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废为宝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05160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材料,特别涉及一种变废为宝绿色环保建筑材料。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建材高质量,具有长寿命的建筑材料,而且对建筑材料的环保性有更高的要求,对建筑的性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汽车的增多尾气污染也随之增加和紫外线的增多,污染增多,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烈,而传统的建材性能比较单一,对建材的环保性要求弱。现在的很多建筑材料为了追求完美、实用、轻便等目的,改进了很多建筑材料的配方,大量的研发或者改变配方所能实现的目的与其对人体或环境的副作用不相上下,造成成本过高,而且这些建筑材料往往容易造成使用后的残渣形成较难处理的建筑垃圾,给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而且,对于稻田里的农作物秸秆、废弃的蔗渣、木屑等,现在的处理方法大多是焚烧,再用焚烧后的灰烬作为绿肥,但是这种利用方式比较简陋,而且,焚烧会增加大气中有毒有害气体,绿肥利用率也比较低,因此,亟需一种既环保、成本低又利于施工、质量又好且能变废为宝的建筑材料。公开于该
背景技术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废为宝绿色环保建筑材料,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环保建筑材料价格昂贵、成本高、施工复杂的缺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变废为宝绿色环保建筑材料,按照重量份数比包含以下组分原料:植物纤维100~150份,面粉20~30份,红泥50~60份,干苔藓10~12份,天然树脂5~15份,氢化松香0.5~2.5份,碳酸二甲酯0.5~3.5份,固化剂3~5份,稳定剂2~5份和分散剂1~3份。其中,所述的固化剂为按照重量份数比包含以下组分原料:石灰20~30份,矿渣10~15份,石膏5~10份,色氨酸0.3~0.8份和绿原酸0.1~0.35份。其中,所述的植物纤维制备方法为:取植物纤维放入2~4℃温度中冷藏0.5~1小时,取出打碎并过100~150目筛,65~75℃烘干1~2小时,即得。其中,所述的植物纤维为蔗渣、竹渣、秸秆或木屑。其中,所述的干苔藓为新鲜苔藓保持温度为75~80℃烘干1~3小时而得。其中,所述的红泥研磨成粉末并过180~220目筛所得。其中,所述的稳定剂为十二醇、硒酸酯多糖、硬脂酸钙、氢氧化钾、高黏羧甲基纤维素(HV-CMC)、羟乙基纤维素醚(HEC)或聚丙烯酰胺(HPAM)中的一种。其中,所述的分散剂为聚乙二醇200或者聚乙二醇400。一种上述变废为宝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其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操作步骤:(1)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所需的各组分原料:植物纤维100~150份,面粉20~30份,红泥50~60份,干苔藓10~12份,天然树脂5~15份,氢化松香0.5~2.5份,碳酸二甲酯0.5~3.5份,固化剂3~5份,稳定剂2~5份和分散剂1~3份,然后将面粉、红泥、干苔藓、稳定剂、分散剂混合均匀,即得混合粉体;(2)将步骤(1)取得植物纤维平铺后均匀喷洒步骤(1)所得混合粉体,即得粗建筑材料,压实,均匀喷散固化剂,即得。其中,步骤(2)中固化剂使用前加水制成质量浓度为50~68%的固化剂液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变废为宝绿色环保建筑材料采用原料来源广泛、易得,变废为宝,成本较低,原料大多采用可降解的纤维或者粉体,对环境无影响,同时使用该建筑材料作为室内装修,对人体无害、无副作用,本发明产品质量好、强度佳,成本低,容易制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实施例中的天然树脂采用松香树脂。实施例1一种上述变废为宝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其制备方法操作步骤如下:(1)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所需的各组分原料:植物纤维150份,面粉30份,研磨成粉末并过220目筛的红泥60份,干苔藓12份,松香树脂15份,氢化松香2.5份,碳酸二甲酯3.5份,固化剂5份,稳定剂5份和分散剂3份,然后将面粉、红泥、干苔藓、稳定剂、分散剂混合均匀,即得混合粉体;其中,固化剂各组分原料:生石灰30份,矿渣15份,石膏10份,色氨酸0.8份和绿原酸0.35份;植物纤维制备方法为:取植物纤维蔗渣放入2~4℃温度中冷藏1小时,取出打碎并过150目筛,75℃烘干1小时,即得;干苔藓为新鲜苔藓保持温度为80℃烘干1小时而得;稳定剂为十二醇;分散剂为聚乙二醇400;(2)将步骤(1)称取所得固化剂加水制成质量浓度为50%的固化剂液体,备用;将步骤(1)中取得的植物纤维平铺后均匀喷洒步骤(1)所得混合粉体,即得粗建筑材料,用小型夯地机压实,均匀喷散固化剂液体,养护28天,即得。实施例2一种上述变废为宝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其制备方法操作步骤如下:(1)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所需的各组分原料:植物纤维100份,面粉20份,研磨成粉末并过180目筛的红泥50份,干苔藓10份,松香树脂5份,氢化松香0.5份,碳酸二甲酯0.5份,固化剂3份,稳定剂2份和分散剂1份,然后将面粉、红泥、干苔藓、稳定剂、分散剂混合均匀,即得混合粉体;其中,固化剂各组分原料:生石灰20份,矿渣10份,石膏5份,色氨酸0.3份和绿原酸0.1份;植物纤维制备方法为:取植物纤维竹渣放入2℃温度中冷藏0.5小时,取出打碎并过100目筛,65℃烘干2小时,即得;干苔藓为新鲜苔藓保持温度为75℃烘干3小时而得;稳定剂为高黏羧甲基纤维素(HV-CMC);分散剂为聚乙二醇200或;(2)将步骤(1)称取所得固化剂加水制成质量浓度为68%的固化剂液体,备用;将步骤(1)中取得的植物纤维平铺后均匀喷洒步骤(1)所得混合粉体,即得粗建筑材料,用小型夯地机压实,均匀喷散固化剂液体,养护28天,即得。实施例3一种上述变废为宝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其制备方法操作步骤如下:(1)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所需的各组分原料:植物纤维125份,面粉25份,研磨成粉末并过200目筛的红泥55份,干苔藓11份,松香树脂10份,氢化松香1.5份,碳酸二甲酯2.0份,固化剂4份,稳定剂3.5份和分散剂2份,然后将面粉、红泥、干苔藓、稳定剂、分散剂混合均匀,即得混合粉体;其中,固化剂各组分原料:生石灰25份,矿渣12份,石膏8份,色氨酸0.5份和绿原酸2.23份;植物纤维制备方法为:取植物纤维秸秆放入3℃温度中冷藏1小时,取出打碎并过125目筛,70℃烘干1.5小时,即得;干苔藓为新鲜苔藓保持温度为78℃烘干2小时而得;稳定剂聚丙烯酰胺(HPAM);分散剂为聚乙二醇400;(2)将步骤(1)称取所得固化剂加水制成质量浓度为59%的固化剂液体,备用;将步骤(1)中取得的植物纤维平铺后均匀喷洒步骤(1)所得混合粉体,即得粗建筑材料,用小型夯地机压实,均匀喷散固化剂液体,养护28天,即得。实施例4一种上述变废为宝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其制备方法操作步骤如下:(1)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所需的各组分原料:植物纤维125份,面粉25份,研磨成粉末并过200目筛的红泥55份,干苔藓11份,松香树脂10份,氢化松香1.5份,碳酸二甲酯2.0份,固化剂4份,稳定剂3.5份和分散剂2份,然后将面粉、红泥、干苔藓、稳定剂、分散剂混合均匀,即得混合粉体;其中,固化剂各组分原料:生石灰25份,矿渣12份,石膏8份,色氨酸0.5份、绿原酸2.23份和芦丁0.5份;植物纤维制备方法为:取植物纤维秸秆放入3℃温度中冷藏1小时,取出打碎并过125目筛,70℃烘干1.5小时,即得;干苔藓为新鲜苔藓保持温度为78℃烘干2小时而得;稳定剂聚丙烯酰胺(HPAM);分散剂为聚乙二醇400;(2)将步骤(1)称取所得固化剂加水制成质量浓度为59%的固化剂液体,备用;将步骤(1)中取得的植物纤维平铺后均匀喷洒步骤(1)所得混合粉体,即得粗建筑材料,用小型夯地机压实,均匀喷散固化剂液体,养护28天,即得。对比实施例1普通配方建筑材料:聚丙烯腈碳纤维100份,粉煤灰50份,生石灰30份,木质纤维20份,硅藻土20份,氧化镁10份,高岭土10份,硅石粉9份,锐钛矿型钛白粉5份,将个组分原料混合,分别进行90℃热压10~20min,在进行10~15℃冷压5~10min,即得建筑材料。试验例1强度性能试验1、试验材料与方法使用对比实施例1所得建筑材料作为对照例,与本发明实施例3、实施例4制得所得建筑材料共同进行试验。按照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测方法》测试抗折、抗压强度。2.试验结果与分析表1处理28d抗压强度/MPa28d抗折强度/MPa对比实施例142.69.7实施例358.813.5实施例460.014.7从上表可以看出,实施例3、实施例4的所得建筑材料,其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都更好。试验例2耐水性试验1.材料与方法使用对比实施例1所得建筑材料作为对照例,与本发明实施例3、实施例4制得所得建筑材料共同进行试验。2.将建筑材料浸泡在自来水中28d后,擦去表面水分,测试抗压、抗折强度Re,其耐水软化系数K为:K=Re/R0*100%;其中,Re为板材浸水钱的强度指标;R0为板材浸水28d后的强度指标。3.试验结果和分析表2处理抗折强度K抗压强度K对比实施例177.9%66.1%实施例390.0%86.7%实施例493.8%90.9%从上表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3、实施例4所得建筑材料,其耐水的性能更好。由表1、表2中数据可知,实施例4所得结果显示更像性能最佳,是因为实施例4中添加的芦丁也称芸香苷,具有抗菌消毒作用,但因其内含有大量的自由基·OH,添加过程中其自身结构以及自由基能有效的促进建筑材料的固化,并增大其强度,还能有效增强其耐水性;本发明产品建筑材料使用更安全、环保、质量佳。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