的BL膜进行试验,得到如图2所示的荧光强度对比曲线图,其中曲线c为实施例1制备的BL膜,曲线d为使用一年后的实施例1制备的BL膜,从图2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制备的BL膜荧光强度达80.1%,使用I年后荧光强度仍保留15.8%,说明实施例1制备的BL膜仍具有光转换性能,耐老化性能好。
试验三、对WH膜和实施例1制备的BL-多功能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进行田间试验,试验方法如下:在黑龙江省的五常市,采用旱育稀植技术进行小区对比试验;一、试验材料:实施例1制备的BL-多功能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BL膜)、厚度为
0.1Omm的WH膜,水稻品种为松粳2号;二、试验过程:(I)、育种:种子水洗后,浸种48h,然后铺在垫有4层湿纱布的搪瓷盆中避光催芽48h,催芽温度保持在30 35°C,待谷芽长至0.2cm时,即可育苗;(2)、育苗:选择两块面积均为330m2的试验小区进行播种育苗,播种量250g/m2,播种后分别覆以实施例1的BL膜和WH膜,常规管理;(3)、移栽:将步骤二中两个试验小区的稻苗移栽至同一地区的两块水田中,插秧规格为2.97cmX0.99cm,每穴3苗,常规管理。三、秧苗性能测试:(一 )、棚内气温和棚内地温的监测:育苗开始后,每日早8点和下午5点测棚内气温和棚内地温,分别测两次,棚内地温为地下5cm处的地温,覆盖实施例1的BL膜的棚内气温每日平均比覆盖WH膜的棚内气温高2.2 °C,覆盖实施例1的BL膜的棚内地温每日平均比覆盖WH膜的棚内地温高2.40C,实施例1的BL膜棚内地温和棚内气温均高于WH膜,具有一定的增温作用,且实施例1的BL膜棚内气温温差比WH膜小,说明升降温慢,具有保温和恒温作用,有利于防止秧苗徒长发病,加快幼苗生长。( 二)、在两块水田中随机选取6组面积为1.5m2的待测试样,每块水田选择3组,进行测试,取平均值,所做测试如下:(I)、秧苗的叶绿素含量的测试:于3叶期测试秧苗的叶绿素含量,采用型号为日本岛津公司的型号为UV-265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对覆盖WH膜和实施例1制备的BL-多功能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的秧苗进行叶绿素含量检测,采用德国产GXH-305型红外CO2分析仪对覆盖WH膜和实施例1制备的BL-多功能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的秧苗进行光合速率进行检测,结果如表I所示,从表I可以看出覆盖WH膜的秧苗其叶绿素含量为1.*FW,光合速率为12.32mg IT1 dm_2 FW,而覆盖实施例1制备的BL-多功能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的秧苗其叶绿素含量为3.53mg g^1 *FW,光合速率为
12.92mg IT1 dm_2 FW,可知实施例1制备的BL-多功能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的叶绿素含量高,光合速率高。表1、覆盖BL膜和WH膜的秧苗叶绿素含量对照表
权利要求
1.一种BL-多功能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其特征在于一种BL-多功能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由质量分数为5 % 15 %的母料和质量分数为85 % 95 %的共混料制备而成;其中所述的母料按质量分数由0.1% 1.5%的荧光剂0B、0.01% 0.15%的酞青蓝、I % 10%的受阻胺类光稳定剂944、0.5 % 5 %的抗氧剂B215、15 % 20 %的流滴剂、I % 2 %的水滑石和余量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粉料制备而成;所述的共混料由低密度聚乙烯粒料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粒料按任意比混合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L-多功能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其特征在于一种BL-多功能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由质量分数为10%的母料和质量分数为90%的共混料制备而成;其中所述的母料按质量分数由0.5% 1.2%的荧光剂0B、0.05% 0.12%的酞青蓝、3% 8%的受阻胺类光稳定剂944、2% 4%的抗氧剂B215、17% 19%的流滴剂、1.2% 1.8%的水滑石和余量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粉料制备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BL-多功能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其特征在于一种BL-多功能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中母料按质量分数由1%的荧光剂0B、0.1%的酞青蓝、5%的受阻胺类光稳定剂944、3%的抗氧剂B215、18%的流滴剂、1.5%的水滑石和余量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粉料制备而成。
4.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L-多功能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母料的制备:按质量分数称取0.1% 1.5%的荧光剂0B、0.01% 0.15%的酞青蓝、I % 10 %的受阻胺类光稳定剂944、0.5 % 5 %的抗氧剂B215、15 % 20 %的流滴剂、1% 2%的水滑石和余量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粉料,在高混机中,以转速为600r/min 700r/min进行混合,然后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塑化挤出拉条,冷却定型,风干,最后切粒,得到母料; 二、共混料的制备:将 低密度聚乙烯粒料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粒料按任意比混合均匀,得到共混料; 三、成品膜的制备:将步骤一得到的母料和步骤二得到的共混料混合均匀,然后经挤出机熔融塑化挤出,吹胀,冷却定型,牵弓I,最后卷取切断,得到BL-多功能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其中步骤一得到的母料的质量分数为5% 15%,步骤二得到的共混料的质量分数为85% 9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BL-多功能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按质量分数称取0.5% 1.2%的荧光剂0B、0.05% 0.12%的酞青蓝、3% 8%的受阻胺类光稳定剂944、2% 4%的抗氧剂B215、17% 19 %的流滴剂、1.2 % 1.8%的水滑石和余量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粉料。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BL-多功能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按质量分数称取1%的荧光剂0B、0.1%的酞青蓝、5%的受阻胺类光稳定剂944、3%的抗氧剂B215、18%的流滴剂、1.5%的水滑石和余量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粉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BL-多功能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的步骤一得到的母料的质量分数为1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BL-多功能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的步骤二得到的共混料的质量分数为90% 。
全文摘要
一种BL-多功能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水稻壮秧增产专用膜及其制备方法,它为解决覆盖现有WH膜的水稻秧苗,其秧苗素质差、生育进程慢而导致的水稻亩产量低的问题,制备方法如下一、母料的制备;二、共混料的制备;三、成品膜的制备。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得到的BL膜改善了水稻生长光环境,透光率高,覆盖了BL膜的水稻秧苗根系活力强,白根多,生育进程表现为出苗早,返青快,分蘖早且多,亩产量增加126.7公斤,增产21.12%,可应用于水稻育苗领域。
文档编号C08K13/02GK103205048SQ20131015294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7日
发明者姜传庚, 杨振生 申请人:哈尔滨塑五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