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夹持器具领域,具体的提供了一种培养皿夹。
背景技术:
培养皿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培养器具,且用量很大,经常会叠放很高,实验人员通常要用手抓住培养皿的上、下两端将培养皿取出或放好。而培养皿一般都由玻璃材质制成,手握培养皿容易打滑,且每次拿的培养皿并不多,手也容易疲劳。另外,由于手相对粗大,不容易将手插到培养皿底部,要轻轻将培养皿挪出来后再夹取,工序繁琐、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方便好用的培养皿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培养皿夹,包括上夹柄、下夹柄,以及设于上、下夹柄端部的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柄由依次弯折相连的第一纵杆、第一横杆以及第二纵杆组成;
所述下夹柄由依次弯折相连的第二横杆、第三纵杆、第三横杆以及第四纵杆组成,且第三纵杆的长度长于第二纵杆的长度;
所述第一横杆与第二纵杆的相交处设有第一螺孔,第二横杆的端部设有第二螺孔,螺栓穿过第一、第二螺孔,实现上、下夹柄的铰接;
所述第三纵杆与第二纵杆间还设有弹簧。由于弹簧的作用,不工作时,第三纵杆与第二纵杆平行。
使用时,手握第三纵杆,将夹板插到培养皿的上、下方后,用手按压第二纵杆,使夹板进一步夹紧培养皿后,即可将培养皿取出并移动到指定的位置。将培养皿放到指定位置后,松开握紧第二纵杆的手,第二纵杆在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复位,夹板打开,然后将整个培养皿夹抽出即可。
优选的,所述夹板包括与第一纵杆相连的上夹板,以及与第四纵杆相连的下夹板;所述下夹板为由直边和弧形边组成的D形,且弧形边上设有挡边。挡边的设置,可防止培养皿打滑、脱落。
优选的,所述上夹板为手掌形。
优选的,所述夹板内侧设有防滑突棱。增加摩擦,进一步防止培养皿打滑、脱落。
优选的,所述第三纵杆上设有防滑手套。防治手部打滑。
优选的,所述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及第三纵杆的中下部、远离第二横杆一端。更有利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优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同时夹持多个培养皿,且不易滑落;弹簧的设置,有利于夹板回弹,减少操作步骤,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2中的附图标号为:1-上夹柄,2-下夹柄,3-第一纵杆,4-第一横杆,5-第二纵杆,6-第二横杆,7-第三纵杆,8-第三横杆,9-第四纵杆,10-第一螺孔,11-第二螺孔,12-螺栓,13-弹簧,14-防滑手套,15-上夹板,16-下夹板,17-挡边,18-防滑突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培养皿夹,包括上夹柄1、下夹柄2,以及设于上、下夹柄2端部的夹板,所述上夹柄1由依次弯折相连的第一纵杆3、第一横杆4以及第二纵杆5组成;
所述下夹柄2由依次弯折相连的第二横杆6、第三纵杆7、第三横杆8以及第四纵杆9组成,且第三纵杆7的长度长于第二纵杆5的长度;第三横杆8的长度为第一横杆4与第二横杆6长度的总和。
所述第一横杆4与第二纵杆5的相交处设有第一螺孔10,第二横杆6的端部设有第二螺孔11,螺栓12穿过第一、第二螺孔11,实现上、下夹柄2的铰接;
所述第三纵杆7与第二纵杆5间还设有弹簧13。所述弹簧13位于所述第二及第三纵杆7的中下部、远离第二横杆6一端。第三纵杆7上设有防滑手套14。
所述夹板包括与第一纵杆3相连的上夹板15,以及与第四纵杆9相连的下夹板16。所述上夹板15为手掌形;所述下夹板16为由直边和弧形边组成的D形,且弧形边上设有纵向挡边17。上、下夹板2的内侧面均设有防滑突棱18。
使用时,手握第三纵杆7,将上、下夹板16分别插到培养皿的上、下方后,用手按压第二纵杆5,使上、下夹板16夹紧培养皿,接着可将培养皿取出并移动到指定的位置。将培养皿放到指定位置后,松开握紧第二纵杆5的手,第二纵杆5在弹簧13的作用下自动复位,上、下夹板16打开,然后将整个培养皿夹抽出即可。
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修改或改动,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