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筒式脂肪组织与淋巴结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5847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转筒式脂肪组织与淋巴结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体组织分离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转筒式脂肪组织与淋巴结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医疗机构在进行脂肪组织与淋巴结分离时,通常采用以下方法(以乳房组织为例):使用取材刀将腋窝从乳房标本上切割分离下来,用剪刀剪开腋窝中的具有韧性的乳腺及脂肪组织,用手摸剪开的腋窝组织,寻找并分辨出包裹在脂肪组织中具有硬度及韧性的淋巴结,用剪刀把多个淋巴结从脂肪组织中钝性分离出来。

采用此种方式存在以下弊端:

1、基本为纯人工操作,极其耗费时间及人力,效率低下;

2、所需处理的组织标本数量逐年增多,医院劳动力不足,工作量大时易出错或被刀具划伤,造成医务人员感染;

3、多个标本取材时因只用一套刀具使得标本污染率增大,如果未能及时将刀具清洗干净,有可能会将上一个标本的癌细胞污染到下一个标本,增大误诊率。

4、标本淋巴结直径较小时,会因手套不合适等因素影响手感,难以找齐所规定的淋巴结数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更有效、更便捷地分离人体脂肪组织与淋巴结,而提供了一种转筒式脂肪组织与淋巴结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转筒式脂肪组织与淋巴结分离装置,包括下部的底座和安装在底座上侧的双筒式结构;底座中部设置有转盘结构,转盘结构的下方设置有电机装置,转盘结构的上方有转轮,转轮与转盘结构反向旋转;双筒式结构由套接在转盘结构上的内层筒和套接在内层筒外的外层筒构成;内层筒的筒壁上满布向内凸起的弧形刀口。

所述的外层筒为透明带盖的圆筒,外层筒的下端设置有多个外筒卡口,外筒卡口连接在底座上形成的连接卡槽内,使外层筒固定于底座上。

所述的弧形刀口的刀锋朝向内层筒内侧,弧形刀口处筒壁为镂空。

所述的电机装置位于底座中,包括上方的行星齿轮安装盒和下方的电机,电机的电机输出轴带动转盘结构旋转。

所述的转盘结构包括筒形的内侧壁带齿的转盘体和位于转盘体内部的行星齿轮结构,行星齿轮结构由中央的太阳轮和周围的行星齿轮构成;太阳轮套接在主动轴上,主动轴由电机输出轴带动旋转,主动轴再带动太阳轮和行星齿轮旋转,行星齿轮与转盘体内侧的齿相啮合,带动转盘体与太阳轮反向旋转。

所述的转轮也套接在主动轴上,由主动轴带动与太阳轮同向旋转。

内层筒直径比外层筒直径小1~4厘米。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转筒式脂肪组织与淋巴结分离装置,依靠机械原理将脂肪组织与淋巴结进行分离,实现了半自动化操作,节省了极大的人力资源。通过筛选计算,制定出合适的弧形刀口,旋转切割后可保留更多数量的淋巴结,扩大实验标本数,提供实验的准确性。装置工作时,转筒有盖子封闭,刀口不会对使用者造成伤害。装置中,转筒内外层之间、转筒与底座之间均可拆卸,拆卸后可以对其各部分进行清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转筒式脂肪组织与淋巴结分离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层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转盘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转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主要部件符号说明:

1:内层筒 2:外层筒

3:底座 4:转盘结构

5:电机装置 6:转轮

101:弧形刀口 201:外筒卡口

401:主动轴 402:转盘体

403:太阳轮 404:行星齿轮

501:行星齿轮安装盒 502:电机

503:电机输出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和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转筒式脂肪组织与淋巴结分离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下面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转筒式脂肪组织与淋巴结分离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转筒式脂肪组织与淋巴结分离装置,包括下部的底座3和安装在底座3上侧的双筒式结构。双筒式结构外形近似为圆柱体,由套接在底座的转盘结构4上的内层筒1和套接在内层筒1外的外层筒2构成。

外层筒2为透明带盖的圆筒,外层筒2的下端设置有多个外筒卡口201,外筒卡口201连接在底座3上形成的连接卡槽内,使外层筒2固定于底座3上。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层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内层筒直径比外层筒直径小1~4厘米,内层筒依靠卡槽结构镶嵌于底座中的转盘。内层筒1的筒壁上满布向内凸起的弧形刀口101,即“磨孔刨”形式。弧形刀口101的刀锋朝向内层筒内侧,弧形刀口101处筒壁为镂空。弧形刀口的大小应小于淋巴结的大小。弧形刀口的锋利度可将脂肪组织切碎,但不会破坏淋巴结。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底座3中部设置有转盘结构4,转盘结构4的下方设置有电机装置5,转盘结构4的上方有转轮6(如图7所示),转轮6与转盘结构4反向旋转。转轮6为可快速转动的扇叶型转轮,通市电工作,转轮6下方为与内层筒相连接的转盘结构。装置工作时,通过行星齿轮结构达到转轮与转盘结构旋转方向相反。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转盘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转盘结构4包括筒形的内侧壁带齿的转盘体402和位于转盘体402内部的行星齿轮结构,行星齿轮结构由中央的太阳轮403和周围的行星齿轮404构成。太阳轮403套接在主动轴401上,主动轴401由电机输出轴503带动旋转,主动轴401再带动太阳轮403和行星齿轮404旋转,行星齿轮404与转盘体402内侧的齿相啮合,带动转盘体402与太阳轮403反向旋转。

转轮6也套接在主动轴401上,由主动轴401带动与太阳轮403同向旋转。主动轴401转动后,带动转轮6与其同向转动,同时转盘402与其反向转动。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电机装置5位于底座3中,包括上方的行星齿轮安装盒501和下方的电机502,电机的电机输出轴503带动转盘结构4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转筒式脂肪组织与淋巴结分离装置的使用过程如下:使用者将内层筒依靠卡槽结构固定于底座上的转盘结构,将需要进行分离的含有淋巴结的脂肪组织放置于内层筒内,再将外层筒依靠卡槽结构固定于底座。将脂肪组织放入内层筒,接通电源,打开开关。装置工作时,转轮可带动脂肪组织快速旋转,同时内层筒与其反向快速旋转,刀口将充分切割组织,逐渐分离脂肪组织与淋巴结。由于内层筒直径小于外层筒直径数厘米,所以内外层筒之间有一定的空间。

工作时,转轮与转盘处于不同旋转方向,内层筒壁转向为刀口切割方向,底座转轮与其旋转方向相反。通电工作时,通过底座转轮与内层筒壁的共同作用,使得内层筒壁的刀口充分切割脂肪组织,又不会破坏淋巴结,淋巴结留于内筒,切割下的脂肪组织通过离心作用,延刀口镂空出排出于内外层筒壁之间的空隙。由上述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可实现将脂肪组织与淋巴结完全分离,脂肪组织留于内外层筒壁之间,淋巴结留于内层筒。通过观察,当脂肪组织与淋巴结完全分离后,关闭开关,制动模块启动,装置停止工作,取出内层筒中的淋巴结,用以后期使用。

分离工作完成后,将外层筒取下,对内外层筒,底座等部件进行必要的清洁。干燥后安装归为。再次使用此装置时重复上述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的转筒式脂肪组织与淋巴结分离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1、依靠机械原理将脂肪组织与淋巴结进行分离,实现了半自动化操作,节省了极大的人力资源。

2、通过筛选计算,制定出合适大小刀口,旋转切割后可保留更多数量的淋巴结,扩大实验标本数,提供实验的准确性。

3、装置工作时,转筒有盖子封闭,刀口不会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4、装置中,转筒内外层之间、转筒与底座之间均可拆卸,拆卸后可以对其各部分进行清洁。

通过透明盖观察筒内组织分离情况,适时关闭开关,制动模块制动,装置停止工作。打开外筒,清除废弃的脂肪组织,将内层筒中的淋巴结取出,用以后期使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转筒式脂肪组织与淋巴结分离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方面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