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2,5,6‑双异亚丙基‑D‑甘露醇的合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18853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1,2,5,6-双异亚丙基-d-甘露醇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1,2,5,6-双异亚丙基-d-甘露醇为白色针状晶体,熔点120-122℃。1,2,5,6-双异亚丙基-d-甘露醇是合成具有重要生理活性天然产物的一种重要手性合成子。

现有技术中,1,2,5,6-双异亚丙基-d-甘露醇的合成以d-甘露醇为起始原料,经双异丙叉基保护1,2及5,6四个位置位羟基合成1,2,5,6-双异亚丙基-d-甘露醇,该步反应的关键是邻二醇保护剂和催化剂的选择,最常用的羟基保护基主要有三大类:酯类、醚类和缩醛或缩酮类。其中,使用丙酮作为醇羟基保护剂,无水氯化锌为催化剂,该法过程繁琐,收率仅为53.6%,不适合工业化生产。使用原乙酸三甲酯作为醇羟基保护剂,反应中产生的杂质过多,难以分离,直接影响下步反应的收率。在无水氯化亚锡的催化下使用了2,2-二甲氧基丙烷,对1,2以及5,6位羟基进行保护,收率仅为55%。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1,2,5,6-双异亚丙基-d-甘露醇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的合成路线如下: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1,2,5,6-双异亚丙基-d-甘露醇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室温搅拌条件下,在反应容器中依次加入乙二醇二甲醚、甘露醇、2,2-甲氧基丙烷和催化剂混合后,梯度升温至73~75℃进行回流反应至反应容器中的物料变透亮,再保温回流0.8~1.2h,然后降温至不回流;上述催化剂由无水氯化铁和氯化亚铁组成,催化剂和甘露醇的摩尔比为0.001~0.01:1,2,2-甲氧基丙烷和甘露醇的摩尔比为2~3:1;上述梯度升温具体为:用25~35min从室温匀速升温至48~52℃,再用1~1.5h匀速升温至73~75℃;

(2)将步骤(1)的反应产物中加入适量吡啶作为稳定剂,42~46℃减压浓缩至干,加入二氯甲烷溶解,过滤除去固体得滤液;

(3)将上述滤液于40~42℃滴加正庚烷结晶,再经过滤和烘干,即得所述1,2,5,6-双异亚丙基-d-甘露醇。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催化剂中无水氯化铁和氯化亚铁的摩尔比为4~6:1。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2,2-甲氧基丙烷和甘露醇的摩尔比为2.2~2.6:1。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1)为:在反应容器中依次加入乙二醇二甲醚、甘露醇、2,2-甲氧基丙烷和催化剂混合后,梯度升温至74℃进行回流反应至反应容器中的物料变透亮,再保温回流1.0h,然后降温至不回流。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2)为:将步骤(1)的反应产物中加入适量吡啶,45℃减压浓缩至干,加入二氯甲烷溶解,过滤除去固体得滤液。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3)为:将上述滤液于40℃滴加正庚烷结晶,再经过滤和烘干,即得所述1,2,5,6-双异亚丙基-d-甘露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方法以甘露醇和2,2-甲氧基丙烷为原料,乙二醇二甲醚为溶剂,以无水氯化铁/氯化亚铁为催化剂,回流反应,得到产物,反应步骤少,后处理简单,且反应选择性高,副产物少,产率比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1,2,5,6-双异亚丙基-d-甘露醇气相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和描述。

实施例1:

(1)室温搅拌下,在100ml四口瓶中依次加入21g乙二醇二甲醚、10g甘露醇、11.5g2,2-甲氧基丙烷和0.08g催化剂混合后,梯度升温至74℃进行回流反应至四口瓶中的物料变透亮,再保温回流1.0h,然后降温至不回流;上述催化剂由摩尔比为10:1的无水氯化铁和氯化亚铁组成;上述梯度升温具体为:用30min从室温匀速升温至50℃,再用1~1.5h匀速升温至74℃;

(2)将步骤(1)的反应产物中加入0.1g吡啶,45℃减压浓缩至干,加入20ml二氯甲烷溶解,过滤除去固体得滤液;

(3)将上述滤液于40℃滴加100ml正庚烷结晶,再经过滤和烘干,即得所述1,2,5,6-双异亚丙基-d-甘露醇的固体10g,收率69%,气相检测纯度89%(如图1所示)。

实施例2:

催化剂中无水氯化铁与氯化亚铁的摩尔比为9:1,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收率68%,气相检测纯度85%。

实施例3:

催化剂中无水氯化铁与氯化亚铁的摩尔比为8:1,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收率69%,气相检测纯度85.8%。

实施例4:

催化剂中无水氯化铁与氯化亚铁的摩尔比为7:1,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收率71%,气相检测纯度90%。

实施例5:

催化剂中无水氯化铁与氯化亚铁的摩尔比为6:1,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收率74%,气相检测纯度96.5%。

实施例6:

催化剂中无水氯化铁与氯化亚铁的摩尔比为5:1,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收率75%,气相检测纯度97.5%。

实施例7:

催化剂中无水氯化铁与氯化亚铁的摩尔比为4:1,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收率74.5%,气相检测纯度96%。

实施例8:

催化剂中无水氯化铁与氯化亚铁的摩尔比为3:1,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收率69%,气相检测纯度93%。

实施例9:

催化剂中无水氯化铁与氯化亚铁的摩尔比为2:1,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收率65%,气相检测纯度83%。

实施例10:

催化剂中无水氯化铁与氯化亚铁的摩尔比为1:1,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收率61%,气相检测纯度80%。

实施例11:

催化剂中无水氯化铁与氯化亚铁的摩尔比为1:2),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收率55%,气相检测纯度81%。

实施例12:

催化剂中无水氯化铁与氯化亚铁的摩尔比为5:1,用量0.02g,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收率68%,气相检测纯度95%。

实施例13:

催化剂中无水氯化铁与氯化亚铁的摩尔比为5:1,用量0.04g,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收率70%,气相检测纯度96%。

实施例14:

催化剂中无水氯化铁与氯化亚铁的摩尔比为5:1,用量0.06g,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收率74%,气相检测纯度96.5%。

实施例15:

催化剂中无水氯化铁与氯化亚铁的摩尔比为5:1,用量0.08g,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收率73.5%,气相检测纯度97%。

实施例16:

催化剂中无水氯化铁与氯化亚铁的摩尔比为5:1,用量0.10g,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收率73%,气相检测纯度96%。

实施例17:

催化剂中无水氯化铁与氯化亚铁的摩尔比为5:1,用量0.12g,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收率68%,气相检测纯度94%。

实施例18:

催化剂中无水氯化铁与氯化亚铁的摩尔比为5:1,用量0.08g,2,2-二甲氧基丙烷,用量10g,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收率65%,气相检测纯度97%。

实施例19:

催化剂中无水氯化铁与氯化亚铁的摩尔比为5:1,用量0.08g,2,2-二甲氧基丙烷,用量10.5g,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收率70%,气相检测纯度96.5%。

实施例20:

催化剂中无水氯化铁与氯化亚铁的摩尔比为5:1,用量0.08g,2,2-二甲氧基丙烷,用量11g,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收率72%,气相检测纯度97.2%。

实施例21:

催化剂中无水氯化铁与氯化亚铁的摩尔比为5:1,用量0.08g,2,2-二甲氧基丙烷,用量12g,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收率74%,气相检测纯度97%。

实施例22:

催化剂中无水氯化铁与氯化亚铁的摩尔比为5:1,用量0.08g,2,2-二甲氧基丙烷,用量12.5g,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收率73.5%,气相检测纯度96.8%。

实施例23:

催化剂中无水氯化铁与氯化亚铁的摩尔比为5:1,用量0.08g,2,2-二甲氧基丙烷,用量13g,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收率73%,气相检测纯度96.5%。

实施例24:

催化剂中无水氯化铁与氯化亚铁的摩尔比为5:1,用量0.08g,2,2-二甲氧基丙烷,用量11.5g,直接加热至回流,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收率55%,气相检测纯度94.7%。实施例25:

以无水氯化铁为催化剂,用量0.089g(与甘露醇的摩尔比0.01,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收率50%,气相检测纯度88.2%

实施例26:

以无水氯化亚铜为催化剂,用量0.054g(与甘露醇的摩尔比0.01,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收率10%,气相检测纯度90.3%。

实施例27:

以无水氯化亚铁为催化剂,用量0.069g(与甘露醇的摩尔比0.01),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收率48%,气相检测纯度89.4%

实施例28:

以无水氯化亚锡为催化剂,用量0.124g(与甘露醇的摩尔比0.01),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收率55%,气相检测纯度97.3%

实施例29:

以无水氯化锌为催化剂,用量0.075g(与甘露醇的摩尔比0.01),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收率35%,气相检测纯度96.3%

实施例30:

以无水氯化锡为催化剂,用量0.143g(与甘露醇的摩尔比0.01),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收率24%,气相检测纯度94.3%。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下述范围内变化时,仍然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效果,仍然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1,2,5,6-双异亚丙基-d-甘露醇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室温搅拌条件下,在反应容器中依次加入乙二醇二甲醚、甘露醇、2,2-甲氧基丙烷和催化剂混合后,梯度升温至73~75℃进行回流反应至反应容器中的物料变透亮,再保温回流0.8~1.2h,然后降温至不回流;上述催化剂由无水氯化铁和氯化亚铁组成(无水氯化铁和氯化亚铁的摩尔比为4~6:1),催化剂和甘露醇的摩尔比为0.001~0.01:1,2,2-甲氧基丙烷和甘露醇的摩尔比为2~3:1(优选2.2~2.6:1);上述梯度升温具体为:用25~35min从室温匀速升温至48~52℃,再用1~1.5h匀速升温至73~75℃;

(2)将步骤(1)的反应产物中加入适量吡啶作为稳定剂,42~46℃减压浓缩至干,加入二氯甲烷溶解,过滤除去固体得滤液;

(3)将上述滤液于40~42℃滴加正庚烷结晶,再经过滤和烘干,即得所述1,2,5,6-双异亚丙基-d-甘露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