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污染气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1208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运用在生物发酵领域的气路系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防污染气路结构。



背景技术:

在生物发酵生产抗生素领域,抗生素的产生菌都是需氧微生物,在其生长代谢过程中需要足量的氧气,所以在发酵过程中必须通入压缩空气,以供应氧气来维持其正常的生产和发酵。总空过滤器的目的是进行一级除菌,通过过滤器内的滤芯除去空气中含有的杂质,可以减少进入总空过滤器的污染物,并且一般的气路系统的空气过滤器内滤芯的使用周期较短,浊气对空气过滤器的冲击较大,影响过滤器的效能,染菌率高,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带有自清洁功能的蒸馏釜,实现了自动清洁,清洁效率高,降低生产耗时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提供了一种防污染气路结构,其包括用于通入空气的第一横管,在第一横管上配装有第一电磁阀,位于第一电磁阀一侧在第一横管上依次接有第一竖管和第二竖管,第一横管通过第一竖管与第一空气过滤器的进气端口接通,第一横管通过第二竖管与第二空气过滤器的近气端口接通,第一空气过滤器和第二空气过滤器的出气端口各通过一个管路与第二横管相连,所述的第一竖管的轴线与第一横管的轴线的夹角为60°,所述的第二竖管的轴线与第一横管的轴线的夹角为60°。

进一步的,还包括板式过滤器,板式过滤器位于第一电磁阀的另一侧,管式过滤器配装在第一横管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空气缓冲罐,所述的第一横管的出气端与空气缓冲罐相接通。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分别配装在空气缓冲罐的两个出气端上。

进一步的,在第一支管上配装有第三空气过滤器。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电磁阀,第二电磁阀配装在第二竖管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三电磁阀,第三电磁阀配装在第一竖管上。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而言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少进入总空过滤器的污染物,增加空气过滤器内滤芯的使用周期,60°角可以减少进入空气过滤器的污染物,增加总空过滤器内滤芯的使用周期,也减小了杂质对中效及高效过滤器的影响,增加了中、高效滤芯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染菌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采用双气路结构,双气路同时工作,可以有效降低生产耗时,提高设备寿命,降低杂质含量。

采用电磁阀作为启动部件,自动化程度高,控制效果好,降低人力物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第一横管1、第一电磁阀1a、第一竖管3、第二竖管4、第一空气过滤器5、第二空气过滤器6、第二横管7、板式过滤器8、空气缓冲罐9、第三空气过滤器12、第一支管10、第二支管11、第二电磁阀3a、第三电磁阀4a.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了一种防污染气路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用于通入空气的第一横管,在第一横管上配装有第一电磁阀,位于第一电磁阀一侧在第一横管上依次接有第一竖管和第二竖管,第一横管通过第一竖管与第一空气过滤器的进气端口接通,第一横管通过第二竖管与第二空气过滤器的近气端口接通,第一空气过滤器和第二空气过滤器的出气端口各通过一个管路与第二横管相连,所述的第一竖管的轴线与第一横管的轴线的夹角为60°,所述的第二竖管的轴线与第一横管的轴线的夹角为60°,所述的第二电磁阀配装在第二竖管上,所述的第三电磁阀配装在第一竖管上。

如图1所示,在第一横管上还配装有板式过滤器,板式过滤器位于第一电磁阀的另一侧,在第一横管的出气端处设有空气缓冲罐,空气缓冲罐与第一横管相接通,在空气缓冲罐的两个出气端上分别装有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在第一支管上配装有第三空气过滤器。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在使用中在打开第一电磁阀,第一横管内通入空气,大部分带有杂质的气体会直行经过板式过滤器进入空气缓冲罐内,并分别由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排出,含杂质少的气体经过第一空气过滤器和第二空气过滤器进入第二横管内,作为高清洁气体排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