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DF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74470阅读:19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PVDF管。



背景技术:

现有PVDF管,其阻燃、耐磨擦、耐腐蚀、耐高温、耐氧化、抗静电、耐候性都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VDF管,其具有优异的阻燃、耐磨擦、耐腐蚀、耐高温、耐氧化、抗静电、耐候性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PVDF管,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制成:

1~2份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

0.8份N-甲基吡咯烷酮,

1.5份六溴环十二烷,

1.3份二壬葵基磺酸钡,

0.4份甲基苯骈三氮唑,

2.2份月桂酸聚氧乙烯酯,

0.7份聚氧化乙烯三甲基氯化铵,

1.1份二苯醚四酸二酐,

2.3份2,2,4-三甲基-1,3-戊二醇单异丁酸酯,

28份聚偏氟乙烯。

优选的,PVDF管,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制成:

1份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

0.8份N-甲基吡咯烷酮,

1.5份六溴环十二烷,

1.3份二壬葵基磺酸钡,

0.4份甲基苯骈三氮唑,

2.2份月桂酸聚氧乙烯酯,

0.7份聚氧化乙烯三甲基氯化铵,

1.1份二苯醚四酸二酐,

2.3份2,2,4-三甲基-1,3-戊二醇单异丁酸酯,

28份聚偏氟乙烯。

优选的,PVDF管,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制成:

2份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

0.8份N-甲基吡咯烷酮,

1.5份六溴环十二烷,

1.3份二壬葵基磺酸钡,

0.4份甲基苯骈三氮唑,

2.2份月桂酸聚氧乙烯酯,

0.7份聚氧化乙烯三甲基氯化铵,

1.1份二苯醚四酸二酐,

2.3份2,2,4-三甲基-1,3-戊二醇单异丁酸酯,

28份聚偏氟乙烯。

优选的,PVDF管,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制成:

1.2份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

0.8份N-甲基吡咯烷酮,

1.5份六溴环十二烷,

1.3份二壬葵基磺酸钡,

0.4份甲基苯骈三氮唑,

2.2份月桂酸聚氧乙烯酯,

0.7份聚氧化乙烯三甲基氯化铵,

1.1份二苯醚四酸二酐,

2.3份2,2,4-三甲基-1,3-戊二醇单异丁酸酯,

28份聚偏氟乙烯。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PVDF管,其具有优异的阻燃、耐磨擦、耐腐蚀、耐高温、耐氧化、抗静电、耐候性性能。

“PVDF管”的性能和用途是由其组分及配比所决定的,且“PVDF管”中的不同组分会相互影响,组分及其配比会决定“PVDF管”的最终性能,如果组分及其配比不相互协调,单个组分所带来的有益效果,会被其他组分消减甚至消除,严重的时候,不同组分相互抵触,起不到整体综合作用,产生负作用和次品。本发明通过大量创造性劳动、反复验证,得到“PVDF管”的最优组分及配比,使得多个组分综合在一起、相互协调、并产生正向综合效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

实施例1

PVDF管,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制成:

1~2份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

0.8份N-甲基吡咯烷酮,

1.5份六溴环十二烷,

1.3份二壬葵基磺酸钡,

0.4份甲基苯骈三氮唑,

2.2份月桂酸聚氧乙烯酯,

0.7份聚氧化乙烯三甲基氯化铵,

1.1份二苯醚四酸二酐,

2.3份2,2,4-三甲基-1,3-戊二醇单异丁酸酯,

28份聚偏氟乙烯。

实施例2

PVDF管,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制成:

1份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

0.8份N-甲基吡咯烷酮,

1.5份六溴环十二烷,

1.3份二壬葵基磺酸钡,

0.4份甲基苯骈三氮唑,

2.2份月桂酸聚氧乙烯酯,

0.7份聚氧化乙烯三甲基氯化铵,

1.1份二苯醚四酸二酐,

2.3份2,2,4-三甲基-1,3-戊二醇单异丁酸酯,

28份聚偏氟乙烯。

实施例3

PVDF管,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制成:

2份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

0.8份N-甲基吡咯烷酮,

1.5份六溴环十二烷,

1.3份二壬葵基磺酸钡,

0.4份甲基苯骈三氮唑,

2.2份月桂酸聚氧乙烯酯,

0.7份聚氧化乙烯三甲基氯化铵,

1.1份二苯醚四酸二酐,

2.3份2,2,4-三甲基-1,3-戊二醇单异丁酸酯,

28份聚偏氟乙烯。

实施例4

PVDF管,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制成:

1.2份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

0.8份N-甲基吡咯烷酮,

1.5份六溴环十二烷,

1.3份二壬葵基磺酸钡,

0.4份甲基苯骈三氮唑,

2.2份月桂酸聚氧乙烯酯,

0.7份聚氧化乙烯三甲基氯化铵,

1.1份二苯醚四酸二酐,

2.3份2,2,4-三甲基-1,3-戊二醇单异丁酸酯,

28份聚偏氟乙烯。

上述各实施例的PVDF管,具有优异的阻燃、耐磨擦、耐腐蚀、耐高温、耐氧化、抗静电、耐候性性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